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双赢策略论文

时间:2021-09-08 15:35:02 数学论文 我要投稿

实施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双赢策略论文

  【摘要】:数学情境的趣味性是吸引儿童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但对于数学课程来说,仅仅有趣是不够的。数学课上创设的情境同时还要有数学思考的含量,才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生长。

实施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双赢策略论文

  【关键词】:情趣思想交融主体探究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怎样才能让新课程标准能得以顺利实施、让课堂教学更有效呢?这里从生活情趣与数学思维的共生、数学活动与数学思想的交融、主体探究与有效指导的整合、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的统一四个方面来思考如何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让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明白:数学教学不是教学目标的简单叠加,而应该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一、生活情趣与数学思维的共生

  数学情境的趣味性是吸引儿童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但对于数学课程来说,仅仅有趣是不够的。数学课上创设的情境同时还要有数学思考的含量,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生长。

  教学片断1:整数加法交换律

  某老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准备一个带长柄的勺子,问:如果只准抓住这个勺子的末端,如何能用这样的勺子喝到汤呢?

  教师先安排几个学生单独上来试了试,都没有喝到汤。然后教师又安排4个学生,分成两组,看哪个小组先喝到汤。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尝试下逐渐发现,同组同学要合作把汤送到对方的嘴里,才能喝到。教师早有准备的说,这就是生活中的交换律。

  反思这个情境学生非常感兴趣,课堂学生活动的气氛也很热烈。但确切地说,这个教学环节体现的是交换东西的“交换”,而非数学中的“交换律”。《现代汉语词典》中交换的解释是“双方各拿出自己的给对方”,而交换律是指在某种运算中,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其运算的结果不变。生活中的交换和数学中的交换律显然有着本质的区别,由生活中的交换引出数学中的交换律未免牵强附会。由这个本身缺少数学含量的情境,体验、抽象数学的本质,实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甚至更是对学生的一种误导。

  数学的情境要有数学的内核,这正如到金矿去淘金一样。另一位老师在教学同样的内容时,先以“朝三暮四”的寓言故事导人:一个猴子不满足于主人上午给它三个桃子,下午四个桃子,于是,聪明的主人就上午给它四个桃子,下午三个桃子,然后问:主人这样做聪明在哪里?让学生思考其中的数学道理,从而引出加法的交换律。这样的`情境含有数学的本质的东西,学生数学思维的生长水到渠成、自然流畅。

  二、数学活动与数学思想的交融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但数学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活动,通过数学活动要能引导学生主动反思,引发学生有效的数学思维,通过活动深刻理解数学知识,感悟数学思维方式和渗透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现在的数学课堂存在着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多“热闹肤浅”的活动,少“冷静深刻”的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往往是走走过场,缺乏必要的价值引领。

  教学片断2长方体的认识

  教师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后,让学生用小棒和橡皮泥动手做一个长方体框架。

  学生做出框架后,结合框架直观回答:长方体有几条棱,可以分成多少组?有几个顶点,几个面?回答完毕后教师板书结论,这一环节结束。

  反思数学操作可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在上面的环节中也帮助学生顺利的回答了问题。但如果把数学活动庸俗化为解题的一种工具、一种手段,学生的数学素养就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和发展。“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学生走出学校大门之后,忘掉学过的知识之后,仍能剩下的那些东西。”很显然,这样的教学环节设置不能给学生留下一点有价值的“东西”。

  三、主体探究与有效指导的整合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倡学生主体探究的学习方式,但这种学习决不是放任自流,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许多教师要么畏手畏脚,“该出手时不出手”,要么不信任学生,处处“包办代替”,往往会在“探究过度”和“指导过死”之间徘徊,缺少一个良好的切人点。

  教学片断3圆的认识

  教师出示问题:(1)画一个半径4厘米的圆。(2)画一个直径4厘米的圆。

  教师集体指导,问:画圆时,要注意什么?

  生:要注意长度是半径还是直径。

  生:要注意长度单位。

  反思教师针对学生的易错点设计练习,可以帮助学生避免犯错。但这种指导是外加的,缺少学生对于问题本质的内在体验,学生只是在大量、重复的练习中机械记忆,积累经验。实际练习中,学生还是经常不能注意区分半径和直径。

  这样匠心独具的设计,学生经历了一个自我思考、比较发现的学习过程,学生对于画圆时要注意分清半径和直径的体验就非常深刻,同时还明白,数学问题不只是机械的解答,还要有数学思考的参与。这正是数学的迷人之处。

  四、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的统一

  教学片断4搭配的规律

  教师设计了一道开放性的问题:王叔叔有一些领带和一些衬衫,选一条领带和一件衬衫共有12种搭配的方法。王叔叔可能有几条领带、几件衬衫?

  学生分别答出:1件衬衫、12条领带;2件衬衫、6条领带等等。其中,说到l件衬衫和12条领带的情况时,有的学生不禁发出了笑声。

  反思观察这个教学片断,可以看出教师的预设思路是,在前面开放问题环节掌握搭配种数的计算方法,后面“田忌赛马”的环节体验搭配不同方法的合理性程度大小,选择最优化的搭配方法。但从后来实际教学的效果看,学生对于田忌赛马的方法是一知半解。

  其实,教师应当关注课堂上的细节,深入挖掘教学活动中的内在意义,促进两个环节的有机统一。如学生发出笑声后,教师可以及时地追问:你们为什么会发笑?探究出发笑学生的想法是“生活中很少有人买一件衬衫和12条领带的”。学生就能真实、直观地感受到搭配方法的合理事,让学生思考:一般怎样配对比赛,结果怎样?再想一想还有几种配对比赛的方案,要想赢必须怎么样?这样学生就更容易接受,不会给人很突兀的感觉,学生的思维发展也有一个有效的生长点。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

  2、《数学教学之友》

  3、《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实施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双赢策略论文】相关文章:

关于探析体育教学中教师如何实施有效性策略的论文05-06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10-04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施策略07-25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探究论文09-11

探究性数学教学的实施策略07-12

激发兴趣,语文教学的双赢策略01-20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的论文12-17

数学教学提问有效性研究论文09-10

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策略初探 论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