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老子《道德经》中生态环保思想

时间:2023-12-28 08:40:44 春鹏 哲学宗教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解读老子《道德经》中生态环保思想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解读老子《道德经》中生态环保思想,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是当今世人最关心的一个问题,老子在<道德经>中所阐述的道法自然、和谐以及无为等思想,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圆融无闻、共生共荣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这些思想对于增强今天人们的环保意识,拯救自然环境免遭人为破坏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人与大自然只有和谐相处,才能追求双赢、多赢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根植于中华沃土的道教,承传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天地人和谐共生"的思想,在其教义思想中,蕴涵着人对自然环境、生态体系、生命组织的深刻理解,对宇宙天地、山川大地的无限崇拜,对所有生命物体的至诚热爱,对人类作用地位的冷静思考,对万物共生共荣的神圣憧憬。从历代哲人深邃的天人之辨,到众多仙真洒脱的逍遥人生;从功德双运、玄妙至秘的摄养修炼,到庄重神圣、克己归真的科仪戒律;从普渡万物、珍惜百虫的大乘精神,到崇道尊德、修真证果的艰难历程,无论在哪一个方面都始终贯穿着中国道教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维护生态、保护环境、美化人间、与天地万物和合无隔、共存共荣的理想和追求。道教这些生态思想,述其渊源都可以追溯到《道德经》。

  《道德经》是道教尊奉的经典,很多情况下都被解释成为一种政治策略或哲学读本,而往往忽略它作为一本很好的自然生态读本的角色。仔细研读《道德经》,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关乎自然生态的论题,其中《道德经》以整体性视角对待生态问题的“道统论”思想在今天尤其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并加以学习借鉴。

  19世纪初叶初显轮廓的现代生态学以"整体性原理"为基本原理,“整体性”是一切生态系统的基本性质。奥德姆(T·H·Odum)在《系统生态学》的最后一章中讲道:“人类的重大理论知识只有很少一部分被统一起来。无论是物理学,还是生态学,建立统一理论都是科学家最大的理想。”

  ①因此奥德姆在其《生态学基础》(Fundamentalsof Ecology)中把“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概念放在了生态学的中心地位,把整体性原理视为现代生态学的第一原理。这种把整体性原理视为把握生态学理论的基本原理的思想在中国古已有之。回述中国传统的生态观,道统论即是以全局的思想研究生态。“道统论”就是研究整体性原理,研究万物的统一性规律和建立统一的理论基础的生态理论。老子《道德经》中的“道统万物”,更是生态系统整体性原理的中文定义。

  老子“道”的概念不仅是本体性原理,“道”也是整体性原理,而且直观地反映了整体性规律,揭示了整体性原理的产生机制和结构特征。《道德经》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②“万物得一以生”。

  ③这里,老子即认为天下万物都由“道”演化而来,为一母所出,万物从根本上存在着联系,不是各自孤立的,因此应该放在一个整体的系统中予以对待。《道德经》第二章中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为弗居,是以不去。”

  ④这一章节人们普遍认为体现了老子的“无为”思想。殊不知,这种“无为”是一种建立在整体观上的自觉,其超越的思维要求人们凡事都要能跳出自己乃至人类封闭的小圈子,站到万物赖以生存的时空环境立场上,大视野、全方位地思考问题。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不是利己、利群的狭隘方法,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将人与其他物种对调的换位思考的方法,而是站在整个地球生物圈的角度去思考、处理问题。然而,再看看我们现今的人们的一些行为。当人类进入有组织的社会以后,政治、经济、文化随着生产力的迅猛提高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大机器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的行为能力在自然面前不再处于被动地位,已然能够主动出击,成为我们认知范围内唯一可以与大自然进行较量并且改变它的力量。也正由于此,人类不得不迎接自己点燃的危机,虽然这个危机直到两千五百年之后的今天才全面爆发。而我们古代的哲人老子早已在《道德经》中洞察到这一点,“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为弗居,是以不去”。在这“无为”理念之中还包含着一个更为深刻的哲理:万物是相互联系成一体的,没有绝对或孤立的东西。任何绝对或孤立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所以以人类为中心,按人为设计的方案去改造自然,要想解决好人类生存和发展问题都是不可能的。唯有跳出人类自己封闭的小圈子,站到空间和环境的立场上,审视周围的一切及整个世界,才能找到根本的出路和解决办法。

