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史论文

时间:2022-05-25 10:33:41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关于学前教育史论文(精选7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前教育史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学前教育史论文(精选7篇)

  学前教育史论文 篇1

  摘要:在《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中,根据我校学前教育(师范)131班的班情、学情,依据一定的组建原则,我们组建了教育讲古、案例教学、课堂讨论、模拟上课、成果展示等五个课程学习团队,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中外学前教育史》、教育讲古团队、教学实施

  《中外学前教育史》是我校学前教育(师范)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28个学时,2个学分。开设该门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外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情况,掌握中外主要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考察、分析学前教育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以致用。作为该门课程的主讲教师,我一直重视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成功申报了绍兴文理学院第五批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项目。现将该改革项目的一个成果――“《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学习团队的实施”推介如下,以求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团队是指为实现某个共同目标,完成某个共同任务,由两人或两人以上所组成的相互依赖、影响和促进的集体。学习团队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学习目标、教学目的,完成某个特定的教学任务,两名或两名以上学生通过分工协作而开展的形式多样的集体性的学习和教学活动。《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项目的实施对象是我校学前教育(师范)131班,该班有41个学生。根据该班的班情、学情,依据学习目标明确性、学习态度端正性、学习方法正确性、学习兴趣广泛性与学习能力互补性的组建原则,我们组建了教育讲古、案例教学、课堂讨论、模拟上课、成果展示等五个课程学习团队,不断培养学习型学生,促使学生合作共赢,和谐共享,博采精华,吐故纳新,勤思善学,学用结合,成长成熟,异质互补,提升超越。每个课程学习团队的实施情况有同有异。

  一、教育讲古团队的实施

  该团队要求学生能够流利流畅、声情并茂地讲述中外古代儿童教育故事,能够从这个故事中提炼出思想精华与现实启迪,能够联系中国和外国的历史与现实、古代与现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组建该团队,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和幼儿故事讲述能力。

  (一)选编教育故事

  学习中国学前教育史时,学生选编了“孟母三迁”、“曾子杀猪”等经典儿童教育故事;学习外国学前教育史时,学生创编了“柏拉图的教育故事――论坚持”、“昆体良的教育故事――论游戏”等多种寓意深刻的教育故事。

  (二)讲述教育故事

  学生事先将教育故事制作成课件,熟悉教育故事内容,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脱稿讲述教育故事,概况该教育故事的启迪或价值。一个学生讲述“曾子杀猪”时概述:“古人教育幼儿时非常注重言传身教,注重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孩子塑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用自己言行一致的处事原则为孩子提供一个学习榜样。希望大家今后无论是为人父母还是为人师长,都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三)评价教育故事

  教师事先将“教育讲古评分参考标准”分发给学生,师生对照标准,既要评价讲古者的基本功、表现力和创意,发现其优点,找到其缺点,指明其今后努力的方向,又要评价教育故事主题的鲜明性、人物的独特性、情节的曲折性、结构的完整性、内容的丰富性、语言的质朴性与启迪的教育性。

  (四)开展总结反思

  讲古者要总结教育讲古的优点与缺点,反思所得、所失、所疑、所难。一名讲古者写道:“优点是讲述教育故事较流畅,声音较响亮,语速较合适,表情和动作较适当。缺点是教育故事与现实启迪衔接不恰当,现实启迪概括不全面。”通过总结反思,力争探索出教育讲古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二、案例教学团队的实施

  该团队要求学生能够精选案例,研析案例,例证理论或观点,能够从各个案例中分析、比较各种成功经验和失败经验,概括出某些一般性的教育原理。组建该团队,重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精选案例

  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精选案例是有效进行案例教学的良好开端和重要保证。教师要求学生阅读中外教育名著,如朱熹的《童蒙须知》、张雪门的《幼稚园教育概论》、陈鹤琴的《儿童心理之研究》、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福禄培尔的《人的教育》等,选择具备一定典型性或代表性的案例。

  (二)研析案例

  研析案例是案例教学的主体部分。教师是研析案例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促进者,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讨论各种案例,引导他们剥去各种案例的非本质属性,揭示其内部特征及案例与教育理论之间的必然联系,促使案例教学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例证观点

  教师引导学生善于用各种经典案例验证学前教育家的各种教育理论观点,揭示出案例与观点之间的关系,使案例和观点成为有机的统一体,使教育理论产生令人信服的逻辑力。如学生用各种经典案例验证了陈鹤琴的“小孩子好游戏”、“小孩子喜欢合群”、“小孩子喜欢被称赞”和“小孩子都喜欢野外生活”等儿童心理特征。

  (四)总结评价

  案例教学结束后,学生和教师都应进行总结评价。学生既要总结评价自己的优点,又要总结评价自己的缺点,增强反思性学习能力,提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创见,充分肯定各种见解的合理性,同时指出其不足之处,让学生自己补充纠正,切忌简单公布“标准答案”。

  三、课堂讨论团队的实施

  该团队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准备,深入研讨,解答疑惑,总结反思,能够从讨论中更全面地解析问题,更深刻地掌握知识,更系统地表达结论。组建该团队,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一)设计讨论题目

