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方法学习数学

时间:2021-10-02 14:42:52 数学论文 我要投稿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方法学习数学

小学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强,前面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发展,组成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即“结构”。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础结构。”他认为学生掌握了知识的基本结构,才便于迁移。他说:“简单地说,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联系的。”因此教师要从教学知识的整体出发,指导学生会用“联系”的观点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才能把知识结构有效地转化为认知结构。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方法学习数学

一、 与前后知识的联系

小学数学教材每一知识块都处在一定层次的系统中,这样无论从纵的还是从横的联系上都出现了教学上的先后问题,即有起始教材和后继教材之分。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到教材的阶段性,不能违反知识的逻辑结构;又要考虑教学的连续性,在起始教材的教学中,使学生的第一步走的稳、走的准,还要注意对后继教材的联系,以减缓后继学习的坡度。如在应用题这一系统中,一步计算的简单应用题是起始教材,两步计算的复合应用题是学习三步复合应用题的过度阶段,也是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关键。例如出示复习题“(1)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2)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树112棵,五年级栽的棵数比三、四年级的总数少10棵。五年级栽树多少棵?”这是两道学生已掌握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学生独立解答后,再出示例题“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是三年级的2倍。五年级栽的比三、四年级的总数少10棵,五年级栽树多少棵?”这样把以前所学的知识通过组装得到新知识。让学生把这三道题联系起来思考,通过讨论比较解答,明确三步计算应用题是由两步计算应用题扩展而来的。

5

 

2

 

9

 

5

 

9

 

5

 

5

 

2

 

9

 

1

 

9

 

5

 

5

 

2

 

9

 

5

 

5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常常会出现一种定势,即目前教什么内容就按这单一思路去思考数学问题。如何克服这种消极的思维呢?我体会到教师必须紧紧抓住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适时地回授。例如,在学完比例应用题后,出示这样一道题:“用2吨黄豆可以榨油   吨。照这样计算,,吨黄豆可以榨油多少吨?”学生很快用比例的方法解答出来。此时,积极鼓励学生想一想,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可不可以解答,有的同学发现可以用归一的方法解,列式是   ÷2×   =   (吨)。受此起发,全班同学都积极思考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解答。启发学生换个角度想抓住题中数量间的关系来分析,这样就有了下面的多种解法,列式:(1)  ×(   ÷ 2);(2)   ÷(2 ÷   )。这样的训练,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沟通了前后应用题的联系。

又如,学了整数的意义,问学生:“课本中‘我们在小学学的是大于0和等于0的整数’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有比0还小的数呢?”学生感到困惑,这时教师必须指出整数不仅仅只是0和自然数,还有其他的数,以后再学。这样为以后要学的负整数提前孕伏。同时也对整数这个概念更加明确。

二、 与新旧知识的联系

任何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