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现代汉语教学中的共性原则

时间:2021-10-02 16:47:09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现代汉语教学中的共性原则

长期以来,中学现代汉语教学最麻烦的问题就是花费课时多而学生掌握不甚理想。学生中学毕业进入大学 ,汉语知识仍然是问题。究其原因固然很多,但根本的一点恐怕还是因为汉语层级复杂、分类繁细、概念众多 ,形成多层次的概念集合;学习过程又漫长,学生极易钻进个别的知识点而不知整体,加大了学习的难度。如 何解决这个问题?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教学中运用共性原则是较有效的途径之一。

现代汉语教学中的共性原则

    实际上,共性原则是语文教学乃至所有学科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有人认为,抽象能力的高低,就是能否 一面又一面、一层又一层地寻求各种事物之间的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刻的共同点。在汉语教学中尤其需要注 重教学的共性原则,从而达到整体把握与个别理解相统一,使学生有清晰准确的认识,并借此培养学生的抽象 思维能力。

    一,知识共性的抽取与教学

    共性的抽取产生在教师对教学内容每个个别知识的分析之后。每个知识点都是一个概念的集合,是信息的 集中。透彻理解每个概念,达到对信息的准确接收,才可能综合认识信息特点,并进而认识概念及其内外关系 。共性的产生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例如对“单句成分”的共性的抽取。不论是主语、谓语、宾语还是定语、状语、补语,无疑都有各自的内 涵,似乎是互不相同的;但是,如果把这些概念加以综合分析,就不难发现它们的共性:即,一,都有表达意 义方面的功能(尽管轻重不同);二,都有结构支撑的功能(尽管位置不同)。简单讲,都有功能和位置。这 两点就是单句成分的共性。这里应指出,共性的含义是宽泛的,不能囿于低层次的狭义理解。所谓共性不是指 知识内容上或形式上的简单相似,而是指其本质上的同一或统一。功能和位置就是一切单句成分的要素,亦即 同一性,亦即共性。明白了这些,也就抽取出了单句成分这个知识集合的共性,为教学创造了条件。

    如何运用共性原则来教学呢?还以单句成分的教学为例说明。

    依据“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的规律,结合人类认识事物“由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规律,我们可以先把 “主干”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加以对比。先对比各自的功能,其对应关系如下:

    主语——表达了某句子陈述的对象

    谓语——用以陈述对象的内容

    宾语——陈述内容的一部分:动作行为的对象或结果

    把这些对应关系结合实例加以讲解,再配合专项训练,学生是会较容易掌握这个关键的。然后,作为补充 ,再对比各种成分的位置,其对应关系如下:

    主语——句首 定语——主语前或宾语前

    谓语——句中 状语——谓语前或句首(特殊)

    宾语——句末 补语——谓语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