  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设计讨论题目。陈鹤琴是中国现代一位杰出的学前教育理论家和著名的学前教育实践家,其幼儿教育思想是系统和深刻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我们设计了多个课堂讨论题目,现举例如下:“陈鹤琴是如何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幼儿教育方法的?”“陈鹤琴列举的当时中国普通幼稚园存在的四种弊病现在还存在吗?为什么?”“陈鹤琴幼儿教育的内容与现在幼儿教育的内容有何共同点?有何不同点?原因何在?”“陈鹤琴详细记录了他儿子陈一鸣言语发展的情形,总结出儿童一般言语发展阶段。你认为这合理吗?为什么?你觉得应该怎么做?”上述讨论题目角度独特、新颖别致,容易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点燃其思维火花。

  (二)提出讨论要求

  为了深入开展讨论,保证讨论的有效和高效,教师提出以下四个讨论要求:“班级分若干小组,每小组讨论1个问题。”“每小组选定主持人、记录员、质疑者、发言人和总结人。”“每小组课前准备好讨论的各种事宜,上课时开始发言(8分钟以内),然后提问与答疑。”“每小组讨论后进行反思与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三)做好讨论准备

  首先,学生应审好题目。审不好题目,无法实施讨论。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题意,理清思路,理解重点问题。其次,要充分准备角色。如主持人、记录员、质疑者、发言人和总结人等各个角色,既要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如发言稿、摄像机等),又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如克服怯场心理、害羞心理等)。

  (四)组织讨论活动

  讨论开始后,主持人主持本组讨论,介绍小组内的任务分工等;发言人就本组讨论的题目发言,表达观点;质疑者反驳发言人的观点,发言人再次论证自己的观点,双方激烈讨论与争辩;总结人系统总结本组讨论的得失,赞成与反对的观点;记录员真实客观记录本组讨论的实情。教师全程指导学生的讨论,及时调整讨论的重点、形式、方法与方向,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全面的讨论,不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五)开展讨论总结

  课堂讨论团队的主持人全面总结了“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课堂讨论”的优缺点,推动讨论教学的改进与完善。教师开展了讨论总结,概括为:“准备充分,资源丰富;全员参与,多向互动;问难答疑,论辩激烈;优缺并存,扬长补短。”

  四、模拟上课团队的实施

  该团队要求学生能够做好备课、上课和评课等活动,能够从中学会精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了解教学对象,调控教学环境。组建该团队,重点培养学生的课堂教学技能、创新能力,形成学生的实践智慧,塑造学生的教师角色。

  (一)认真备课

  模拟上课主要是教师指导学生就学前教育制度史的某些教学内容模拟上课。学生备课与教师备课的内容要协调一致,分工合作。如学生认真准备“中国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教师认真准备封建社会时期“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等。学生认真准备“古代希腊的学前教育”,教师认真准备古代希腊时期“柏拉图的学前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史想”等。教师要修改学生的教学课件,学生完善教学课件后才能够上课。

  (二)精心上课

  学生运用恰当教学方法,精心讲授教学内容,整体设计教学过程,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完成预定教学任务。学生上课时教学语言规范,仪表举止得体,教态自然亲切,教学互动适度。

  (三)科学评课

  教师课前将“模拟上课评分参考标准”分发给学生,师生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素质、教学效果与教学创新等方面进行科学评课。美国著名的教育评价学者斯皮尔伯格说:“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一次务实的科学评课会使施教的学生改进不足,使听课的学生获得启迪,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技能。

  (四)总结反思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现在的学生要成为将来的名师,只有不断总结反思。一个施教的学生善于总结反思,撰写了以下感言:“优点是流畅地讲完了封建社会的学前家庭教育,详略得当,条理清晰,课件精美,图文并茂;缺点是声音不够响亮,板书不够工整。”字数虽然不多,但句句是肺腑之言。

  五、成果展示团队的实施

  该团队要求学生能够及时记载与分析教育讲古、案例教学、课堂讨论、模拟上课等团队成员的表现,适时展示各个课程学习团队的成果,能够从中学会解析教育文献,整合教育资源,凸显教育成果。组建该团队,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得与处理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一)及时记载

  该团队成员选用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设备,或利用钢笔与纸张等文具,将深刻的教育讲古、精辟的案例教学、激烈的课堂讨论和精彩的模拟上课及时记载下来,保证其完整性、系统性与真实性。上述文献以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呈现出来,是最基本的信息源。

  (二)认真分析

  该团队成员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等方法,认真比较对照上述各种文献,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为作鉴别、下判断、得结论、制展览提供确凿有据、可靠可信的信息。

  (三)适时展示

  该团队成员在期中和期末两个阶段,依据科学性、教育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的标准,将教育讲古、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和模拟上课等团队成员的成果制作成板报、墙报或多媒体课件,适时展示出来,供师生赏析与品评。

  (四)总结反思

  该团队成员善于总结反思,善于改错纠过,善于认识、提高与完善自己。一名成员进行了中肯的总结反思:“优点是做成果展示时思路较清晰,结构较合理,框架较明朗。缺点是拍摄的部分图片比较模糊,视频剪辑技术不高。今后要掌握摄影技术与视频剪辑技术,制作更加精美的成果展示,不负众望。”

  五个课程学习团队实施后,我们设计了“《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问卷调查表”,其他教师发放并回收了41份问卷调查表。从问卷调查情况看,五个课程学习团队的实施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成效。

  学前教育史论文 篇2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自身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出现了大批农民工进城打工的现象。这样就使得很多孩子留守在家里,形成了农村留守幼儿这一特殊群体。家庭对幼儿监护程度的弱化和缺失,导致幼儿在生活、心理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和缺陷。因此,这一特殊群体在教育方面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当前留守幼儿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留守幼儿;教育问题;探究分析

