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艺术与人格

时间:2021-12-10 17:45:26 哲学宗教论文 我要投稿

艺术与人格

艺术与人格1

要打破一切物质的罗网、机械的罗网、传统的罗网、习俗势力的罗网,从黑沉沉的世界里解放出来,表现自我的'生命.艺术就是我们自我生命的表现!是我们人格的表现!

艺术与人格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PKU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NANJING ART INSTITUTE (FINE ARTS & DESIGN) 年,卷(期): 20xx ""(2) 分类号: 关键词:

艺术与人格2

  参加工作以来,我就一直承担着班主任这一神圣的职务。掐指算来,已有十六个年头了,在这期间,我迎来了一批批满脸稚气的娃娃,经过自己的悉心呵护,教导,看着他们一个个长成大姑娘,大小伙子,怀着感激、崇敬和眷恋走出这曾经嬉戏过、奋斗过的母校,我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和快乐。班主任这份工作,我从来没有把它当作一份额外的负担,而觉得它是我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此,我认真钻研管理业务,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对他们施以厚爱,寄予厚望。多年来,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创建了良好的班风、学风,受到学校、家长、社会的好评。

  一位同事问我:“你为什么能把班级管理得那么好呢?”看着他一脸的疑惑,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凭我的人格魅力,凭我一颗热忱的心。”回答完毕,我才觉得有些冒失,和同事谈话,怎么能用“人格魅力”这样高尚的字眼。同事听了我的回答,先是一怔,随即不住地点头,投来赞许的目光:“我认为很有道理。”是呀!这是我的心里话,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我也一直是这么做的,我问心无愧。如何搞好班主任工作呢?我觉得“增强人格魅力,提升管理艺术”是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那么,如何增强人格魅力,提升管理艺术呢?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几点看法和做法。

  一、班主任要“博学”

  班主任不是什么专业的管理人士,首先他是一名普通的教师。试想,一个连自己的科目都代不好的教师,如何能担当起班主任这一重任。因此,做一个好教师是做好班主任的前提。如何做好一名教师?我的经验是:钻研本学科业务,上好每一节课。这一点必不可少,并且更主要的是要“博学”,各学科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联系着的。授课的同时,难免会遇到跨学科的问题,是回避,还是面对,是蜻蜓点水,还是洋洒发挥。这是常期困扰教师的一个问题,联系着讲吧,怕有疏漏,不讲吧,又怕在学生面前难堪。这就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博学”,要“精学”。该联系时,放开闸门,开合有度。这样,既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可提升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不是为了炫耀,只是为了引导,让学生通过教师这个中介,感受知识的博大与精深,并对其产生浓厚而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冲动。

  近代以来,我国的中小学课堂教学,自从引进了西方及前苏联的课程体系之后,就一直沿用着“分科教学”的操作模式。将课堂教学的思维空间分割为各学科相互割裂,缺乏沟通交融的封闭状态,这种与当代科学融合发展的趋势相背离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形式,在教师中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在各自学科范畴之内的思维模式,而多数教师基于种种原因,却不敢越雷池半步。教师这种自我封闭在专业范畴之内的思维方式,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质量,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与兼容性,影响着学生灵活运用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

  针对上述现象,提出班主任要“博学”就具有时代意义了,用丰富的知识来武装自己,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当然,各代课教师也应如此,为学生树立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让学生觉得:跟你学,挺好!

  二、班主任要“爱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项要求。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更要做好这一点。

