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对高师音乐教育的扩展与补充论文

时间:2021-09-06 16:27:57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流行音乐对高师音乐教育的扩展与补充论文

  21世纪的第一年,由教育部制定的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①正式出台,它确定了新世纪新的音乐教育观,它不再以传授音乐知识、技能为目的,代之以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为核心。在音乐创作、表演、欣赏等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就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和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要有别于高等音乐院校。

流行音乐对高师音乐教育的扩展与补充论文

  高师音乐教育是在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性音乐教育。②全面的音乐修养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基础与起点,所以面对教育改革,在课程数量的设置、结构、内容更新和扩展上都必须有新的突破。如课程中增加了电脑音乐制作、现代舞、拉丁舞;利用电脑课件的教学、教学中互联网音乐资源的运用等,对学生知识面的扩展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在这里有一项内容应引起重视,那就是在现代社会和音乐界都占有很大比重的流行音乐。当今古典音乐、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流行音乐已形成了音乐领域中的三大板块,流行音乐还属于一个新的学科,也是一个全新的音乐教育领地,我国90年代后期才在一些音乐艺术院校开设了少部分专业,因此在高师开设流行音乐范畴的课程是具有挑战性的,它的开设同时具有广阔前景。

  一、流行音乐的界定

  “流行音乐”一词是根据英语“popularmusic”翻译过来的。对流行音乐的解释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和不同的研究者那里是各不相同的。英国音乐学家柯伯特·劳埃德指出:在整个音乐艺术领域中,民间音乐与艺术音乐之间有着一个广阔的地带,流行音乐并没有明确的边界,其一端伸向民间音乐,另一端伸向艺术音乐。但大多数情况下,民间音乐、流行音乐与艺术音乐之间的界限还是非常清楚的。③例如19世纪以来,在世界各地形成了大量具有新风格新形式的音乐,这些音乐形式拥有大量的追随者,人们能很清楚地把它们归入到流行音乐的范围,如布鲁斯、拉格泰姆、爵士乐、乡村音乐、音乐剧、重金属、庞克、艺术摇滚等等。但是,还有一些古今中外的音乐,通俗性很强、曲调流畅、形式简洁,被大众广泛接受,它可能是艺术歌曲,也可能是古典音乐或民间小调,这些音乐是否也能把它归入到流行音乐的范畴呢?

  外在的形式和内在的特性是界定流行音乐的标准,它的特定的演唱方法、演奏编配与配置以及表演形式,它的通俗性、娱乐性、流行性、商品性以及表现出的非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倾向性都应成为它的鲜明的标志。在我国,长久以来在声乐曲的演唱中人们已经习惯用发声的方法来区分流行的成分,全国范围的歌手大奖赛更是以官方的名义用通俗唱法加以界定;而器乐曲的流行性与电声、电子合成音乐是密不可分的,当然,乐队的配置并不能肯定其流行性,其编配和内容的非古典性和非纯民族性是关键,在世界范围有许多著名的管弦乐队之所以被称为流行乐队是与他们演奏的内容、配器方式有关联的。就像曾风靡世界的曼托瓦尼、詹姆斯拉斯特乐队,他们将各地好听的通俗歌曲加以改编,或将一些古典风格的音乐以新的方式加以演绎,乐队虽以管弦性著称,但人们仍将其定位为流行风格。以上的这些特点都将成为我们界定流行音乐的参照,更将成为我们在高师增设流行音乐课程的指导性因素。