  当前,大部分的留守幼儿大约在0~6周岁之间,这一阶段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对幼儿的成长和学习生活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父母长时间外出,导致幼儿在家庭方面的教育存在一定的缺失,很容易造成幼儿孤僻、自闭的性格。同时,幼儿园在留守幼儿的教育方面重视力度不够,老师缺少对幼儿的特殊关心和教育引导,导致幼儿出现行为习惯差、沟通交往能力弱等现象。因此,我们应该高度留守幼儿的教育问题,从多方面及时采取措施解决留守幼儿的教育问题。

  一、当前留守幼儿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缺失。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对幼儿的心理和行为方面都有着很大的树立作用,但是幼儿父母工作繁忙,缺少对幼儿在家庭方面的教育和引导,缺少对幼儿的关爱,使得幼儿在身心成长方面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1]。一是父母在外打工,和幼儿之间接触少、交流少,相互之间的感情比较陌生;二是当前大部分留守儿童都是隔代监护型,祖孙之间存在很大代沟,思想上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在感情的沟通方面也比较少。因此,很多幼儿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爱,人际交往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较差,容易出现性格孤僻、自闭等症状,不利于全面健康成长。

  (二)幼儿园以及教师对幼儿的关爱不周。在农村幼儿园中,留守幼儿占有整个幼儿园人数的很大比例,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没有得到充分的家庭教育,所以很多幼儿家长将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都寄托在了幼儿园的教学上[1]。因此这一特殊群体给幼儿园的日常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要求幼儿园及老师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照顾这些孩子,弥补他们在缺少父母关爱方面的缺陷,在幼儿的生活上、心理上、学习上进行更加细心的引导和教育。但在很多农村幼儿园中,幼儿园设施和教学软件、硬件、教学管理等不是很完善,保教的配置也不够,而且班额偏大,使得老师不能够及时有效地了解每个留守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异常,从而也就不能给予留守幼儿精心的照顾和引导。

  (三)幼师教育教学水平有限。在农村中,很多幼儿教师有的从小学抽调,有的由幼儿园自主招聘,具备幼儿教师资格证的极少。她们缺乏相关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较低,“保姆式”的看管和“小学化”的教育倾向非常明显,以识字、写字、算数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学形式单板,忽视幼儿行为习惯、性格情感、交往沟通等方面的培养,特别是对儿童智力开发、心理辅导等有助于留守学前儿童健康发展的知识存在欠缺,导致很多留守幼儿身心发展不健康,认知过程严重破坏,过早地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烦,直接影响了幼儿未来的发展。

  二、解决留守幼儿教育问题的策略

  (一)注重家庭教育,加强父母对幼儿的关爱和照顾。父母是幼儿出生以来接触最多的人,是幼儿模仿的对象,所以父母要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为幼儿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生长环境。首先,父母不要一起突然地离开幼儿外出打工,最好留下一人在家照顾孩子,等孩子长大或心里成熟之后再慢慢放手。其次,父母离开后要特别注重和幼儿的互动与交流:定期给幼儿打电话或网络视频,及时了解幼儿的需求和想法;在通话中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增进情感的交流。这样就算父母不在身边也能够让幼儿充分体会到父母的关爱。

  (二)幼儿园加强对留守幼儿的关心和管理。学校应该提高对留守幼儿教育的重视力度,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加强对留守幼儿的心理教育和关爱,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引导幼儿全面健康发展[3]。一是加大投入,完善幼儿园的设施设备,建立农村学前教育规范制度。二是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的师资力量,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教授幼儿心理疏导等方面的知识。三是成立留守幼儿关爱小组,对留守幼儿进行特殊的照顾和关爱,帮助幼儿疏导心理障碍,引导留守幼儿健康发展。四是建立健全留守幼儿成长档案,记录留守幼儿的家庭状况以及监护人的联系方式和相关信息,详细记载这些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学习、表现和心理发展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使其了解孩子的学习、个性发展和心理需求,有效地做好留守幼儿的教育工作。

  (三)幼儿教师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由于留守幼儿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照顾,所以其成长和教育的责任在很大程度上都压在了幼儿老师的身上。因此,老师要尽可能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和行为规范,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充分利用幼儿模仿能力强的特点,用自身的行为来潜移默化的引导留守幼儿的行为[3]。同时,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一日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另外,加强与留守幼儿及其监护人的沟通,及时了解和反馈幼儿的情况,有意识地增加留守幼儿与其他小朋友的交流与互动,促进留守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结论

  总而言之,当前农村留守幼儿越来越多,所以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日益被重视。除了注重家庭教育,完善学校教育外,还可从政府的教育政策方面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例如完善相关保护幼儿的法律,在农民工较多的地方建立学校,适当地给农民工子女在学费上给予一定的优惠等等。只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帮助,留守幼儿一样能全面健康发展。

  学前教育史论文 篇3

  这学期学习了邵晓芙老师的《中外学前教育史》,收获颇多。使我对中国学前教育史以及外国学前教育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中外教育史的结合有利于我们全面理解,把握学前教育发展的规律。同时此书对学前教育有关的杰出人物也做了非常详细的论述,对这些人物的思想进行了总结,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吸收历史杰出人物的好的教育思想,对今后的工作实践有很大的帮助,所谓有了扎实的理论功底,才能更好的实践。邵晓芙老师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她的教学方法也使我们更好的吸收了《中外学前教育史》的精华。

  此次,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对这学期上的《中外学前教育史》做一个总结:

