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保健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探讨的论文

时间:2021-10-09 11:56:22 教育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浅析高校保健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探讨的论文

  一、保健体育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浅析高校保健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探讨的论文

  1、保健体育与保健体育课

  保健体育教学是通过对体质与健康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和衡量指标等有关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懂得人体保健的基本规律,鼓励学生有达到健康状态的愿望,引导学生合理而明智地利用已有的保健措施,养成有益于健康的锻炼行为,并知道在必要时,如何寻求适当的帮助,使之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保健体育课是为身体比较弱、有某种疾病(暂时性或终身性)和身体某部分器官存在某种缺陷的学生开设的体育课程。

  2、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采取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的方法,对由精神压力和冲突引起的心理障碍和躯体性不适反应,进行预防性教育和处置,以便达到指导青少年讲究精神卫生、帮助解决心理困惑、预防因心理障碍而导致的心理变态。高质量的保健体育课教学,可以改变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体育锻炼既是一种身体活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因此,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而且对心理健康也有积极的作用。保健体育课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虽内涵不同,但它们的确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有助于促进身体健康。因此,对高校病、残、弱“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保健体育课,要做到身体与心理健康教育合二为一,才能符合体育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高校保健体育课的现状

  1、对保健体育课认识不足

  教育部于1992年、2002年先后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已把保健体育课列为高等学校体育课的一种类型,并明确指出:“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

  2、保健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的组织与方法针对性不强

  普通高校保健体育课程教学内容都不一样,但大同小异。说明多数学校已认识到身体康复,不仅仅是生理机能的康复,更是通过体育手段,增强对生活、学习的信心,形成积极的期望。调查中还发现:多数学校把许多中国传统的养生、康复手段拒之门外,只有少数学校在开展,其原因是:多数教师因以前没有触及过此类教材,而不能适应教学。此外,多数学校未能安装健身路径等器材,康复体疗器材匮乏,不能更好地、各尽所需地开展体疗康复运动。由此可见,保健体育实践部分选择教材单一,重统一轻个体差异,这就很难激发保健班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学生难以体验到保健运动的愉悦感,其影响学生终身健身习惯的养成。

  三、保健体育课课程的构建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树立新的保健体育教学思维模式

  加强对高校保健体育课教学的组织领导,重视体育保健课程的建设工作,加大实施力度,并推广传统康复、医疗体操及适应性康复体育的`教材。任课教师加强对传统医疗体操,如练功十八法、八段绵、五禽戏、易筋经等进修学习,以适应教学。同时还应打破以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为主的教学体系,逐步走向以增进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相结合,培养学生终身锻炼能力和习惯。将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有机地结合,构建一种新型的保健体育课教学模式。

  2、完善残疾体弱学生的教育体系,培养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

  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切实把残疾人体育教育纳入本地区教育总体规划,建立残疾学生体育教育的行政管理机构,使残疾学生体育教育向正规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同时结合特殊体育教育的发展规律,对现有的学生体育教学大纲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便教师对各类残疾学生进行有效教学,使体育保健课更加符合残疾体弱学生个体的需要,适应残疾人群众体育的发展要求。

  3、构建合理的保健体育课教材体系

  保健体育课教材的选择和构建,应根据保健体育课程目标,在充分考虑保健班学生身体特点的基础上,选编教材。从保健体育资料及目前病残学生的现状看,保健体育课内容应包括保健知识,即为保健理论部分;身体练习,即为实践部分;个人选用部分,即为终身体育能力(自己创编锻炼方法组合或擅长项目的某此创新)。高校病、残、弱学生的康复不仅需要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而且需要营养和生活卫生方面的配合,因此,保健体育课理论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身体练习的内容应根据个别情况通过课外体育活动进行选择。

  4、建立合理的保健体育考核办法

  客观地评定学生的成绩既能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又能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合理考核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在校期间体育水平的综合能力,有利于通过科学的考核评价来提高高校保健体育教学质量。高校保健体育课的考核应根据教材内容体系而定,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体育项目相结合,对病、残、弱学生加大课外体育活动考核比例,以创编锻炼方法组合和擅长项目选择考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做到以人为本,遵循病、残、弱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所用,便于学生课外自学、自练,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

  四、总结

  总之,新形势下的高校残疾体弱的体育教学,要将“康复、保健、健身”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使学生掌握康复、健身的基本手段、方法和保健的基本常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终身体育与保健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晓阳.关于健康教育内容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2,(4).

  [2]杨祥全.太极拳对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

  [3]教育部颁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02,13.

  [4]虞荣娟.高校运动保健教育的几个问题[j].体育与科学,1996,(5).

  [5]于蕴,虞荣娟.对普通高校身体病、残、弱学生开设保健体育课的探讨[j].南通工学院学报,2001,(2).

  [6]邹继豪,等.面向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7]季浏.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高亮.心理健康实施途径[j].中国学校体育,2002,(1).

【浅析高校保健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探讨的论文】相关文章: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探讨的论文05-28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之探讨07-21

高校哲学教学方式浅析07-05

浅析我国高校体育社会化的探讨论文02-13

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育教学探讨论文11-21

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论文10-28

体育教学的教育作用浅析论文03-11

浅析现行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评价教育论文01-24

高校体育理论教学模式的探讨论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