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1-12-10 11:16:32 教育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1

本文从大工程观的视角,分析了当前工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合理安排实验、实习、设计、技能竞赛等工程实践环节构建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并从工程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教学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加强实验教学与科学安排设计环节结合等方面探讨了构建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方法.

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作 者: 张炳生 陈志刚 王正洪 作者单位: 张炳生(江苏工业学院组织部)

陈志刚,王正洪(江苏工业学院)

刊 名: 江苏高教 PKU CSSCI 英文刊名: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年,卷(期): 20xx ""(1) 分类号: G642 关键词: 工程实践 教学体系 工程素质 工程能力

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2

  本文在分析水利工程造价专业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当前水利工程造价专业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面临的问题,并积极探索了水利工程造价专业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策略,以提高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

  水利工程造价专业是高校的重点专业,对水利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受到高校的高度重视。尤其在当前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水利工程造价专业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已经成为当前水利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重点。但是,由于受传统水利工程造价教学模式的影响,高校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问题,需要高校及时解决。研究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不仅能够提高水利工程造价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而且对水利事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1 水利工程造价专业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1.1 社会人才的要求

  随着水利工程的发展,社会对水利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并且对水利工程造价人才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水利工程的人才需求,必须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而实践教学能够加强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实践锻炼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深入接触现实生活中水利工程造价,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高校水利工程造价专业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满足社会的人才要求。

  1.2 水利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的要求

  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学改革要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开展实践教学,能够加强学生的企业实习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对水利工程造价知识的运用能力,并加强学生对水利工程造价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的了解,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并且,学生在实践锻炼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自身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因此,水利工程造价专业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教学改革的要求。

  1.3 学生就业的要求

  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就业必须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水利工程造价专业技能,能够尽快适应水利工程造价工作,了解具体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尽快实践从学生到职业者的过度。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进行企业实习,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专业岗位,充分认识企业用人单位的人才要求,并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而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因此,高校水利工程造价专业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实践教学是学生就业的要求。

  2 水利工程造价专业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面临的问题

  2.1 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校水利工程造价专业虽然能够重视实践教学,并积极构建是啊靖教学体系。但是,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很多高校的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锻炼,导致学生虽然能够进行一定的专业实践操作,但是却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部分高校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在制定实践教学目标的时候没有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纳入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不大。

  2.2 教学内容有待改进

  当前,高校水利工程造价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仍不够完善,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依然只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缺乏对实际工作中的知识的联系,导致学生的实践锻炼不够完善。同时,当前高校水利工程造价专业的教材更新不够及时,教材内容不符合当前水利工程造价的发展,导致高校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之后,没有涉及水利工程造价专业的前沿知识。

  2.3 教学方法滞后

  高校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不够先进,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虽然,高校水利工程造价专业积极开展实践教学,但是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仍然以教师为主导地位,教师掌控者实践教学的所有活动,学生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处于被动地位,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有些学校的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沦为了教师指令的执行者,教师让怎么操作,学生就怎么操作,一味追求操作的正确性,难以发现实践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导致高校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不高。

  2.4 缺乏对实践教学的重视

  虽然,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受到了大多数高校的高度重视,但是仍有部分高校缺乏对实践教学的足够重视,实践教学缺乏资金支持、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开展。同时,很多高校的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课时数比较少,而且教师在讲解实践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导致学生进行实践锻炼的时间少之又少,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严重影响了高校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

  3 水利工程造价专业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策略

  3.1 构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首先,要注重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高校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来解决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在构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过程中应加强重视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其次,要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职业素养是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核心,对学生的就业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构建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机会。加强学生的职业锻炼,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最后,要注重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高校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不仅要具备就业竞争力,而且要具备职业社会能力,尽快适应社会的发展,拥有较高的.人际交往能力。因此,在构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过程中应积极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使学生在走进社会之后能够尽快适应社会生活。

  3.2 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首先,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基本技是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也是学生生存发展的基础。因此,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应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具体来说,高校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应积极加强学生的额交际能力、分析能力、适应能力、协作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锻炼,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够使用自己所具备的能力自社会上生存发展;其次,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是学生实现就业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构建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过程中应加强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锻炼,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最后,加强学生的技能应用训练。高校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技能应用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日后发展。同时,学生要想实现就业就必须将自身所学的知识转换为专业技能,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因此,在构建高校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的技能应用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的能力。

