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工作建议

时间:2022-02-27 19:19:51 好文 我要投稿

学校德育工作建议范文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这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新阶段对教育工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做出的新的重要部署。对未成年人进行人生初始阶段的德育教育,在学校道德建设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学校德育工作建议范文

  近年来,学校通过开展一系列德育教育活动,丰富了道德教育的内容,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未成年人道德水平明显提高,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主流。但是,在社会不断进步的新形势下,因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依然存在着思想道德水平失衡,心理素质方面发展不全的缺陷。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未成年人德育工作如何再上新水平的对策,是学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紧迫的任务。

  一、未成年人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道德观念淡化,人生价值观念失衡

  现阶段,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新旧道德的冲突与过渡,人们思想的分化越来越表现出多样化,道德判断和评价机制正处于一个质的不稳定时期。由于西方各种伦理思想不断地涌进中国,使得我国的德育传统与西方伦理思想发生了激烈地碰撞与冲突。传统道德的某些积极因素被淡化,也出现了一些文化失范、社会道德滑坡的倾向。主要表现为对理想目标追求的急功近利、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抬头等等。这些不正常的道德现象以及社会转型时期特有的道德规范不定型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处于道德社会化关键期的中小学生,致使不少学生重自我,轻他人,集体主义观念较弱,不能摆正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奉献精神淡化,社会责任感减弱。很多学生视助人为乐、尊老爱幼、尊敬师长、礼貌待人等传统道德为不等价行为,缺乏社会基本道德。

  (二)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被弱化

  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是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以及自身系统的完善性,使得它成为教育青少年的重要组织,但是,当前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过程中,它的这种作用和地位,却出现了相对地弱化的倾向。育人意识不浓,没有自觉地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纳入它的主要日程,使得它的育人作用被弱化了。

  (三)家庭教育出现误区,影响孩子身心健康

  由于计划生育观念的不断深化,更多家庭树立起了优生优育的思想,独生子女成为现代家庭的主要形式,随之而来的是“独生子女问题”问题的出现。由于传统的思想束缚,由于传统的人才观影响,家庭对子女重在生活的关心,学习的关注,却忽视了人格的培养、道德的教育,父母对子女娇宠无度,“过分珍爱,过分袒护,过分放纵,过分照料,过分刺激”,结果妨碍了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同时,由于婚姻观念的变化,我国单亲家庭的日益增多,也给教育带来了不少的冲击,无论是“离异还是失偶的父母,都只在生活上给予关心,思想教育则掉以轻心,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家庭暴力,给子女带来了严重的心理扭曲。”

  二、加强未成年人德育教育建设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当前转变教育思想、实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在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提高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一是要突出一个“深”字,要善于捕捉思想信息。二是要突出一个“准”字,要善于抓住思想症结。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未成年人中的不同思想品德反映,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力争做到教有目的,教有成效。三是要突出一个“细字”,善于把握个性心理特征。由于每个人的家庭环境、个人经历、政治面貌、品德性格、志趣爱好以及年龄不同,对社会、学校、家庭中各种事物的反映也就不同,从而个性心理特征也就千差万别。在研究教育对象时,不仅要注意学生的共性,尤其要注意他们的个性,通过个性研究更好地把握共性,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二)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和少先队组织的育人功能,塑造健康的思想品德

  实施素质教育的真谛,在于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团组织要积极倡导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导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道德教育。共青团组织在教育中要让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科学、全面、准确地分析理解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含义,消除对集体主义原则的片面理解,使之懂得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作为一种人生价值导向,强调的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要尽最大努力来关心个人利益、个人幸福、尊重个人、实现个人价值。

  (三)积极发动家庭和社区参与德育教育

  当前进行的素质教育,重视每个人的爱好和特长,充分考虑受教育者的个性特征,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的潜能。家庭教育基本上是对孩子进行面对面的个别教育、个别指导和训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频率高,更能够顾及受教育者的个性特征,教育的针对性更强,在日常生活中道德实践的机会更多。社区的参与一方面可以为以多种形式开展青少年道德教育活动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也能起到统筹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各教育载体关系的作用;而家长教育素质的提高,又有赖于学校、社区的指导。在德育中,学校、家庭、社区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满足青少年个人的兴趣爱好,培养其创造能力、自我发展的能力,个性特长得到发挥。在这方面,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强指导和管理,促进学校、家庭、社区以共同组织活动、定期交流信息等多种方式加强联系与沟通,以实现各教育载体的优势互补。

  (四)教育者需要转变观念、提高素质

  在社会飞速发展,新的理论、新的问题层出不穷的今天,对教育者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中小学德育工作能否再上新水平?如何再上新水平?关键的因素之一是教育者应具备怎样的自身素质。这其中包括观念的更新、道德知识的掌握以及身体力行的能力等方面。

  在观念更新上最重要的问题是正确认识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学生是单一的教育对象,教师和家长仅以教育者的身份面对孩子的情况,成为多年来德育实效性欠佳的重要原因。社会在变,教师和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中单纯地扮演“教育者”的观念也要改变。与受教育者共同学习、共同探索,便会减少空洞的说教;而在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中,互为约束、相互促进,从而才能使德育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在道德知识方面,社会的发展使教育者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育者必须接受新知识、研究新问题,在弘扬传统道德精华的基础上,更要关注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道德品质的培育。因此,在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同时,应当把德育工作者的培训作为重要内容切实抓好,帮助他们更新观念、了解新形势、认识新问题、学习新经验,不断充实提高。

  (五)努力提高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质量

  中小学生不爱学思想品德课,是当前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突出问题。这种消极的心理定势和情绪状态,是这门课实效性差的重要心理原因。教学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情感教育,又是这个问题的主要教育原因。要把思想品德课与学校德育工作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形成课程育人与机制育人的合力。

【学校德育工作建议范文】相关文章:

快速摆脱不开心的7个简单小建议02-26

给不送不想送孩子上幼儿园的父母建议02-25

吊兰的作文范文02-26

欢乐之旅作文范文02-26

《柳叶儿》听课体会范文02-26

英语教学随想范文02-26

安全在我心中精选范文02-26

岳独头别传作文范文02-25

市区典当融资经营交流范文02-25

做瓢的观察记录范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