  二、增设流行音乐课程的必要性

  1、流行音乐作为大众文化影响广泛

  流行音乐作为世界三大音乐种类之一,它具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它能被最广大的群众所接受、认同和喜爱,它能深入到高雅、严肃的音乐所无法探入的角落,它能以最简洁的音乐形式表达复杂的人类情感”。⑤人们在忙碌之后的闲暇时光大都选择倾听流行音乐来使身体得到充分的放松、心情得到最大限度的愉悦,它的娱乐性在当今社会得到了充分的伸展,当我们走在街上,走进酒吧、歌舞厅以及各种娱乐场所,流行音乐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由于其强烈的商业性、商品性,流行音乐已成为众多行业垂青的焦点,作为各种文化传播先锋的影视界,它越来越广泛地影响着影视音乐的领域,而且也在更深层次以它的特性影响着影视音乐的创作。我国第一部自己创作的具有迪斯尼动画特质的动画片(宝莲灯》,投入大量的资金聘请港台流行巨星来演唱为其度身定制的主题曲,以望扩大该片的影响力。获得奥斯卡奖的电影无论是《泰坦尼克号》还是《卧虎藏龙》,其庞大的交响性音乐之上总不能缺少流行音乐歌手的加盟,它的点缀犹如深夜暗香突袭的昙花那么清爽,又像深渊中绽开的小野花那样令人感动,电影的成功它们功不可没。正是由于流行音乐的广泛影。向和号召力,许多的学院派的、专业的作曲家如谷建芬、三宝、张宏光等也投入到它的创作中。作为培养音乐师资的高等师范对它的影响力却熟视无睹,在专业设置上是凤毛麟角或者是一片空白,这势必和高师的培养目标相违背,势必引起人们对高师全面素质教育的误解。

  2、流行音乐的文化特征与高师培养对象相吻合

  作为流行音乐,它所表现出来的倾向更多的是从个体出发,满足个体情感的要求,更多的强调感官的刺激功能和娱乐功能,一般以平民或亚文化群体为其接受消费主体,更容易成为青少年群体上行为认同的重要文化标志。因此流行音乐的创作大多表现出青少年的文化心态,迎合青少年的欣赏品位。作为高师培养的对象,作为青少年群体的一部分,流行音乐范畴的教育正是符合了兴趣教育的轨迹,如果我们的教育无视他们对音乐本身的感受倾向,那将是失败的。当年,任贤齐的一曲《心太软》红遍大江南北,风华正茂的“学院派们”还不是在步履匆匆中口口声声的吟唱“我只是心太软,心太软……”;作为钢琴系的主修生们不也是忙里偷闲过一把理查德的'情调钢琴之瘾?!所以,“让流行音乐进入音乐学府,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⑤

  3、流行音乐专业课程的设置将促进高师未来教育的发展

  目前,热门专业的设置越来越成为高师进行学科建设,吸引生源,扩大办学规模的优先考虑,比如美术系的环艺专业,由于其贴近生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其生源越来越多,因此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美术系的必开专业。在音乐方面,社会办学已经走在高师的前面,很多当红的艺人以个人的名义投资办学,专门培养流行音乐人才,大量的青少年被深深的吸引,纷纷报考。这无疑将给高师教育改革一个很好的警示,高师未来教育的发展要更多地面向社会。

  在现在就业压力巨大的社会,高师培养的学生并不一定将来都能从事中小学的教学工作,他们将面临更多的选择(主动或被动)。挖掘他们的潜力,扩大知识面的广度将会使他们在面对巨大就业压力时,更好地把握好机遇,释放自己的能量,立于不败之地。曾经有一位高师学生在钢琴家赵晓声的钢琴讲座之后向他提出这样的问题:我的学习已经非常的刻苦,但钢琴的进展很不尽如人意,常常非常的苦恼。赵晓声这样回答:不要期望你能成为一个钢琴家,那样是不现实的,经过刻苦的练习进入钢琴的世界,成为一个钢琴的爱好者、演奏者或欣赏者不也很好吗?或者能成为钢琴普及的使者和音乐的传播者,那也是值得庆幸和骄傲的事情啊!如将来我们可以在酒吧等娱乐场所来演奏,与大家共同分享音乐不也是很好的一件事吗!这也是赵晓声给高师学生的准确的定位。一些学生将来可能从事音乐教学工作,也有一些可能要从事大众化的音乐工作,即音乐通俗化的道路,那么流行音乐正体现出这样的特性,它是大众音乐的一部分。如果高师的学生能在步入社会之前,熟练掌握这种大众化的音乐形式,这无疑将是他成功择业的一道保险。