  3.3 构建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首先,加强对实践教学的大纲与教材管理。课程标准和教材是水利工程造价专业的参考依据,对高校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构建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实践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管理,社会实践课程标准和教材符合学生的实践需求和学校的实践教学实际状况;其次,加强对实践教学计划管理。实践教学计划是高校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对实践教学的规划,完善的实践教学计划能够对高校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起到指导作用。因此,在构建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高校应积极加强对实践教学计划的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再次,加强对实践教学评价管理。实践教学评价对高校水利工程造价专业的实践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高校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在构建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实践教学评价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进而提高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最后,加强对实训教学的管理。实训教学是高校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在构建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加强重视实训教学管理,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训机会,加强学生的企业实习锻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小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高校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加强重视实践教学,并积极构建实践教学模式。虽然,高校的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仍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但是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水平一定会越来越高。作者希望更多的研究者能够深入研究高校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提高水利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水利事业的发展。

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3

  宁波工程学院全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区域发展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针对地方产业,20xx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在宁波地区率先开办车辆工程专业,并以杭州湾新区汽车产业园为依托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具有汽车及零部件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试验检测以及技术服务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核心技能与相关知识,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开发型高级技术人才。

  现代汽车工程实践作为人类对自然界的一种重要改造形式,本质上是多学科的综合体,具有很强的知识属性和产业经济属性,有着明确的特定经济目的或社会服务目标。但是,汽车工程实践尤其要注重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整体性和综合协调性,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人类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这就要求车辆工程专业人才除了应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有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高度的伦理情感和人文涵养。

  20世纪末,美国工程教育掀起了“回归工程”的浪潮,提出了“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强调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包括:(1)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和良好的工程素养;(2)具有从生产技术方面思考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3)具有良好的工程人文情怀;(4)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大工程观”教育理念有利于摒弃狭隘的科学与技术认识理念,重构工程教育,回归工程教育本质内涵,符合汽车行业和社会对车辆工程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

  一、车辆工程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现状分析

  目前,车辆工程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一)理论教学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

  传统车辆工程专业理论教学过程中,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轻视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不重视社会人文、经济和环保等方面知识对汽车工程实践的指导意义,使得学生无法摒弃狭隘的汽车工程科学与技术认知。因此,必须对陈旧的专业知识内容进行精简,增加新兴科学技术和工程应用知识,同时引入哲学和人文情怀方面的知识,以建立基于“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理论教学体系。

  (二)实践教学项目内容简单且陈旧

  传统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过分轻视工程实践训练,不重视学生在工程实践中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而且,实践项目与汽车技术的发展状况脱节较为严重,不利于学生构建系统的汽车专业知识体系。因此,必须对传统单一的和陈旧的实践教学项目进行改革,建立适应“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全过程”和“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基于“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教学体系构建

  汽车工程实践的复杂性决定了车辆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单一的学科知识结构不利于汽车工程技术问题的解决。因此,以现代汽车工程技术为主线,对车辆工程专业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拓展,整合工程类课程体系。同时,结合汽车典型产品技术,打破传统知识结构体系,增加新兴汽车技术方面的知识,建立知识结构模块,以培养学生宽厚的工程知识基础,实现大工程观教育思想的技术大综合。

  (一)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

  围绕“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本校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构建了图1所示的基于“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理论教学体系。其中知识模块具体包括:数学及物理基础知识模块、机械及电子基础知识模块、计算机及控制基础知识模块、汽车专业技术知识及技术服务与管理知识模块、汽车新技术知识模块和哲学及人文情怀知识模块。此外,通过开设支撑这些知识模块的具体课程,可以实现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进而达到“大工程观”教育理念关于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和良好的工程素养、具有从生产技术方面思考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具有良好的工程人文情怀等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而关于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还需通过后续所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来实现。

  此外,汽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汽车新技术知识模块需要根据汽车行业的发展,不断引入新兴汽车技术知识,因此开设了“汽车新兴技术”课程,具体授课内容包括:(1)发动机新兴技术:现代GDCI引擎,奥迪TDI发动机电动涡轮技术等;(2)变速箱新兴技术:上海大众DSG技术;(3)电子稳定性技术:电子稳定系统(ESP)技术、自适应巡航(ACC)技术等;(4)后视镜新兴技术:兔耳式侧后视镜技术等;(5)轮胎新兴技术:胎压自控技术、非充气轮胎技术等;(6)车钥匙新兴技术:比亚迪秦“云服务”手机客户端技术。通过加强新兴汽车技术知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掌握最新汽车技术,把握汽车技术发展的动态。同时,因新兴汽车技术正逐步配备于量产车,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更有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对汽车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引入哲学和汽车文化知识的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此外,将汽车文化与环保类知识引入理论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而且有助于学生在汽车工程实践中更加注重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整体性和综合协调性等,即重视车辆工程专业人才环保意识的培养。这不仅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而且可以有效地贯彻以社会、人文和环保为主线的“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理论教学思想。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汽车工程实践的对象本质上就是汽车产品,因此为有效地贯彻“大工程观”的教学理念,选定上海大众、一汽丰田等公司的典型汽车产品为对象,进行实践教学项目的系统性和综合性构建。同时,将职业素养融入实践教学,为汽车工程技术大综合提供核心人文情怀和汽车文化元素。围绕“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本校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为实现将教育与实训融为一体。