  我觉得热爱学生,不仅仅是学习上给予关心,生活上给予照顾,平等、公正是对每一个学生的最好的爱。常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难免会对成绩好的学生施爱有加,而冷落了成绩差的,甚至打击不遵守纪律,有劣迹的学生。这样,爱的阳光不能普照,使得一些学生看在眼里,气在心里,一有机会就给你制造些事端,给你难堪,师生关系紧张,给班级管理带来困难。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平等、公正不失为一个法宝。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有思想,有认识,也有一定的判断能力,这一点教师不可忽视。教师用偏见把某种意识强加于学生头上,或者忽视他们的存在都是不对的。对班内的每一个成员,班主任应一视同仁,只要做出成绩或有好的表现就要及时表扬,哪怕是再差的学生,犯了错误,就应该接受批评,不管他的成绩有多好。对好学生不偏袒,对差学生也不令眼相看。这样学生才能认可你这个班主任,才能自我约束,增强纪律观念,从班主任这里学到辨别是非的标准,从班主任身上得到情感依托和慰藉,有了向善从正的信心和勇气。班主任锻造自己的好品行,这也是增强人格魅力的有效途径。 让学生觉得:任你管,我服!

  三、允许学生犯错误,究错有方

  学生在校期间,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班主任要承认错误产生和存在的客观性,关键看如何究错。记得曾有一个学生张某,据了解,从小学开始就有拿别人东西的习惯。上了中学以后,,一次,本班另一个学生赵某报告他的五十多元钱装在口袋里,晚上睡觉还在,早晨起来就不见了,对于一个山区孩子,那可是一个月的生活费和零用钱。这事非调查不可,可事情水落石出后如何收场,我考虑再三,开始了“侦破”,凭着我的直觉和经验,张某很快说出了真相,但面带惭色。我意识到他心里在想什么,他也有他的心理底线,那就是怕同学们知道,怕家长知道。我给他讲了这样做和危害,并决定为他保守“秘密”,但他得答应我,彻底改掉这个坏习惯。他满含热泪,咬着嘴唇,应了一声。我知道这一次作出决定对他一生的影响,果真初中三年,他改掉了这个坏习惯。而对赵某,我归还他丢失的钱,这样就结了吗?我对他编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老师已经尽力了,可依然没有结果,这样吧,老师权且借你五十多元钱,只要你好好学习,日后有机会再归还,就当这事没有发生,不必多想,也不要多说什么。一场风波平息了,同学们关系如初,我自然也感到一丝欣慰。

  让学生感到:听你劝,我懂!

  四、组建得力的班干部队伍,培养助手

  作为一名班主任,除了每天上课,日常管理,和学生之间还有很多真空时空。如何使管理不至于有疏漏,组建得力的班干部队伍尤为重要。而班干部队伍建设中,班长的人选首当其冲,班长必须品学兼优,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自制能力,且在学生中有威信,善于向班主任交流汇报。这样,班主任就可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学生思想、行动等动态。当然,这样的学生需经过班主任的指导、培养,对其要求也格外严格,才能具有一定的楷模作用。班主任要不断督促,还要为他“留有余地”。记得有一届学生,我培养了一名特好的班干部茹某,班级管理得心应手。一年“五四青年节”,校团支部给每班派了五个入团名额。他兴致勃勃地来汇报,并征求我的意见。我首先想到了他和另一个经常配合他工作的学生李某,可我绕了一个圈,说了四个之后,没有说到李某,“犹豫”了一下问他:“你觉得谁表现可以?我一时想不起来了。”他试探性地说:“我觉得李某表现还可以。”他一说出口,我立刻作出决定:“好,就他了,老师相信你!你认定的肯定没错!”这一瞬,我看到他脸上“狡黠”的笑容。是啊,给班干部“留有余地”,这就是对他工作能力、判断能力的肯定,这在无形中就树立了班长在学生中的威信,并让其他同学懂得积极进取。在他的带动下,班干部齐心协力,学生们比学赶超帮,班级工作更加顺利。这样,班级工作就由简单管理带上了艺术性。

  让学生感到:帮你做,我乐!

