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1-12-07 14:50:26 文学艺术论文 我要投稿

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1

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英语口语课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交际的能力.如何搞好英语口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是实现英语教学目的的关键.

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 者: 王卓 作者单位: 河北唐山师范学院滦州分校 刊 名: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英文刊名: CHINA AFTER SCHOOL EDUCATION 年,卷(期): 20xx ""(z1) 分类号: H3 关键词: 听力 英语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

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2

  【论文关键词】高职 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交际

   【论文摘要】教育部要求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尤其是交际能力。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普遮薄弱,尤其是其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将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做初步探讨。

   1.背景和现状

  随着经济的高度全球化,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人民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广泛,文化冲突不可避免的日益彰显。因此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也更加突出。20xx年5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首次提出了“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宽容性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20xx年1月,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在教学性质和目标以及教学要求中也提出了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内容。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似乎没有明文规定这方面的内容,但是20xx年10月,教育部高教司颁布了《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和“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基本原则,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要求》中,强调“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尤其是交际能力,就是培养跨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因为,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强弱对交际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实际上,高职高专的学生基础较差,跨文化意识不足,跨文化交际能力尤其薄弱。最典型的例子之一,每次在第一节课和学生打招呼时,绝大多数学生总是用Good morning,teacher来回应。而英语文化中,teacher基本上是不能作称呼用语的.。那么怎样才能比较切实的增强高职高专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呢?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2.高职高专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1词汇教学

  词汇是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第一基础。一般来说,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主要是通过母语(主要是汉语)来学习英语。但是英汉两种语言的对等翻译很少,由于文化的差异一个词的翻译,概念上可能有很大的出入。因此在词汇教学方面尤其要注重这些差异。使学生在第一次认识单词的时候就形成较为客观的认识。比如说,dragon,学生认识这个词往往从“龙”这个翻译开始。但是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对龙的概念理解差距很大。在中国文化中,“龙”往往是权势、高贵和尊严的象征,与皇室紧密相连,而在英美文化中,龙往往象征着凶残,其形象往往是有翅膀,能喷火,常是珍宝或王子的守卫者。像这样的文化负载词,在教学中一定要多花精力,解释清楚,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才有利于这些词在交际中的正确理解和使用。

  2.2听说教学

  听说是高职高专学生更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其中,跨文化意识和知识的不足更常常构成听说能力培养的障碍。比如英语文化中,对于建议往往以间接方式提出,避免强加于人,以表示礼貌。比如,提建议的常见表达有:Why not do…?What about……? Shall wew? Would youlike to do}二?而中国文化中人们,尤其是朋友之间更倾向于直接表达:千万不要做·……这事应该这么做等等。如果学生知道这一现象.在对话中可能就会避免出现使用‘`You should eat more.”这样的句子,而用更加礼貌的说法“Would you like to eat more?"。总之,这些跨文化的知识,会促进学生进行更有效的跨文化交际,避免出现尴尬和交际失败的情况。在听说教学中,能更为直观的让学生感受跨文化差异的形式就是英美电影。但是在放映电影过程中,需要教师及时提醒和评注来让学生注意英美文化差异在语言上的表现形式,才会收到更佳效果。

  2.3阅读与写作教学

  阅读是教学中最大的模块。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保证学生词汇和语法能力基础上,文化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补充必要的英美文化知识,比如典故,宗教知识等。此外,篇章结构的文化差异也会对阅读和写作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一些与文化相关阅读技巧会提高学生的理解及写作能力。比如:英美文章往往有主题句,放于段首,而汉语文章却往往是归纳式的,最后总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中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寻找主题句快速和准确地了解文章主旨,同时写作当中也可以效仿,使学生写作更符合英美文体风格。

  2.4开发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教学的延伸。光靠课上教师补充英美文化知识,是难以达到培养学生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目的的。最好的是以课堂补充为诱因,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丰富多彩的异域文化,让他们自己去领悟其中的真谛。这样才能产生更好的移情效果,让学生主动高效地了解消化英美文化,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给学生提供参考书籍,电影等文化大餐等来实现这一目的。使学生真正能够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做合格的跨文化交际者。

   3结语

  由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更注重英语应用能力,因此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课堂上从词汇开始,在听说读写各个环节中,采用各种手段补充英美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做合格的跨文化交际者。

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3

  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产物,也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特征。有了语言,而不是单纯的几种简单发音,人与人之间就可以对各种复杂的事物进行描述,互相交流,增进理解,发展思维,提升大脑的活力。

  我们教学英语,也正是为了让学生顺应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掌握一门工具,更好地为今后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服务。因而,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不单单是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那么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呢?

  著名教学家巴班曾经指出:“教学手段的优选是实施教学过程中最优化的方案之一。”课堂中我们应利用学生好新奇、好活动、好游戏、好表现的特点,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开展多种新颖有趣的活动,创设出各种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展开英语交际活动。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英语课堂的交际活动必须在真实的语境中展开,才能保证英语交际活动的有效性,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当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形成一种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进而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可以轻松自由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开展交际活动。这时教师是学生交际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者。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使学生愿意用英语进行交际

  生活化的教学不仅是学生进行交际活动的前提,而且能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展英语思维的习惯和在特定语境中得许多交际能力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对所学材料感兴趣的最好方法。创设贴近学生平时生活的真实情境,为学生口语交际提供具体生动的场合,使他们感到交际对象就在面前,就能变枯燥为生动,变乏味为有趣,实现语言知识和技能与学生的情感同步发展,使英语课堂成为学生用英语开展交际活动的出发点和比武场。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情境开展教学,能把学生带到具体的生活场景中,从而激发学生运用语言的内动力,使他们兴趣倍增,学习情趣高涨。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就会产生迫切的心理。如此也就能切实提高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

  三、学生间开展互动和交流,使学生乐于用英语进行交际

  语言学习,重在交际。人与人的交际和沟通,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还要适时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师生间、生生间建立立体多维空间,多向交流,全员参与,发挥每个学生的表达欲望。这样师生间、生生间发生互动、互助、整合、协调、求新和辨析,教师还及时予以评判,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就能得到充分的锻炼。而这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学生平时的生活环境不需要使用英语,周围也没有可以一起练习的人,只有同学和老师是他操练英语的对象,这种互动和交流正为他们操练提供了机会和舞台,我们必须予以珍惜,让学生乐于使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从中得到乐趣。

  四、注意学生交际语言的规范和语法的正确,保证学生说的质量

  学生由于接触英语的 时间还较短,接触的英语学习材料较为局限,所以他们的发音不够缜密,讲得不完整、不规范,或者在语音语调上有相当大的缺陷。在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教师随时纠正他们的语病,提高用词的准确性,表达完整意思,同时训练学生去“有意识地说”,在说之前就考虑到语言的得体性。

  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让学生能够现学现用,学用结合,必将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

