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xiáo@①之战》几处注释辨疑

时间:2021-10-02 12:39:17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xiáo@①之战》几处注释辨疑

[作者]  韩世龄/汤云航

[内容]

    统编高中语文课本中《xiáo@①之战》一文是选自《左传》记载的秦晋两国之间的一则战争故事。读后觉得其中的几处注释有些费解,似有提出辨析的必要。

            一、“腆”字词义及相关标点

    “腆”字是出现在郑国商人弦高偶然遇到将要侵袭自己国家的秦国军队时说的一段话中。1996年版的课本把“不腆”注为“不体面”;编者对这段话,是这样标点的:

    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腆”字词义,所见到的训解中几乎都是“厚”和“丰厚”义,没有训解为“体面”的。《方言》、《左传》杜注、《中华大字典》、《汉语大字典》、新旧版《辞海》和《辞源》以及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等字典、辞书,或解为“厚”,或释为“丰厚”,均无“体面”一解。只有《说文》说解为“多”,实际也就是丰厚义。因此,好象没有必要标新立异地去训“不腆”为“不体面”。况且,上述著作中有些就是以“不腆敝邑”为例证。

    那么,高中课本为什么要注“不腆”为“不体面”呢?恐怕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为了把“不腆”与“敝邑”断开,“不腆”归入上句,从而造成可以把“腆”字“丰厚”义进一步引申为“体面”义的语言环境。但是,岂不想,尽管也能把上下文讲通,而事实上却违背了当时的语言习惯。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在注“不腆敝邑”时曾举出一系列例证:“不腆云云,当时客套用语,文十二年传‘不腆敝器,不足辞也;不腆先君之敝器,使下臣致诸执事以为瑞节’、二年传‘不腆敝赋,诘朝请见’、‘不腆敝赋,以犒从者’、襄十四年传‘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汝)剖分而食之’等等皆可证。不但田赋及他物可谦言不腆,人亦可谦言不腆,昭三年‘不腆先君之适以备内宫’是也。”杨伯峻所举《左传》诸例中,没有一例是把“不腆”与下文断开而独立使用的,这恐怕就是当时语言习惯。高中语文课本1996年版为把“不腆”注为“不体面”而把“不腆”与“敝邑”断开,显然是欠稳妥的。

            二、关于“淹”和“淹久”的词义

    “淹”也是用在郑国商人弦高遇到秦国军队时所说的一段话里:为从者之淹,……

    “淹久”则是出现在皇武子受郑穆公派遣,去客馆给成戍守在郑国的杞子等秦将们下逐客令时所说的一段话中:吾子淹久于敝邑,……

    高中课本对“淹”和“淹久”分别都做了注释。对“淹”的注释又分两种:一是1990年以前的版本注为“久居”;二是1990年以后的版本译为“停留”。“淹久”的注释未见有什么变更,一直是“久居”。对“淹”和“淹久”的词义,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在训解“为从者之淹”的“淹”时指出:“淹,久也。成二年传‘无令舆淹于君地’,久于君地也。故淹久亦可以同义词连用,宣十二年传‘二三子无淹久’是也。”杨伯峻把“淹”和“淹久”都训为动词性“久”,即“久居”之义。高中课本1990年以前所注的“久居”,可能就是以此为依据。然而,1990年以后又为什么改注为“停留”呢?不难看出,编者可能有新的考虑:其一,以为杨伯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