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向论文

时间:2021-09-13 12:40:15 体育论文 我要投稿

新课程理念下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向论文

  【摘要】文章回顾了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高校体育的教学目标”的演化发展过程。我们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2001年国家设定的学校教育目标体现了时代性、社会需要和人本主义。但新的理念与实际运作还有一定的距离。文章从管理数字化和俱乐部组织形式两个发展趋势,提出了新的见解,以求广大同仁商榷、参改。

新课程理念下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向论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教学;发展趋势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表现出阶段性、波浪式的演进过程。发展的显著性和持续性表现在后30年,在此历史进程中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目标”设计,其理念是渐进的、不断成熟的。1956年我国第一套体育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学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大纲第一次提出了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克服了体育课以单纯传授运动技术的教学思想,有力地促进了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并通过体育增进学生的健康,与卫生相结合。1961年中学体育教材规定中学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并通过体育向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参加生产劳动和准备保卫祖国”;第一次明确了体质的概念及内涵。1978年教育部重新修订并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全日制十年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大纲》规定的体育教学目标是“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使他们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并在未来的革命斗争中,能够很好地担负起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光荣任务。”这次大纲突出强调了“增强学生体质”的指导思想,其主要原因与学生体质下降有直接关系。但这一目标在改革初期并没有很好的实现。 198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中学体育教学大纲》,是九年义务教育大纲编定颁发前的“过渡性”大纲。这个大纲引进了国外的一些教育思想和体育思想,在教学目标的提法上有了很大发展,其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发展,使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保卫者。”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提出的体育教学目标是“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强调了体育与保健相结合。 1996年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陶冶学生情操。这次教学大纲把“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作为体育教学的目标,使体育跳出了学校这一圈子,与终身体育相结合,扩大了学校体育的视野。2000年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规定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体育与健康教学以育人为宗旨,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相配合,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准备。它突出体现了育人的宗旨。 2001年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将体育课程目标定为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众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自1956年至今,我国学校体育的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了中时期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的要求,同时由单纯的追求社会目标向追求社会目标和个人需要目标结合的方向发展,尤其注重学生个性的张扬,并且终身体育已成为我国体育教育的首要目标。

  在我国虽然新的课程思想在不断深入人心,但传统体育教学目标却没有褪去历史舞台,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过于注重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所培养出的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较差,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过于注重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致使学生难以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3)过于注重社会价值,忽视个体价值,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与国外的体育教育相比,我国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相对来说就单一得多。例如:国内的体育课一般只是在操场上跑跑步、打打球等等。而国外的体育课内容就宽一些,有保龄球、攀岩、板击球等。在体育的笔试中,也会涉及许多问题,不局限在操场和体育馆里。在澳洲学校有许多体育项目俱乐部,校际间的比赛也很多。虽然国内的学校也有一些体育比赛,但学生参与的人数相对较少。面对学习压力,假如不是球队队员就几乎没有机会参加比赛。在国外不是这样,假使学生体育不是很好,但老师会一直鼓励学生,包括校际间的篮球比赛,也会鼓励学生上场。那边的学校体育教育不是特别注重比赛的输赢,而更注重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通过一些课程中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从体育运动中学到许多知识。

  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我国的体育教育发展趋势怎样呢?

  一、管理方面向“数字校园体育”发展

  “数字校园体育”(Digital Campus Physical Education,简称DCPE)其本质就是学校体育教育与管理的数字化,是数字技术与学校体育相结合的一种信息全面、系统的管理方案。通过利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将学校体育方方面面的信息加工、整合、处理、分析,得到的相关数据来指导工作,为校园体育教育带来科学、方便、实用的管理手段与方法,从而加快体育教育、管理的现代化进程,提高和改进体育教育教学的质量,丰富校园体育文化。

  DCPE的作用是以校园体育的全方位生活和工作为中心,使学校各方面的信息通过加工、直观而便捷地反映到管理者的面前,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社会影响力的目的。同时DCPE还兼顾了:

  (1)全面性。一切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考虑学校在教学、管理、交流等方面的复杂需求,从而设计各功能组件,分别针对不同类型用户的需要,真正有效地解决教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成为为学校体育管理者和全体教师准备的教学管理平台。

  (2)通用性。适应各类各级不同的学校。基于对各种学校不同管理方式的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系统会充分考虑用户需求的多样性,适用于全国绝大多数大中小学(包括职业中学)的工作需要。

  (3)易用性。精心的设计使用户轻松入门。系统在设计研发中始终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即使一个对计算机并不熟悉的体育教育管理者或体育教师,也可以很容易地完成以前需要很久才可以完成的复杂工作。