  一.中外学前教育史的发展

  此书阐述了从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到当代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以及思想,其历史发展的轨迹使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中国的学前教育,像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属于萌芽和开创阶段,对中国的学前教育史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原始社会一直以社会公育形式进行儿童教育,在后期,产生了最原始的教育机构,成为学校的萌芽。奴隶社会逐渐产生了学校教育,也意味着与之相对应的学前教育也开始出现。奴隶社会是我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奠基阶段。接着又经历了好几个时期,到了1903年,在湖北武昌,中国第一个公共学前教育机构产生,蒙养院。蒙养院产生以来,中国学前教育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出现一批学前教育专家,陶行知,张雪门,陈鹤琴,张宗麟等是教育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好的教育思想一直沿用至今,为中国学前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在1958—1965年,我国学前教育发展非常曲折,出现了盲目发展,教育质量大幅度下降,但随着一些教育家的坚持,对幼教事业的忠诚,学前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回升。20世纪90年代,中国学前教育进入稳步快速发展的阶段,接下来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在不断上升整改,使幼儿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外国的学前教育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世界文明古国产生的,外国的学前教育也在一步一步的发展中,期间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教育家,为学前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蒙台梭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福禄贝尔,夸美纽斯,洛克,卢梭,杜威等都是杰出代表人物。同时中国的一些教育家会学习国外教育家好的学前教育思想,取其之精华,将思想应用到中国的教育身上,如杜威曾经就在中国进行游历讲学,他选择五四时期最有利的时机来华讲学,使他的实用主义哲学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产生了信奉其思想和学术的胡适、陶行知、张伯苓等一批有作力、有号召力的名家。所以国外的学前教育思想对中国也是有深远的影响。近代是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卢梭的近代儿童观为学前教育找到了出发点,同时,他关于生来具有学习能力的婴幼儿不是通过语言和文字,而是通过经验并利用自己尚未成熟的器官进行学习的主张,对后世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福禄贝尔继承和发展了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等主张,系统的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理论,在使学前教育学成为教育学中的一个独立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初,世界各国的学前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杜威和蒙台梭利提出了现代派学前教育理论,重视儿童的活动过程和自我教育,对学前教育思想产生了久远的影响。当代西方的学前教育发展处于领先水平,很好的运用了之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让学前教育思想与方法在不断的进步中。

  我们应该将中外学前教育的思想融会贯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各个伟大教育家的好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实践中去。

  二.幼儿园实践中感受到的学前教育思想理念(主要从幼儿一日教学以游戏的教学形式展开)

  现在的幼儿园大多是以幼儿为主,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教育内容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其实,在之前,陈鹤琴先生就有指出,幼儿园课程结构以“五指活动课程”为基本成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艺术,语文”

  这学期我去了仙岩幼儿园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见习,就充分感受到了教师设的教育内容包括了五大领域,并且很好的融会贯通。我见习的班级是小班,他们的一天都是在游戏中学习的,福禄贝尔认为,随着幼儿期的到来,儿童进一步的运用他们的身体,感官,和四肢,并力求寻找内部和外部两者的统一,这一点特别应当通过游戏来实现。因此,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生活的一个要素。早晨入园,可以自主选择各区域中的玩具,如建构区的积木,这也是非常受欢迎的一个玩具,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接下来就是晨间锻炼和自由活动,晨间锻炼一周中每天都是不一样的,在游戏中使幼儿的身体得到很好的锻炼,就像福禄贝尔把游戏分为三类,一就他是身体的游戏,主要就是为了锻炼幼儿的身体。二是感官的游戏,既可以是听觉的练习,也可以是视觉的练习。三是精神的游戏,主要为了训练幼儿的思考与判断。晨间锻炼教师会带领着小朋友去玩平衡板钻山洞呼啦圈等游戏,自由活动时间教师和幼儿一起搬器材搭建活动区域,团结合作,小班的小朋友由于年龄比较小,所以大部分的器材还是由老师们来搭建,小朋友们可以帮助老师拿一些小的器材,搭建的器材可以锻炼到小朋友身体的各个部位,还可以锻炼到平衡能力,胆量等,接下来就是做早操时间,小中大班的操都是不一样的,根据其年龄特点定制一系列的早操,是身体能得到很好的锻炼,陈鹤琴也主张课程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儿童的健康,幼儿园应该注意幼儿的身体健康,这也是3-6岁幼儿发展的关键。早操结束后,小朋友们就回到教师进行主题活动,这时,你会发现,教师大多数都是以游戏的形式给幼儿传授知识,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这次见习,我印象最深的主题活动就是语言活动“小熊醒来吧”教师就是通过轻声叫醒小熊的游戏的形式让幼儿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课堂也不会枯燥乏味,小朋友也会感到非常有趣。接下来还会有一个户外自由游戏活动时间,教师主要还是带领小朋友在游戏中锻炼身体以及各种能力。下午的时候,小朋友睡醒,吃好点心,又会有一个户外自由活动时间,接下来就是区域活动,主要也是让小朋友在游戏中学习,比如娃娃家,小朋友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了解一家中爸爸妈妈的职责与责任,体会爸爸妈妈带小孩儿的辛苦,医院则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体会医生们的伟大与辛苦,所以说,通过游戏活动,还可以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的辛苦与各职业的责任与辛苦。为什么一日教学中户外活动时间会这么多呢?陈鹤琴发展幼儿园的主张中有一条写道幼儿的户外活动要多。因为户外活动是保证和促进幼儿健康的有利措施。

  通过这次以及之前的见习,我都充分感受到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体会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同时,《中外学前教育史》书中的许多教育家福禄贝尔,陈鹤琴,皮亚杰等也主张幼儿园应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方法。玩中学,学中玩。

