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素质教育观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设计的新审视论文

时间:2021-09-07 20:06:18 生物论文 我要投稿

对素质教育观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设计的新审视论文

  素质教育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近年来,广大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的素质化方面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笔者感到,当前的生物课堂教学设计还普遍滞后于素质教育思想观念,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素质化的落实。课堂教学设计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行为,从某种程度上讲,有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行为。落实课堂教学的素质化必须从课堂教学设计入手。

对素质教育观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设计的新审视论文

  课堂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等因素,本文拟就素质教育观念下的这些设计作新的审视。

  一、对教学目标设定的新审视

  教学目标是指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学习结果。教学过程是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当前的生物课堂教学目标设定已向素质教育的要求迈进了一大步,如仅以认知为课堂教学目标的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但离素质教育的要求尚有差距。素质教育首先要有教学目标的素质化。

  一是教学目标重心应向非认知领域转移。当前,生物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大多仍是以认知为核心的,非认知目标仍是一种附属和点缀。表现在一方面目标设定中非认知目标往往可有可无或空泛含糊;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定向,调节和评价大多以认知目标为依据,学有余力时才顾及非认知目标,或者有人听课时才"贴"一些标签。发展学生全面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诚然,作为基础教学而言,认知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创新的基石,没有一定的知识具备,缺乏必要的基本技能,即使有着创新的火花也会熄灭。但在创新机制中,基础知识主要提供的是材料支持,相对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非认知因素来说,它是较为被动和次要的。在知识经济时代,获取知识并不难,人们常常可以直接应用前人创造的成果,直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创造,难得的是好的创意。因此,把教学重心从认知向非认知(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就成为一种必然。

  二是教学目标的设定要面向全体学生。目前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大多忽视了全体学生的差异性。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其学习目标是相同的,这种按统一标准设定的目标,必然难以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另一基本特征。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也是一种资源。要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种差异的存在,并针对这种差异因人定标,因材施教。要制订面向全班每个学生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现实的,但制订分层的教学目标则是可行而且必要的。

  二、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的新审视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举足轻重,关键性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是课堂结构的主要线索,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对于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都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学难点,是难于理解或领会的内容,或较抽象,或较复杂,或较深奥。难,包括学生难学和教师难教,由于学生难学致使教师难教。课堂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展开的,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因此目标的多样性,也就决定了教学重点,难点的多样性。但目前我们所见到的生物课堂教学设计中,重点和难点设定几乎都是在认知领域,很少见到有非认知领域的重点和难点的。当我们把教学目标从认知向非认知扩展的时候,也需要重点和难点的相应扩展,当我们把教学重心从认知向非认知转移的时候,也需要重点和难点的转移。人们在目标扩展和转移的同时,重点和难点的按兵不动也反映了人们观念并没有真正的转变。

  目标的多元化要求重点难点的多元化,非认知目标比认知目标的落实更重要更困难,更难见效,因此在许多时候我们的重点和难点应该是非认知领域的。如高中生物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等部分内容,如果仅从认知角度来看,只需几句话就可概括,然而这些部分的教材内容中却包含了丰富的非认知因素,如科学实验的思想和方法,这理应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三、对教学策略设计的新审视

  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多年来,广大生物教师在教学策略上进行了不少实践和创新,不断地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这无疑体现了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的素质教育特征的。但由于教师"自我中心"意识的顽固和沿袭传统的惰性的影响,或者是由于缺少切实可行的操作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唱主角,学生当配角的状态还未从根本上加以改变。例如,"自学辅导法"不失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一种好的方法,但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时往往是帮助学生确定好学习目标,同时将教材的知识内容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问题,要求学生在书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由于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程序,学习计划都是教师帮学生订制订的,学生也就失去了自我定向的机会。教师期待学生的学习过程按着教师指定的目标和思路进行;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调节,也是依据教师制订的学习目标,教师的评价指标和准则来完成。又如,"引导发现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去获得亲身实证的知识,这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也是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但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安排,学生往往已不需要对材料信息进行收集,选择和甄别;在"发现"过程中也不会遇到困境和挫折,也没有新的思路和方式;"发现"的结果自然也都是教师所预期的。这样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无从得到真正的体现。