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4

  一直以来,中国的很多英语教师认为,教英语无非是让学生掌握语音、语法和词汇知识。判定学生英语学习好与坏的标准是看其英语知识掌握的多少,这样就导致了语法学得挺好,交际中却常常出错。那么,人们如何学习语言,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什么,语法与交际又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一、人们是如何学习语言的

  首先,我们谈谈语言的学习形式。Williamlittlewood指出:语言不是智力现象,像人类的其它行为一样,它是一种行为,语言是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获取的。通常,一岁到五岁之间的儿童学母语学得最快最多,在此期间,儿童除了睡觉之外,无时无刻不在学习语言。为了使婴幼儿理解语言,父母和其他人常借助不同的手势、实物、图片和其它东西,同时不停地重复同一语句对他们进行训练,直到记住为止。这样的方式给婴幼儿提供了听和模仿的机会。这样的训练重复多次,孩子们就会逐渐学会把“老师们”说的话和手势、实物、图片以及其它东西联系起来,从而明白“老师们”说的是什么。这样的环境非常有益于孩子们的语言学习。因此,我们可以说,儿童能自如地使用母语是同一行为重复多次和环境影响的结果。而学习外语,比如英语,中学生一周只有几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且英语课堂之外,他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几乎全与汉语有关,在中国绝大多数地方,学生们几乎没有机会看到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更不用说用英语同他们交谈。“因此,教师有责任多给学生创设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机会,从而学会流利地使用语言。学生们应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上,而不是集中在语言的精确度上。”

  其次,婴幼儿学习母语的愿望非常强烈,学习活动连续不断。只要他们不睡觉,就会坚持学习他们所需要的话语,从不厌倦,从不踌躇,从不间断。但对于学生学习外语来说,他们就可能缺乏动力。因为据他们看来,外部世界距他们很遥远。他们视外语学科如其它学科一样,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应考。关于学生用书,众多的严格控制性练习和不间断的测试,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思维活动。因此,学生有时感到教材枯燥乏味。再一点是当学生与操本族语的外国人交谈时,他们还需不时地使用母语,才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这种英语加汉语的表达方式减弱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因为学生们认为自己永远也不会掌握一门外语。因此,英语教师应该而且必须经常地激励学生。尤其重要的一点是,老师要尽力和学生打成一片,安排一些语言活动,使学生感到所学语言在课堂外仍然有用。教师要要求学生用所学语言自己组织活动,从而使他们清醒地意识到,外语在他们日后的工作中将会大有用处。在学生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少纠正或不纠正他们所犯的语法和语音错误,而用正确语言反复重复学生已讲过的语句。通过这样的方式,受到激励的学生就一定能在语言学习上由初级向高级发展,最终实现学习目标。

  第三,关于我国中学生学习英语时的母语干扰问题。众所周知,早期婴幼儿的大脑是一片空白,他们在学习母语时,不会受到任何外界的干扰,他们可以极其自如地学习母语,练习讲话,并竭力把所听到的语句记忆下来。换言之,他们听到的不是人工语言,因此对他们来说,不存在任何语言障碍。然而对中学生来说,他们早已习惯于自己的母语——汉语的结构和用法,当他们开始学习英语时,会不时地受到母语的干扰。这是因为“学习者对于结构一无所知,不做分析,凭借体验切题的内容就可学好”。这时,老师采取的最好办法就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正确语句,使他们明白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从而弥补语言学习上的不足。

  总之,语言是一种技能而不是充满规则和公式的学术知识。人们知道,接受过正规教育的人和那些没有上过学的人可以用母语自由交谈,他们用母语思维用母语讲话,甚至在睡眠过程中也会练习母语。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就会逐渐地掌握语言。学习语言的方式恰似日复一日的活动:苏醒、吃饭、行走、睡觉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不需要学习各种规则而只需练习的技能。因此,学习语言不同于诸如数学、物理、生物和化学等学科的学习。

  二、语言学习的目的

  语言是一种交际的工具。虽然它不是人类交际的唯一形式,但毫无疑问,它是最重要的一种形式。我们精心设计的整个社会结构都是通过语言来调节的。假如我们没有口头语言和后来的书面语言,我们就不可能创设这样一个如此复杂的社会交往系统。可见,人们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而不是为了显示他们可以记住各种各样的语法或语音规则。纵观日常会话就足以说明这一点。你所需要的是信息,是根据语意表达自己和与人交际,而不需要语音、语调和语法的规则。即使本句的语调不正确,但问话是可以理解的,交际的'目的也已达到。举个例子,假设你正在和你的一位要好的朋友交谈,突然他插话说,“我认为你不应该这样谈这个问题,而应该……”。这时,你可能为朋友的这种不礼貌行为而生气。这是因为你在谈话时的注意力集中在语意上,而不是说话的方式上。几乎没有人能既注重坦然的交谈又全神贯注于语言形式。谈话时,最重要的是要表述清楚,谈话人和听话人能相互沟通。很少有人想让听话人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结构上。

  因为使用语言的真正目的是创设人们之间进行交际的渠道,从而达到某一目的——获取某一信息,分享一个笑话,解决一个问题或解释某一程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语言服务于各种各样的生活交际的需要。事实上,人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种种不同的问题等待着他们去解决。假如他们被限制在老师所教的内容和课本所介绍的知识的范围内,或仅仅依靠他们已学到的语法规则,他们如何对付如此繁纷复杂的世界。由此可断然地说,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交际,而且只有通过使用语言才能学好语言。这正如FranccesGorbet所说:交际不能服从于语法,只有通过把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来使用,学习者才会获得更多的东西。

  三、语言学习中,语法和交际的关系

  婴幼儿学习母语时,并不在意语法,最关键的是要别人明白他们表达的意思。一些成年人中的文盲,终生都不会分析句子,相反,他们都可以自如而准确地表达自己。在起初阶段,新事物在其脑海中几乎是一片空白,随后才有理性的分析。第二语言的学习也是如此,毫无疑问,在起始阶段,用一种全新的语言与人交谈,这对于我国中学生来说,其难度是不言而喻的,许许多多的语法错误会随之而来。然而,这些错误是自然且不可避免的,这时,老师应注意只要学生敢于用新学的语言进行交际,就要大力表扬,鼓励他们的进步。中学的一些老师担心,如果不及时纠正语言上的错误,势必会导致日后不能准确使用这种语言,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对于错误不加纠正,必然会导致更加严重的问题。但真正的关键在于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进行纠正,至少在初学者模仿阶段时,不断进行纠正是不合时宜的,这在某种程序上会使学生感到失望并丧失信心。只要学生的交际能正常进行,老师就要表扬,就要鼓励。如果在英语教学中一味地强调语法的重要性,不断地纠正语法错误,其结果只能使学生感到厌倦,积极性受到挫伤。如果在全体同学面前纠正一位腼腆同学的错误,也许他就永远不会再开口讲英语了。如果一位学生发现他的作业本上批满了红错号“×”,他一定会感到沮丧,并会对英语弃而不学。因此,更好的做法是能容忍一些不可避免的错误。不要因为语法上的错误而影响其进行正常交际。

  一些习惯于语法翻译教学法的中学老师认为,使用该教学法可以体现教学工作的有序性。他可讲完一个语言点再讲另一个语言点,而且可以从简到繁地讲。他可以教、可以练,可以测试,可以把教学推向新的高度,在某种程序上,这种观点是可以接受的。然而,另外一些教师则认为,语法翻译法有很大缺陷,它对整体理解和交际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以“Afteryou,madam”为例,如只知道“after”是介词,“you”是代词宾格作“after”的宾语,“Afteryou”是个介词短语,而并不真正理解短语的含义,那么知道这条短语和会分析它又有何用?

