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时间:2021-11-03 16:34:24 社会文化论文 我要投稿

浅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摘 要:通过典型文章,了解和掌握什么是环境描写,归纳出常见的几种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会分析文章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并且应用到写作实践中。

关键词:环境描写 ;作用 ; 赏析

作者简介:刘永兰,女,1974年出生,江西吉安人,本科学历,任教于江西省吉安一中。

[中图分类号]: I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2-0-02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自然景物)。而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一切景语皆情语”,环境描写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简单分析一下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起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使事情更具时代背景的作用。如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中“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交代了时代背景,对教室非同寻常的安静的描写则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再如鲁迅的《孔乙己》开头对咸亨酒店的介绍:“鲁镇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两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么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满满地坐喝。”这段文字交代了孔乙己生活的特定社会环境,为我们渲染了一种冷漠悲凉的社会气氛,暗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

二、自然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具有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例如鲁迅的《风筝》一文中的环境描写“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这段描写渲染了严冬肃杀的气氛,衬托出“我”悲哀的心情。另外如《故乡》中对故乡景象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又如孙犁的《芦花荡》的开头“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在天上。”渲染了一种宁静而又带有几分恐怖的气氛,很自然地又成了后边故事的铺垫。同样在《芦花荡》中的结尾中“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丝绒,正在迎风飘撒。”则是通过描绘美景,烘托出老英雄在痛打鬼子后内心萌发的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走一步,再走一步》第十六自然段“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暗淡的、沉寂的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的恐惧心理。悬崖已令“我”恐惧不堪了,加上如此寂静、黑暗的环境,可见“我”的无助与恐慌,同时也暗示“我”在悬崖上待的时间长。

2、反映人物的性格、思想,烘托了人物形象。例如《云南的`歌会》一文第四段,作者浓墨重彩描绘了呈贡进城的一路美景,“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引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画面,人与自然互为辉映,为女孩的歌唱创设了动人的场景,烘托出赶马女孩在山花烂漫、百鸟争鸣的山野放歌的明丽活泼形象。小说《孤独之旅》中的自然环境描写为人物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给小主人公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随着人物的成长,“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杜小康就不再胆怯了。文中多处对风雨进行描写,“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一阵旋风,几乎将鸭栏卷到了天上。”杜小康在与暴风雨的搏斗中战胜了大自然,更重要的是战胜了自我。暴风雨见证了杜小康的成长。在《故乡》中,作者把少年闰土置于神异的图画中:“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自然美景烘托了少年闰土活泼勇敢的形象。

3、为下文做铺垫。例如鲁迅的《孔乙己》中“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为下文中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做铺垫。《大自然的语言》中,“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文章开头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副诗情画意的图画,它既生动地介绍了四季更替的物候现象,又用绚烂的画面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为下文说明物候及物候现象做了有力的铺垫。

4、深化主题。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如老舍的《骆驼祥子》中,为了揭示社会的黑暗,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作者极力刻画日烈雨暴的情景,环境如此恶劣,而人力车夫祥子为了生计,不得不在烈日和暴雨下挣扎。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展现了祥子吃苦耐劳、勤劳的本性,从而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疾苦和悲惨的主题。再如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语带双关,一是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垂落,二是象征禀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那时太阳快要下去了,院子里吹着凉爽的风,爸爸摘下一朵茉莉插到瘦鸡妹妹的头发上。“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这些环境描写在小说中是作为布局谋篇的手段而存在的。它除使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浑然天成外,“花”在这里已经超然而成了一种象征的事物,深化了主题。爸爸身体健康时,花开得挺旺;爸爸病危时,成为对子女的关怀、鼓励;爸爸辞世时,花儿落了。   5、推动情节的发展。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关雪的描写。“摇振”“压倒”“向火”“踏着碎琼乱玉”“背着北风而行”“迎风”。这里的景物描写,虽然都非常简洁,但其作用却非常丰富,这里的彤云、朔风、大雪,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除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作品对风雪的描写,不可缺少的还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作品通过对风雪的描写,暗示了将要发生的故事情节的趋向。比如,管营差遣林冲去接管草料场,这对不知管营阴谋的林冲来说是一件比较好的事情,因为这个差事既比较自由清闲,又能有一些额外收入。可是,当他取路投草料场来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纷纷扬扬的一天大雪,这就暗示着他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再如,作品在写雪的时候,两次用了一个“紧”字:“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这两个紧字,不仅突出了风大雪猛的环境特点,而且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林冲又全然不知,这就使得读者不能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紧张,替人物捏着两把汗。正是因为风大雪紧,天气寒冷,林冲才要出去买酒;如果林冲不去买酒,草厅倒塌就可能被压伤压死;如果他不出去买酒,就不会看到山神庙,在草屋倒塌后也不会想到去山神庙过夜。正是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压塌,林冲无处存身,只好到山神庙过夜;如果草厅不倒塌,林冲就可能被烧死;如果他不到山神庙过夜,就不会听到陆谦等的谈话,也就不会杀敌报仇,投奔梁山。正是因为风大雪紧,林冲到了山神庙后,才用石头挡住庙门;如果他不挡住庙门,陆谦等人就会直接进入庙中,他也就不会从他们口中得知事情的真相。

当然,某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它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如在小说《祝福》里,自然环境的描写主要以“雪”为主,在文中总共出现了四次。第一次是“天色愈阴暗了……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将鲁镇乱成一团糟。”此处作者着力写雪的大而乱,有意渲染出鲁镇阴森惨淡的气氛。第二次描写是 “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觉得沉寂。”意在衬托当时“我”孤寂悲愤的心情。第三次是“微雪点点的下来了”一句,这其实是暗示着柳妈的话即将带给祥林嫂巨大的心理阴影,起到暗示情节发展的作用。最后一次出现在结尾,“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爆竹声连绵不断……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文末再次描写雪的大而猛,这其实是寄托作者对亡灵的最沉重的哀悼,这种感情与祝福时家家户户的欢乐喜庆形成巨大的反差,从而大大深化了文章的悲剧主题。

所以,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不能简单地把它归结为某一种作用。

参考文献:

[1]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教师用书

【浅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相关文章:

浅析环境信息公开的作用12-30

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01-17

浅析分词的句法作用10-18

浅析凌汛分洪工程对乌梁素海水环境的保护作用01-17

浅析龙利叶的功效与作用04-26

体育教学的教育作用浅析论文09-24

风对桥梁结构的影响及作用浅析07-03

浅析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作用10-03

浅析尾矿对环境的影响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