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面向市场需求的数学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论文

时间:2021-09-09 14:23:20 数学论文 我要投稿

试析面向市场需求的数学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论文

  论文摘要:通过对数学学科复合型人才的概念与特点分析,针对我国目前地方性高等院校传统基础理论性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系统地阐述了三峡大学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实验班”的“教学质量工程”改革项目中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所进行的探索与实践。

试析面向市场需求的数学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论文

  论文关键词:数学与应用数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高等院校,特别是地方性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面对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在对我国当前对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的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三峡大学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自2004年开始启动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实验班”的“教学质量工程”改革项目,经过多年的不断改革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该项目研究2012年获得三峡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本文将一些改革理念和具体做法进行简要总结,以期与各校同行进一步交流。

  一、改革的相关背景及其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目前人才市场对于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在结构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对于一些传统的基础理论性学科专业的人才需求的形势更是产生了本质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给这些学科的传统办学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这些学科人才培养的改革。

  1.社会对数学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

  现行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中规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有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训练的高级专门人才”;其毕业生去向为“能在科技、教育、经济和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或能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事实上,《规范》中将数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大体分成专职数学研究人员、交叉学科研究人员、高等教育数学教师、应用型数学人才、基础教育数学教师等五种类型。即使今天看来,《规范》中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在总体上仍然是正确的。但是,也应充分注意到当今社会对数学人才的需求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层次上却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

  (1)专职数学研究人员、高等教育数学教师类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向着高层次、少而精的方向发展。这类人才的来源主要是国内外高水平大学中的博士及博士后。即使是地方性普通高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对数学教师的基本学历要求也是硕士及以上层次。

  (2)基础教育的数学教师因近几年补充到位及中学生生源的减少,需求的数量逐步趋于动态平衡状态。

  (3)交叉学科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和以数学、计算机为主要工具的国民经济各领域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数量较大,并且会逐年增加,需求层次主要是硕士、博士生,同时也需要一定数量的本科生。

  综上所述,数学本科专业原有的就业渠道正在逐步丧失,该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

  2.数学学科建设面临的困境

  三峡大学是以“水利水电”为特色、以工科专业为主体的一所省属综合性大学,近年来其数学学科取得了重大发展。但是,数学学科同时也面临着两种相互矛盾的态势。一方面,专业师资队伍日益壮大,科研能力与水平逐步增强,人才培养层次与水平稳步上升;另一方面,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建设却越来越举步维艰,招生和就业两头困难。数学学科的建设面临着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似乎有“有学科,没专业”的趋势。因此,对数学这一传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改革的指导思想及培养模式

  既然人才培养必须符合社会需求,因此改革之前必须分析三个主要问题:第一,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数学(本科)人才;第二,能够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第三,如何才能培养好这种人才。

  1.社会需要的本科数学人才

  (1)可供进一步培养深造为数学高级研究人员及大学数学教师的后备人才。这一部分要求数学基础扎实且有较强培养潜力的优秀本科毕业生,但需求数量小。

  (2)可供进一步培养深造为需要较多数学基础的相关应用型学科专门人员的后备人才。这一部分不仅需要较强的数学基础,而且需要有较好掌握其他应用学科基础知识的复合型优秀本科毕业生,有较大需求数量。主要途径是报考相关应用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或者直接就业。

  (3)接受过师范专业培养的中小学基础数学教师。这一部分不仅需要有较好的数学基础,而且要求接受一定的师范专业技能训练。

  2.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确定了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指导思想,即“加强基础,注重能力;拓宽口径,重视应用;突出特色,分流培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下改革思路:

  在加强基础、注重能力方面,体现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课程的核心内容,抓住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重点,加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在拓宽口径、重视应用方面,提供了与土木与建筑学院、水利与环境学院、电气与新能源学院、机械与材料学院和经济与管理学院有关专业中相结合的多个模块供学生选择,以提高学生解决有关工程问题的能力;在突出特色、分流培养方面,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优秀学生保送攻读研究生。

  3.培养模式改革的总体方案

  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了《三峡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实验班实施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上体现了加强数学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培育应用特色、实施本硕贯通的思路。以实现三分之一的毕业生保送攻读本校数学学科或其他工科学科的硕士研究生;三分之一的毕业生报考其他大学应用性学科的硕士研究生;三分之一的毕业生通过双学位拓宽就业渠道而直接就业。