  另一个有趣的例子更能说明这一点,有一次,一位担任外语教研组长的英语教师在应邀向带领学生在该校实习的外籍带队教师介绍该校情况时,面对几位美国同仁,她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无论那几位外籍教师问什么,她的唯一答语只是“Yes”、“Yes”,这使得几位外籍教师起初感到纳闷,继而感到生气。他们不能理解这位教师为什么只会不厌其烦地说“Yes”。这次谈话后,那位教师说,她根本听不懂几位外籍教师的问话。但可以肯定,如果他们把所说的话写下来,她可以分析他们所说的所有句子。另一个例子是我市一位被认为是称职的英语教师,除了读英语单词和课文外,无论何时何地,她都只会说汉语。她被认为是位称职教师,只是因为她能按照英语课本清楚地解释语法内容。这种不足,是由于她在上学时就只注重语法规则的学习而忽略了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交际。

  由于语言的约定俗成性,许多句子从语法角度上去分析是不对的,但这些语句却被人们广泛地使用,语言的这种特性要求人们不需只重语法而忽视习惯用法。例如句子“他很精神”,在本句中“精神”是名词,“很”是副词,按语法规则分析,名词前不能有副词,本语句的正确说法应是“他很有精神”。然而,当人们讲到“他很精神”时,没人认为它是个错句,这是因为本句是约定俗成的。尽管它的词语搭配是错误的,但却可以被人理解,被人接受。因此,完全按照语法规则去分析和解释某些语言现象是十分困难的。由此可见,只注重语法就只会浪费时间,而注重交际就会避免上述所讲问题的出现。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语言的使用形式也不同。例如,中国人常问对方“你多大年纪了?”既使与对方刚刚相识,此话也无伤大雅。而对西方人,尤其是对于女士来说,是绝对忌讳的不礼貌问题。中国人在交谈时.常谈到工资收入问题。“你一个月挣多少钱?”是常谈话题,它甚至可以表明对对方生活的关切。而对西方人,这样的话题却是难以接受的。他们非常讨厌对方问到自己的收入问题,因为这是个人的秘密,既使父母与子女之之间也不谈这个问题。

  另一点值得一提的是:供老师在课堂上支配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在解释个别词句或语法结构上花费太多时间,势必会影响学生对于第二语言的广泛接触。这样,学生在结束该课程学习之前,就不会学到他们应学到的东西和应掌握的技能。即使他们在结束该课程学习时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语言结构或语法规则,也会像一些现任中学英语教师那样,不会很好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我们知道,交际是教授和学习语言的主要目的,作为中学英语教师,面对的是初学外语的学生。因此,摈弃传统的只重语法的教学方法,采取交际领先的教学原则,指导学生在课内外大量操练交际技能是明智之举。同时,教师要相信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一定会逐步掌握语法内容。

  总之,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使用它进行交际的能力。学习英语是为了用英语与人交际,而不是仅为向人炫耀自己已学了多少英语知识。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指导者,中学教师们应该大胆地摈弃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优先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

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5

  [摘要]元认知策略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的培养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为其在校学习和毕业后的终身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实践证明,元认知策略培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策略水平,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 口语交际能力 自主学习

  元认知策略是一种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社会策略与情感策略共同构成学习策略。概括地说就是学习者能够有意识地计划、监控学习任务、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O’Malley等指出,没有掌握元认知策略的学习者没有明确的学习方向、没有能力评估自己的进步、成绩以及确定未来的学习。陈琦等通过实践研究(陈琦,20xx)进一步将元认知策略分为三类: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监控策略包括在学习材料时对注意力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测等。调节策略能帮助学习者不断修正他们的学习行为,不断寻找有效的学习手段。

  毋庸置疑,目前为止,鉴于升学的压力,我们的基础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重视的还是应试能力。很多学生进入大学,才发现原来自己学了十年、八年(至少六年)的英语,居然听不懂老师用英语授课,根本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进行口语表达,更不用说语音语调存在的问题了。这种状况普遍存在,高职院校更甚。学生的哑巴英语现象不仅困扰了学生自己,也给老师的教学带来诸多麻烦。同时,我们发现,学生们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策略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不懂得如何计划、评估和监控自己的学习。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向老师诉说,他们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不懂得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下课后不知道该干什么好。由此说明,这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差,习惯于应试教育下什么都由老师和家长来安排的状况。

  为了更好的适应教育教学的需求,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其就业能力,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策略培养,主要是元认知策略培养,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很大程度的促进了教学,促进了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元认知策略培养

  1.计划策略

  很多学生都有过制定计划的经历,但事实上,总发现自己制定的计划无法完成。因此,在计划策略培养中,我们主要指导学生如何制定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计划。计划分为长远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或近期)计划。首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学习的远期目标,例如,就业目标,想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然后分析,为了获取这份工作,应该具备什么条件,需要达到什么要求,为了达到这些条件和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这样层层分析,最后制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开始的时候有学习小组讨论、老师引导,逐渐过渡到学生个体独立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2.监控策略

  我们发现,学生制定的计划之所以总是无法完成就是因为缺乏对计划的随时监控。因此我们引导学生根据计划学习自我监控,随时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监控手段多种多样,包括学习周记、阶段性汇报总结、组长检查、教师抽查等方式来检查和监督计划的完成情况,从而就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除了对计划的监控,还指导学生加强自我学习过程的监控,做到自觉学习、自主学习。

  监控策略还包括学会自我评价。一直以来,学生总依赖老师的评价,或者等待来自同学的评价,却很少认真地进行自我评价。根据学习策略理论,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引导学习者寻求到更实际、更符合需要的学习策略。因此,自我评价成为我们策略培养的重要一环。在策略培养中,我们采取“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两种方式相结合的做法。也就是说,由老师的评价、同学的评价来引导学生的自我评价,再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延伸到同学之间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学生根据来自不同群体的不同评价来进一步调整对自己的评价,从而更清楚自己学习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3.调节策略

  计划一旦制定出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发现,学生们制定的计划在实施一定时间后,变得并不很适合他们的实际情况。这时候,他们需要根据实际作出调整。因此,每阶段检查后,要求学生根据计划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调节计划,并及时做出更为正确、贴切的自我评价。此外,对于何时得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调整也是调节策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效果分析