  通过学习《中外学前教育史》让我们了解中国与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看到学前教育在不断的进步中,就像前言中写道的“学习中外学前教育史,通过对两种发展史的比较,批判与反思,就更能帮助我们全面把握学前教育现象,正确认识学前教育规律,有利于我们探寻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健康和谐发展的学前教育之路,使我们的教育实践少些波折”同时,中外各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理念也能运用到我们的工作实践中去,借鉴教育家的思想,通过自己的热爱与努力,让幼儿能快乐健康的成长。

  学前教育史论文 篇4

  摘要:准幼儿教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建立与职业需求相适宜的职业人格,学前教育史课程的历史分析、古今中外纵横比较、尊重事实史实、多元比较等特质恰好能促进学生养成理性、批判质疑、实事求是、科学严谨、兼容接纳、开放等现代社会所需的人格特征,是培养其职业人格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人格教育、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职业人格

  人格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受先天遗传因素与后天生活环境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和独立的行为模式。它与人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兴趣、动机和信念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为了适应当今社会高科技、高效率、高竞争的现状,在市场经济大潮涌动下,面对各种意识形态传入中国其社会形势复杂多变,动荡不安的今天,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以适应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已经成为我们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仅从学前教育史教学这一个侧面,谈一下粗浅认识。

  一、对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中职业人格教育认识

  在学校的课程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培养符合国家和民族需要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进行职业人格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中,我们要把学前教育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人格发展教育功能紧密结合起来。受教育者在教育史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情感得到了洗礼和升华,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喜悦、愤怒、悲哀、崇敬、感動、震撼、宽容、痛恨等心境,通过对学前教育史的学习,他们能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增强其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心理,拥有博爱宽容的心灵、成为国家需要的拥有健全人格的人。

  人格教育除了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外,还包括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显现出来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精神升华和外人无法感知到的内在特殊性的教育引导,教师在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感受思想家、教育者的教育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塑造崇高人格品质,形成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那么如何在进行学前教育史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人格教育功能呢?这是我们每一位高职院校的教育者值得深入挖掘的问题。

  二、把握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中的人格教育的特点,因势利导

  1、学前教育史课程教育具有依附性,应依史实进行人格教育,以史为鉴

  在教育史课程教学中的人格教育离不开史实,总是依附于、寓存于对教育史实和思想教育观念的认识、理解和评价上,因此对一起历史中教育事件、政策的学习,对中外教育名家思想的深刻剖析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启发他们对将来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进行深刻的思考,认知。例如在学习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时,学生们对蒙台梭利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感受到蒙氏教育思想对现代学前教育的价值所在,从而培养了他们的理性思维,对任何人事物勇于理性评判质疑的科研态度。同时他们也被蒙台梭利的研究精神所折服,从而对为学生形成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了榜样,为形成健全的职业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前教育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具有蕴含性,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知、行、意

  在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内隐性,它是学生内心的体验与感受,不能只靠说教灌输、牵强附会,应该像春雨润物一样,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着职业人格教育,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这才是一种“无为而为,无言而言”的教育艺术。在这里值得注意三点:一是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交流,相互启发的关系,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他们的人格比较脆弱,对人性是非对错的辨别能力比较低,我们更应该循循善诱;二是在学习教育史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自悟,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三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发表不同的观点,从而发散学生思维,海纳百川,兼容并包。

  3、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中的人格教育要循序渐进,不断升华,不可操之过急

  人格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点点滴滴中不断积累的教育过程,教师要依据教学材料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点拨,滴水穿石,逐渐促进学生健全职业人格的形成。例如:学习《颜氏家训》时,对颜之推的儿童教育思想从各个角度进行全面的剖析理解,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古文理解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如学习陈鹤琴的教育教育思想理论,引导学生对其教育理论进行分析,学习教育家的先进教育思想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科研态度,促进学生树立独立探究科学知识的职业人格。

  三、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应该充分尊重历史,深刻理解思想,切忌主观臆测

  在学前教育史学习过程中要根据史实,实事求是,不可主观臆测,特别是在教育事件、教育思想的学习中,要充分了解事件发生、思想产生

  学前教育史论文 篇5

  古语有云:“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社会的发展对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吁高校学前教育增强课程理论与实践性的结合,从而对传统上更偏向理论研究与探索的教育史课程提出了新的需求:更好地发挥该课程的优势,让学生能系统建构知识框架形成浓厚历史底蕴继而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在高校教育中,过时的观念、枯燥的课堂、缺乏趣味的教学内容及脱离实际的教学,都使得学前教育史学课程日益失去往日的魅力,变得“陈旧”且“杂乱”,“枯燥”而“乏味”。基于此,笔者通过对韶关学院韶州师范分院学前教育史学课程的执教,以相关理论依托及具体实践的积累,进一步分析该课程在教学当中的问题及思考突破困境的路径。

  一、“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困境

  1、轻视课程价值。曾几何时,“读史使人明智”一度被人们信奉并推崇为至理名言,历史的价值不言而喻。然而,在现实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教育界包括学前教育界的相当一部分人对中外学前教育史研究的性质和功能存在着片面认识,由于教育史学课程立足于理论性和历史性,伴随着强烈的时代文化背景效应,对应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往往使人感觉历史本身的滞后性和脱离性。对当前的教育研究、教育发展、教育改革没有实际的效用。更有甚者误认为研究学前教育史就是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简单的概括和筛选,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记、背这些古老的理论,是当代提倡自由、个性学习的樊笼。加之学校对课程开设的认识良莠不齐、组织管理不规范、教学内涵界定不清晰等极大地影响并制约着本门课程的开展,这也导致学生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而对学习本门课程持消极态度。《中外学前教育史》是我校学前教育(师范)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本科共51个学时,3个学分。专科共30个学时,2个学分。从课程设置课时分配来看,学校更重视本科学生理论知识的建构。这也符合学前教育对本、专科培养目标上的区别。