  总的来说,要做好班主任,思想上要把管理工作当作一件乐事来做,而不是什么苦差使,不必挂在口头,烦在心里。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和品行修养,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增强人格魅力,提升管理艺术”,这样你就能体会到成功的无限快乐。

艺术与人格3

  艺术教育活动中幼儿教育工作者应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一个幼儿受到艺术的熏陶,应给每一个幼儿提供艺术表现的舞台,鼓励每一个幼儿用多样化的形式去表达对艺术的情怀。着力培养每一个幼儿美的情感、美的心灵,促进每一个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为幼儿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着素质教育发展步伐的逐步加快,不少有识之士已深深地认识到幼儿整体素质需提升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艺术教育对促进幼儿健全人格形成的必要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艺术”领域倡导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应着力激发起幼儿对艺术的情趣,体验审美的愉悦,获取成功的欢乐。作为一名一线幼儿教育工作者该如何准确理解《纲要》的精神实质,以艺术教育活动为载体,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呢?

  一、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

  列夫·托尔斯泰强调人们通常都是用艺术去想到传达自己的情感的。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幼儿教育工作者应以饱满的热情、愉悦的心情去感染每一名幼儿,去激活幼儿的情绪体验,应以欣赏的眼光、赞赏的态度去激发幼儿参与艺术教育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从而让每一名幼儿的审美需要得到最大的.满足,获得精神的享受。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引导幼儿共同参与艺术教育活动场所的布置,与幼儿一起探究讨论如何创新设计艺术教育活动场所,材料如何收集,环境如何布置,怎样使艺术教育活动的场所更新颖、更别致、更有利于让幼儿获得审美愉悦。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引导幼儿走出幼儿园到大自然中去,去体验大自然的变化无穷,领略大自然的奇妙,发现大自然的美丽。将艺术教育活动走进幼儿的现实生活,让幼儿感受现实生活中的事物的美妙之处,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自然、探索自然、聆听大自然的呼唤,从中发现大自然中蕴藏着的美丽之处,以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艺术感染力,让幼儿获得丰富的审美艺术体验。事实上,幼儿一旦有了丰富的审美艺术体验,就自然而然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进行大胆的想象,大胆的探索,大胆的创造,实施艺术教育活动,使审美情绪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二、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提升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

  研究认为:艺术教育活动对幼儿智力发展水平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教育工作者切忌忽视这种独特的作用。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选择,开发利用好幼儿艺术教育活动的资源去开发幼儿的智力潜能,去启迪幼儿的思维。

  比如,在以“猜谜、猜拳”为主题的艺术教育活动中,幼儿教育工作者就应该积极鼓励幼儿开动脑筋,张开想象的翅膀,激活思维能力,调动自己的认知库存积极主动地去猜谜、猜拳。在“猜谜、猜拳”的艺术教育活动中锻炼了灵活分析问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挖掘了幼儿的智力潜能,使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得到迅速而高效的提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应鼓励幼儿大胆表现,以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表现技能,以发展幼儿的艺术潜能。艺术教育活动的独特性,能有效地吸引每一个幼儿去参与,去发现,去创造。比如,在以“探究纸文化”的艺术教育活动中,幼儿教育工作者应鼓励幼儿自主或与他人合作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去表达自己对纸文化的独特情感、独特感悟。鼓励幼儿进行丰富多彩的纸文化探究活动,可以引导幼儿开展纸文化的工艺制作,比如让幼儿进行剪纸、刻纸等,可以让幼儿开展纸文化的研究,举办纸文化探究的手抄报大比拼。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纸文化探究,幼儿们积极参与,探究热情高涨,促进了幼儿大脑的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得到锻炼,提升了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

  三、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着力发现儿童身上最美好的地方,鼓励儿童大胆创造。幼儿教育工作者应给幼儿以艺术教育活动的自由,鼓励幼儿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大胆实践、大胆探索,展开想象的翅膀,努力开发幼儿的创新潜能。

  比如,在以“民间陶泥”为主题的艺术教育活动中,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引导幼儿大胆地、创新性地用陶泥创作出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陶泥艺术作品,如用陶泥制作神舟飞船,制作城市立交桥等现代交通工具与现代化的建筑,用陶泥制作神话人物,并去进一步探究在神话人物身上曾经发生过的美好故事,并将美好的故事与他人进行分享,还应进一步鼓励幼儿创编神话人物可能发生的新故事。诸如此类的艺术教育活动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培养了幼儿的创新能力。