  三、流行音乐课程的设置与建设

  前面我们已经探讨过流行音乐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它是一条容纳百川的河流,在刚开始我们不要从很微观的角度来设置流行音乐专业课程,如在高师开设某一种风格的流行音乐或者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流行音乐,更不要以某个人的风格或某一时段流行的音乐风格来作为开设的起步,而从创作、表演和流行音乐史等方面开设相关课程。

  首先是流行音乐的创作与编配课程的设置。这是培养流行音乐写作人才的一门课程。由于流行音乐大众性、娱乐性、通俗性、简洁性以及乐队电声性、小型性的特点,它的编配与创作从声部的数量、和声的复杂性、乐曲的规模上相对容易一些,课程的内容上可将基本的作曲写作技巧综合起来,从整体上来把握具有流行音乐特色的和声、复调、配器、以及对多种风格的流行音乐作品的分析,掌握一般性的流行音乐的作曲理论,了解多种流行音乐的特色和声、特色乐器、织体语言、情绪特征等,学习为流行风格的歌曲编配伴奏及流行歌曲和乐曲的创作,逐渐摆脱传统技法和风格的影响,使之真正成为一门流行音乐的作曲技术理论课程。

  电子合成与MlDl制作技术的大量使用,是流行音乐编创的特征。电子合成音乐很早就被人们研究和实践,数字化的音乐也成为音乐应用的先锋,它们本身就具备了流行音乐的特质,与高科技硬件技术的结合将使流行音乐的发展有更广阔的前景。

  第二是流行音乐表演课程的设置。在声乐课中加入通俗唱法,使其在高师成为与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并行的第三种唱法。课程主要以传授演唱方法和演唱风格作为内容,根据学生的嗓音条件、兴趣所在、整体气质,引导其用科学的通俗发音方法来演唱并熟悉各种流行曲风,达到正确、熟练表达各种曲风的目的,如蓝调曲风、拉丁曲风、摇滚曲风、自由曲风等。

  乐器的演奏应开设以电声乐器为主的独奏与合奏课。因为电声乐器的使用是流行音乐的最主要的特色之一, 可包括电吉他、电贝斯、键盘音色合成器、萨克管、架子鼓等,辅助以特色乐器如口琴、手风琴、竹笛、拉丁鼓等,以熟练掌握各种演奏法和不同的演奏风格为目的,尽可能培养多能型乐手,以体现流行乐队的精巧特点。合奏课是在独奏训练的基础上设置的,为的是培养乐手对整体音响的协调、平衡的感觉。即兴演奏训练作为流行音乐的特质在合奏课中的体现是必不可少的,乐手在整体的默契中把握音乐要素,在音乐的激发之下用手中的乐器挥洒激情,为乐曲画上点睛的一笔。这将是流行音乐演奏课的最高境界。

  第三是世界流行音乐史与中国流行音乐史的课程设置。通过课程的学习来了解世界流行音乐和国内流行音乐的起源、风格的演变、流行音乐的现状、主要的流行音乐流派及其创作者。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流行音乐,而流行音乐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不仅具有偶然性,更多的是历史的必然,所以对流行音乐历史的学习能使学习者纵观流行音乐的历史,透悉流行风格的本质,感知流行音乐发展的潮流,增加对流行音乐的见地和自身的音乐修养,并有着前瞻性的指导意义。

  四、流行音乐内容对高师其他课程的补充

  在高师流行音乐的教学中,流行音乐可作为独立的专业课程来设置,也可以作为高师传统音乐课程内容的一种补充。

  1、对音乐史课的补充

  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史是比较短暂的,大约在19世纪中后期逐渐兴起,这一时期也正是传统音乐体系开始崩溃,各种新兴音乐纷纷登台亮相,流行音乐作为世界新兴音乐的一部分,也应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它既是传统音乐的延续,又从内容和形式对传统音乐形成巨大的挑战。因此流行音乐作为对高师世界音乐史课程的补充是理所应当的,它不是另起炉灶,它是传统音乐在历史中的自然发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种补充使高师世界音乐史的时间跨度大大增加,内容上更丰富,更贴近现代生活,也是目前学生了解最少又最想探寻的知识层,必将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流行音乐其实已经被屡屡提到并作了详细的介绍,那就是中国二三十年代黎锦辉的音乐创作和“明月歌舞社”的音乐活动。黎锦辉的某些创作现在被公认为中国最早的流行音乐的创作,因为他的音乐符合了流行音乐的很多特性,如娱乐性、商业性、通俗性等,但他的这种“原创”却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被作为批评的对象,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流行音乐的悲哀。现在这样的历史契机已经来临,高师的中国音乐史课程的内容应沿着黎锦辉的创作续写,这样的补充与传统音乐的补充并行,50年代到90年代流行音乐所经历的风云变幻必将成为中国音乐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2、对音乐理论课程的补充