  三、制度保障体系与管理体系改革

  实验班改革方案力度大,涉及面广,管理复杂,需要全校多部门的配合。因此,必须预先制订完整的政策保障和学生管理新体系。

  1.两次招生的新体制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实验班是一个新生事物,一时还不能得到广大考生的了解,因此,除了加强招生宣传之外,制订了以高考一次招生为主、校内二次招生为辅的两次招生模式。

  (1)三分之二的生源由高考一次招生完成。因该实验班人才培养层次较高,其中三分之二的毕业生要通过保送和考试继续攻读相关应用学科的硕士研究生,为确保生源质量,我们对报考考生的高考成绩设定了较高门槛。

  (2)三分之一的生源在当年新生入校一个月内由考生自主提出申请,经过考核通过转入该实验班就读。

  2.运行体系的新模式

  实验班人才培养运行模式为“统一主修模式、同步选择辅修、择优本硕连读、分流复合培养”。

  (1)统一主修模式:统一按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主修专业培养,同时加强通识性基础教育、综合素质教育,课程统一设置、统一要求。

  (2)同步选择辅修:在学习主修专业的同时,学生根据兴趣和自身条件选择辅修授权双学位专业或选择辅修其他专业,如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等。

  (3)择优本硕连读:第五学期结束,根据学生主修专业前五学期学习情况择优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

  (4)分流复合培养:第六学期开始,在推荐免试的基础上进行分模块分流培养。在继续执行主修专业培养方案的同时,分流执行相应模块的后期培养方案。

  3.学生管理的新体制

  实验班学生全程由招生所在学院管理,但同时也分期引入如下管理新体制:

  (1)学生入学后的前两年统一由所在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安排专职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实施常规的`学生班级管理模式。

  (2)导师制按每7~10名学生安排一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或具有博士学历的青年教师为指导老师,负责指导学生的选课、选模块,为中期分流做好准备。

  (3)导学制根据学生未来专业分流预期,聘请相关工科学科和数学学科在读优秀研究生为学生的导学学长,辅助导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

  (4)中期分流后,对被择优入选本硕连读的学生提前安排研究生专业的指导老师,使之能在导师的直接指导下提前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基础课程学习,开展科研实践活动。

  四、改革的主要创新之处

  1.观念创新

  突破学科门类与专业限制,理工结合,创造性地提出“加强数学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培育应用特色,实施本硕贯通”,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方针。一方面,为工科相关学科研究生培养输送具有深厚数学基础的人才;另一方面,拓宽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和深造的口径。

  2.模式创新

  创造性地提出了“统一基础、分段实施、分流培养、本硕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统一加强通识性基础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相关基础课统一设置、统一要求;平台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主要专业课及其基本技能训练分段实施;在统一基础课教育的基础上实行模块分流培养。

  3.制度创新

  新招生办法:高考招生一次招生和校内二次招生相结合,确保招进实验班的同学爱学、能学、学得好;新保研政策:实验班30%优秀学生保送硕士研究生;新学生教育管理制度:选派该学科具有博士学位的优秀教师做实验班学生的班主任或导师。重点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帮助学生选择双学位或辅修专业相关课程(包括教师教育课程)或考研以及就业等工作。

  五、改革所取得的实际成效

  就近三年该实验班毕业生情况看,数学与应用数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取得良好的效果。

  (1)为校内应用性学科硕士点输送了大批具有较强数学基础的生源。这部分学生既具有较强数学基础又具有良好的工科专业基础,专业上手快,发展潜力大,深受工科学科导师的欢迎。

  (2)筛选出部分真正喜欢数学并有良好基础的可供深造培养的数学专门人才。实验班每年都有10名以上的学生自愿选择保送本校或报考其他重点大学的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3)学生科技创新与学科竞赛成绩显著。自2007年以来,数学系每年派多名队员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先后获得全国一等奖7项、二等奖14项,这一成绩在省属高校中排名第一。近三年来,学生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

  (4)近五年来,学生受益于该成果的教学实践,数学学习兴趣及应用能力明显提高,考研率和就业率明显提高,并且考研的学科方向得到极大拓展。

  对于地方性高等院校来说,传统的基础理论性学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是一个具有一定共性的重要研究课题。我校数学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教学改革仍在继续。以上是笔者对于这一改革的阶段性成果的简要总结,期望得到广大同行的批评指正。

【试析面向市场需求的数学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论文】相关文章:

面向市场需求的开发类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论文09-28

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论文09-28

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论文09-27

生物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工程论文10-09

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论文01-19

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工程经济课程改革论文09-28

复合型ERP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研究的论文09-27

浅谈汽车服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论文09-28

涉海类专业+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