  四、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艺术教育活动中涉及的艺术作品为幼儿提供了感悟艺术作品魅力的机会。幼儿通过艺术作品的熏陶与感染,有利于幼儿认识能力的增强,幼儿在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感悟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比如,幼儿在“探究纸文化”的艺术教育活动中,通过剪纸、撕纸、刺绣、泥塑等艺术教育,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随着艺术教育活动的深入推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手部肌肉了得到了相应的锻炼,手指的动作与大脑的反应得到进一步的协调,锻炼幼儿的协调能力。

  【结 语】

  艺术教育活动中幼儿教育工作者应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一个幼儿受到艺术的熏陶,应给每一个幼儿提供艺术表现的舞台,鼓励每一个幼儿用多样化的形式去表达对艺术的情怀。着力培养每一个幼儿美的情感、美的心灵,促进每一个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为幼儿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艺术与人格4

  【摘要】艺术教育活动时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完善发挥着功不可没的作用。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深刻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以艺术教育活动为契机,通过一系列的艺术教育活动,让幼儿受到真、善、美的有效熏陶,感性经验得到丰富。

  【关键词】幼儿;艺术教育;策略探究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艺术教育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特别强调应通过艺术教育活动去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体验艺术审美的快乐。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艺术对一个人生理与心理的调节作用将使人受益终身,尤其是在幼儿期对幼儿进行艺术潜能的开发,将有益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完善与发展。

  一、让幼儿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学会自我表达

  艺术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审美艺术的教育。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认为每一个人都会有自我表现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幼儿在艺术教育活动中通常都会利用自己的声音、肢体语言通过艺术化的表现手法去表达内心的独特感悟、独特体验与独特理解。值得一提的是艺术教育并不是靠简单、机械、重复的去反复操练,艺术教育重在培养幼儿对艺术的情趣,重在鼓励幼儿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我、张扬自我,甚至去超越自我。教师应鼓励幼儿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敢于表达,勇于表达,善于表达,积极宣泄自己的情感,使幼儿的需要得以满足,并以愉悦的心情去表达对艺术教育活动中出现的真、善、美的事物的赞美,使幼儿的内心世界更丰满,身心更愉悦。比如,在以《我要自己走》为主题的艺术欣赏活动中,一位教师先让幼儿欣赏了多媒体课件《我要自己走》,幼儿们通过对这首小诗的欣赏,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生活需要学会自理的强烈愿望,与小诗中所描述的情景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而幼儿们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强烈的情感共鸣完美取决于执教老师对幼儿的示范朗读,多媒体画面的恰当呈现加之幼儿们的真情投入,幼儿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我要自己走》的艺术欣赏中,同时,执教老师适时地鼓励幼儿对小诗《我要自己走》进行形象地拓展,鼓励幼儿去放飞自己的想象,为幼儿构建充分表现自我、实现自我的广阔平台,幼儿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这毫无疑问地会对幼儿人格的完善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让幼儿在艺术教育活动中铸就活泼开朗的性格