  当前,高师音乐系所开设的音乐理论课程(和声、复调、曲式、配器)过于繁杂,技术性过强,并且具有一定的时段(古典、浪漫)局限,这不符合高师音乐系进行全面的理论与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高师是培养全面的人才,不是培养作曲家、理论家,过强的技术性是没有必要的,流行音乐小型性、简洁性、通俗性的特点作为高师理论课程补充和改革的方向是再合适不过了。在和声课的内容里加入一些现代和声(包括流行和声),可加宽知识面,消除时段的局限性。以小型电声乐队和小型曲式为例传授流行音乐的编配和创作,对学生来说可能更实用更现实一些。

  3、对视唱练耳课的补充

  流行音乐是更靠近人们的音乐,将会对听惯了传统音响的耳朵有一种新鲜感的吸引力。目前视唱练耳课的内容是采用传统的或一些民族的旋律与节奏,这种训练不能适应现代音乐多样复杂的特点,如把流行音乐补充进课程,其多变灵活的节奏将大大提高学生对节奏的敏感性;新鲜的音响的储存,将增加对音乐风格的把握能力;贴近生活的旋律更容易激发其热情,有利于全面提高视唱练耳课程的水平。

  以上的内容如果作为传统课程的一种补充,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兴趣上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增设淀行音乐课程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实现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增设流行音乐课程必须先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

  1、如何看待流行音乐

  由于历史原因等很多因素的影响,人们对流行音乐存在着一定的偏见,认为“流行音乐是那些娇腻缠绵、轻狂迷惘、内容格调不健康以致低级卑俗的音乐的统称。总而言之,流行音乐就是黄色音乐”。⑥还有人认为流行音乐只是在大众之间互相传唱的小调,是年轻人随便玩玩的东西,是一种不能登大雅之堂的音乐,即“下里巴人”的音乐。这种观念是相当普遍的,是对流行音乐的误解。其实流行音乐就相当于我国的传统音乐中雅乐与俗乐中的俗乐,雅乐并不是高雅的音乐,俗乐也不是低俗的音乐,简单的说雅乐是在宫廷表演的音乐,而俗乐就是民间音乐。它们的对象不同,流行音乐是对千百万大众的,是一种适合多数群众掌握的自娱性为主的音乐,而非流行音乐即非通俗音乐是针对具备相当音乐修养的少数音乐爱好者的,是一种需要经过有长时间专门训练的表演者加以二度创作的他娱性为主的音乐。音乐的种类、体裁只是指它在艺术形式或表演方式上具有某种特性,它不能与作品内容的好坏、格调的高低混同,这样对待艺术现象必将导致简单粗暴的后果。如果高师从领导层到教师能辩证地看待流行音乐,把握现代社会音乐发展的大趋势,从高师的教育目标出发,才能真正把流行音乐作为一种普通的音乐形式引入。

  2、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高师是否能顺利开设流行音乐课程的关键。我们知道现在的高师师资力量都是在传统音乐教育下产生,对流行音乐可以说知之甚少,更不要说培养流行人才,当务之急是引进流行音乐师资。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考虑,一方面从已经开设了流行音乐专业的音乐院校引进师资或派送现有教师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向社会聘请优秀流行乐手或理论家客座讲授有关知识、开设专题讲座、举办音乐会。相信通过这些手段的运用,教师队伍的建设将逐步完善。