  以典型产品为对象的实践教学体系包含了构造基础层次、设计基础层次和设计研发层次三个“递进式”的培养阶段,涵盖了汽车工程实践的“全过程”。其中,构造基础层次主要是进行汽车机械构造和电器构造拆装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具体包括汽车构造实习、汽车电器实习和引入岗前培训环节的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项目;设计基础层次主要进行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包括金工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汽车零部件测绘、汽车整车性能实验和新能源汽车技术实验等实践教学项目;设计研发层次主要进行创新能力和跨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具体包括毕业设计(论文)、概念车实作(创新设计)和引入职业素养培养的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项目。同时,汽车构造实习、汽车电器实习、汽车零部件测绘和汽车整车性能实验等实践教学项目主要是以上海大众斯柯达明锐车型为对象开展实践教学,而新能源汽车技术实验教学项目主要是以丰田普锐斯车型为对象开展实践教学。

  此外,上海大众车型在汽车新兴技术方面,如发动机涡轮增压技术、变速器DSG技术、电子稳定系统(ESP)技术、自适应巡航(ACC)技术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因此,选用上海大众车型有利于实现汽车新兴技术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合一体的授课内容模块化,即实现将教育与实训融为一体。

  值得注意的是,选定上海大众车型不仅有利于学生构建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更有利于针对地方产业,实现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彰显工科本科院校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

  三、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基于“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为配合车辆工程专业的建设,汽车工程技术中心在建设过程中获得了校级设备专项建设经费170万元,以及中央财政专项1000万元资助。三年来实验室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包括:(1)针对斯柯达(Skoda)明锐20xx款,建设了基于上海大众车型的拆装教学设备,主要承担汽车机械构造和电器构造的拆装实习、测绘和设计教学任务;(2)基于VCDS测试系统,构建了斯柯达明锐(20xx款)试验车,可以进行车辆性能测试的各种道路试验;(3)采购了丰田普锐斯(20xx款1.8升标准版),一汽丰田RAV4(20xx款2.0升CVT四驱风尚版)和郑州日产(D22型20xx款2.4升汽油版)等实验设备,主要承担汽车新技术方面的实践教学任务。

  为保障基于“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学校和学院两级部门积极开展政校企三方协同合作,目前已经成立了杭州湾汽车理事会,首批成员单位包括:杭州湾新区管委会、宁波市教育局、宁波工程学院、上汽大众宁波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这就意味着,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与地方产业真正实行“订单式培养”和“零距离对接”,形成了以杭州湾汽车学院为主体、以新区政府和企业为依托的多层次和立体化办学体系,构建了“校政行企联动、产学研用融通”的协同育人机制。基于此平台,学院与周边企业共同开展了课程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和校外实习等方面的协同合作,为在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贯彻和实施“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基于“大工程观”教育理念,对车辆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以精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高度的伦理情感和人文涵养为目标,构建了基于“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理论教学体系。以汽车典型产品为对象,进行实践教学项目系统性和综合性的构建,为汽车工程技术大综合提供核心的技术元素,构建了汽车典型产品为对象的实践教学体系。此外,实验室建设了以斯柯达明锐和丰田普锐斯等典型产品为对象的实践教学设备,同时成立了杭州湾汽车理事会,构建了“校政行企联动、产学研用融通”的协同育人机制,保障了基于“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4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房产市场的火爆及各地区的各类项目建设的实施,对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更需要能力多样化。此外不论是业主还是施工单位或是第三方招标代理公司和主管部门,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都要求很高,因此建立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十分必要。

  一、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科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要适应当地经济建设的需要,要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服务,因此经过认真细致的市场调研,结合造价员的工作岗位要求,制定了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既有科学人文素养,又掌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强,能完成建筑工程预算和决算编制,具有良好的建筑工程管理职业岗位技能,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一)实践教学理念停留在理论层面

  目前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依附于理论教学(如各类见习实习指导),没有充分考虑实际工作对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技能要求,实践教学理念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例如,对于施工图预算的课程设计,主要强调学生学会运用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会运用计价表练习套价和计算建筑工程管理,而忽视了故意设置工程概况不全的各科来考查学生独立解决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以至于培养出来的学生创造能力差、应变能力差、工程意识差、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差。

  (二)校外实践效果不佳

  目前,在我国大多本科院校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都在毕业的最后一学期设置了顶岗实习,但是其实效果并不好。一个是安全问题,导致了实习单位难找,二是由于每个工程具有周期长、复杂层度高,技术要求高,仅仅几个月的实习,学生很难进入工程里的角色内,很难了解整个工程的内容和技术,只能了解部分施工或者造价的技术与内容,很难进入核心的工程对量,工程预算、工程结算决算的过程。

