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办的中职教育论文

时间:2021-09-08 16:54:00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办的中职教育论文

  摘 要:我国作为人口大国、世界主要加工制造基地之一,现面临操作技能型人才短缺的尴尬境地。如何满足企业的专业人才需求,找到合适的、技术水平达标的人才,如何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就业率,让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工作,是本文首要探讨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提出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订单式培养方法来解决此难题,并对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方式方法的优势及具体做法进行了具体分析,同时提出了在未来操作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办的中职教育论文

  关键词:中职教育 校企合作产教结合 订单式培养 就业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主要的加工制造基地之一,在世界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中国制造”面临着操作技能型人才短缺的尴尬境地,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机加工业、数控技术专业,每年人员缺口达几十万。

  企业无法寻找到合适的、技术水平达标的人才,而中等职业学校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企业、学校、学生和家长等各方面都因为自己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着急、焦虑、担忧。此外,我国每年还有数百万的初中毕业生直接进入社会大熔炉,而其中大部分都无职业,即使能找到工作,也是从事简单或脏、危、累且收入低的工作。同时,数百万下岗职工也是不可忽视的。这些也都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也是需要正视并亟待解决的现象。

  那么企业的需求怎样满足?是否可以从外国引进操作技术工人?党中央、国家的'高层管理者和我国的著名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已达成了共识:我国的改革开放,资金、设备、技术均可以引进,只有需求大量的操作技术工人不可引进。我国是有13亿多人的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在世界排在100名以后,我国正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压力,就业也正是摆在我国面前日益严峻的问题。

  培养亿万高素质劳动者和千百万专门技术人才,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国家,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利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是中职学校的历史任务。我国目前的各类中职学校14500所,在校中职学生近2000万,已具有相当规模。但从专业设置、培养的质量规格上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仍有相当差距。有些企业甚至需要从社会上招收农民工,自己进行组织培训,花费了相当大的物力和人力,而且尚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需求。

  学校为学生愁分配,企业为找不到需要的人才犯难,这样的境况应该怎样解决呢?笔者认为,校企合作、产教结合订单式培养——创办企业班,不失为一个好的举措。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走过了以学科为本位,以学历、升学为主的时期,回归到了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主旨的轨道上来。现在就业率是作为衡量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由此看来,订单式培养就成为了中等职业学校提高就业率的有效的方法。订单式培养之所以能取胜,在于学校与众多企业一起制订招生计划、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工作岗位和工作待遇,使学生在校其间就明确了去处,同时又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前往求学。

  创办企业班,使学校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较早地了解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情况,包括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生产技术标准,缩短了学生进入企业、独立上岗的磨合期,可以使企业多出产品,学生多获酬金。

  校企合作、产教结合订单式培养,可以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取长补短,达到双赢。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师、专业理论教师水平高,数量足,但是缺乏指导学生技能操作的实习教师,水平也参差不齐。同时,实习教学设备与企业比相对落后,生产工艺往往与现代生产不相适应。而企业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操作技术精湛的工人师傅。文化理论课、专业理论课及操作技能基础知识在学校学习,将专业性强的生产实习放到企业中进行,这样既解决了学校实习设备落后不足、缺少实习教师的问题,又使学生学到了先进的生产工艺、合理的工作方法,掌握了先进生产设备的使用,为学生独立工作奠定了基础。

  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当前制约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一个因素,就是严重缺乏既能教专业技术理论又掌握操作技能,可以指导学生实习的“双师”型的教师。校企合作,为教师进入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学习先进的生产工艺、方法,提高操作技能,开辟了一条通道,搭建了平台。 二、校企合作、产教结合订单式培养——创办企业班的具体作法

  1、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要想合作成功,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至关重要。在合作中要明确双方利益与需求、双方关注的对象以及能否彼此满足对方要求。学校关注的是学生就业、就业的环境、学生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企业关注的是能否获得符合企业要求的技能人才。在合作中只有双方的要求与利益均得到满足才能合作成功,合作才有前景。

  2006年11月份,北方工业学校根据学校资源、专业设置(以二产为主,开设了焊接、铆工、管工、钳工、机加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招生数量和师资状况,与上海宝冶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龙头企业、冶建行业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公司注册资金3.6亿,已通过ISO9001-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进行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在2005级铆工专业、机电专业组建100人、3个钢结构装配校企班;在2005级焊接专业组建80人、2个焊接校企班。经培训合格的学生于2007年7月25日去企业报到。学校还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CSSC),(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国家受权投资机构,中国船舶工业的主要力量,旗下聚集了一批中国最具实力的骨干造修船企业、船舶研究院所、船舶配套企业及船舶贸易公司,共有60多家独资和持股的企事业单位)属下的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签订了40人的订单培养合同。学校正在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CSIC)等中国百强企业进行联系,争取与更多的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力争用三年时间,使北方工业学校的学生订单式培养达30%。

  2、组建校企合作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企业管理人员、企业技术人员、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相关专业教师组成。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企业的生产用人要求和学生情况制订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对执行情况随时进行检查、控制、调整。文化课教学、专业理论课教学、专业技能基础训练在学校完成,生产性实习则在企业进行。

  3、学校相关专业教师随同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生产实习。这样,一方面可协助企业教育管理学生,另一方面是提高教师的实训能力。教师进入企业,能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方法,学习新的工艺技术,提高操作技能,了解企业文化与用人理念,为今后教学实施的更好进行打下基础。同时,学生在校其间,学校可聘请企业人力资源专员来校,向学生宣讲介绍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企业的规章制度、文化,企业的用人标准及分配制度等,让学生感受企业氛围,为进入企业做好心理准备。

  三、校企合作、产教结合订单式培养——创办校企班面临的挑战

  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并不是今日才产生的新理念。我国在1980年借鉴并倡导的德国“双元”制培养方式与此相同,但当时实际应用情况仍不尽人意。其中障碍不仅在指导思想,更在于双元制需要一整套政策配合,需要企业强烈的主动参与意识。但在我国企业转制风起云涌的这三十年间,仅寄希望于自身命运叵测的企业,显然不是万全之计。在社会转型期,人们浮躁、急功近利,企业拼设备、卖资产。虽然现有模式下已经有学校与个别大型企业集团进行了合作,向我们展示了成功的案例,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在与企业谈合作事宜中仍然遭到了很大阻力与多方困难。特别是在盘锦地区,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的企业非常少,很多企业都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然而,实践向我们证明,职业教育没有企业参与,很难输出高质量的学生,得到高就业率的回报,也很难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其应有的贡献,完成职业教育自身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

  2、俞建新校企合作——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产学合作教育研究与探索》,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3、费爱伦金正扬《职教之魂》.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4、《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11.8。

  5、丁金昌关于高职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再认识.高等教育研究,2008。

【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办的中职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美国的校企合作教育论文04-18

关于中职学校如何通过校企合作实现校、企、生三赢的论文09-14

地质工程教育与校企合作模式探索的论文10-02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思索论文10-31

校企联合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论文10-08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论述论文11-09

深化校企合作办学的思考论文07-02

高等职教校企合作启发论文06-29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论文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