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音乐解析论文

时间:2021-08-30 16:57:23 音乐论文 我要投稿

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音乐解析论文

  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年)是19世纪的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他的钢琴作品在曲式上有一定的独特性,即诗与音乐的转化。舒曼认为艺术家应成为一名诗人,具备对诗的悟性。这种独特的创作理念,使其创作的音乐作品如富有幻想的诗一般。在舒曼众多作品中,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最为清晰地展现了作曲家的真实情感世界。《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以法国诗人阿德尔贝特·冯·沙米索(Adelbert Von Chamisso,1781-1838年)的8首诗为歌词,深入、细致地描述了一位女性从初恋到热恋、再到与恋人死别的整个情感变化过程。从作曲的构思上可以看出,作曲家对这8首歌曲刻意进行了整体布局,而且在调性上也进行了设计。本文就套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及艺术特色等方面加以阐述和分析。

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音乐解析论文

  一、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创作背景

  词作者沙米索原籍法国,是著名的浪漫派抒情诗人,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移居柏林,从此改用德语写作。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由舒曼根据沙米索的长篇同名诗改编而成,舒曼在创作时省去了原诗集9首诗歌中的最后一首。沙米索的诗歌风格质朴、语言优美,将其对生活及自然的深入观察作为创作素材,表达出一种真实、朴素的情感,因其创作具有典型的德奥民谣风格和浪漫主义诗歌色彩,被后人评价为柏林浪漫派文学最有才华的诗人。沙米索用纯真质朴的语言将一段有着悲欢离合等感情色彩的情感故事描述得淋漓尽致,将女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情感变化刻画得深入而细致,引起当时人们对该作品的广泛关注,也使作曲家舒曼对其产生了共鸣及创作热情。

  1840年,舒曼达到了创作的巅峰时期。在与恋人克拉拉经历了长达5年的爱情磨砺后,两人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美好幸福的婚姻生活激发了舒曼的创作激情。此时,舒曼无意间看到了沙米索的诗《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立刻被诗中的故事所吸引,并联想到自己和克拉拉的爱情故事,深深地体会到来之不易的爱情所经历的艰辛。在舒曼眼中,妻子克拉拉就是诗篇中女主人公形象的化身,她纯真、善良、坚强而又忠贞。诗篇中少女的爱情就是他们感情生活的真实写照,幸福、温馨。仿佛是舒曼在敏感的心底早已埋下了自己会早逝的伏笔,套曲最后一首以悲痛的爱情作为结局,这也正是舒曼忧郁性格的真实写照。爱情的`艰辛与快乐使舒曼涌动着强烈的创作动力与激情,也因此创作了这部在音乐史上流芳百世的艺术佳作。

  二、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音乐特点

  舒曼将沙米索的原作《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中的9首故事去掉了他认为不符合创作要求的最后一首,对剩下的8首进行了创作。整个旋律淳朴至真,结构简明清晰,充分体现了原创诗中的情感内涵。

  第1首:《自从和他相见》。该段乐曲所要表现的是一位情窦初开的花季少女遇到了意中人后,难以启齿向对方表白的场景,采用了bB大调,节奏平和舒缓。乐曲的节奏符合故事发展所要表现的情境。主人公是一位19世纪的少女,初遇意中人心情激动、兴奋又羞涩、含蓄,所以在演唱时要格外控制好气息,既要舒缓流畅,又要将女孩的忐忑不安、渴望爱情和难以启齿等情感通过声乐演唱的渐强渐弱表现出来。在这首歌曲中,舒曼运用了切分音,加上伴奏声部的结合,使内容展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第2首:《他,比任何人都高贵》。这首乐曲采用了复三部曲式结构,速度明显较第一首要快,bE大调映射出这首乐曲酣畅淋漓的风格。伴奏中的跳动和弦用以形容女主人公为爱情而跳动的心,少女不断地歌唱着对男主人公的爱恋和敬仰,心情时而平缓、时而激动。在第27至44小节,连续转入到bD大调,营造出紧张的氛围,以展现女主人公对爱情的迫切渴望,在演唱时一定要把这种情绪通过对呼吸的控制、声音的张力表现出来。

  第3首:《我不明白,也不相信》。女主人公不敢相信,意中人怎么会在众人中挑选了自己。这首歌曲内容上的转折发生在爱情出现时,女主人公却不敢相信,所以变化较多。从第77至85小节,力度变弱,速度减慢。这首歌曲采用了单三部曲式结构,演唱时要富于激情,将每一个音唱到位。这种朗读式的音调控制有很高的要求,因为歌词非常密集,几乎每个歌词都有一个单独的音调,在保持旋律连贯性的同时将主人公的情绪变化表现出来。

  第4首:《戒指在我手上》。女主人公戴上了意中人的戒指,如同孩子在温馨的梦里一般,看到了生命的深刻含义,愿意奉献自己,侍奉意中人,为他而生活。这首歌曲的调性为bE大调,与第二首歌曲相呼应。演唱者要保持流畅的呼吸、平稳的歌唱状态,注意使演唱的乐句上下连贯。根据女主人公身份的转变,演唱者要注意把握情绪的控制,以表现出从情窦初开的懵懂少女到充斥在幸福中的少妇的身份转变。伴奏声部与旋律声部共同响应了女主人公心中的激昂呐喊:“为他奉献自己的一生!”充分展现了沉浸在幸福中的少妇形象。

