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合作学习的误区及高效开展经验论文

时间:2021-05-04 10:57:30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语文合作学习的误区及高效开展经验论文

  目录

语文合作学习的误区及高效开展经验论文

  摘要(详见正文)

  一、合理分组,组内异质

  二、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三、精选内容,有的放矢

  四、组内交流,集思广益

  五、组间竞争,不甘人后

  六、重视评价,激励为主

  参考文献

  以下是论文正文

  内容摘要:现有的教学现状、教育的实质、学习方式观念的转变呼唤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但不少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原因是:"无必要"合作、"无规则"合作、"无指导"合作、"无时间"合作、"无评价"合作。要使合作学习真正高效地开展起来,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合理分组,组内异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精选内容,有的放矢;组内交流,集思广益;组间竞争,不甘人后;重视评价,激励为主。

  关键词:语文教学;合作学习;高效

  早在我国 《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里,就已经闪现着合作学习的智慧与光辉。现在很多课堂,合作学习开展得如火如荼。我们来看看"合作众生相":随着老师" 一声令下", 由同桌或邻桌学生组成的自由小组马上"行动"起来, 每个学生各说各的, 好不热闹。有的学生侃侃而谈, 表现活跃;有的学生窃窃私语, 自得其乐;还有些学生则一言不发, 静当" 忠实"听众。教师"不管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在教室来回巡视。几分钟后,各学习小组推选出一"代表"作小组陈词,唱"独角戏"。最后,教师"抵掌而笑""同学们,这位同学说得怎么样。"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好!"教师顺理成章的说道:"嗯,非常好!"这样的课堂,看似如行云流水、一帆风顺,但仔细观察,这样的合作学习实际上已沦为"五无人员":

  一无:"无必要"合作。本来教师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的问题非要合作,结果耽误了大量时间,一节课解决不了几个问题;学生"合作"讨论的问题与语文无关,如在语文课堂上讨论道德问题、伦理问题、法律问题等——与"语文"无关或没有多大的关系。课堂中一些很明显很简单的问题也浓妆艳抹,比如学生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美女蛇"质疑,提出问题:"老师,那有没有'美男蛇'。""老师,治死'美女蛇'的为什么是飞蜈蚣。"如果这样无多大价值的问题也堂而皇之地成为合作学习的话题,那么我们就不得不追问一句:合作学习的范围有多大。其间是否有一个相对的区间或者说是"取值条件"。究竟什么样的内容或者任务足以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

  二无:"无规则"合作。分组不均,如某一小组是四男生,成绩一生为中,其余三生为下,且纪律意识较差。每次小组合作学习时,若没有教师的提醒,几乎都不开展合作学习。分工不明,导致很多小组出现了"一言堂",有的学生永远口若悬河,有的学生永远"沉默是金"。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真正地参加到合作学习中来,部分学生因此养成了懒汉思想,依赖心理较重,合作时不思考,不倾听,不交流。个别学生还趁机说说笑笑,讲些与学习无关的话。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啊。

  三无:"无指导"合作。教师不给学生背景、材料,不讲如何思考、讨论,不指导如何交流、辨析,只管出示需要"合作"解决的问题,然后实行"放羊式"讨论。一旦学生进入了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有的教师就像蝴蝶似的穿梭在每个小组之间, 象征性地在这一组插一言, 在那一组提一句; 有的教师倒背着双手站在讲台上, 一副欣赏自己导演的好戏的模样,只待此环节所预先设定的时间一到, 便迫不及待地命令开始小组汇报。至于学生有没有困惑。 有没有真正的在开展合作交流。 需不需要帮助。 教师一概不知。这样的合作学习失去了"教师"这一参与学习的主角,学生的思维不能够得到及时的指导, 急需的帮助不能得到及时的给予, 这样的合作学习是"低效"的。

  四无:"无时间"合作。在合作学习中, 有些教师刚提出问题, 就马上要求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学生也就遵照"师命", 前排学生"呼"地一转身, 叽里呱啦地讨论开来。稍候片刻, 只听得老师"啪啪"两声拍掌, 学生便又恢复原位。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更有甚者,教师给出一个问题,"合作"不到两三分钟便告结束,一节课可以"合作"五六次,而学生回答时居然有理有据、妙语纷呈,让听课的老师惊讶万分!令人怀疑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学生真能"合作"得如此之天衣无缝吗。

  五无:"无评价"合作。很多教师最后不评价对错优劣,一句话"都有道理!很好!"宣布"合作"结束,或说些"好极了""你真棒"之类的媚俗之语。新课程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意味着教师放弃对学生的评价或一味地肯定表扬。更有甚者,为了表扬放弃了对学生正确人生观、是非观的教育。如在"我以我的姓氏为荣"的综合活动课中,教师对某一马姓学生以马家爵为荣的言论竟无动于衷,真是天真得可悲。