  活泼、开朗的性格对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完善具有强烈的促进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既表现在外显的行为表现上,又表现在幼儿能敢想、乐于发现创造等内显品质上。在艺术教育活动中,一位教师引导幼儿们进行艺术创作,要求幼儿从美术创作入手,将美术创作作为艺术活动的主要对象,又融合入文学的、音乐的艺术,让幼儿们进行以“画一画自己”的美术创作,为了这一美术创作活动开展得鲜活灵动,执教老师让幼儿们利用自己事先准备的镜子首先去仔细的观察自己,观察自己的.头发、脸部、手、腿等身体部位具有哪些鲜明的特征,并提醒幼儿们面对镜子大胆尝试表演各种各样的滑稽可笑的动作,让其他幼儿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这些滑稽可笑的动作。幼儿们热情高涨、兴致勃勃,就是平时胆小、文静、性格内向的幼儿们此时也会乐此不疲,不断地对这些滑稽可爱的动作加以品头论足。艺术教育活动中现场一片沸腾,幼儿们欢呼雀跃。接着,执教老师带领幼儿们欣赏《镜子里的我》这首轻松又诙谐的歌曲,幼儿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艺术地享受,艺术地进行美术创作,幼儿们创作的美术作品一定会姿态万千,令人惊叹。这样的艺术教育活动对幼儿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无疑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三、让幼儿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抒发积极向上的情感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前儿童的情感的发展是由低级情感向高级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幼儿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让幼儿通过一系列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让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地表现自己的情绪,能够主动初步地感受社会生活中美的情感。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教师应及时地将音乐欣赏与文学、美术的合理因素融入其中,让幼儿在艺术欣赏活动中迸发内心的强烈的情感体验。比如,在以《圣母院》为主题的艺术欣赏活动中,教师可以恰当地将《卖火柴的小女孩》作为背景,让幼儿们产生同样的感受,这就是产生凄凉同情之感。让幼儿获得对《圣母院》这一艺术欣赏活动的真切体验,从而让幼儿的人格发展到一个新的境界,并为幼儿人格的健全与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艺术教育活动时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完善发挥着功不可没的作用。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深刻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以艺术教育活动为契机,通过一系列的艺术教育活动,让幼儿受到真、善、美的有效熏陶,感性经验得到丰富。创造美、表现美的情趣得到激发,艺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幼儿教育工作者应为幼儿努力构建表达自我、张扬自我、超越自我的舞台,让幼儿在这样的舞台之上尽情地表现,大胆地想象、大胆地创造、大胆地表现自己对艺术教育活动的独特感受,独特理解,独特体验,鼓励幼儿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学会自我表达、自我完善、自我实现,努力让幼儿铸就活泼开朗的性格,抒发对艺术教育活动的强烈情感,从而使幼儿的人格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艺术与人格5

  艺术教育属于一种特殊而且重要的教育方法,有利于带动人类文明水平的提高。而审美教育又作为艺术教育的主要方式,把艺术类技能和知识教授给学生,从而发展艺术文化。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能够使大学生的人格更加完善。

  一、艺术教育与人格

  在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产生了人格。它是人在社会生活中通过情绪、性格、气质等等体现出来的,是一个自我、有自身体色的组织,也是区分人和人的独特特征。所以,人格也可以称之为个性。对于完善人格而言,艺术教育的作用不仅仅是整体性的而且还是理想性的,所以艺术教育比较注重对学生长期心灵性的影响,最终让学生的人格更加完善。

  二、大学生的人格现状

  人格的完善是指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积极地人生观,以这些为中心把目标和行动结合起来,而现代大学生的人格现状有这样几个特点:

  1、情感生活丰富独立意识较强。现代社会逐渐开放,所以给大学生思想和个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各种娱乐方式和信息化交往方式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强的独立意识,所以,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提升自控力,合理发展自己的感性与理性,是现代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

  2、公德意识和挫折承受能力有待加强。公德意识是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上必须具备的一种品格,它能够决定社会及人的生活环境质量和个人的生活品质。大学生作为一群高素质群体,应该提高自身功德意识从而提升社会的整体水平。挫折承受力与功德意识不同的地方是,它是归属于个体本身的素质。一直以来我国的应试教育满足不了成长中所需要的多方面能力,这直接导致了当代大学生在踏入社会后立刻出现了不适应的状态,不易融入社会中去。

  3、工作能力得不到锻炼和人生意义不明的心理困惑。这种情况在大学生是普遍存在的,这就证明,在社会和工作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是大学生正面临的重要问题。这既是对应试教育的反抗,也是一种想得到全面发展的表现。现代大学生对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生活有着非常强烈的需求,但学习的知识却得不到运用,当下大学生较强的独立意识和丰富的情感生活之于“人生意义不明”这个概念来说,无可避免地造成了他们情感和心理的不平衡。

  三、艺术教育的作用

  艺术教育是灌输美育的主要方式,它可以渐渐且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从而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艺术教育跟其他学科一起形成学生的健康人格,它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