  《道德经》同时认为,人类社会也是一个生态系统,从属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人类社会生态系统也处于道的整体之中,人类生态系统也适应“道统论”这一原理。《道德经》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⑤大道就是天道,就是宇宙整体性原理。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也符合整体性原理,所谓整体性,就是不分彼此,浑然一体,是为大道。按儒家礼乐制度,礼主分别,乐主和同,本乎天理,循乎天道,维护人类的整体性(公理)原则。人类社会中,整体秩序与稳定和谐是天道公理,亲近和睦是人类的天性,顺其自然,应该是人类社会第一法则,这也是尧舜之治的精髓。但是,人类社会制度无论多么完善(有仁义),由于聪明智慧的人为干扰(有大伪),难免弄巧成拙,以至于舍本逐末(大道废),这是对人类文明的彻底反省。一切文化的粉饰和哲学的狡辩都不足以说明“大道”,相反,却形成了自欺欺人的“伪装”(大伪)。根据整体性原理,“天衣无缝”,科学的“分析”企图就难免“徒劳”的危险,俗话说得好:“聪明反被聪明误。”因此老子告诫我们“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⑥民心如草,君心如风,风吹草动,所向披靡。这是正常情况下的人心世风,老子深知其情,故有此语。人类社会也是一个生态系统,根据生态系统的自稳态结构以及整体性原理和自组织原理,只要不受到过分的干扰,民心自化,世风自正,这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若人类不能维护人类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原则,那么人类生态系统必遭破坏,甚而影响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应该注意的是《道德经》所理解的整体性的道原理是讲究规律的整体。老子讲:“反者道之动。”

  ⑦这里“道”的概念有几点重要意义:“道”的概念体现了一个动态的整体论,“道”的概念揭示了阴阳互动机制,“道”的概念体现了差异性和多样性的统一。道统论是动态的多样性的整体论,是动态统一和矛盾统一,所谓“和而不同”。道统的实质在于相反相成,是阴与阳的和平统一。“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句话揭示了自然界的“天机”(生态系统的形成机制和动态机理)。因此《道德经》又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⑧“负阴抱阳”是“万物”共同的生态模型。而“冲气以为和”,反映了整体性与多样性、稳定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道德经》认为,生态系统的自组织性质和自稳态特征取决于其结构原理和功能机制,阴阳相得形成整体性,阴阳互补组成完整性,阴阳相交形成互动性,阴阳互生导致开放性,阴阳合德是其全能性。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完备的相似的结构与功能,这种“生态机制”就是“天机”,掌握了"天机",不同层次、不同尺度的生态系统因此就有了可比性。

  总之,《道德经》的生态整体思想可以套用《道德经》中的话“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

  ⑨概括。“道”是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原理,“德”是维持整体性的法则。“形”是静态结构,“势”是动态功能。生成规律,形成结构,都具有动态的特征,即老子认为,人类生存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这一具有自身生成规律和形成结构的大整体中,与这一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人在处理我们周围的生态环境时必须认识和遵循这一整体性法则,并维持这一法则。这一整体性思想无疑可以为现代生态学所借鉴,对于生态环境频亮红灯的当今社会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解读老子《道德经》中生态环保思想】相关文章:

《道德经》中的养生思想与方法02-19

帛书老子《道德经》甲本02-09

老子道德经学习心得体会11-19

生态环保报告01-27

生态环保作文05-11

生态环保的倡议书11-30

生态环保的倡议书11-30

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体会03-30

解读《飘》中的女性主义02-26

生态环保心得体会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