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月相变化”的教学建议

时间:2021-10-02 11:22:05 生物论文 我要投稿

“月相变化”的教学建议

    (上海市位育中学 居德田)

“月相变化”的教学建议

    月相变化是地球上看到的最显著的两个天文现象之一,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月相变化的知识也是高中 地理(发达地区版)中最突出的难点。为了使学生既能掌握教学内容,又能灵活运用于生活实践,我设计了以 下几个教学步骤。

    一、预作准备,指导学生学好相关选学课文

    由于课文中出现了黎明、黄昏月相图,由于教材中月相成因图是从地月系范围以外进行观察的结果,所以 仅用教材中关于地月系的内容,学生就很难理解:1.为什么课文中表示月相的图是左东右西的?2.为什么 要画两圈围绕地球公转的月球?而且对应的两个月球亮面形状还不一样。3.其中内圈的月球亮面怎么没有圆 缺变化?

    如果预先学习了关于“天球”和“九月星空”等内容,这些疑问就容易解决了。比如在月相成因图中,外 圈是表示月球公转到不同位置的月相变化过程,内圈则表示月球公转到对应的轨道位置;外圈显示的月球亮面 是观察者站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随月球公转而不断变化,所以观察到的月球 亮面形状也随之变化。内圈则是从北天球上观察到的月球公转现象,因为观察时日、月和观察者的位置分别位 于一个三角形的顶端,相对位置不因月球的公转发生明显的变化,所以观察到的月球亮面始终是半圆的(月球 亮面总是朝向位于另一端的太阳)。

    二、制作幻灯复合片,化繁为简、层层深入

    教材中的月相成因图内容比较复杂,既揭示了月相变化原因,又展现了月相变化的现象和规律,但是学生 乍一看难得要领。运用复合投影片能依次显示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时日、地、月三者位置和所对应的 月相,有助于学生建立思维线索,在头脑中塑造出月相变化和成因的表象。最后再添画出凸月和蛾眉月,就能 形成月相变化的整个过程,从而达到了化繁为简、先局部后全局地系统掌握的目的。

    三、比较分析,启发学生多角度思维

    了解月相变化的成因,掌握各月相的识别特征,进而把月相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这是本节教材难点 最集中的一个结点。为化解这个难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指导学生识别月相:

    1.根据月亮亮面凸出(最饱满)部分的朝向来识别月相 上弦月(包括上蛾眉月、上凸月)的凸出部分 总是朝向西方,这是因为月亮是反射太阳光的,其亮面总是朝向太阳,而此时的太阳正在西方地平线附近;同 样的道理,下弦月(下凸月、下蛾眉月)的凸出部分总是朝向东方的,因为此时的太阳正在东方的地平线附近 。

    2.依据月亮上中天的时刻来确定月相 由于各月相的日、月、地位置相对固定,新月时月球位于日、地 之间,在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时,都分别比新月时多公转了90度、180度和270度,所以新月、上弦 月、满月、下弦月时,月亮上中天的时刻分别是12时、18时、24时和6时,这样根据月亮上中天的时刻 就可以判断出相应的月相了。

    3.从月亮东升的时刻来判断月相 判断依据同上述2.的原理相同。可由学生来推断,得出新月的东升 时刻与太阳相同,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的东升时刻分别比太阳晚6小时、与太阳相反和比太阳早6小时的结 论。其它月相也可以依次类推。

    这样从多个角度去观察月相,既能帮助学生化解难点,又能引导学生学会多侧面地观察、认识地理事物, 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四、授导结合,引导学生掌握月相变化的全过程

    有关月相的知识涉及日、月、地相对位置的变化、亮面形状、农历日期、称谓等许多内容。这么多内容要 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能理解,会运用,不仅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更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思维的基础。为 此,我边讲解、边让学生讨论、边板书出一个关于月相知识的系统资料,具体内容如下:

    月相变化规律表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