  2、僵化的教学模式蔓延。中外学前教育史的课堂教学出现了应然与实然的背离,课堂不能很好地体现该课程原本价值,其中重要的一环即传授方式出现了较大问题。史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僵化一直遭到诟病,老师们往往在课程的讲解中趋向对知识的陈铺直叙、对问题乐此不疲地解释分析,却很少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去搜集资料、探索原因、理解知识内容,更鲜有对知识的验证,辩证思考问题仅成为教师的口头禅,实践教学趋向形式化。因此出现课堂上要么是教师独角戏的表演,要么是教科书的重复,教学难以摆脱条条框框的禁锢与束缚,学前教育史课堂教学在对实际生活的影响功效有无作用的摇摆中偏向了无用的一方,某些学生失去了对其探究的动力。近年来,尽管有各种教育模式大行其道,但往往教师在运用的过程中一味地照抄照搬,导致课程教学学科领域内知识特殊性的简单化、形式化。最终只能导致课程教学从一种僵化到另一种僵化的换位,而不能真正让教学走向灵活,更少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种一厢情愿的标准化,最终师生们的问题意识、质疑精神、创新能力逐渐单薄甚至消弭。

  3、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超越不足。中外学前教育史的内容不仅囊括各个时代学前教育的发展,还包含国内外不同国家学前教育的前进历程,涉及的领域可谓学前教育史学知识的饕餮盛宴。因此,教师应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来支撑“静态”教材的不足。在课堂中,教师普遍存在尊重教材文本有余,而超越不足的现象,局限于教材的条条框框,畏惧理论联系实际所产生的矛盾。例如在讲某位教育家的思想时,仅停留于教材内容,忽略时代背景及其思想与实际情况的辩证思考,导致学生学习不深刻,无法产生与所学知识的共鸣。实际上,尊重教材是对知识完整性和逻辑性的传承,而超越教材是为了谋求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二者并不矛盾。教师首先要充分利用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各科目之间知识的融会贯通,其次应帮助学生对有经验进行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基于经验主义知识教学思想浓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由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了解不够,因此对于同一知识点的把握程度或疑难点的认识情况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于是教学中经常充斥着老师这样的话语,“这个问题比较简单,粗略理解下”;“该问题所涉及范围太广,我们看看书就好了”。事实上,老师对于知识重难点的把握大多来源于自己经验的'判断,教师所认为的简单,或许是很多学生的疑惑,教师费劲尽心思解释的内容,恰是学生认为毫无价值可言的形式。问题的本质实则为学生的经验已然超过了教师预测的范围。学前教育史的知识,需要的是知识的积累和思考后所碰撞出的火花,教师过于自信于自己的判断而遮蔽了学生的真实体验,让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教学内容渐行渐远。所以,教师绝不能成为孤独的“说书人”,应与学生建立共同合作、互相沟通交流的教学关系。

  二、“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生成路径

  中外学前教育史学是史学的一个分支,其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古今中外的学前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活动在历史演变中的过程,探究学前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教学当中对史学知识的传递更需注重学生辩证思考能力,而不是让学习沦为考试的“附庸”。面对以上困境,如何转变对课程的认识、加强实践教学的课程化、提升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是所有教育者的工作重点所在。

  1、根植于社会实践中的价值教学。教育史学家滕大春曾经对“教育史”的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教育史能培养人们较为远大的教育眼光和对教育课题的领悟能力,而这种眼光和能力往往会产生人们意识不到的威力。”一方面,课堂教学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学生在学习中外学前教育史的过程中能够感受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底蕴,形成一定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新鲜事物对传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带来挑战,因而教师应联系教学内容,引导解决学生深层次的认知与价值观冲突。诸如学习一些教育名家的观点、理论时,受历史背景的局限,一些做法并不完全适用于今天的教学环境,那就应该让学生“变通”领悟新时代赋予其的新特点。像卢梭的“自然教育”、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以往更强调亲近自然、社会,而实际上很多城市中的幼儿园并不能满足需求,这就需要幼儿老师们能领悟理论的实质,而不是对教育史书本课例的照抄照搬。树立正确的教育史学观念,不是新瓶装旧酒式新包装下依然老套的基础层次学习,而是赋予史学知识新的时代感和使命感。

  2、秉承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的灵活方式。教学方式是联系教师与学生的重要纽带,是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目前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容易关注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等知识的掌握,而忽视该学科内隐的思想方法的提升训练,因此在教学方式上容易程序化甚至僵化。有些老师由于自身知识经验的不足,讲课时容易照本宣科,课堂毫无生气可言。还有一些教师上课时更多采用讲授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知识灌注,认为偏理论性的东西就应该一遍两遍不厌其烦地去解释和记忆等。针对以上情况,除了老师本身要拓展知识面外,还应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学方式上可借鉴其他课程的教学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简单说教的方式,多利用诸如进行合作问题探索、讨论、结合重难点讲授及实践活动等方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使得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3、依托教材设计的深度教学。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是评价教师素养的重要指标。学前教育史学课程因其固有的理论性、历史性、阶段性,对教师的文化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历史的发展离不开当时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所以教师必须拓宽自己的视野,从时代的发展脉络来理清学前教育的发展。要理解中外教育史内容研究,需以广而博的“量”为基础才会有精且深“质”的飞跃。一直以来,教师墨守知识的“客观性”、“确定性”、“继承性”,而未发现课程实则是一个待开发的资源。所以教师要做到的不是墨守成规地把课本上的知识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至宝,而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根据本、专科学生知识的深、广度的不同,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依照不同班级学生的兴趣合理设计知识框架,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欲望。

