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企业诚信状况剖析

时间:2021-09-01 10:03:07 经济学论文 我要投稿

区企业诚信状况剖析

  国内外关于诚信问题的学术研究中,涉及诚信(honesty, trust)、信任(trust)、信用(trustworthiness,credit)、信誉 (credit, prestige)等一些相近的概念。这些概念的涵义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学术界对此并没有给出准确的区分,对于诚信的定义也没有达成共识。但一般认为,诚信既是一种内在的情感,也是一种外在的行动方式。本报告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和使用“诚信”这一概念的,而且主要是将其理解成一种相互间的信任关系。

区企业诚信状况剖析

  在研究当前中国民营企业的诚信状况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回答一个问题:中国古代有诚信吗?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缺乏诚信,自古已然;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是很讲诚信的,只是现在变得不那么诚信了。美国学者福山的说法比较接近前一种观点,他把世界上各个主要国家分为两类:美国、日本、德国等归为“高信任度国家”,中国、意大利、法国等归为“低信任度国家”。只有那些拥有较高信任度的社会,才有可能创造较稳定、规模较大的企业组织,从而在全球经济中具备竞争力。

  事实上,中国古代是非常讲诚信的。中国拥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名,并不是仅仅由于拥有几千年的.古文化,而是同时由于中国自古以来就格外讲究礼治与诚信。中国传统伦理以及诸子百家对诚信问题的著述,可以追溯到先秦的儒家。《尚书·太甲下》中就有“神无常享,享于克诚”的记载,而《周易·乾》中更有这样的记述:“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孟子·离娄上》中则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不诚,未有能动者也。”总之,在中国古代社会,众多思想家早已把“诚”看做是人的内在本质之一,“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大学》)相对而言,“信”则显得外在一些,常指得到别人的信任,所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对自己能诚,对别人自然能信。诚信不仅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自古以来中国老百姓信奉和实践的一个准则。

  既然中国古代社会的人们本来就非常讲求诚信,为什么有些学者还认为中国古代社会根本没有诚信呢?这主要涉及如何区分两类不同的诚信问题。

  诚信大致可以区分为两类:人格诚信和系统诚信。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人们的身份和住所都非常固定,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关系植根于血缘、业缘、地缘关系当中,这种诚信关系可以称之为“人格诚信”;而在现代社会,人们的身份和住所都不再长期固定,地域性因素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关系主要是基于法治等系统,这种诚信关系可以称之为“系统诚信”。如果把诚信仅仅理解为后一种诚信,就会得出中国古代不讲诚信的结论。事实上,中国古代的诚信关系,基本上是一种“人格诚信”关系。利用这种诚信关系,明清时期的山西商人打造了500年晋商的辉煌。

  晋商的诚信之道

  从清代初期开始,山西商人不仅垄断了中国北方的商品贸易和资金调度,而且插足于整个亚洲地区,甚至把触角伸到了欧洲市场,时称“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山西号称海内最高”。而晋商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经营活动以诚信为本;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诚信铸就了晋商的辉煌。

  在晋商经营活动的内部管理中,诚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晋商的很多商号(特别是驻各地的分号)普遍采用了所有者和经营者分开的制度。财东(投资人)决定投资某项商业时,先物色一个有经验、可信赖的人做掌柜,并在有中证人参加的宴请席上,向掌柜授予全权,并签订契约,规定资本若干由掌柜自主经营,连日常盈亏他们也不过问,只是静候账期(一般为四年)决算。新员工要想进入商号,一般都要有可靠的介绍人作保。

  在晋商兴盛的几百年间,极少有掌柜和伙计坑害企业、欺骗财东的记载。这一方面是晋商有一整套极其严格的财务、业务信函往来、报告、休假、日常管理等制度,另一方面是形成了“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诚信文化。晋商发育于一个相对封闭的农业社会,其用人基本局限于本县和邻近地区,一旦某人因为违规被商号开除,意味着其他所有商号都会知道,而且没有人会再用他,代价极其惨重。

