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国际油价和进口产品价格总水平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时间:2021-10-01 16:46:17 经济学论文 我要投稿

国际油价和进口产品价格总水平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经济对外部市场和资源尤其是石油资源的依赖日益加深。2001年,全年进口2436.13亿美元,占GDP的21.4%;出口2661.54亿美元,占GDP的23.4%。2000年,我国已成为石油第六大进口国,进口总量达9748.5万吨(《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石油平衡表”中的数据,大于当年海关进口统计数),占国内石油总消费量的43.4%。在这种情况下,国际油价和进口产品价格总水平变动将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一定影响。本文试图运用宏观经济分析模型,分析国际油价和进口产品价格总水平变动对我国经济运行可能产生的影响(应该指出,由于数据方面的限制,本文的一些分析还只是初步的,一些定量分析只给出了方向性的判断)。

  一、国际油价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油价的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既取决于国际油价和国内油价之间的传导机制,又取决于国内经济运行的各种结构性因素。分析国际油价变动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必须了解国内油价决定方式的演变和进口石油对于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性,研究国际油价与国内油价变动之间的关系,探明国际油价变动对经济运行影响的机理。  (一)我国石油和成品油价格决定方式的演变

  同其他竞争性产品价格一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油价格决定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改革以前,石油由国家制定全国统一的价格。1981年,国务院批准石油部实行产量包干政策,石油价格进入了双轨制时期。随着改革的深入,双轨制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1986年,原油计划价格全国平均值为103元/吨,而高价和计划价的平均值已达203元/吨。但在1998年以前,我国原油和成品油价格主要根据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由国家决定,价格水平高低与国际市场价格水平的相关性较小。

  为消除政府直接定价的低油价政策带来的石油工业上游勘探开发投入不足、下游重复建设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石油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等弊端,1998年,国家对原油、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通过这次改革,国内原油价格完全实现了与国际市场的接轨,石油、石化集团公司之间购销的原油价格由双方按照国内陆上原油运达炼油厂的成本与进口原油到厂成本基本相当的原则协商确定,实现了国内陆上原油到厂价格与进口原油到厂价格基本相当。但成品油价格依然没有完全并轨,在成品油价格决定方面,只是确立了与国际油价变化相适应,在政府调控下以市场形成为主的价格机制。石油、石化两大集团的成品油零售价可以在国家计委公布的中准价上下5%幅度内制定具体零售价,国家根据国际市场上油价的变化不定期地调整成品油的中准价。

  国内原油、成品油价格确立方式发生重大转变后,国际市场油价发生了急剧变化。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石油需求减弱,导致石油价格出现大幅度下降。1999年随着亚洲经济的复苏,世界经济增长加快,特别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限产保价政策的实施,从当年4月份开始,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又出现了持续大幅度上涨的局面。1999年11月和2000年2月国家先后两次调整了国内成品油中准价格,但是其变化幅度远远小于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化幅度。

  自2000年5月份起,国务院决定国内成品油价格随国际市场变化每月调整一次,2000年7月国内成品油价格水平实现了与国际市场的完全接轨。至此,国内石油价格决定方式的转变已彻底完成。

  (二)石油进口在我国经济运行中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1993年,我国开始成为石油产品净进口国,1996年开始成为原油净进口国,2000年共进口原油、成品油8832万吨(海关数)。从图1可以看出,90年代以来,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迅速提高。1990~2000年,进口石油占国内石油总消费的比重提高了36.86个百分点,年均提高3.7个百分点左右。与之同时,石油进口占总进口的比重也在上升。见图2。

  无疑,进口石油在未来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