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寻觅核心素养

时间:2021-10-24 09:24:13 诗句 我要投稿

古诗词里寻觅核心素养

不是歌手选秀,也不是明星综艺,2017年春节到元宵节,一档以古诗词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意外”走红,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

古诗词里寻觅核心素养

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这位斯斯文文、戴一副眼镜的长发女孩,凭借典雅从容的现场表现,收获大量关注和赞叹。特别是在争夺攻擂资格的“飞花令”环节,以“月”字吟诗,被提醒所说诗句重复了,立即脱口而出《诗经·七月》名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反应之迅速、心理之稳定,瞬间圈粉无数。以致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评价:“诗歌的真善美是渗透到她心里去的。武亦姝的谦逊不是装出来的,而是有诗意在她心中,她站在那里气定神闲的样子,诗意就出来了。”

“有诗意在她心中”,这“诗意”从某种意义上就是武亦姝的“核心素养”,从容淡定、纯美谦逊正是这种“诗意”核心素养的外在表现,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这种“诗意” 核心素养从哪里来呢?我想,来自于她对古诗词的喜爱,来自于她不断的阅读与积累,来自于她个性的感悟与理解。当然,也会来自于她所接受的诗词教育、语文教育。其实,我们语文教材所选录的诗词中也蕴涵着丰富的“核心素养”方面的资源。我们一起来挖掘这些潜藏在其中的“秘密”。

人文底蕴,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都是情感的真诚流露,都表达了对善与美的不懈追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中的宁静洒脱、悠然自得直让人如痴如醉,羡慕不已。“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碧天黄沙之间,白烟直上,红日西下,这画面是何等的雄奇壮阔,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夜深千帐灯。”(《长相思》)亦是如此。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似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曲,则是另一番意境另一种美了。

科学精神,有人觉得古诗词中最缺的可能就是科学精神,其实不然。你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作者从月的圆缺联想到人的离聚,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富有哲理,又饱含情趣,很耐人寻味。“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如果说上一句讲的是要遵循自然规律,这一句就是对自然规律的批判质疑了。都说岁月流逝,如江水东流一去不返。然而也有意外,眼前就有溪水西回,又何必为年华老大徒然伤悲?还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诗人把所见所思相融合,高度浓缩,句句在理,句句动心,至今都广为传诵、引用。

学会学习,古诗词中有不少乐学善学、勤于反思的`名句,耳熟能详的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劝人珍惜光阴,发奋图强。“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渔家傲》),这里的“路长”隐括了屈原《离骚》中“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意,也告诉我们,学习、创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想取得丰硕的成果,需持之以恒。“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常言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们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书本,与他人交流,到社会实践,都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除诗词外,在《<论语>六则》中还有诸多阐述,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

健康生活,“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过故人庄》)“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游山西村》),这些诗句,既有日常生活的描写,但更多的是纯朴友情的流露。与朋友开怀畅饮,开心畅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谈人生理想,论成败得失,好不惬意!好不快活!难怪诗人意犹未尽,直嚷着“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旅游也是健康生活的一种好方式,古人常登山则情满于山,“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观海则意溢于海,“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就是离别,也劝慰朋友不要伤心,“无为在歧路,儿女更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点伤感,因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开朗、乐观、豁达,都是健康。

责任担当,在“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极寒天气里,依然驻守边关,保家卫国;在“山河破碎风飘絮”(《过零丁洋》)的国难当头时,仍咬牙坚持,一以贯之,大呼“人生自古谁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这是忠诚爱国的坚定信念。碰到困难,勇往直前,“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遭受挫折,相信未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这是自强不息的进取气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咏煤炭》)宁愿自己挨饿受冻,甚至粉骨碎身,也希望天下苍生人人能吃饱穿暖,居有其所,过上幸福生活,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一直贯穿于中华文化的始终,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

实践创新。关于实践,古人早就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也知道劳动最光荣,常感念民生艰难,百姓疾苦,对不劳而获心存愧疚,“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观刈麦》)在诗词创作、历史思考、人生感悟中,不断别出心裁、推陈出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廋。”诗人对生活感受之细腻,含蓄蕴藉,轻灵新巧,意味深长。“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一句简单的假设,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则更为大胆新奇。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不学诗,无以言”,从《诗经》《楚辞》的源头,经唐过宋,一直至今,渊源流长,名篇佳作浩如烟海。千百年来,我们就是从这些意味无穷的诗词中得到滋养,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其中所蕴藏的肯定远不止上述这些,我们该如何去挖掘、传承,使之真正内化为“核心素养”,又外化为气质形象呢?都说“读诗使人灵秀”,那就“读”吧,或轻吟低唱,或引吭高歌,或婉转悠扬,或铿锵激昂,读出诗词的平仄之味,感受其韵律之美;读出诗词的句读之意,感受其文字之美;读出诗词的弦外之音,感受其意境之美。在读中,跨越古今,打破时空,细细品味古诗词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和神韵,让心与心更近,让情与情相融,达到“我见诗词多妩媚,料诗词见我应如是”的境界与高度,以涵养诗心,润泽诗情,从而诗意的栖居,更为自豪、更为自信。这种自信,将是我们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

上一篇:亲子阅读 沟通从心开始  下一篇:如何才能上好一堂语文课 高新一小 史娟红

【古诗词里寻觅核心素养】相关文章:

核心素养的认识05-10

关于核心素养的认识02-23

核心素养读书心得10-21

与核心素养相关物理习题05-04

核心素养在英语学科的体现05-10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06-08

从“核心素养”谈习作教学06-08

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论文06-01

学习《美术核心素养解读》心得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