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时间:2021-10-01 17:12:02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教材是我国学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主要课程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

教师应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何才能更好地“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呢?我觉得应重视以下三个方面:

以教材为基础积累课程资源。针对具体的语文教材,我们在深入挖掘课内资源的同时,还必须重视拓展利用各种校外资源,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紧密地联系社会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新教材发下来后,教师要带领学生从总体上初步感知教材,如教材写了哪些人,哪些事,哪些景等,以便有目的的开发课程资源。比如师生外出旅游,可有目的地选择景点;阅读课外读物时有重点地选择要读的篇目;进行社会调查时,会关注有关人物及事件;观看或收听新闻节目时也会留意与教材有关的内容……从而有助于课外资源的搜集、加工和积累。

在教授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南京长江大桥》一文前,我与学生是这样做的:第一,搜集关于南京长江大桥的有关资料;第二,搜集现代化桥梁的相关资料;第三,弄清我国目前建桥水平在世界上的地位。有条件的同学利用假期来到南京长江大桥,亲身感受了大桥的伟岸,并拍下了许多照片。而有的同学则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搜集了关于南京长江二桥的有关文字介绍及图片资料。不仅如此,同学们还搜集了古往今来许多世界名桥的图片。如此丰富多彩的资料,极大地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

要以教材为载体加强各科联系。把教材当作载体使教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还以教《南京长江大桥》一文为例,首先,师生通过对数字的具体分析,使课文内容的理解简单化。如9个巨大的桥墩、正桥连接22孔引桥、大桥分上下两层、两座工农兵塑像左右挺立、两个高大的桥头堡等等,通过数字使学生感受到大桥的雄伟;其次,从公路桥与铁路桥的合理布局、混凝土桥墩与钢铁桥身的材料安排上,感受大桥建造的科学性。同时引导学生联系当时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由于建国不久,经济基础非常薄弱,技术水平相对落后;长江江面很宽,风浪很大,千百年来河底沉积了大量泥沙,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又加之中苏关系紧张,建桥过程中,他们撕毁合同,撤走专家等。但是,中国人民没有退缩,靠着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超凡的聪明才智,硬是靠自行设计、自行施工把大桥给建了起来,这样不但教活了知识,更激发了爱国热情。

基于教材又再生教材。教学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更是课程的创造与开发。除了搜集加工课程资源,密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之外,如果能使学生依据教材展开联想与想像,就会更好地激发其创造潜能,更有利于教材的创造与开发。学完《南京长江大桥》一文后,我们分三个层次展开联想:第一、根据课文内容想到了什么?第二、通过交流所搜集的课外资料有何感受?第三、看了关于对南京长江二桥设计者的采访录像后又有何想法?通过对以上三个问题的探讨,学生们不只想到了长江大桥的壮观,想到了大桥建成的意义,也不只想到了中国近年来科技的进步,想到了中国在世界上地位的变化,更意识到了我们这个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

《中国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报》2003年3月27日第4版

“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