  1.调查分析

  计划策略方面,95%以上的同学“很清楚自己的英语学习目标”,因此半数以上的同学“每学期初总是根据学习目标和任务制定出很详细的英语学习计划”;80%以上的同学“总是通过自己阅读课本的前言来了解每个学期的英语学习目标和任务”;另外,85%以上的同学“知道自己的英语学习计划是符合本人的实际情况的”。这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计划制定的方法和途径,同时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因此制定出的计划能基本符合自己的实际需要。

  监控策略方面,75%以上的同学学会了在课堂上通过调整注意力来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会分析老师的教学意图,能分辨老师的哪种教学方法适合自己;70%以上的同学主动关注英语好的同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行为、课外自觉坚持每天的英语听说读写活动、通过做题和与英语好的同学(尤其是英语母语人士)操练英语来检测和提高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已经学会了有意识地监控自己日常学习行为。对自己学习行为的自我监控引导他们自觉地学习,并且寻求到合适的方法来加强和提高学习效果。

  调节策略方面,72%的学生表示自己能够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调整和修正计划;80%以上的同学能够根据不同的课程来自觉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根据不同课型选择不同的'复习方法。在自我评价方面,100%的学生“很清楚自己的英语水平,即在听、说、读、写方面的优势与不足”,86%以上的学生能够经常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方法,从而更加明确那种学习方法对自己更有效。

  整体来说,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策略,元认知策略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并且这些策略的运用促进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学生整体对策略的运用持肯定态度。

  2.课堂观察和技能考核分析

  (1)口语交际能力提高

  首先是开口说英语的欲望和胆量提高。从进校伊始的无人敢说话、个个埋头苦干,逐渐发展到小部分上台,直至现在全体热烈讨论、争先上台展示、发言。整个班级学习气氛上了一个台阶。每次任务分配下去,每个小组都会展开热烈的讨论,90%以上的同学都能主动陈述自己的观点,80%以上的同学敢于就自己的观点与小组成员争辩和反驳。40%以上的同学能在自己发言的基础上,鼓励不敢开口的同学,并自觉为他们创造机会和条件。

  其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更富有广度和深度,表达更贴切。一开始,学生们的发言总是千篇一律,思维不开阔,人云亦云,没有认真思考,也无法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反复练习,不仅表达欲望大大增强,表达水平也逐步提高。例如一些故事接龙、问题探讨,很多同学会发表不同观点,给出不同的答案和理由。在口语表达的时候,尝试着使用一些新的表达法,并且在反复使用后日趋流畅、贴切。

  再者,由于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们主动用英语在课外跟同学沟通,主动与外教沟通,并且大部分同学表示,看到外交有沟通的愿望,而不像以前看到外教就发慌,不知道说什么好。

  (2)自信心、表达欲望、公众表现能力增强

  从课堂观察来看,学生学习自信心增强,表达欲望增强。这也得益于他们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跟学生的个别谈话也证明了这一点。绝大部分学生表示,以前之所以不说英语,不是因为不想说,而是不敢说,是说不出来,同时也怕自己说错了别人笑话。但现在觉得自己能说了,说的不错了,因此觉得说英语是一件乐事,尤其是上台发言。上台发言不仅能练习口语,而且还能展示自我,能给人增添自信。在班级组织的英语活动中,87%以上的同学能主动上台表演,另有部分同学在同学和老师的鼓励下能上台。在校外同行专家与学生座谈时,90%以上的学生能主动用英语跟专家交流,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

  期末的语言技能考核结果显示,80%以上的学生能够就所给话题展开叙述,语音语调比较正确、用词较为恰当、能运用一定的交际策略,能够传达基本正确的信息,达到沟通的目的。其中有25%的同学能够流利的用英语就既定话题阐述自己的思想,而且观点正确、思维开阔、用词正确、句式变换较恰当。

  (3)存在的不足

  尽管策略培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尽管大部分学生已经学会了制定学习计划,但他们制定计划的时候很少有人主动向老师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75%以上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并不愿意向老师或同学求助,77%的同学不了解课堂上老师的教学活动意图也不会向老师去做了解。半数以上的同学还没有养成习惯自觉检查自己的学习计划是否按期完成。这些现象存在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高职学生从中学进来以后,尚未形成对老师的充分信任,或者认为自己是大学生了,应该一切独立而不应该“依赖”老师。因此,教师应该跟学生多沟通,赢得学生的信赖,同时引导学生明确:大学生也需要老师在学习上给予引导和指导。其次,我们应该加强监管,随时监督学生的计划完成情况,并且建立学生间的监督机制,促使学生能自觉不自觉、主动和被动的监控自己的计划执行情况,从而更好的促进学习。

  我们知道,我们的学生从小接受的教学方法就是被动地接受各种知识传授,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没有得到培养和共同发展(胡迎燕,20xx)。但是,教学的目的不是为学生的记忆传递信息,而应该是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很重要,不只指导了规范的学校学习,也能教导一个人在离开学校后如何继续更新自己的知识”(王静琼,20xx)。在终身学习理念广泛为人们所接受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在校期间能“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同上),毕业后也能更好的规划自己的终身学习,从而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胡迎燕.中国学生外语“自主学习”问题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xx.8.

  [3]王静琼,张卫,朱祖德.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其培养.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xx,(1).

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6

  摘要:英语交际性教学法是一种培养英语学习者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总结了交际教学法需要走出的几个误区,井阐速了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交际教学法;交际能力;语言输入;语言输出

  1 走出交际教学的误区

  交际教学法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被引入中国,从那以后,交际教学法就开始影响中国的外语教学。许多教师都尝试着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交际教学法原则,提高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但大多数教师并不能真正理解交际教学法的含义而走入误区。所以要正确实施交际性英语教学,就必须走出以下误区:

  (1)把交际能力狭隘地理解为口头表达能力,而忽视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一些教师在运用交际教学法时。忘记了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原则,把课堂教学重点放在组织口语训练上,结果由于缺乏有效的笔头练习。学生所学的新知识技能得不到及时巩固,基本功不扎实,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也会下降。

  (2)对交际中语言错误是有错必纠还是听之任之。一些教师认为交际教学法强调的只是语言的流畅性,而不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流畅性在个人语言的表达中是非常重要的,所有的学生都应该把语言说得流畅。但我们知道英语不是我们的本族语,因此当我们用英语交谈时,不可能避免犯错误。

  (3)过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忽视或否定教师的作用。交际教学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随时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所以在交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改变各自在传统教学中的角色。不少外语教师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转入以学生为中心,避免教师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但是又把精讲多练中的精讲理解成少讲,甚至不讲,缺乏对语言知识的系统讲解,以及对文化背景和交际原则的介绍;把多练简单地理解成增加练习的数量和时间,忽视了练习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

  (4)强调语言的运用。而忽视词汇和语法教学。一些教师认为交际教学法只重视语言的使用,而忽视词汇和语法的讲解。语法是重要的,没有语法,我们与别人交流时,语言就没有逻辑性。所以把语法教学从训练交际能力中分离开来是错误的'。

  2 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2.1 语言的输入(input)与输出(output)并举