  第5首:《亲爱的姐妹,快帮我装扮》。姐妹们为女主人公梳妆打扮,女主人公就要出嫁了,激动的心情难以形容。热闹的婚礼现场处处充满了爱的阳光。这首歌曲的演唱速度较快,要求演唱者对气息的把握更为严格,要熟悉伴奏声部的变化情况。整曲的高潮部分出现在第34小节,最高音持续了六拍。随后舒缓下来,在第43小节又回到了原速,回到了之前欢快的氛围中。这首歌曲是整部套曲的高潮,演唱者在演唱时要注意伴奏部分的变化。

  第6首:《亲爱的,为什么这样惊慌》。这首歌曲采用非常典型的单三部曲式结构。女主人公由纯真少女转变为幸福的已婚妇女,在甜蜜的爱情生活中,憧憬未来,渴望新生命的到来。这首歌曲开始是慢板,旋律声部与伴奏声部相互交叉,迎合了女主人公思绪的变化。之后的伴奏声部与转调使这种情感再一次进行升华。最后部分从又惊又喜回到了最初的愉快、平和,这要求演唱者要根据主人公情绪的复杂变化进行调整,力度上逐渐加强,音色上要清晰明亮。

  第7首:《你在我心里,在我怀中》。这首歌是女主人公对婴儿的述说,描述内心成为母亲的幸福与快乐。作曲家选用D大调,以渲染欢快、热情的氛围。开始部分的钢琴伴奏采用十六分音符琶音,为了体现安静、祥和的气氛,之后的旋律有了起伏,最后一段速度变快,伴奏由琶音变成和弦。这种音乐的变化表现了女人的幸福感和喜悦之情。

  第8首:《如今你让我初次尝到了痛苦》。这首歌是套曲的最后一首,也是转折比较大的一首,经历了甜美爱情的幸福女人,却面临丈夫逝世。在悲剧降临时,女主人公的爱情也结束了,这种痛楚与之前的7首歌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女主人公心中的凄凉。歌曲以d小调三和弦开始,用较弱的音量表现妇女的感伤,运用半音体现其绝望。这首歌曲与之前的几首歌曲在旋律和音乐的情绪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差,增强了艺术表现力。演唱者要把握好情绪,尽量将妇女凄凉、沉重的心情体现出来。

  三、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艺术特色

  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是一首结构清晰、内容完整的艺术歌曲,具有非常强的艺术表现力,下面笔者从体裁、题材、情感表达和音乐风格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体裁

  整部套曲由8首独立的歌曲组成,这8首歌曲虽然独立,却有着统一、连贯的思想主题,使之成为一部完整的艺术作品。每首歌曲有着不同的音乐内容和曲式风格,叙述着主人公不同时期的角色变化和心理特征,组合在一起展现了女主人公一生曲折的情感经历。

  (二)题材

  舒曼运用丰富的音乐元素将一个女人一生中的情感经历及心理变化完整地表现出来—羞涩矜持的《自从和他相见》、渴望爱情的《他,比任何人都高贵》、爱情来临时的《我不明白,也不相信》、沉浸在幸福中的《戒指在我手上》、喜庆和谐的《亲爱的姐妹,快帮我装扮》??8首歌曲完整地表达了女主人公从喜悦、欣慰到感伤的情感变化,将原诗的内涵表现更加真实,使人如身临其境般地体会到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三)情感表达

  舒曼认为有道德的艺术家应具备一些诗人的特征,而创作的艺术歌曲也要有诗一般的浪漫及情感的丰富性。完美有效地将文学艺术和音乐艺术结合起来,将套曲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使人们沉浸在情感变化跌宕起伏的艺术音乐中,脑海中也能浮现出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的故事画面。

  (四)音乐风格

  套曲中的8首歌曲多以运用主三和弦、三音、五音等形式作为开始,常使用复拍子和双拍子节奏,相对较少使用切分节奏,速度保持匀称,很少有鲜明的、大幅度的力度变化。《妇女的爱情与生活》是最具德国民族音乐特点的声乐作品,以自然音阶展现了德国民族音乐的风格。主旋律基本保持平缓,在旋律声部与伴奏声部的相互作用下,将音乐内容中的情感进一步表现出来。

  结语

  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德国艺术经典。舒曼在套曲中运用了众多细腻的作曲技法,使其成为后人不断揣摩与学习的优秀音乐作品。艺术歌曲是声乐作品中的一种体裁,也是演唱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知识点。本文仅以《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为例,分析了舒曼声乐套曲的音乐特点。声乐演唱者要想真正、有效地了解艺术歌曲的本质,还需要对更多的优秀艺术歌曲进行学习和研究。

【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音乐解析论文】相关文章:

藏族声乐区域特点解析论文06-30

声乐教学与传统音乐的融合论文09-08

声乐表演中的音乐美学论文09-08

音乐美学声乐艺术论文10-04

音乐教学之声乐之我见论文11-28

讨论从舒曼的创作看音乐中的标题性的真正含义论文11-03

音乐专业声乐课程教学模式论文10-26

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论文10-27

声乐学习的三个阶段特性解析的论文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