  (4)经济性。充分考虑到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各级各类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参差不齐的现状,在系统的建设和软件的开发中,对硬件及网络设施要求较低,不需要花费很大的资金投入便可实现本系统的全部功能。

  (5)交互性。系统的建设不仅是一个管理平台也是一个网络交流的平台,通过DCPE-N系统提供强大的信息发送、电子邮件、BBS等子功能,所有用户(包括教师和学生)都可以真正参与到这个虚拟的网络中来。

  (6)灵活性。充分考虑到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下的工作性能,无论采用流行而廉价的Linux操作系统,还是已经安装了广泛应用的Windows NT,系统都能适应需求。(7)扩展性。系统的核心部分在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将来的功能扩展,用户可以方便地在原有系统中增加新开发的功能组件,或者平滑地升级至更高级的版本。在DCPE-N中还可以接受全国各级各类教师发来的资料文章等以此来充实数据库。

  (8)组件化。整个系统依据不同功能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组件,在系统中它们之间又相互融合,共享信息,为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不同的组件。

  (9)网络化。系统开发完全基于网络的信息系统平台,充分利用因特网的众多优点。它可以非常容易地联入Internet,实现部分公共数据的网络共享,实现更大范围的教育网络。

  (10)智能化。系统重点突出智能化,从而达到系统应用的简捷化,提高系统的职能决策与分析能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减少了人为错误的可能性等诸多特性,所以校园体育向数字化发展是必然的,因为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与管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作。以往我们一直采用工业时代的传统方法解决学校体育教育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效率较低。很多的学校体育教育和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由于大量信息数据的管理无法完成、相互联系手段的限制而夭折,造成校园体育工作的被动。信息化、数字化大潮的涌现为我们体育管理带来全新的解决方案,对摆脱传统手工管理方面的不足、加快信息化教育、完善当前学校体育工作,提升信息时代学校体育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当前全国各行业都在进行信息化、数字化的建设,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体育教育信息化、数字化落后于其他行业,不但影响到国家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进程,同样也造成校园体育教育管理的落后局面。其主要原因是我们对信息化、数字化思想上不重视、认识上不明确、行动上不迅速。同时在体育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数字化方面暂无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供参考。要想赶上信息化、数字化潮流,使学校体育工作数字化,我们必须充分学习、了解和认识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巨大挑战和机遇,积极主动地研究、设计和开发适合于校园体育的信息化、数字化产品,以改变新世纪学校体育管理的落后局面。

  二、教学方面由传统的课堂教学向体育俱乐部发展

  全面推行体育俱乐部。高校体育俱乐部是学习借鉴发达国家高校体育俱乐部的一些做法,结合我国的实情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种体育组织模式,定性为体育教学俱乐部。体育教学俱乐部是以体育与健康教育为目标,以共同体育锻炼爱好为组织基础,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社会和自我完善的需要,把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群体竞赛、三者融为一体的体育教育形式。学校体育俱乐部的建设目标是:

  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项目、教师、机动地利用时间;2.满足需要发展个性,俱乐部采用多层次,多类型的组织形式,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需求;3.课内外一体化,教学、辅导、群体竞赛有机结合,有效地促进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健康水平的提高;4.教师由原来的主授者变为组织者、辅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为实现自我的发展而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重视学生的合理要求,让学生学会自己选择,自主练习和自我评价,从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引导学生由“依赖型“向“自主型”发展。我们向这一方向发展的目标是把公共体育课建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充分发挥体育课的功能和作用,更加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体育教学目标中应该突出强调的是“态度(兴趣)”、“习惯”、“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以及“经验”的重要性。体育态度和兴趣的培养应是未来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养成在体育教学目标中的重要地位应得到逐步地加强;体育教学目标中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确立“经验”在体育教学目标中的位置。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应该认真系统地学习知识、技能和本领,这些对于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不能忽视经验,经验对于一个人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更多和足够的机会去思考、探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发现学习的“过程”,获得主动探索的“经历”,从直接参与中获得知识、技术和技能,从而也培养了对学习的兴趣、情感和态度。所以,我们认为数字化体育与体育教学俱乐部相结合,是我们需要积极为之努力的良策,也是今后学校体育的必然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虞锡芳.中外高校体育的对比研究[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3,(4).

  [2]王力晨.“数字校园体育”的建构[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3).

  [3]王健.新课程理念下中国体育教学目标的反思与重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3).

【新课程理念下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向论文】相关文章:

高校体育教育理念研究论文01-20

对新课程理念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创新性分析论文01-24

体育新课程理念下的合作学习论文01-08

新课程理念下高校田径定向运动的研究论文02-08

浅论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教育论文01-27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发挥体育教学的价值论文10-04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1-04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变的论文01-06

新教学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思考论文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