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从何来作文

时间:2022-02-27 12:27:36 好文 我要投稿

喜从何来作文

  一首《春夜喜雨》让人感受了一番别样的欣喜,大诗人杜甫在一千多年前就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多彩多姿的春雨画卷,那饱满而丰腴的春雨、那细微而缠绵的春雨,交给我们一个春的福音。

喜从何来作文

  全诗以“喜”为题,自然是表达了作者的主要思想和情感,在诗中无处不在的是作者抑制不住的喜悦之情,流露在字里行间,诗里虽无一个“喜”字,却无不洋溢了快意。那么,这“喜”又从何而来?我们知道,诗中一个重要的字是“好”字,因“好”而“喜”是作者情感的出发点,春雨的好在于“知时节”、“当春发”,在于“潜入夜”、“润物细”,在于“云黑火明”之夜的人酣雨畅,在于“红湿花重”之晨的繁花似锦。

  全诗了了数语,却将春雨的特点概括得细致而深入,将春雨的好写得淋漓尽致。 细细体味,这种好确实与众不同,诗句给人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说它“知时节”,是因为春天已到,万物复苏的季节最需要春雨的浇灌,而它呢,不请自来,是老朋友之间的熟稔,也说明它应时而动,不早不迟,恰逢当时,来得让人拍手叫好,可能来早了便会冻人,来迟了也会不利植物生长,使它们渴水。这就是将雨当作人来写了,告诉我们一个辩证的道理:任何东西要因时而动,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效果,如果不及时的话,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

  说它“潜入夜”,是随了微风去的,是一种柔和的风,这里不仅在写雨,也在写风,雨是细的,风是和的,夜是静的。雨要“潜入”,说明它的安静祥和,它的体贴人心,它不像“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那样的狂暴,搅得人睡不好觉,而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浸润着万物,这一句“润物细无声”真绝,所谓的“潜移默化”就是这样的境界,你不知道有雨,而它却慢慢地渗透你整个身子,我们不知道某些事物对我们的改变,但我们会在无意识中受到感染,比如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就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如果一个人长期地耳濡目染了某种文化的话,他自然而然地会接受并喜欢或模仿它。润物时那种无声的样子是让人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它又确确实实地存在着,这就是雨的魅力所在。

  庄稼呢,因为需要它,也就不停地喝,但因为不可以一下子喝得太多,所以雨要用“润”而不能“浇”。 这样的雨,倘若只下一会自然不能让人满足,不如就痛痛快快地下上一夜。于是,在夜晚的天幕下诗人看到了什么呢?他看到的是从自己的小屋向外望去的田野小路,那种黑沉沉的天空,让人感觉雨是充分的,蕴藏了很多很多,足可以下上一夜,而就在远处的江面上却还有渔火在闪亮,渔人根本不把这春雨放在心上,而恰似在雨中品赏,或许连打渔的心思也早已荡然无存,而沉浸在这丝丝浓密的雨意之中了。这春天的雨夜,犹如一块巨大的幕布将天拉拢了,让人们好酣睡了,而滋润万物的工作就交由它去默默完成了。

  这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是春雨难能可贵的地方,它让我们觉得这雨不仅仅是雨,更是一种精神的化身。 面对此情此景,作者心中激动,想到大地畅饮之后的欢娱,想到明晨碧空万里下的葱郁和繁茂,被雨沾湿的花更显妩媚动人、娇艳无比,羞答答的花朵像要低下头去,却红得分外好看。成都城里定然热闹非凡,看花人又将会如何谈论这场好雨啊。虽然成都原以管织锦的官在此而出名,现在看来这锦上更应添花了。

  不过,作者如果单纯地去夸雨,这首诗的意境也没什么深远的。但当时正逢作者一家人已定居成都,过上了安稳的日子,想起安史之乱时一家人所受的'颠沛流离的生活,此时真不知有多少惬意了,看到如此及时通情的雨,给作者内心又着实温暖了一把,仿佛也又一次滋润他的心田,这种安宁祥和的生活,不正是诗人长久以来所热切盼望的吗?

  这一次,不仅是自己的内心安定了,普天下的百姓也可安定了,他们这一年的收成有指望了,庄稼有指望了,更多像他这样的人的生活也该安稳了,这是一种饱经战患后的喜悦,是一颗诗人伟大的爱国心的涌动,虽然是在写景,但同样凝聚了作者以关心天下苍生为己任的情怀,就像他数之不尽的现实主义诗篇里所反映出来的情感一样,人民的生活是否安稳始终是他关注的。

  这首诗里的“喜”意就这样让我们快乐着,我们仿佛也沉浸在作者无比欢欣的情感中,一起开心着,一起兴奋着,这是春的力量,是雨的精神。

【喜从何来作文】相关文章:

丁香作文02-26

迎春作文02-26

左邻右舍作文02-26

秋叶主题作文02-25

美食主题作文02-26

擦黑板作文02-26

杭州竹篮作文02-26

飞天魂作文02-26

他和他作文02-26

触摸科学作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