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7月3~4日淮河流域大暴雨结构和维持机制分析

时间:2021-12-07 13:28:00 天文地理论文 我要投稿

2003年7月3~4日淮河流域大暴雨结构和维持机制分析

利用卫星、雷达和地面加密资料,分析了2003年7月3~4日淮河流域大暴雨的中尺度系统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云团的生成源地都在河南西部山区,然后影响安徽北部;(2)梅雨锋区等θse线随高度近于垂直分布,具有类似热带系统的暖心结构特征,θse高值区的"漏斗"状结构比较明显;(3)双圈垂直次级环流,是造成强降水的主要物理机制,这种机制的形成和维持与高低空急流的耦合是紧密相关的;(4)整层的视热源〈Q1〉和视水汽汇〈Q2〉高值区呈带状分布在梅雨锋附近,并且位温和比湿垂直平流项在Q1、Q2中发挥重要作用;(5)对流不稳定和条件对称不稳定的建立使得在暴雨区,既存在深厚的热力不稳定机制,又存在水汽输入机制和热力不稳定的触发机制,从而形成强暴雨;(6)湿比有效能量是强降水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降水产生的凝结潜热释放在能量正反馈中发挥重要作用.

2003年7月3~4日淮河流域大暴雨结构和维持机制分析

作 者: 矫梅燕 毕宝贵 鲍媛媛 李泽椿 JIAO Mei-Yan BI Bao-Gui BAO Yuan-Yuan LI Ze-Chun   作者单位: 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  刊 名: 大气科学  ISTIC PKU 英文刊名: 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年,卷(期): 2006 30(3)  分类号: P445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急流   不稳定   热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