  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首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语言输入。这样,在学生的大脑中输入大量的语言材料再经他们的大脑进行加工,重新组织。变成自己的东西,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果没有语言的输入,语言输出就成为无源之水。在交际教学中,就必须把语言的输入当成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头等大事。教师在进行语言的输入时要遵循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原则。

  视听可以同步进行,比如经常让学生观看英语电视节目、电影等,让学生既看到有情景的画面,又听到真实情景中的英语对话,这样,既提高了学英语的兴趣,又利于听力水平的提高。语言的输入以课堂输入为中心,课堂输入是培养学生课下自学的基础。课堂教学以精读为主,发展学生的口语和笔语能力,巩固扩展学生的词汇语法知识都有赖于精读教学。但是大学生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强。因此课堂教学方法不能一成不变,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法。

  从语言学习的原理上讲,一种语言的掌握是学生通过学习学会的,也是经过反复操练完成的,而不是单靠教师讲授教会的。因此在语言输入的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开展口语练习,培养学生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的能力。为了使学生在操练中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要采取一些有趣的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供选择的活动有以下几种:(1)课堂报道:每堂课利用十几分钟的时间,让四到五位学生用英语每人向全班报道一件有趣的事情,内容不限,可以自己编,也可以是从报纸杂志上看到的,但一定要求学生尽量用自己学过的词汇和句型来表达,而不是背诵。(2)看图说话;利用课本插图,或选择一些报纸杂志上剪裁下来的图画,要求学生对其进行描述,也可以就图画进行问答练习。练习时也要鼓励学生尽量用已学会的词语句型进行操练。(3)表演: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情景,要求学生按情景进行表演。也可以让学生把将要学的有故事情节的课文改编成英语小品进行表演,激发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把课本知识活学活用。(4)讨论;教师围绕课文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也可在每次课结束时,留给学生一个题目,下次课讨论。讨论时先分成小组进行。然后每组选出一个发言人向全班做讨论汇报。(5)辩论:可根据个别课文内容引出两种不同的观点,要求学生经过认真准备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辩论。无论持哪种观点都须用充分的论据推理说服对方。

  2.2 识别英汉文化差异

  英语和汉语由于受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影响,而形成两种不同的文化。其差异往往成为英语初学者进行交际的绊脚石。所以在讲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要让同学们识别和了解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比如,中国人见到老师总是称呼:“老师,您早”;而像我们中学英语课堂上常用的Good morning。Teacher!就不是太正确,因为在英语里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一般不用作称呼,应改为Goodmorning,Sir或Good morning,Madame。“小张、小李”在汉语里是很亲切的称呼,而用“小汤姆”称呼一位英国青年却是不礼貌的,用汉语称呼“张老、李老、老人家”,中国老人听得心里美滋滋的,很自然地接受年轻人对他们的尊敬和照顾。可是英美老人对此却不习惯。因为在美国,人人讲究独立,老人也不例外,过度的热情会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英汉文化的差异不仅存在于日常用语方面,两种语言中很多词汇的含义也有很大不同。因此为了避免与英美人士交际中出现尴尬场面,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注意讲解英汉词汇的语义差异。比如我国电影的“金鸡奖”,先译成Golden Cock Prize,谁料到cock一词除“公鸡”外,还有“雄性器官”的意思,在英语里属于禁忌语,后改译为Golden Rooster Prize。中国生产的“山羊”牌闹钟曾经出口英国,但销售很不理想,原因不是质量问题,也不是价格太高,而在商标的选词goat上。山羊在汉语中含有“博学之士”的意思,但goat在英语中却有“好色的,不正经的男人”之意,英国人自然不愿用这种牌子的闹钟。

  3 结语

  交际教学法来到中国才短短的十多年,还处在一个学习研究时期。很多教师对交际教学法不是很了解。事实上,交际教学法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它一方面需要教师有很宽广的知识面,甚至是超出本专业的知识;另一方面,它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交际教学法的出现说明了人们对语言认识的巨大改变,它标志着人们已从知识传授的误区走出来,向能力培养的方向迈进。

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7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教,也要求学生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学,还要求师生上课下课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用。

  一、学生现状

  目前,在农村许多学校的英语教学中仍然普遍存在着偏重笔试忽视口语的现象,甚至许多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到高中毕业,十年寒窗苦读英语,结果听不懂英语,说不出英语,实为“哑巴英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低下,除了客观上受传统英语教学理念的束缚,我们认为有如下原因:

  (一)心理障碍

  农村贫困地区学生学习英语存在着心理障碍。他们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时总是容易出错,这样一来,他们觉得错误越多,越怕说英语;越怕说英语,错误越多。在自尊心方面非常敏感,怕同学嘲笑,羞于开口,或畏惧开口,采取消极躲避的态度,从而缺乏英语口语学习交流的信心或失去信心。

  (二)认识问题

  学习受考试指挥棒的引导,或受英语学困生的误导,认为学英语只是考考笔头试而已,因而对英语口语训练持轻视漠视的态度,不予重视。

  (三)意志薄弱

  缺乏英语学习的毅力和恒心。口语能力的提高需要付出长期艰辛的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更无捷径可走。一部分学生在背诵了一些课文之后不见成效就轻易打“退堂鼓”,他们开始有学英语的好奇心,逐渐地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环境局限

  众所周知,儿童习得母语的语言环境是自然完美的,实践机会几乎是无限的,而我国中学生学习外语的语言环境是非自然的,是在没有英语自然环境条件下学习的,人为设置的实践机会很少,一般仅局限于课堂。

  二、教师主导作用的意义

  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素质,发挥好主导作用。《英语课程标准》给外语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方法。不应该再“穿新鞋走老路”“旧瓶装新酒”。对教师来说意味着要抛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单调陈旧的教学方法,遵从语言的交际性原则,积极组织内容丰富、精彩有趣、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一)实施情感教育

  教师要全心全意爱护学生,多接近学生,多和学生谈心,把每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他既是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也是教育的主要手段。学生对教师的情感是非常敏感的,当学生感到老师关注和爱护他们时,就会产生爱意、满意、尊敬等内心体验,就会对老师所教的课产生积极性,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师要理解、信任学生,细心地观察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好恶、困惑和困难,及时地给予鼓励和帮助,使他们感觉到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是很无助,而是身后有和蔼可亲的老师在鼓励加油,他们对英语学习的能力更自信,这所谓“亲其师”。

  (二)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要提高各种素质,特别是口语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因此各个方面都要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和表率带头作用。不仅在于外在的言谈举止,而且表现在思想观念的新颖。上课时饱满的热情,温和的笑脸,满腹的诗书,灵活的身姿,精神抖擞走上讲台,娓娓道来,侃侃而谈,生动有趣,收放自如,更应是他所具有的人格魅力,用内涵修养和知识素养hold住他的学生。教师还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更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开拓进取,适应新课程标准对广大教师的要求,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适应教材的更新,及时“充电”,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加强现代教育理论以及国内外英语教学先进成果的学习和研究;掌握并采用各种先进教学设备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和资源;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出实用的得心应手的课件,使自己的教学达到最优化程度;注重语言文化的学习与教学。作为一种语言的传播者,必须尽可能地去学习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等背景知识,对比不同国家民族文化差异,指导学生恰当运用英语语言来进行交流,使自己的教学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拥有“源头活水”。这谓之“信其道”。