  4、回归学生生活经验的反思教学。学习的过程即是学生个体“生活经验”的重新改造和改组。因此,教学当中教师应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经验,从学生具体的生活领域寻找价值,而非从个体以外寻找意义。理解学生学习史学过程的疑问,重难点的分析不以教师主观臆断为标准。学生只有回归自己的“生活经验”,才能在反思中获得现实生活的深刻性和未来精神的解放。早在二十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教育应该培养人的批判精神,培养对不同思想观念的理解和尊重,尤其应该激发他发挥其特有的潜力。”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当中很多教学理论,如陈鹤琴提倡的以大自然为活的教材,那怎样才能体现呢?可以直接让我们的学生在大自然中实践,从大自然提供给我们丰富的资源中去探索,既积累经验又能拓宽视野,更重要的是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杜威的“学校即社会”向学生提供了学校是否是远离喧嚣尘世的“象牙塔”的另一种思维,因此,应紧密联系实际且加深对现实的反思。

  学前教育史论文 篇6

  摘要:在基础教育中,幼儿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幼儿教育来说,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主体性而言,幼儿教育是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核心阶段,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开展主体性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基于此文章针对在幼儿教育中开展主体性教育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主体性教育理念;幼儿教育;应用分析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对传统的教育已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尤其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使得学生的主体性与个性化受到了影响,因此,针对这一现象,要做好教育的改革与研究工作,同时还要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上出发,做好主体性教育。

  一、主体性教育

  对于主体性教育来说,就是要坚持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出发,保证满足现代化教育的需求,同时还要求教师为学生创建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通过启发与引导来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在主体性教育的影响下,还可以塑造好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实现全面的学习与发展。但是还应明确的是,主体性教育要求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坚持以接受教育的人为主体,同时还要尊重与承认其主体地位[1]。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主体性教育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创新,同时也要顺应培养人的教育规律,以此来满足社会的价值取向。从静态的层面上来说,开展主体性教育可以有效实现教育的目标;从动态的层面上来说,则是一种相对特殊的认识与实践活动,有着属于自身的理念,注重帮助学生生成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所以在幼儿教育中,由于幼儿存在着一定的向师性,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主体性学习形式,培养好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幼儿的终身发展。

  二、在幼儿教育中应用主体性教育理念的措施

  (一)保证教学形式的主体性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由于这一阶段的幼儿受到年龄等方面的影响,其认知能力与目的性行为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开展主体性教学形式的过程中,就要做好引导工作。

  1.创建出游戏教学情境

  对于幼儿园教育来说,要注重幼儿的身心发展,从幼儿的学习特点等方面出发,帮助幼儿积累经验,以此来引导幼儿在生活与活动中主动地去接受学习。所以,想要促进幼儿实现主动学习,就要掌握好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明确学习上的优势。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掌握好幼儿的学习特点,这样才能承担起教育的责任。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由于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疲劳等现象,所以也就使得其认知过程存在着随意性等特点。因此,教师就可以借助游戏来进行教学,通过游戏的影响,有效吸引幼儿的目光,帮助幼儿完善知识结构,让幼儿成为学习中的主人[2]。

  2.开展模仿练习

  对于这一阶段的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学习与模仿的阶段,且存在着好奇心与可塑性,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幼儿通过模仿来增强其感性认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教学形式,有针对性地选择好可以让幼儿进行模仿的对象,同时还要不断地观察幼儿,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对一些存在模仿不良行为的幼儿教师要及时进行教育,以此来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帮助幼儿生成主体性

  由于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幼儿存在着一定的个别性与特殊性。因此,教师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就要深入掌握好幼儿的实际情况,做好指导工作,帮助幼儿实现主体性的生成。

  1.挖掘出幼儿潜在的素质

  教师在开展主体性教育的过程中,要为幼儿创建出适宜的条件,以此来促进幼儿潜能的发展,同时还要确保教育的意义,健全幼儿主体性。教师要坚持从幼儿的实际发展出发,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潜能,保证幼儿发展的有效性。

  2.促进幼儿个性化的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好幼儿的个性。一方面,教师要具备一颗包容心,冲破传统意识上的影响,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幼儿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幼儿在实际教学中形成自己的个性。如幼儿在选择玩具的过程中存在着倾向性的选择,所以教师就要做好研究与分析工作,培养好幼儿的个性[3]。主体性教育就是要坚持以幼儿的发展为基础,分析好现阶段中幼儿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正确地引导幼儿,为幼儿创建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来影响幼儿,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

  学前教育史论文 篇7

  摘要:随着学前教育专业的蓬勃发展,不断填充着幼儿教师的人力市场。但是从这近年来毕业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在幼儿的艺术领域教育教学中发现她们还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尤其是在音乐素养方面,学生欠缺的东西更多。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音乐素养;理论课程的重要性;综合能力