  三、突出职业能力,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一)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要打破学科的.束缚,建立“三平台”课程体系,即由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公共必修课与公共选修课)、专业教育课程平台(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课程平台(实验(实训)课程、集中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活动)构成。将各种专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活动以及毕业生的实习、实验实训、毕业论文等相关因素有机地融合到建筑工程管理的专业教育中,从而进一步丰富实践课程的内容,全面提升实践课程的质量。

  (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根据社会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在确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后,整合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职业能力,最后形成以基本技能训练为基础(与理论教学相互匹配),以专业技能培养为重点(它包括认知实习、课程实训、整周技能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环节),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多层次组织实践教学。由此,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学到的技能是系统的、完整的,是“职业人”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三)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坚持以学校自主建设为主,校企共建为辅的方式,持续不断优化校内实训条件,改善管理模式,脚踏实地建设好专业实训室、实训基地等。与此同时,还要努力开展实训室建设渠道,鼓励社会企业参与建设,共创集产学教研合作为一体的实训基地。最后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以互惠互利为基本原则,建立一批稳定高效的校外实训基地。

  2、师资队伍建设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造价专业拥有一批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教师取得注册师、职业资格及专家资格,具有“教师资格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该校长期聘请建筑施工等相关企业专家参与造价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日常实践教学工作。

  3、实践教学体系既要有“硬件”的支撑和“软件”的充实

  “硬件”建设主要有2个方面: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建设。在“硬件”的具体建设过程中,必须将2方面的建设有机结合,以资源充分利用、合理配置为原则,以技能培养结构为主线,增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四、建立实践教学考核机制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在考核上采用过程考核与提交成果考核相结合;企业考核和学校考核相结合等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在校实训的考核,从学习态度、设计成果、答辩三方面进行考核。校外实习考核,在实习表现和工作业绩方面以企业指导老师评价为主,提交的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和实习答辩由学校老师评价。

  五、结语

  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门实践操作技术性强,就业前景好,应用型本科大学需要顺应市场的要求,在专业培养和办学特色上要注重实践教学,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实践教学观念,研究出一套符合各自院校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途径与方法,构建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创造性人才培养体系,最终达到培养出具有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和全过程各阶段建筑工程管理管理能力,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建筑工程管理管理人才的目标!

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5

  华北电力大学的能化专业立足本科,自20xx年开始招生,招生规模从最初一个班扩大为20xx年的两个班。20xx版培养方案中理清了本专业课程体系,理顺了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之间的关系,调整了开课学期和顺序,并且将专业选修课划分了模块,实现了基础培养+专业方向培养的课程群建设,部分专业课程强化了实践环节。以设计性实验、综合实验、创新实验为抓手,以中试平台和实习基地为依托构建了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验研究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工程实践中进一步锻炼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1增加了8门专业课程的9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抓好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实现教学多元化、个性化的有效途径,可以将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性教学过程的改革体现在观念和方法上从单科性向综合性转变、从认识性和继承性向科研性转变、从验证性向综合性与设计性转变、从灌输式向启发式转变、从传统内容向新知识与新技能转变。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正是打破了单个实验只验证某一原理或学习某一操作技术的缺陷,把多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有机地综合在一起,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围绕能源化工专业的特点、现代煤化工的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规律[1-4],于20xx年增加了包括《煤化工》、《化工腐蚀与防护》、《有机化工工艺》、《电厂化学》、《碳-化学》等8门课程的9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例如:不同配煤对煤的胶质体指数影响,工业锅炉给水除氧剂丙酮肟的制备,离子交换软化、除盐实验,简单碳-化工产品的合成等实验。在实践教学程序上,一是加强能源利用、化工污染控制设备基本技能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基本实验理论、数据处理知识、实验规范和实验方法的能力,要求学生学会常规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二是加强综合应用能源利用、化工污染控制工程理论与技术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运用能源化工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加强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在指导教师的指导帮助下让学生独立完成从查找资料、拟定实验步骤,直至设计编写实验报告的全过程,达到学生自我设计实验方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5]。设计性实验要求每组同学事先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交任课教师批改修正后自己完成实验过程。要求学生采用不同试剂,选择不同影响因素,或者采用不同制备路线,按照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制备出预期的化工产品,将本门课程的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进行科研实验的兴趣,在符合经典理论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的创新性思维[6]。引导学生“在实验中研究,在研究中实验”,提高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验中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类比分析能力。指导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不为学生设置"最佳"工艺路线、不预设实验装置的控制条件、不直接解释实验现象、不直接动手解决实验故障及异常问题。采用引导和启发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的'精神。针对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故障现象,指导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及故障的方向。要求学生自己动手,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或图书、组内讨论等方式自行提出解决问题及故障的方法、步骤并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及时帮助学生分析原因,修改实验步骤和操作顺序,做好原始数据记录,以便实验结束后进行分析总结。实验过程中允许不同组别之间测试结果或者产率有差异,只要数据或结果合理,能够找到设计方案中的最佳工艺条件或制备条件,实验就达到目的;如果找不到最佳条件允许学生反复探索,将实验内容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2构建了创客团队,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计划项目

