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叶圣陶论语感

时间:2021-10-02 18:17:54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叶圣陶论语感

李亚英 

 

叶圣陶论语感

   语感教学自夏丐尊、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开始倡导以来,已经逐渐被人们理

解和认同。近年来,“语感”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至成了语文教学

理论与实践的热点,不少教师认真实践并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的探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本文拟就叶圣陶先生对语感的认识和培养训练语感的方法和途径的有关论说,作些粗

浅的探究。

                 一

  什么是语感?叶圣陶曾经作过明确的界说:对于语言文字灵敏的感觉,通常叫做语

感。他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

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

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1]为了说明这个

意思,他还引用夏丐尊先生的一段话作为佐证:“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里,‘赤’不但

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

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

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2]这等等

的一切感受和意味,就是语感。

  有人说:“语感是人对语言直觉地感知、领悟、把握能力,即对语言的敏感,是人

于感知的刹那在不遐思索的情况下有关的表象、联想、想象、理解、情感等主动自觉地

联翩而至这样一种心理现象。”[3]叶圣陶提到的“灵敏的感觉”是一种直觉。所谓直觉

,“是一种不经过复杂智力操作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速地认识事物的思维活动。”[4]就

语文学习来说,这种直觉是指无须凭借有关的知识进行理性的思考,在一听一读之际就

能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正误、形象、情味以及在具体运用中的细微差别等等,既不费

时也不费力,似乎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对于这个问题白家熹先生曾用现代心理学的观

点来解释过,他说:“在言语活动反复练习或实践的过程中,在大脑主管言语的区域里

,因多按一定顺序出现的言语信号刺激作用而形成与之相应的言语活动联系系统——言

语动力定型。由于言语动力定型中,构成其特有的动作方式的各个环节的动作,是按一

定的程序构成的,因而,当这种言语动力定型建立并巩固之后,某种言语活动信号一旦

出现就可以自动地引起这一言语动力定型内各个动作的反应。于是这言语活动就可以自

动化的形式发生。这正是语感迅速直接地认知语言的心理基础。从这种迅速直接的感知

看,语感是感性的;从它深刻领悟、把握言语的能力看,语感又是理性的。语感其实是

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一种悟性。它“感性中暗含着理性的认识和本质的理解;直觉中潜

伏积淀着逻辑理智基础,这样就可以在感性直接关照里,同时了解到本质。”[5]

                  二

  为什么要训练语感?

  叶圣陶首先从作家写作和读者鉴尝的角度谈到了训练语感的重要意义。他说:“审

慎的作家写作,往往斟酌又斟酌,修改又修改,一句一字都不肯随便。无非要找到一些

语言文字,意义和情味同他的旨趣恰相贴合,使他的作品真能表达他的旨趣”[6],作为

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