  由于用人单位对幼儿教师的急需,造成学前教育专业的红火,社会上一些学校争先恐后开办学前教育专业,致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力参差不齐,以至于用人单位不时反馈现在的幼师学生动手能力不足,尤其是弹唱技能和音乐素养知识欠缺尤为突出。针对这一现象,本文经过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原因,首先,学生的底子薄,在入学时对音乐的相关知识了解太少,在校学习时间较短,不能很好的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彻底消化吸收;第二,学生对理论课程的认识不足,入学后对理论课程不够重视,造成缺少理论知识的支撑最终对技巧能力的影响较大;第三,学校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音乐素养的相关课程安排较少。目前很多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一般强化的是儿歌弹唱的能力,殊不知儿歌弹唱是一项综合能力,包括对音乐的感知,对歌唱的要求,对钢琴弹奏知识的了解,对声音美的追求,和对手指与肢体的协调能力的配合等等各方面,并不是每周一节声乐课、一节钢琴课就可以解决的。而学生音乐素养能力的综合提升必定可以对她们的弹唱能力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一、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是一门音乐知识的综合学科,它并没有一个专业的学术解释,但却是学习音乐的学生的一门基础课,也是必修课,而且音乐素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这个学生的学习音乐的能力和动力。目前对音乐素养的普遍认识是:音乐素养是一门包括读谱、视唱、听音、节奏、和声、写作创编、音乐赏析和中外音乐史等多方面的综合理论基础的课程,是我国各个艺术院校、师范院校音乐系各专业的入学必考科目和入校后的必修科目,同时也是目前器乐考级开始要求逐步增加的音乐理论基础,是培养学习音乐的学生的全面音乐素质提高的一门重要学科。当前,在学习音乐素养上还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在老师方面,认为一节课时间有限,大部分时间用在乐器演奏教学上,哪有时间去指导学生学习音乐素养?这种想法,容易产生演奏能力与音乐素养能力严重脱节的现象,随着学习程度的加深,它直接表现出学生识谱速度慢,识谱错误率高,对音乐内涵不能领会,致使练琴效率变低,学琴周期拉长,压力增大,兴趣消失。在学校方面,如何快速培养一个零基础的孩子在短短的几个学期内达到可以胜任幼儿园儿歌弹唱教学的需要,是培养机构的责任和重中之重,因此,培养机构和院校往往比较重视技能教学,以便快速的完成培养目标。在家长和学生方面,忽视音乐教育规律,拔苗助长,不顾孩子的实际水平,一味要求老师赶进度,赶级别,只为了拿到证书而努力,致使老师只能舍弃音乐素养课程的教学,即使考级通过了,或是比赛拿了奖,也只能停留在会弹或唱一、二首曲子,其他什么都不会,造成这种情况是学习音乐者极大的不幸,也是老师和家长在培养孩子学习时间上的一种浪费。使得学生未来的工作学习以及发展缺少动力和创造性。

  二、理论课程的重要性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课程设置一般是一周一节声乐课,两节钢琴课,这样的课程设置偏重于技能技巧的练习,重在让学生掌握了弹唱能力,而忽视了音乐理论课程的支撑,殊不知任何技能技巧都离不开理论知识,就像大楼的根基一样,只有根基牢固了,才可以在此基础上建造高楼大厦。而幼师学生将来面对的是幼儿学前教育的教学,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可以看出幼儿音乐艺术的培养目标主要从感受与欣赏和表现与创造两个方面进行制定,因此幼师生的培养和教育不应该仅从弹和唱两个方面进行教学,而更应该重视音乐素养的综合教育能力的培养。理论课程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基础乐理知识、音乐赏析的方法、中外音乐的发展历史、音乐的和声结构、音乐的创作编辑等各方面。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讲,从他们入学的水平层次以及在校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和走向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而言,学校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除了要培养她们的技能技巧以外,还应该在理论知识方面给予她们一定的补充,音乐素养的相关课程和知识也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的课程比例,便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以及将来走向工作岗位之后还可以有更多的可发展性,能够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和创作。尤其是基础乐理知识,儿歌创编、和弦编配以及音乐赏析的相关知识,有了这些理论知识的支撑,才可以更好的服务学生的技能技巧能力的学习,也才可以更好的在幼儿园音乐教学、幼儿音乐艺术培养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运用。

  三、综合能力

  总的来说,一个学习音乐的人,不学习音乐素养就等于是一个机械地弹奏和歌唱的机器人,他就无法去理解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所以,学习音乐素养是为了全面提高学员的音乐综合素质,并且以此促进学员对专业科目的学习,增强对音乐的感悟、理解和创造能力。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儿歌弹唱能力的提升也是一个综合能力的提升,需要各个理论课程的支撑和铺垫,仅仅依靠每周一次的钢琴技能课堂是无法很好的解决问题和提高学生的弹唱能力的。因此需要我们学前教育专业的学校和院系共同努力,从课程设置到课程安排以及实践课程训练等全方位的重视和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儿歌弹唱能力技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弹唱技能和音乐素养课程知识的学习除了要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和各科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外,还应结合幼儿三至六岁的发展特点,重点培养幼师学生的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表现的能力,运用肢体动作、或节奏韵律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学习音乐的引导者和领路人。

【关于学前教育史论文(精选7篇)】相关文章:

学前教育教育论文02-28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11-28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探讨论文10-18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论文(精选7篇)03-12

学前教育的教育方式论文01-11

高职音乐专业学前教育思考论文01-10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致谢词04-20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提纲范文11-17

浅探优化学前教育途径论文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