  以上几种"合作"误区,归根结底是形式主义教学观在作怪,是为合作而合作,为的是迎合某些具有决定能力的课堂评价者的观点,以便获得较高评价。这些形式的`合作与课改理念无关,或者说与课改所倡导的"合作"学习理念背道而驰,与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教学南辕北辙。没有使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互相启发、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共同发展的作用。学生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 感受到更多的是气氛, 而不是合作学习所带来的实效, 随着时间的推移, 学生会厌倦这种没有实质内涵的学习方式, 体验不到真正的合作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体验不到通过合作学习所展示的知识形成过程, 合作学习也就"失效"了。

  那么,怎样才能使合作学习真正高效地开展起来呢。我在实践中摸索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合理分组,组内异质

  分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建学习小组时,应先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通常4—6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如我班52人,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形式,把全班分为13个小组,每组4人,按好、中、差1:1:2的原则,性别最好达到2:2。根据阅读测试的成绩,让前13名的学生根据以上原则依次进行挑选分组,这样既让不同等级的学生搭配合理,利于合作讨论的开展,又有利于让有着相同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的学生自由归组。极个别没能被挑选的学生,我根据该生的成绩、学习态度和志趣,进行调配,尽量做到分组和谐,各小组的整体能力相当。同时告诉全体同学,合作学习不仅是要提高成绩,也是为了培养我们和别人合作的技能态度,发展社会性能力。

  二、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合作学习容易因责任分散而让学生依赖他人,坐享其成的懒汉思想和行为。因此,组内成员要有具体的明确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一定时间后,可以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协助他人。四人为一组,明确职责,每组都有活动记录本。每个合作小组有组长、记录员、评分员、汇报员。

  组长:能力较强者,也就是前13名的学生。负责合作过程的掌控,主导讨论的方向,纠正可能出现的偏差,督促、引导、激发小组成员全程参与讨论,并承担一名成员的帮扶责任。

  记录员:主要由书写较好的成员担任,由小组成员推举产生。主要负责表格相关内容的填写,合作话题的记录,教师指导意见的整理记录,各成员发言要点摘要,以及归纳整理。

  评分员:比较公正,依据合作时组员的态度、交流的质量等给组员打分。如发言精彩的打"5分",一般的给"3分",根据实际做客观评价(此工作主要放在课后)。

  汇报员:口才较好,集合组内研究成果,代表小组在班内交流。

  当然,组内的成员的分工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也灵活变岗,以使学生的能力得以全面提高。

  三、精选内容,有的放矢

  要使小组合作有效,必须精选合作内容,要结合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盲目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如内容简单,一目了然的部分,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作一般性了解,如知识密集的内容更需要老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教师慎重考虑。首先,每一个合作的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发性、探索性,学生不能立即解决,但他们可以凭借以有的知识经验起步;其次,这个内容的表达易于学生通过言语来交流;还可以对一些值得争辩的问题通过合作竞赛的形式去解决。

  上《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我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的情节之后,联系学生,组织小组合作,讨论以下几个话题:1、讲真话真的很难吗。2、我们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皇帝的新装"这样的故事发生。3、有读者认为:每一个人都能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你认同吗。那次合作学习很成功,超过了我设想的效果。分析原因:首先学生刚学完课文,要求学生在课文(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展开讨论。其次问题的难度也不是很大,只要学生结合实际,将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加以归纳整理,与组内同学协商合作,就能较好地回答问题。。

  总之,合作学习必须根据需要进行。同时,为了不使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合作学习时间的安排也是很关键。合作时间可长可短,我们可以花几节课的时间都让学生进行合作式的探索,可以在课堂内让学生就一个问题进行短时间的讨论,不论时间长短,教师必须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发表意见,充分表达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师也要参与合作学习,帮助有困难的学习小组,还应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进行合作延伸。

  四、组内交流,集思广益

  在学习新知识时, 先在小组内部展开提取信息、 筛选信息;然后讨论、争议、分析、概括等活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进而归纳、总结规律形成小组结论;最后全班交流,相互补充、修正,达成共识。小组成员把各自的想法和疑惑都拿出来和所有组员分享交流,达到资源、信息、观点、疑惑共享。方式为组长主持,轮流发言,记录员要记录下每个组员的发言要点,同时还要提醒每个组员,在别的组员发言时,要学会聆听,并思考,丰富自己的思想构成,并要提醒发言同学的音量。关键词是:轮流、聆听、音量。这也是促使每个成员必须积极自主思考,控制教室整体音量,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的检验环节。教师要在全班明确的是,组员的表现,小组的整体表现,既是评选最佳小组个人的依据,也是评选最佳小组的依据。

  如《我的叔叔于勒》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是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及主题探讨, 在学习探究过程中,我在人物性格探究上预设了多个问题,由各学习合作小组自主选择1—2个问题探讨、交流。问题如下:

  (1)"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句中加点词语很巧妙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请你加以揣摩。

  (2)"插叙"指的是什么。本文的插叙在哪里。 作者如此安排有何用意。

  (3)被打发到美洲的于勒先后写来了两封信,你认为这样的情节安排是否是累赘。

  (4)"我"为什么会给于勒那么多小费。 你能够用合适的语气朗读课文倒数第八节吗。

  (5)"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所以,读完本文,你对于勒肯定也有自己的态度。你是同情还是鄙视这个人物,或者有其它的看法。要求合作组成员认真思考,大家热烈讨论、积极尝试,这时学生对文本材料中刻画人物形象挖掘的淋漓尽致,同时也较好地掌握了小说中人物分析方法。