  3、相关课程教材的编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有关的教材,再好的教师也无法施展能力。现在,还没有一本系统的有关流行音乐演唱、演奏或理论的教材,倒是社会上有一些有关的书籍,大多是关于电声乐队的训练、民谣吉他的演奏、爵士钢琴的演奏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其容量是有限和片面的。如果在高师建立流行音乐的课程,就必须编写系统的演唱、演奏和流行音乐的理论。这将是具有创新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有经验的教师和有关人士倾心的投入,共同研究、撰写和完善。现在,已经有一些有关人士在呼吁或正从事着这项事业,中央音乐学院的项筱刚已提出《流行音乐——20世纪中国音乐史建设亟需完善的课题),⑦著名乐评人金兆均的著作《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简直就是一本中国流行音乐史。除音乐史之外,我们还应在流行音乐基础理论,流行音乐和声、编配,流行音乐表演、演唱、演奏,流行音乐的制作、录音等方面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呼吁动员各界的力量,早日编写出适宜于高师流行音乐课程建设的具体教材。

  4、教学方式

  流行音乐与其他音乐形式有着共同点,同时也有它独立的特性,所以在教学方式上既可以沿袭传统的教学,又要根据流行音乐自身的特点,采用适合的灵活多变的方式。也就是流行音乐课的教学不能只采用单纯的灌输,应将其放在某种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中,使笼统抽象的教学内容同具体的现实文化生活相结合,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方式朝着多样化、形象化、新颖而富于感染力的方向发展。比如流行音乐乐器演奏的课程,可以采用教师的指导与观摩名师教学光盘相结合的形式,教师可指导学生入门,帮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指导学生观摩并分析国外、国内名师的教学或演奏录像,以进一步提高演奏水平。因为流行音乐的乐器如电声乐器大多来自于国外,其发展时间长,技术比较成熟,尤其是对各种流派音乐风格把握得比较准确,换句话说就是能够学到正宗的流行音乐的演奏。另外流行音乐的技术含量相对较少,对于技术技巧的了解和掌握远比刻苦练习重要得多。高师教师的演奏水平不一定很高,但通过两者结合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达到较高的程度。流行音乐课程将是一门新兴的课程,我们应在课程建设的同时,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其发展的教学之路。

  5、怎样使之与社会接轨

  流行音乐是一种大众化的音乐,也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用工业化方式生产出的音乐商品。将其藏在高等学府的象牙塔之中单纯的来研究流行音乐本身是不现实的,这将扼杀流行音乐的发展。所以必须找到一种形式使之与社会接轨,使之在高师的熔炉中提炼之后重新回归社会。这就依赖于一系列的商业步骤或商业化的运作机制。可在高师音乐系建立相对独立的单位,专门进行对市场的调查分析和预测,及时回馈来调节教学内容和方向,帮助学生进行形象、演唱演奏风格的定位,并以此对学生的表演作品风格进行设计,适时将表演者推向社会,进行广泛的社会实践。也可与社会上的演出公司联办,采用明星制的运作,对表演者进行全面的包装和广泛的宣传,这样不仅可使学生从高校顺利地融入社会,而且可间接地提高学校的知名度,逐渐完善流行音乐的教学体制。

  在高师音乐专业教育中增设流行音乐课程,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艺术视野,而且提高了学生对流行音乐的鉴赏力,从而必将对流行音乐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注释:

  ①《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②王耀华《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音乐研究》2002年第1期。

  ③陶辛主编《流行音乐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

  ④⑦项筱刚《流行音乐——20世纪中国音乐史建设亟需完善的课题》,音乐艺术2003年第3期。

  ⑤蔡仲德《论中国音乐美学史及其他》,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

  ⑥于今《狂欢季节—流行音乐世纪飓风》,广东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

【流行音乐对高师音乐教育的扩展与补充论文】相关文章:

音乐实践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意义论文12-16

高师音乐教育改革探讨论文11-26

高师音乐教育的传统戏曲教学论文10-28

流行音乐在大学音乐教育的价值论文12-14

浅析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初探论文12-06

高师音乐教育与声乐人才培养思考论文10-23

新疆高师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教学论文12-03

高师美术教育的论文12-20

高师钢琴教学改革如何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