  1、平复情绪,宣泄情感

  大学生正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年龄段,所以不够充分的生活阅历使得他们容易与现实生活产生冲突,思考问题的方式完全被自己的情绪所主导。这就要求情感与理智的合理发展,从而客观的认识世界,用平常的心态去对待生活。要处理好情感与理智的合理发展,不仅可以通过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外,还可以通过艺术教育让学生获得理性的储备来宣泄情感。艺术教育不仅可以平和心态正确释放情感,还可以超越娱乐的表面进入身心和谐的层次。目前,大多数人在心里感到压抑的时候会自己安静的呆一下,这可以看出当下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很强。但是采用艺术欣赏来开解自己的人却很少,所以艺术教育的发展空间还是相当大的。

  2、消解和社会之间的陌生感

  大学生活是大学生从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阶段。他们长时间在学校的学习使得他们与社会有些隔阂,在学校生活的他们所参加的.社会活动还比较肤浅,并没有深刻的去了解社会生活,所以,在整个大学阶段他们都要努力地去完成社会成熟。大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距离感必须要在社会实践中体现出来。但是,除了在学校里进行的实践活动是不够的,这时艺术教育就能发挥它的作用了,在一些艺术作品中其实是蕴藏着很多社会知识的,展现了社会生活的实质意义。由于这些知识不能够直接的理解到,所以在理解它的过程是一种非常有情趣的享受,这些知识表达的是生活的实质内容,对那些准备踏入社会生活中的大学生具有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大学生要融入社会、完善人格必须要消解对社会的距离感、陌生感。

  3、在多种文化情境中获得宽容精神

  大学生在选修艺术类课程时,其常见的直接目的都是丰富文化生活、学习艺术知识和培养生活情趣和乐趣。显而易见,文化生活是否丰富,情趣品质是否高都是衡量大学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事实上,通过学习艺术类课程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生活质量,而且对它们在了解了多远文化后对深刻了解社会、获得宽容精神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宽容精神作为一种内在涵养,对大学生今后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个意义上的宽容精神主要是通过以下两种主要途径获得的:首先艺术的形式和内容是否丰富,意味着其代表的文化类型及其所代表的价值观念的丰富性。在艺术教育中,其独特的包容性决定了艺术和主流文化、大众文化及社会亚文化可以共聚一堂,其作品都可以进入课堂并共存下来。这种多元文化的共存、共生和共融就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宽容精神。艺术是情绪化的、自由的,在艺术课堂中,就自身对艺术的感受而言,师生之间处于平等的对话和交流状态中,这就大大承认和增强了学生在艺术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平等交流,可以促使学生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艺术作品。这种良好心态的培养,十分有益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4、通过欣赏能力的提高,提升精神文化品位

  据悉,在大学阶段接受艺术教育的大学生普遍认为,艺术教育带给他们的最大影响是收获艺术知识以及自身欣赏能力的提高。同时,他们中认为在大学阶段接受艺术教育能够使自身的精神境界得到提高和情感方面得到丰富的人数所占比重较小。不难得知,就大学生来说,接受艺术教育,最大的作用是获得艺术知识,提高自身的欣赏能力。通过艺术教育传播审美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大学生通过接受艺术教育,完全可以达到使自己的艺术知识更丰富欣赏能力更高的目的。艺术教育不是简单的理性分析和灌输式的说教,而是通过把理性内容实践化来达到实现审美活动的目的。这一过程就可以使大学生在审美观的形成过程中投入情感,和美感之间形成“共鸣”,在和艺术感强的东西打成共鸣的过程中,抛弃掉自身的非理性和不健康的心绪,逐步形成完善的人格。从形式上来看,艺术教育重在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以提高精神品味,使人发现和跟随“美”的光辉,自身培养美好的理想的人生观,从而达到道德、智慧和审美的统一。大学生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也能通过这些途径塑造自身的文化心理层次,对其整体素质的提升带来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