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外语的习得与语感的形成

时间:2021-10-02 13:36:08 英语论文 我要投稿

外语的习得与语感的形成

  关于语感这个概念,已有人将其译为speech feeling 或the sense of speech。语感被认为是一种类似直觉、自然的感觉,是掌握语言习惯的一个较高级的阶段。①但是语感究竟是一种什么心理现象,是怎样一种心理过程,有关此类问题的探讨在心理学、语言学和外语教学法的专著和论文中尚不多见。本文将对外语教学中语感培养的重要性及语感形成的心理学语言学机制、过程和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从心理语言学角度看,语感是语言的社会变体——言语直接作用于让人的各种语言感觉器官,使人脑产生对言语现象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语感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跟人的语言实践活动密切相关,语言实践对感觉器官的工作提出的要求不同,通常在相当程度上改变感觉器官的机能状况。学生在外语学习的听力训练中产生的听辨能力,在阅读训练中产生的阅读能力,都是在语言实践中各种感官对外来刺激产生适应,并逐渐改善感觉机能而产生的结果。   在多种神经机能基础上形成的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在长时期的进化过程中不断完善的,它具有专门的神经基础,它是一种遗传的潜能,它是按照某种生物发展时间表趋向成熟的。②   近几十年来语言学理论关于语言习的机制的研究特别是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提出,促使外语教学理论发生了一场根本性的变革,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们愈来愈重视语言学习和言语活动中的各种心理因素。皮亚杰认为有两种不同的组织功能(organizations),一种决定人类怎样与环境相互作用并向环境学习,这是一种遗传的心理功能,皮亚杰称之为“功能的不变使式”(functional invariants)。   皮亚杰认为学习的中心环节是功能不变式,它包括同化(assimilation)与适应(accommodation)。另一种组织功能则是第一种组织功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人类向环境学习的产物;它以什么形式出现既取决于遗传的功能不变式,也取决于学习环境的特征。这种组织功能可以被称为“认知结构”(cognitive structures)或“认知图式”(schemata).③这一学说的提出,说明语言能力的发展不仅仅是机械的刺激—反应的结果,而且还提醒我们绝对不可忽视语感形成过程中学生自觉适应并改善语言学习环境的主动性。这种语言学习和习的的主动性知觉、直觉、意识和无意识等等许多心理因素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意识和语言是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一道产生的,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和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这种互相转化是以语言言语为基础而存在的。   如此看来,在语言的习的和学习过程中,意识和无意识这两种心理因素都起着作用。语感的形成和表现在很大程度上与无意识和直觉有关。这恐怕也就是语感这种心理语言现象令人感到“神秘莫测”的原因所在。在外语教学中,如果能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的无意识和直觉发挥作用,无疑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尽快形成语言能力和语感。   关于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培养语感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应当给于重视。   1.外部语言系统和内部语言系统的相互关系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它是一种信息载体,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这种存在于社会中的语言,我们可以称之为外部语言。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