  三、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创设多种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阵地,口语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最基本的形式,活动是激发学生进行语言交流的重要手段。课堂上师生之间要有信息交流的需要,即教师要有信息传达给学生,学生有获取信息的兴趣和愿望。因此,教师有目的地呈现学习任务,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讨论、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听说技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教师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唤起学生的学生动机,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维持他们的注意力,排除心理障碍,迎合学生的表现欲,满足他们的成就感,使他们拥有接收信息的“胃口”,如饥似渴地来运用英语交流信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人人参与,大家开口,适当调控,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从而达到最佳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体现。

  (二)创设英语教学情景

  我国中小学校学生一般都是在没有真实语言环境的条件下学习外语的。首先,教师要创造一个英语的环境,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情景各异,内容不同,用英语组织教学。通过长期的、一系列听说训练,增加学生听说英语的机会,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自然地形成听觉记忆,达到熟练基础上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1.每节课前2~5分钟,让学生们自由会话,将购物、乘车、郊游、天气、日期、回乡偶遇、路途邂逅、家庭琐事、所见所闻等话题,随心所欲地表达出来,久而久之学生们便踊跃参与,习惯成自然了。

  2.课堂值日生汇报上节课文朗读、背诵、复述、角色扮演、出勤、早餐、卫生等,学生用所学的熟悉的词汇、短语、句型表达各自的思想,热情高,开展得好了,便形成习惯了,训练了英语听说交际能力。

  3.利用实物、卡片、图画、简笔画等教学单词、课文,使教学内容直观化。具体的、直观的形象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直接理解,加深印象,强化记忆。

  4.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语言学习必须得走出课堂,成为课内外相结合的学习活动。可以组织英语课外活动小组,讲故事、学唱英文歌曲、英文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等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另外英语学习者还应当做一个“有心人”,处处留心皆学问;不怕“丢面子”(Enjoylosingface),养成晨读背诵的好习惯。

  5.加强阅读和背诵听和读是说的前提,没有足够量的输入就没有足够量的输出,因此,除了课本外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鼓励学生大胆模仿,接触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英语材料,好的文章细细读一读,品一品,背一背,体会一下他们说话的方式,日积月累,语感增强了,知识积累了,词汇丰富了,句型熟悉了,想说的话就脱口而出了。

  6.利用多媒体、网络和各种英语学习软件多媒体辅助教学所具有的优势大大弥补了英语口语教学环境的缺失,其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语言输入为英语口语训练创造非常有利的条件,其大量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背景展示、适时画面、现场直播、面试、演讲、短剧、电影等等为英语学习者创造了更多的视、听、说机会,有利于刺激学生感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好奇心,增强学生注意力和表达欲望,教师应做好把控和引导,加之各种在线英语教学平台和软件的参与和使用,我们的英语口语教学一定会出现崭新局面!

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8

  摘要:英语是语言,也是文化体系中合理元素的具体全面表达。客观来说,任何一种文化机制在进行具体的传播与应用时,都不能脱离其中所能具体应用与融入的文化思维。本文拟从差异性和内涵性视角来认知中西茶文化特点,通过对当前整个商务英语专业活动的实施状况进行解剖,结合时代发展背景下商务英语活动的实施机制,从而探究基于中西茶文化差异认知商务英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机制。

  关键词:中西茶文化;内涵差异;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机制

  客观来看,随着世界文化融合交流成熟度不断加强,茶文化的价值作用超越了社会大众的全面认知。当然,我们在具体实施茶文化交流活动时,应该理解这其实是基于文化认知前提背景下所给予的具体理念认知。而想要做好茶文化交流传播工作的有效开展,就必须对整个茶文化理念的应用环境进行深度解析,通过对其进行合理改造,并且使其融入到整个商务英语教学机制之中,从而实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佳培养。

  1、从差异性和内涵性视角来认知中西茶文化特点

  文化是国家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灵魂所在,也是社会发展的根基与前提,实践证明,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背后都是文化成熟发展所具体推动的。在文化机制成熟构建时,不仅仅要从文化的基础理念及内涵认知出发,同时也要深度成熟认知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活动的开展诉求。因此,任何一种文化理念在进行具体传播时,都不能脱离文化的层次性和多样化。当然,成熟认知文化传播活动开展的价值诉求,恰恰也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表现。文化是什么?文化应该是一种稳定的状态,也是基于共同情感理念前提下的认知,文化发展的过程,是民族自信逐渐建立的过程,也是社会文明成熟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重要展现。文化大繁荣背后,一定是社会共同认知发展的必然结果。结合我国文化体系的发展状况,以及整个茶文化机制的形成背景看,茶文化来源于我国传统文化以及社会大众自身的生活习惯。所以,茶文化与社会大众的市场生活之间有着重要关联。所以,在进行文化传播与交流时,茶文化体系有着深厚价值和成熟应用,无论是茶文化的具体内涵,还是茶文化中所具有的包容性,都是对文化理念和文化应用价值的深度分析。而在茶文化交流传播活动中,想要实现其中文化元素的精准传递,就必须结合文化传播与应用的氛围与环境特点,通过深度融入和全面分析,才能为我们了解茶文化提供重要支撑。当然,随着我们对茶及茶文化的价值认知不断成熟,如今整个茶文化内涵实现了深度交流。当然,整个茶文化交流过程中,离不开文化元素的深度融合,同时也需要通过在对交流机制进行深度认知的基础上,结合合理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有效制定与融入,从而实现整个文化机制的精准有效传递。而中西茶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对比,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理念的阐述,更是一种价值习惯和思维体系的深度表达。

  2、实用、应用:当前整个商务英语专业活动的实施状况

  随着我们教学理念认知的不断完善与成熟,如今我们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实施诉求也实现全面丰富与客观提升。尤其是在多元化的大背景下,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必然诉求,结合商务英语专业的具体特点和交流需要看,其不仅要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内容和良好的习惯,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将让学生真正地应用好其所学习到的知识内容,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满足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全新诉求。事实上,茶文化作为一种融入生活饮食文化和价值思维,乃至习惯理念多项资源内容的综合文化机制,其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打破了单一的文化区域,成为横跨多个地区、多种文化氛围下的茶文化。结合中西茶文化的内涵及具体表现状况看,中西茶文化差异的存在,其不仅仅是具体的文化差别,而从根源上看,这也是文化理念的成熟诠释的表现。结合中西茶文化的形成背景,乃至历史渊源等一系列特点看,中西方茶文化体系之间有着全面而深刻的差别。尤其是我国茶文化形成与传统封建社会,其是在长期不断的社会历史状态下所具体形成的,而西方茶文化则形成与近代,此时,无论是社会发展状况,还是具体资源要素都大大成熟。而全面分析中西茶文化之间的具体差异,将为我们了解茶文化体系的形成状况提供了可能。

