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中国银行业

时间:2021-10-01 17:08:57 经济学论文 我要投稿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中国银行业

 1918年至1937年,即两次世界大战间的这段时期,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占有特殊地位。许多影响此后中国历史的制度和因素,都可以在这段时期找到源头。在经济方面,它不仅留下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最快的一段记录,也留下了外来经济组织和制度在中国土地上成长的独特轨迹。这份遗产,很值得我们去认真地分析和研究。本文通过对这段时期特别是1927年至1937年中国银行业的考察(注:1927—1937年的中国银行业,与此前相比,发展变化的特点更为典型和丰富,因此本文将分析重点置于此时期。),探讨这种外来金融组织在中国成长的状况和特点,并对导致其发展的因素和条件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一、两次大战间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中国银行业

  学术界在涉及此期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演变时,一般都用速度较快来形容,但其“较快”的具体内涵以及银行业的整体状况,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鲜见有全面的反映。因此,笔者首先整理了以下统计表,希望通过这些统计表,对这期间中国银行业的演变全貌,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数量概念。

  首先从银行设立的数量上进行观察。为有一个具体比较,现将中国出现首家银行的1896年至1937年40余年间各年设立和停业的银行数目列表如下(见表1)。

  表1 1896—1937年中国银行设立、停业统计表  

年度  设立银行数(家)  停业数(家)  现存数(家)  年度 设立银行数(家) 停业数(家) 现存数(家)

1896    1            1     1921     27      18      40

1902    1       1      1     1922     27      19      48

1905    1       1      1     1923     25      20      53

1906    2       2      1     1924    7        5      55

1907    3            4     1925    9        7      57

1908    4       3      5     1926    7        7      57

1909    1       1      5     1927    2        1      58

1910    1            6     1928     16        5      69

1911    3       2      7     1929     11        3      77

1912     14       10    11   1930     18        6      89

1913    2       1      12   1931     16        6      99

1914    3       1      14   1932     13        4    108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