  15项创新型人才具有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的知识转化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通过实践教学深化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和迁移,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实践教学和理论课内容环环相扣,有助于学生们及时深入理解、消化理论课的知识内容,迅速转化为内在的实际技能,并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具有其他教育活动所不可取代的功能。实践教学还是培养工程类学生创新思维和增强工程意识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整个实践过程中会逐步养成以研究的眼光去观察事物和进行学习和思考的习惯,在这些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7-9]。我们秉承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在创新实验项目中充分发挥互联网+、创客团队的作用。注重选拔优秀学生,参与教师自己的科研工作,创造条件让学生尽早接触科研,尽早参与创新性实验。同时我们充分发挥本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计划"灵活的特点,鼓励科研能力强,承担项目多的教师,抽出时间指导大学生进行探索性创新实验,围绕电力生产过程、环境催化、绿色合成、新能源利用与化学转化、环境化工等方向,形成稳定的由中青年博士组成的指导教师团队和接力式优秀学生创新团队,实现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10]。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显著增强,近三年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计划项目15项:其中包括“绿色阻垢剂”和“绿雅空气净化器”2个大学生创业计划项目;创新实验项目结题9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3项,在研实验项目4项,其中国家级3项,校级1项。

  3搭建了化工中试、表征测试平台

  结合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不仅搭建了传统的气液输送系统、气液传质系统、气液反应釜、气液传热系统、气体输送系统、高温水热氧化系统、煤热解实验装置、煤干馏实验装置等化工中试平台,还突出了电力特色,搭建了膜分离系统、离子交换除盐系统、过滤和吸附系统等中试平台,同时还配套了表征测试平台,可以对催化剂、煤样等物质进行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煤质分析、红外、紫外、热重分析等表征测试,以增强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与当前的生产实际、工程实践、市场需求相结合在中试平台开展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和综合实验,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设备的设计能力,形成了面对设备、工艺"提问+研讨+运行"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实践环节实现了翻转课堂、交流互动,便于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通过在中试平台上进行实验,学生对实验设备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明确了设备参数的变化与设备性能之间的关系,理解了设备控制的重要性,课后进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时懂得了如何进行设备选型和参数优化,提高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4开辟了校外实习基地

  在校内中试平台加强校企合作开辟校外实习基地,依托邢台电厂、大港电厂、西柏坡电厂,邢台钢铁集团的焦化厂等构建了实习教学基地。在实习基地不仅请现场的师傅进行理论和安全规程培训、设备工艺介绍,还要求学生现场参观、跟班运行、实习劳动,做好实习日志,及时记录实习心得;同时分别建立了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模块的习题集和试题库,在实习现场,要求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就地调研、分组讨论,结合实习基地的设备流程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探讨,不仅有利于学生化解理论课程的难点、深刻领会要点,还便于学习吃力同学进行反复演练和多次查阅资料提高认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同时,实现分类指导,分层次教学,适应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需求,提高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效果。总之,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均得到加强,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训练。学生不仅参加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省级、校级重点创新项目验收良好,参加省级创业大赛、校级节能减排大赛,均取得了不错的名次,同时获得专利授权3项,说明学生的创新能力确实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得到加强;获奖学生不仅与本系能源化工、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合作,还与经济管理、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等学科合作,开拓了思路,培养了工程意识。参赛时的答辩过程即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

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6

  1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

  1.1实践课程体系的系统性

  分析山东地区生物工程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结合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我校课程开发理论,对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系统优化,构建了由基础实践课程、综合实践课程、设计实践课程和研究创新实践课程构成的四层次实践课程体系.基础实践课程包括大学物理实验、无机生物实验、有机生物实验、分析生物实验、物理生物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和微生物学实验等.综合实践课程包括工厂实习、生工综合实验、专业基础综合实验、专业综合实验、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设计实践课程包括C语言程序课程设计、工程制图课程设计、生工单元操作课程设计、车间与工厂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研究创新实践课程主要有专业基础综合实验、专业综合实验、毕业论文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等实践环节.