  3、融入文化、基于实践:时代发展背景下商务英语活动的实施机制

  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状况,以及具体的文化理念内涵看,良好的传统文化,不仅是我国文化的根基,更重要的是其中有很多内容元素可以被系统化应用到当前整个学生培养过程中,从而发挥文化的支撑与推动力。而与以往商务英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所不同的是,我们极其关注文化思维和价值理念,而文化是一种成熟底蕴,也是深度思维。结合当前社会大众的关注度以及社会环境的建设要求看,只有融入必要的文化思维,结合文化型环境的建设要求,才能营造良好的商务英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机制。教育培养人才是人类社会文明出现之后就有的重要思路。之所以要对人进行教育,这主要是因为人类作为重要的资源,其成长进步的前提和关键就是掌握知识内容,并且形成良好的习惯意识。如果我们对当前学生培养的整体要求进行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有了极大提升,尤其是当前学生培养规模急速扩张,而人才消耗的能力和速度又相对有限,这就使得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之间出现了极大矛盾,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做好教学理念的革新,教学体系的优化,才能最终实现最佳教学效果。对于人才培养与教学活动实施来说,其实际上是一项整体性活动,从内到外,都是与学生全面成长相关的重要诉求,所以,在时代成熟发展的大背景下,做好教学创新与发展就极为必要。在当前整个文化交流机制日益完善的时代大背景下,完善文化交流机制,使用内容与具体体系之间的互动关系,其将为社会大众更好了解文化交流现状,乃至积极主动参与整个商务英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活动提供有力支撑。当然,对于我国传统茶文化对外传播活动来说,其想要实现理想的传播效果,必须探究合适的策略和方法,通过实施语言体系上的转化与融入,从而在消除文化不同的基础前提下实现整个文化传播交流的理想效果。事实上,文化传播与交流,也是一种创造,尤其是文化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同时其中所集中展现的是文化理念的深刻融入。结合中西茶文化之间的深度差别,我们可以在语言习惯中,对该差别内容进行具体、细致分析,当然,中西茶文化的差异内容,实际上也为学生对跨文化语言内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提供重要支撑和有效帮助。

  4、基于中西茶文化差异认知商务英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机制

  把中西茶文化差异的知识内涵,具体融入到商务英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中,能够大大丰富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素材。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时,首先要注重对当前商务英语教学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具体的英语教学素材内容来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中西茶文化差异的具体内涵为主要切入点,从而使得教学内容和课堂形式都会显得很生硬。因此,整个商务英语教学活动中,需要我们将中西茶文化的具体差异和内涵,科学合理实施商务英语教学机制,从而丰富商务英语教学的具体内容,并且深度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理念传递与表达,尤其是在整个文化交流机制日益成熟的大背景下,各种文化体系之间实现了深度成熟与全面应用。此外,对于商务英语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来说,如果我们能够从具体的中西茶文化差异出发,还要注重整个英语教学体系的创新和发展,通过改革英译教学内容,并且将英语教学活动的要求相匹配,从而必然能够满足商务英语教学活动的具体诉求,我们不得不说,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时,选择合适的素材内容至关重要,只有合理的素材,才能让学生更真实、更好地品读文化语言之间的重要关联,并且在该过程中,为学生精准认知教学活动的内涵素材提供保证。而文化的差异与内涵,决定了我们在应用中西茶文化元素时,必须以共融共生为基础理念,通过结合茶文化交流机制和融合体系,从而实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培养。在当前我们对整个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活动的实施状况,不断成熟背景下,整个课程中的教学内容,绝对不再是简单、普通的课程知识教学活动,其中充分全面的要求将学生思维兴趣和价值理念的培养纳入教学活动的根本前提和首要位置之中。同时更重要的是,在整个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活动中,其本质上的关注点在于要选择合适的文化内容融入其中,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充分注重对学生自身英语学习习惯的合理培养。因此,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活动来说,要注重融入教学改革创新发展的整体特点,通过丰富教学内容,优化商务英语专业的具体教学体系,从而实现整个商务英语教学活动开展的最佳效果。

  5、结语

  结合商务英语专业的具体状况和内涵表现上看,作为一种注重英语实践大于英语知识与英语技能应用专业学科,其在整体推进时最需要的就是培养学生掌握驾驭和应用英语知识的能力,尤其是引导学生形成必要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所谓跨文化交际,正是从文化融入的整体背景出发所实施的具体交流活动。

  参考文献

  [1]周景洪.中国茶文化在东西交流中的影响———以英国茶文化为例[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xx,(02):153—157。

  [2]孙燕晶.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xx,(02):127—129。

  [3]汪德华.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J]。大学英语(学术版),20xx,(15):119—122。

  [4]周海超.中西电影对比及其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西部科技,20xx,(15):116—118。

  [5]车永红.汉英拒绝语对比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J]。长春大学学报,20xx,(05):169—173。

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9

  一、语言能力的培养

  对语言能力的培养,语言能力是跨文化交际中必须具备的交际能力,它与语用能力以及语言策略能力共同构成了外国学者所认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英语老师应该适时适当的向学生指导语用的学习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策略能力指的是人们对语言的运用应变能力,现在很多学生学习英语,掌握英语的含义和用法已经非常的熟练,但是如果运用到生活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和他国的人交流就经常会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就要求老师针对这一问题,在对学生进行英语训练的时候让学生意识到应该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去学习,讲究语言应用的策略,这样的练习方法可以弥补学生词汇和语法知识缺乏的不足。

  这样训练学生学习英语,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极有效地去处理交流中遇见的问题,准确的传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提高学习的整体交际能力。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以往的教学教法中,人们对英语学习的认识就是熟悉掌握词汇和语法,并没有考虑怎样的运用,所以培养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应该联系他国文化,学习他国语言特色以及思维方式,加以训练,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助于以后同他国人民进行交流时的实际应用,避免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沟通内容上的误解,正确的思维能力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前提,是良好沟通的必要保障。

  三、行为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终体现者就是行为能力,所以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就不容忽视对行为能力的培养。外国人对行为能力的定义就是行为规范的理解和对行为冲突的对策的能力,培养行为能力,首先就应该了解他国的行为规范,例如:基本礼仪和文化禁忌等等,从而避免因为不了解他国文化而在交流的过程中触犯了他国的禁忌,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行为冲突能力就是在已经因为某些因素在交流的过程中与他人发生了争执,这个时候应该灵活的分析导致问题发生的关键因素,采用巧妙的解决方式化解尴尬的冲突局面。行为能力的培养是跨文化交流的体现者,因此,在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体系中应该在行为能力培养这一方面加强力度,以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社会性发展能力的培养

  社会性发展能力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一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有一小部分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后天的培养占有很大的比重,如何培养一个人的社会性发展能力呢?