  如《雷电颂》一课,我在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时,把学习任务拆分成三个层次,分别交给小组中不同层次的学生:第一层次学生思考:举例说说课文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第二层次学生思考:说说风、雷、电等形象象征了什么。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三层次学生思考:与以前读过的诗歌《天上的街市》《静夜》相比,本文这种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组内三个层次的同学在各自学习的基础上分别向同组成员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综合他人的信息。通过分工合作,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的"作战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小组交流能吸引学生在团体激励的氛围中确立新的学习动机,乐于与他人合作,善于与他人合作,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获得强大的学习推动力,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与进步的快乐。

  五、组间竞争,不甘人后

  为了鼓励每个小组的积极性,我会留出充分的时间让每个小组都有机会展示,按照举手的先后确定发言的顺序。如果小组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可以采用补充式发言,也就是后来发言的小组只能是对前面小组观点的补充和纠正。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展示时间,也可以激发小组发言的主动性。要想全面展示小组的合作结晶,必须尽早发言,这样就形成了课堂积极活跃的氛围,感染那些在真正合作学习门外徘徊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这种学习方式的活力,不由自主地跃跃欲试。

  文言文教学中,在疏通文意时,采用组间竞争的合作学习,能较好地促进组员共同排疑解难。我在教学《石壕吏》时,初步感知之后,要求小组合作,准备用短剧的形式把自己小组对课文的理解表达出来,同时要做好给别的小组打分和点评。表演时,每一组对诗歌的理解的程度都不一样。看着别组的表演,尽量对照课本给对手找"漏洞",在观看时也在吸收别的小组的优点。第一轮表演完毕,点评时都非常活跃,把对文本的理解当作点评的依据。如大部分学生一下了找到了某组表演的失误:老翁没有翻过墙逃走,因为"逾"就是"越"的意思;有学生找到某组老妇哭诉的失误:我三个儿子都死光了。因为"一男附书至,很多二男新战死";有学生找到表演者的感情失误:官差不够凶狠,老妇不够悲戚……所有的小组对自己第一轮的表演不满意,极力要求重新表演。第二轮下来,表演较第一轮进步了很多,无论是情节的编排还是情感的投入,对诗歌本身已有了较全面深入地理解。人物从出场的老翁、老妇、官差和杜甫,到侧面提到的媳妇和孙儿,甚至有一组同学创造了这样一个镜头:深夜,老翁和老妇手拿一书信在叹息哭泣,而不远处是二男战死沙场的图景。这其实是运用电影蒙太奇手法。通过两轮的表演和点评,学生对诗歌的内涵,诗人的情感的理解基本到位,并且第二节课的《石壕吏》改写相当成功。

  六、重视评价,激励为主

  学生评价:主要是学生自我的评价。依据成员在整个合作探讨过程中的学习态度、进步程度、帮助别人、合作精神、正确程度、积极展示等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自我展开评价,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对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认同感。

  教师评价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

  过程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合作精神、参与程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生成变化。教师可以深入各个小组,广泛听取各组同学的讨论,对于合作水平不高的小组可以适时启发点拨,对于高水平的讨论,教师也可以有保留地参与。这种做法既起到了监控学生合作情况的作用,也显现了教师的亲和力,有助于活跃讨论的氛围。对不在合作学习状态的学生,教师的到来也是一种警醒。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思考抽取哪些同学或小组来作交流发言,也可以根据学生在合作学习表现出的认知状态对下一个教学环节进行合理的调整,从而发挥出合作学习的最大有效性。

  结果评价: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在合作学习结束后,要对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学生进行精神方面的奖励。对于在合作中有错误的学生要谅解,对于积极思考后提出较高水准错误想法的学生,在否定其内容之后,要对他的态度加以肯定。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热情,长期实践的结果会大大提升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而结果评价虽说以尊重个体的解读为主,但在大的是非面前却决不嘴软,要敢于说"NO"。

  语文合作学习其实是一种"理解文本,体验生活,表达自我"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激发学生优良的品性、聪慧的悟性、丰富的情感、强烈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感与竞争意识的有效形式。尽管合作学习的理论已经提出很多年了,但许多教师其实对如何切实有效地去开展合作学习仍是"一头雾水"。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多借鉴和继承较为成熟的合作学习的形式和方法,努力为我所用,还要正视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地方,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探索研究。只有优化合作学习,提高合作效率,才能使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释放个性、发挥个人所长的广阔舞台,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思维自由翱翔的天空,成为学生思想的源泉,成为学生自由的论坛,使学生更加主动活泼地学习,使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苏立康主编《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和实践》 (中国人事出版社 )

【语文合作学习的误区及高效开展经验论文】相关文章:

开展合作学习的误区01-20

开展自主学习构建高效课堂教育论文02-11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创建经验论文07-06

浅谈语文合作学习论文02-25

高中化学合作学习如何开展论文01-03

如何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论文06-09

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开展10-08

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10-05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思考论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