  晋商对待顾客极其讲求诚实守信,他们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了许多商谚,比如“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等等。旅蒙晋商介休人王相卿等4人,开始做小本经营,后成立了“大盛魁”,其中一条经验就是顾客至上。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了北京,山西一些票号的北京分号被劫一空,账本付之一炬,在这种情况下,山西票号完全可以等查清北京分号底账后,再兑付从北京城逃往西安的王公贵戚的存折,但山西票号一律按存折兑了现。1930年蒋阎冯中原大战,阎锡山发行了晋钞,阎失败后,晋钞25块顶1块新币。当时票号“大德通"完全可以用新币1∶25兑取存款,但“大德通"没有这样做,而是把自己储存的公积金补进去,兑换给百姓,结果损失惨重,两年后就关门歇业了。

  晋商在对待同行与合作伙伴的经营活动中也很重诚信,被赞誉为“虽未经国家法律之规定,而守范围、重信用、敦品行,此其所长也”。晋商在国内外各重要城市建立了山西会馆以及很多行业协会,对促进晋商群体尚信守规、维护同乡和同行商人利益起到了重要作用。

  晋商在精神支柱上崇奉关公,不仅在店铺和家中供奉关公,而且在各地的山西商人会馆中修殿供奉关公。他们以关公的“义”来团结同仁,摒弃“见利忘义”的不良动机;以关公的“信”来取信于社会,取信于顾主,摒弃欺诈、伪劣等行为。

  “诚招天下客,义纳八方财”,这就是晋商称雄中国500年的奥秘之所在。

  资料来源:根据刘光明《企业信用》(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第四章第三节《晋商诚信·财富良心·财富品质》、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晋商—财富故事》等资料编写。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商业社会的转型,一方面传统的“人格诚信”资源在减少,另一方面“系统诚信”的支撑体系还在逐步形成当中。同时,中国还有30多年的计划经济历史,因此国有企业的诚信,实际上是由政府诚信做基础的,而民营企业不可能有这样一个基础。在当前这个过渡阶段, 各种诚信关系交错杂存, 民营企业的诚信状况呈现一种(不同诚信方式和诚信水平)时间上并存、空间上继起的错综复杂局面。即使对于同一家民营企业而言,对不同的人和事也有可能表现出不同的诚信方式。比如,浙江正泰集团就把其产品批发商分成了两类:老乡批发商和非老乡批发商,对于老乡批发商他们往往给予更多的信任和优惠。

  实证分析

  从这些我们可以经常耳闻目睹的假冒伪劣现象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并认为当前中国社会的诚信状况是不容乐观的。对于中国企业的诚信状况,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在2002年曾经进行了一次全国范围的专门调查,一共发放问卷15000份,有效回收问卷4695份。调查结果显示:虽然不少企业经营者认为我国企业的信用状况有所好转,但还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拖欠(货款、贷款、税款)、违约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现象比较严重。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企业经营者对于民营企业的信用程度评价较低。例如,当问及“商务交往中您认为哪种经济类型企业比较守信用”时,企业经营者认为守信用的企业按经济类型排序依次是:国有企业(55.5% ) 、股份有限公司 (52.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50.2%)、有限责任公司 (28.5%)、私营企业 (25.8%)和集体企业 (9.6%)。

  此次调查结果还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高的地区,企业的诚信程度也相应比较高。例如,当问及“商务交往中您认为哪些地区的企业比较守信用”时,企业经营者选择排在前十位的省、市依次是:上海 (55.9%)、北京(45.3%)、江苏(35.1%)、广东(34.7%)、山东 (29.1%)、浙江(25%)、天津(17.4%)、辽宁(9.9%)、四川(9.4%)和河北(8.9%)。

  从上述两项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中国现阶段,企业诚信缺失确实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由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历史还比较短,市场交往、文化积淀、商业联系还处于发展过程中,因此,这类企业普遍存在诚信不足的问题,且相当严重。这是由社会快速转型、经济和社会制度还不健全、法规也不完善、传统的人格诚信已经支离破碎、现代的系统诚信尚未完全形成的大背景下必然发生的一种现象。因此,加强诚信建设也就成了当前我国各界面对的一个严肃而重要的现实课题。

【区企业诚信状况剖析】相关文章:

诚信危机及其原因剖析07-10

诚信危机的状况、原因与对策07-27

会计诚信缺失成因剖析论文10-06

诚信状况的调查报告11-12

涪陵区利用外部资金状况分析07-12

湖南主产烟区土壤养分状况与评价07-06

企业员工高离职率剖析01-15

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06-30

区当前经济运行状况分析报告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