推荐文档列表

教学中回归学生主体的理性思考与探索

时间:2021-10-02 08:18:24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教学中回归学生主体的理性思考与探索

 【内容提要】本文从教学论角度论述了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分析了造成现实中学生主体地位失落的原因,并提出教学中回归学生主体的途径和方法。

【摘  要  题】教学与课程

教学中回归学生主体的理性思考与探索

【英文摘要】The  reform  on  basic  education  has  been&nbs

  一、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教学过程的主客体问题一直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界研究的热门话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理论界就有人提出了“学生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主体”的命题。“主体”一词较早出现在刘佛年主编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学》中,“在教学这种活动中,学生却又是认识客观世界的主体”。1979年,于光远提出了“主体”的见解,这种提法引起了人们对教学过程中究竟谁是主体的讨论。1981年顾明远在《江苏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第10期上发表了《学生既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客体,又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主体》,1982年涂艳国和黄济在共同主编的中师教材《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学》中又对这一命题专节论述。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意味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活动的固有内因和最终结果。学生不再是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有着各种不同需要的理性与非理性相统一的学习主体。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不仅仅是知识教学,不仅仅是“老师讲、学生听”,学习效果也不仅仅是用分数作为唯一衡量标准,而应是对学生个体生命的全面关怀,是为学生未来生活所做的准备。同时,学生又是具有独特性的个体,具有不同的个性。个性是多层次、多侧面的,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认为:个性也可称为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就是要照顾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把发展学生的个性视为其永恒的主题。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家孔子的“闻斯行诸?”就为我们作出了光辉的典范,其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思想及教学实例详细记载于《论语》中;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助产术”一问一答经典教学法、夸美纽斯的《世界图解》、卢梭的《爱弥儿》、裴斯泰洛齐的实物教学法、福禄拜尔的自我活动法等都包含了对学生主体方面的充分肯定的思想。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活动中教师应把学生主体看成是学生自身的一种不可剥夺的权力,是人性中最能体现人本质的部分。主体性是人作用于社会环境中,在自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表现于人的自尊、自立、自强、自律中。马克思说:“主体性是人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的潜力”,正是由于这种潜力的自然存在,从而为人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可能。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呼吁:“在万物中,人类有人类的地位;在人生中,儿童期有儿童期的地位,所以必须把人当人看待,把儿童当儿童看待”。针对当时不把儿童当人看待,不尊重儿童主体地位的做法,卢梭谴责说:“这种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无异于使儿童成为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牺牲品”。因此,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应承认主体性是学生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利并应尊重其权利,应从儿童的自然本性出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用儿童而不是成人的眼光来审视、评价学生,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同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