  首先应该培养其文化适应能力,也可以说是环境适应能力,因为一个地方的文化,在其环境上得到了全面的体现,不困是生活环境还是文化环境,都反应着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我们应该对一个地方的文化环境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先清楚的掌握地方文化特色,在根据文化上的差异作出相应的调整,一个人能否迅速的适应一个地方的文化环境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性发展能力的高度。其次培养社会性发展能力就是培养交流能力,在适应环境的基础上更要学会与人沟通,学会将自己的想法和他国文化产生共鸣,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这样才能在我国文化和世界之间架起坚固的桥梁,将我国传统文化发扬至世界每一个角落的同时也吸取他国的优良文化,将祖国文化的发展带向新的高潮。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大学英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顺应时代的发展,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对传统大学英语做一些适当的改变是很有必要的。

  大学英语的教学方法与本国语言的教学大相径庭,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为实践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但是,培养大学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看见成效的,所以在培养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这条道路上,需要任重而道远的精神,不断地去研究和探索,以总结出更多经验,开辟出更多的方法和途径,为跨文化交流提供更多的帮助。

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10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高职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的教学现状,探索视听说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关系,并提出如何在视听说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语用能力和文化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能随语境变化的语言交际能力。

  论文关键词:高职,英语专业,视听说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在教学原则中指出:“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注意各项语言技能的全面发展,突出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外语教学的最终任务和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英语视听说课程在向学生介绍西方文化,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发挥着优势作用。

  一、高职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的教学现状

  1.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差,英语交际能力薄弱

  高职英语教学往往过于注重语言书面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听”和“说”,特别是“说”的语言能力的培养,没有足够重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很少强调学生应注意如何说话,何时说话和为什么说这些话。

  2.文化背景知识缺乏

  教育部有关文件明确指出,文化与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笔者在“感恩节”当天的课堂上要求学生发言表达对“感恩节”的认识,结果大部分学生只知道有“感恩节”这个节日,对其起源和节日文化不甚了解。学生由于缺乏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将会导致不能恰当地、得体地与外籍人士进行有效的语言交际。

  3.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

  目前,高职院校的大部分教师在视听说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提供一定的视频材料并进行大量的讲解,此外,还播放不同的音频材料练习听力,而在口语方面的训练较少,学生真正参与体验的机会并不多。

  二、视听说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关系

  1.视听说教学更有助于听力水平的提高,促进语言的输出

  心理学实验所提供的资料表明:人的视觉吸收率为83%,听觉吸收率为11%,二者结合吸收率可达94%。多媒体辅助的视听说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融图像、声音和视频动画于一体的最真实生动的、易于理解的立体语言信息输入,从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缓解了学生在传统听力教学中的紧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语言主体的注意力、吸收率,有助于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听力材料的语境、主题和大概内容。通过提高对多维语言信息的理解,学生按照自己的认知特点、认知能力对所摄入的语言信息进行重组和加工,有效地实现语言输出。

  2.传输文化背景知识,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外语教学的原则之一是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广义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与来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则指正确而且恰当地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其中包括交际能力和文化能力。

  视听说教学不仅在传达语言知识与训练语言技能的同时,还传输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培养语言学习者具有能随语境变化的语言交际能力。视听说教学中的视觉感知有助于学生直观地了解和学习真实的交际情景。视听材料以最直接、最真实、最准确的方式展示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文化场景,生动形象地传递着西方文化的语言习惯、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取向以及行为准则等。视听材料中丰富生动的体态语(bodylanguage)也有助于学生更加轻松、简易地理解和掌握用英语与人沟通的`交际习惯和交际技巧,实现用英语与世界上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三、如何在视听说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指的是对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掌握。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所在院校选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中的规范语言、纯正的口音训练学生语音方面的听说技能。通过跟读音标、单词,练习绕口令、诗歌以及学唱英语歌曲等活动集中训练学生正确的语音、自然的语调。在聆听和跟读名人诗作的同时,笔者在课堂上讲解相关的语言点及介绍诗人的背景信息,使学生不仅体味英语语言的美,了解英语语言的精华,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进一步开展。

  对于视听说课堂的词汇教学,教师不仅要指引和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充分利用话题、上下文、背景等语境信息把握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确切含义。与此同时,教师还应传授相关的语法知识。

  2.训练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

  在视听说教学中,“视听”是基础,“说”是目的,是实践语用能力的体现。首先,教师可以选取反映大学生和人们一般的日常生活“原汁原味”的情景会话,然后根据材料内容设置相关的主题讨论问题,做好课堂教学的导入,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词汇和背景知识,并对将要视听的内容进行有效的预测。学生在观看情景对话的过程中,边看、边听、边思考、边做题,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媒体活动,使学习成为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动态过程。在完成检验理解能力的练习之后,教师应引导和组织学生分析话语的交际功能、语言习惯、语言表达方式、语用原则等,了解母语使用者是如何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最后,教师应利用或设计相似的情景,让学生模仿视听材料中的语言进行口语会话,从而巩固对这些语用知识的掌握,训练用英语交际的能力。社会文化因素是影响听力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时候学生在进行听力活动时,由于不了解语言材料中的文化内涵,即使材料中没有生词和复杂的句子,也无法理解或误解它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意识。对视听材料中涉及到的文化背景知识,如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风俗传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教师应充分利用视频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引领学生去发现、认识和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然后组织学生对其进行复述、总结和对比文化差异。

  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的指导原则下,视听说课堂可以循序渐进地向更高一个层次侧重训练应用型技能,教师可以给学生观看与大学生、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生活相关的视频短片或电影。在一次教学实践中,笔者选取了《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三单元的视频短片“AmericanClass”,给学生播放两遍,要求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自己识别当中的语言表达方式、语言习惯,发现相关的背景文化,同时用关键词摘录下主要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话重组这些语言信息,在小组讨论中相互交流、归纳总结后派代表在课堂上表述,最后教师予以鼓励性的评价以促进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和文化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结果,学生在这种应用型的练习中表达了对美国大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了解,还谈论了对中美大学课堂教学差异的认识。这样,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分析、比较、理解和归纳视频短片中的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和文化差异,自主实现了语言信息的输入,并能够较为正确和全面地描述视频短片或电影,成功有效地实现了具有文化意识的语言输出。

  学生在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语用能力的同时,了解认识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在与外籍人士交际过程中就能很好地避免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种种问题,真正实现正确、得体、恰当的跨文化交际。

  英语视听说课程作为一门综合型的英语技能课,图文声并茂、练习形式多样、文化背景知识丰富,课程教学突出教师传授语言知识,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和掌握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具有能随语境变化的语言交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和运用多媒体课件的交互功能,突出音频和视频的表现力,给学生最大限度的实践机会,才能使英语学习成为一种轻松愉快、有意义又实用的有趣学习过程,真正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xx

  2 陈京京. 多媒体辅助下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xx,25(3)

  3 胡文仲,高一虹. 外语教学与文化[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4 李映. 试论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层次性[J]. 外语界,20xx,(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