  1.2科研基础训练(研究-创新型)

  生物工程学科重在实验,科研是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许多知名大学都将本科生的科研教学纳入培养计划中.我院除了各种常规的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外,还可设了多种其他形式的实践教学:从新生研讨课、实验室探究课、SRT(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高年级的专题研讨课、到大学四年级的综合论文训练,在时间与空间上都为不同年级的本科生科研实践提供了平台.曲阜师范大学的夏季学期主要用于安排集中实践环节,师生们普遍认为,在这样一段比较集中的时间里主要进行以实践教育、合作教育为主的教育教学活动,活动多,收益大,效果好.在本科生从大一、大二基础课程学习向大三、大四专业课程学习的转折关键时期,如何保证学生顺利实现学习方法的转变,巩固已学的基础知识,明确基础知识与实验技能在专业课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加强对专业学习和研究的感性认识,实现基础课与专业课学习的良性衔接,为同一年级的所有本科生尽早了解和熟悉本专业科研领域内涵、掌握本专业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论提供一个有效的实践平台,一直是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人才培养过程中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充分利用本院优质的师资力量、学科优势和科研优势,将其转化为本科教学优势,为课程开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持和力量保证.课程是由全院所有教师和研究生参与,以全院所有实验室为依托的新型暑期实践课程,科学严谨的教学组织与管理为本课程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以讲座和实验室研究训练为课程的主要形式,力求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为本科生研究训练提供方法和指导,构建一个本科生向全院所有教师、研究生学习、交流的平台,探索一种本科生基础研究能力培养的新模式.该课程在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自豪感、促进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改变、科研作风的培养、团队精神的培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1.3不同类型的校外实习

  校外实习坚持生工概念实习(一年级)、认识实习(二年级)与生产实习(三年级)三个环节,增强学生的工业实践能力,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由易到难的、全院所有教师都参与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使各年级学生的暑期都有不同层次的校外工程实践教学活动.生工概念实习:通过参观和讲授的形式,选取3-4个典型的工厂,先在校讲授工艺过程,然后带领学生到现场参观.全面了解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初步建立物料衡算、能量衡算、产品工程、经济核算、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概念.使大一学生全面了解生科院各专业的服务领域,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感性的基础.认识实习:在第二学年的暑期进行,此时学生已学习过“化工原理”.利用1-2周的时间到现场了解生工工艺、设备及流程,增强感性认识,学生收获颇丰.生产实习:在第三学年的暑期进行,主要完成岗位流程实习,专题研究报告,同时要结合实践过程,广泛进行交流,做好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最后完成岗位流程实习报告、专题研究报告、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1.4综合论文训练(研究-管理型)

  综合论文训练是由老师出题目,结合学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设计,并完成一篇论文,该论文作为学生的“学士学位论文”.在实验训练中实现提高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1.5课外科技活动(研究-创新型)

  学生的创造性除了通过教学计划内的课堂教学、实验、实习等过程的培养外,还必须借助课外的各种创新活动加以丰富和深化,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向多渠道、开放式、规模化发展.课外科技创新和学科竞赛是实现创新教育的有效载体,对于促进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具有积极意义.生科院历来重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积极组织优秀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设计大赛,培养优秀学生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取得了明显成效.重视学生第二课堂的建设,已有两批学生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性的比赛.生科院鼓励和支持学生参赛,安排专门教师指导并给予经费支持.学生多次参加“创新杯”、“数学建模比赛”等赛事,取得了优异成绩.

  2工程实践平台

  针对曲师大学生能力的`特点,生命科学学院提出“分阶段培养、分层次教育、多样化发展”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将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本科教育的全过程,将实践类教学环节分为5个模块;包括基础科学、人文素质、工程技能、专业能力培养、科研能力训练,并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拓宽实践教学范畴,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加强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工程思维和工程能力.