  根据素质教育的特征,教师在设计教学策略时应着重思考下列问题:

  一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如:①引导学生自我定向。思考如何由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安排学习程序,制定学习计划,为自主学习定向。②引导学生自我探究。思考如何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知识的发生过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基础和习惯,水平和能力,去读,想,做,说,议,画,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自主活动,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科学结论。③引导学生自主评价。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基于对自己的认识,依据学习目标和自身的评价指标和准则,对自身的学习目标,策略,方法,计划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进而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监控。④引导学生自我调控。思考如何让学生对照学习目标,寻找学习差距,考虑如何改 进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策略和方法,以促

  进目标的达成。⑤引导学生自我激励。思考怎样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激励自己战胜困难,获得学习成功,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学习状态。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在班级授课制下,如何使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有所提高发展,最基本的一条准则,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由于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学习起点(包括动机,态度,学习能力,知识基础等)落差较大,课堂教学起点准确定位是保障不同层学生都吃饱,吃好的关键。习惯的"抓两头促中间"的做法,实际上是以优等生为教学起点,放弃了中下等生的教学,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出发点,但最终以落脚优等生为归宿。有的教师提出"抓中间促两头",以中等生为教学起点,这比起"抓两头促中间"的做法来得公正一些,但这是以优等生和学习困难学生的部分无效和低效学习时间为代价的。因此,在班级授课制中,没有分层的教学过程是难以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的。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积极创设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的机会,如设计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的环节,以便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指导;设计分层次的练习和作业,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安排难易适中,梯度明显的练习或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学情,有弹性地加以选择和完成。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学业成就评价方法,以增强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四、对教学媒体选择的新审视

  教学媒体是教学设计中要涉及到的物质条件。随着学校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涉及的教学媒体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先进。除了传统的挂图,模型,标本及实验设备外,录像,投影,录音等设备也已广泛地进入了课堂,多媒体运用也已不再是新鲜的事。但从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要求来看,还需要在教学媒体设计上作进一步的拓展。

  一是要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创造更丰富的物质条件。我们的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着明显的不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少实践活动不能不说是重要的原因。我们的教材与国外的相比,实践方面已明显不足,而在我们相当部分教师的教学中实践又被大大削减了,许多学生实验变成了演示实验或教师讲实验。如果不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就成了空话。

  二是要重视研究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计算机在信息时代具有其他工具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各种公开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已不鲜见,这些多媒体的课件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大多数课件在交互性方面有着明显的中足,直接带领学生网上冲浪的更少。因此在研究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中的运用时,要在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上花功夫,特别要尽量创造条件进行网上的教与学。如带领学生到网上去收集信息资料,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是要重视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除学校教育要加强学生多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外,还要让学生亲自走进社会,走近生活,从实践中去感受科技,应用科学。因此在教学设计时,特别是活动课的设计,要把视野指向校外,把社会有教育意义的场所纳入教学设施范畴。可以从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确定一些研究性的课题,让学生去调查,去实践,去研究;也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些长期合作的教学实践基地和一些用于学生实践活动的场所,使学生的实践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总之,教学设计是将教学的静态信息转化为动态信息的过程。只有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才能在教学实践上转化为具体的素质教育行为。没有教学设计的素质化,也就不会有课堂教学的素质化。

【对素质教育观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设计的新审视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素质教育观念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新观念10-23

自由:观念、法律与制度审视01-20

浅谈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的论文06-22

素质教育下课堂教学的新思考01-20

新观念新特点新实践论文09-09

生物课堂教学的素质教育论文12-03

高效素质教育源于课堂教学论文09-13

新媒体对职业素质教育的影响论文11-24

新审视美国的股票期权制度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