  2.1分阶段培养

  在大一和第二阶段,主要以工程技能,人文素质和基础科学为主,同时进行概念实习和认识实习,为以后的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生物工程科学导论》是生科院一年级本科生了解生物工程的第一门课程,曲师大生科院对这门课程高度重视.定位这门课程既是专业课程,又是职业教育课程.生物工业同时通过生物生工、材料生工等前沿技术创新来服务于人类福祉.为此该课程非常注重开放办学,邀请了大型央企的有关技术负责人到曲师大讲课,使同学们了解中国生物工业的现状的未来发展趋势,同时增强同学们从事生物工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邀请了诺维信、杰能科等著名跨国公司的技术负责人为同学们介绍国际生物工业的发展前沿,特别强调生物炼制等最新技术进展对同学们提出的新的要求.在大二阶段,我们深入到工厂第一线进行认识实习.每年我们配备7-8位教师带队,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深入到生工等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实习.大二刚刚上过《化工原理》课程,学生看到几十米高的精馏塔、看到大型的催化裂化反应器,体会到了“大化工”的特点.我们要求学生绘制工艺流程图,了解生工的生产特点,要求同学们爬到几十高的塔顶,体会生工的艰辛,培养胆量和毅力.在大三阶段,进行系统仿真和生产实习.生产实习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难忘的环节,首先是时间长,对于生产实习,我们系要求在工厂的时间不少于4周,且没有节假日.生工生产一般是24小时连续化操作,在第一周,要求学生倒班.有时候上大夜班,同学们很不习惯.但是这就是生工,不习惯也要习惯.第二是真刀真枪,后面三周一般是结合工厂的难题,开展一些实验研究或者实践调研,原来很多新想法都觉得很容易实现,可是到了工厂以后,有各种方面的限制,如何量体裁衣,如何经济实惠,是工厂第一线要考虑的事情.第三是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工厂的条件包括住宿和伙食一般比学校差,更不用说一些装置可能会有噪音其他污染,从事工程研究和工厂生产,不能吃苦是成就不了大事业的,告诉同学们从一颗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是要历经风雨的.第四是让同学们和工人师傅交朋友,要虚心向他们请教.很多工人师傅可能理论水平不高,但是从事这个工段的生产几十年,一听声音,一看产品颜色就知道装置出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些经验背后都有很深的理论基础,这些只有我们的同学和工人师傅多在一起,才能真正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同时又从这些实践中抽提出新的理论.和工厂师傅接触,更是学习如何待人处事.为学先为人,为事先为人.虽然生产实习是第一课堂,但也是第二课堂,二者不分家.教育学生要尊重劳动者,尊重年长者,要虚心学习,诚实待人.在实习的时候,要早一些到办公室,要有礼貌,要打扫卫生,其实一些细节往往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水平.在大四阶段,综合论文训练是对学生的挑战和考验,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学生要从选题,文献调研,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搭建实验装置,学习分析方法,做实验,总结数据,可能会遇到失败,从新调整实验方案,做实验,总结数据,写论文.从动手、动脑到与人相处是一次全方位的锻炼和提高,尤其是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和精神,体会创新的乐趣和实验的艰辛,体会风雨之后是彩虹的激动,体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体会人生就是拼搏.毕业设计也是为研究生阶段打下很好的基础,因为工作的流程是一样的,只是研究生阶段工作量会更大一些,要求会更高一些.本科毕业设计严格按照程序,首先是开题,每个教研组都要组织大会开题,学生讲8分钟,教师提问5分钟,一般是在寒假前完成;然后是中期考核,一般是在4月20号左右完成,学生讲7分钟,老师提问5分钟;最后是答辩,学生讲8分钟,老师提问5分钟.提出师生互动,尤其是突出教师提问,考察学生的基本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有大奖赛,每年从120名学生中选出10名左右参加系里组织的论文大奖赛,那是一种荣誉,激励同学前行;三是检查机制,除了教研组,每年主管的教学副系主任还要进行抽查,尤其是对那些做得不怎么好的学生,给予提醒;通过这些大量细致的工作,保证了生科院本科毕业设计的高水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据不完全统计,每年30%-40%左右本科毕业继续读研的同学,都将本科阶段的工作整理发表了SCI收录的高水平的研究论文,有些是解决了工厂的实际问题;每个学生的特点不同,兴趣不同,成绩也不同,因此要实行因材施教计划.在因材施教方面,生科院比较有特色的工作是SRT计划.首先是参与范围广,每年会有40-50项课题列入学校支持计划,二是取得成绩大,在挑战杯获奖.

  2.2多样化发展

  实践多样化有助于百花齐放.为了增强视野,我们每年派同学到兄弟大学进行实践;同时最近几年,也有部分外校生科院的本科生到我系实践,也和我们的同学进行交流;另外是教师的国际化视野,每年生科院都会派青年教师出国进修,拓宽教师的国际化视野.

  2.3企业平台建设情况

  为了将学生实践教育和工程素质培养落实,生命科学学院结合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开发,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办学,签订协议进行校外实践训练基地.

  3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效果

  3.1学生科技创新成绩显著

  近四年来,学生成功申报并完成了4项山东省教育厅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课题、23项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36篇以科技创新实验内容撰写的第一作者学术论文,获山东省生物生工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一、二、三等奖分别为8项、6项、5项.

  3.2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孵化率高

  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开设的发酵工艺及设备、酶工程、微生物学、生物分离工程、分子生物学、生物制药工艺、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药物制剂学和药物分析10门课程中,共开设实验项目67个.其中70%多是根据专业教师科研课题或学生科技创新课题研究成果改编的.及时更新了实验教学内容.十年来,生物工程专业共培养567毕业生,其毕业论文选题直接或者参考专业教师主持的科研课题、横向课题和学生科技创新课题,有23篇毕业论文(设计)获校级优秀.在校期间,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毕业生达180多人,占总人数的75%以上,其中继续攻读研究生125人.除考研外,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四年保持在92%以上.

  3.3专业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生物工程专业教师共主持国家级基金课题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项、省科技攻关课题2项、省教育厅科研课题4项、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1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3项,校教研教改课题3项,教师获省级、校级荣誉称号、评优和奖励等达10多人次,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被SCI、EI收录10篇,CSCD核心12篇.极大提高了本专业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虽然我们在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但整个培养体系还不完善.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我们会动态地进一步完善这个体系,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科学实践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形成特色教育,为山东省区域经济提供高质量的生物工程人才.

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7

  摘 要: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是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对人才需求的重要方面。从江南大学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调整、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的形式和手段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并付诸于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纺织工程实践教学的现状

  目前,越来越多开设了纺织工程专业的中职学校将实践教学摆在首位,注重学生理论培养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更多地摒弃了原来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是,照本宣科的教学体系根源太深,好多学校所付出的努力并未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毕业以后缺乏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差,拿到一个纺织项目往往是不会做也不敢去做,并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究其根源,是因为一些学校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基地小、实践设施老旧,教学方法老套、教学创新缺乏,导致实践教学的效果差。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要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要确立思想和目标。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的指导思想是培养能够满足国家、社会和企业纺织生产的实践型人才。目标定位是为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而培养生力军。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内容有: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体系、实验设计、集中实践。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指导思想和目标定位而建立,既要符合思想要求,又要具有可行性。人才培养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学校要因地、因时制宜,不断修改方案,从而保证其准确性。教学体系要求科学、新颖,满足大众的同时要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增添学生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动脑思考、改革创新的意识。在原来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加上仿真、模拟的教学方式。实验设计是学生动手实践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正确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有助于他们独立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集中实践包括生产实践、参观实践、毕业实践等。江苏省现在对中职校提出了“2.5+0.5”的实践教学模式,前2.5年主要在学校接受理论基础知识学习和相关实践教学活动,剩余的0.5年主要在工厂进行顶岗实习活动。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意义

  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第一,实践教学体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增加他们的市场竞争力。第二,实践教学体系能够加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集中实践这一个环节能够让他们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能够让他们得到独立处理一些人际事务的锻炼。第三,实践教学体系能够让学生对纺织工程专业和纺织行业的认识加深,从而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该加强。实践教学相当于一块试金石,能够反馈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从而提高理论课学习的含金量。

  四、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与保证

  要保证所建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地实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加大实践教学投入,扩建实践教学基地;二,增强实践教学师资力量,改变老套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三,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建立赏罚分明的实践教学保障制度。

  五、小结

  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和产品生产的中间桥梁,是学生由学校踏入社会必须经过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实施,能够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将学校所学的知识合理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未来,实践教学将成为学校教育模式的必然趋势。

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8

  1农业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1.1在教学模式上

  地方农业院校过去的实践教学模式大多以理论课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如:实验课程通常多采用演示性、验证性教学模式。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教师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为中心”,学生缺乏积极性,教学效果不佳。“教师讲授,同学验证”的实践教学方法,使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流于形式,严重制约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采用多种灵活多样的.授课模式,如互动式、参与式、讨论式、主题发言、课后自学、网路课堂等形式进行授课。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1.2在考核评价上

  突出学生学习能力、综合实践动手能力的评价,采用口试、答辩和解决实际问题等形式,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鉴于实践课程内容的复杂性、实践时间的长期性,专业将过程考核应用于成绩考核当中,不再以最终的成绩确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将同学的准备情况、实践态度、思考过程及难易度、实验结果等都纳入到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当中。学生既是被考核对象,又是考核监督对象,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2专业核心技能提升训练体系

  2.1专业基本技能培训体系

  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制定实践教学培训计划和专业技能基础体系,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相关实践教学课程包括:一是基础技能: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因工程、免疫学、化工原理等;二是生物工艺过程基本技能相关课程:工业发酵分析、淀粉分析与检验、变性淀粉、发酵工程、发酵设备等。

  2.2科研训练提升

  专业基本技能培训体系塑造了学生最基本的专业技能,为提高专业技能,生物工程专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制定了相应的“研究式”实践教学模式,即将学生融入教师的相应课题研究中,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题研究。

  2.3社会实践锻造

  生物工业过程实习主要包括:酶工程实习、化工原理实习及生物工艺学实习。是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本实践环节在前述实践教学基础上,通过构建学生自主实习、校内外双导师制、厂校双重考核等实践教育模式,让学生进入生物工程公司每一个操作工段。通过这一环节的实践学习,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生物工程工艺流程,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专业技能和素养在工业环境中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4大学生科技创新培养计划

  科技创新计划就是利用科研工作助推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提升,由学校及指导教师提供研究费用及实验条件,同学通过申请、答辩的方式进行优选,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基础上,培养和提升创新能力。如:同学们参与了“一种秸秆生物质的制备技术研究”及“蜂花粉系列产品的研制”等科研工作,通过实践检验研究思路的合理性,使科研课题设计能力、组织实施能力、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