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如何提升自己

时间:2022-03-01 19:07:32 好文 我要投稿

毕业后如何提升自己

  1阅读

毕业后如何提升自己

  相信大家对阅读都不陌生,很多人已经和书交上了朋友。没错,既然“你等于你身边的5个朋友的平均值”,那么你有没有尝试过,将你的朋友之一替换成书(或者电视/电影/绘画……)。

  我相信你将时间放在那儿,时间一定会给你丰厚的回报。当你把书当成你最重要的朋友之后,你的人生就开始慢慢酝酿着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书可以带你的心灵走最远的旅行,一本书可以带你进入一个新的世界,读书是最便宜的投资。

  书籍与微信公众帐号最大的不同,是书更容易帮你形成你的知识体系。读一本书还是读50篇公众号上面的文章,你会如何选择?一本书将知识装成一个体系来给你讲,公众号上面的文章却是凌乱的,你读了很多文章,好像每篇文章都很有道理,但是当你想要拿出来运用的时候,你会发现知识很散,你一会儿想到这一个点,一会儿想到那一个点,想逻辑递进的时候又想不起来了。

  如果通过阅读的方式来学习,不但在选择阅读内容的时候,你可以根据你的人生梦想蓝图来确定你要读的书单,或者解决你的10大人生问题。10本书读完之后,相信你能解决大部分的问题。在对同一个主题进行主题阅读后,你将建立起这个领域的知识体系,当你下次遇到另一个问题时,也能知道这个新的问题属于知识体系中的哪一个范畴,从而得以按图索骥。

  2影视

  利用电视学习在如今高科技时代下变得更加容易了,你可以对自己想看的节目进行保存,进行点播,去广告干扰什么的。当然电视节目中的知识含量很低,那么无疑,找纪录片和免费课程来观看是一个好方法。大家可以通过看纪录片来学习不熟悉的领域(科学、社会调查、生物、太空等等),因为它图文并茂,有趣,有声音,所以是一个非常高效,便宜的学习方法。你可以在网上搜纪录片下载到手机或者平板或者直接用电视来看。

  如果我打算进军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我会选择一个月专门进军一个小主题,比如生态雨林,并且在看的时候做笔记。做笔记不但帮助我专注,而且让我很有成就感。如果学习的是相对熟悉的领域,我就可以一边看一边做家务,或者运动。

  电影和电视纪录片这两种途径很相似,掌握它们的关键点一是如何选择好片子,第二就是如何看得更高效。如果看电影仅仅是谈恋爱、浪漫的二人世界的代名词的话,有点可惜,因为电影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式。

  大部分人的误区是,看电影一定要看新片,因为新片可以是很好的谈资,去电影院看也很方便。但是大家如果追新剧会很容易受到电影方宣传推广的影响,结果发现电影本身并不是宣传中的那么好。所以很多人不是第一时间去看了,而是等朋友同事看了回来再去问,你觉得这个片子好不好看?这种试错的做法本身没有问题,但是问题是,你把你对一部片子的认知的决定权,交给了别人,别人的评价会不会影响你呢?

  我在读大学的时候就遇到了很多根本看不懂的片子。在影视课,或者文学欣赏课上老师经常让我们写影评,其中有一次就是写《太阳照常升起》这部电影的评论。可我将这部电影看了10遍都不知道它的主题是什么,我觉得我快疯了。

  不过,我从3岁就开始画画了,我感到这片子虽然剧情像一个猜不透的谜,但是他的画面感非常好,风景和场景设计很有特色有看点。我想,既然我没有办法从剧情去解读,我就写一篇关于这部电影画面、场景的影评吧。

  当然其他同学也硬着头皮交作业了,我想知道同学们的影评会怎么写,于是我找到一半的影评去读,我才发现我们专业3个班100个同学,每一个人对这部电影的解读都不一样!我当时就像发现宝藏一样,因为这位同学评论中观察到的一个符号一个隐喻,进行的一个解读,就是解开这部电影谜团的一块拼图,从而展开的一个可能性之一。而同学们各自的不同解读,也将电影的可能性一一指出来。于是,我对一部作品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可能性”深深折服,感悟到: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大部分电影是非常清晰明确容易解读的。我只是想说,有些让人云里雾里的电影不代表不是好电影,但是如果你经常根据你身边的朋友对电影的评价去选电影,你无疑会错过一些特殊的际遇,比如“盗梦空间”。我第一次看的时候非常昏,我觉得快要被这群穿梭于梦中的玩家给阴了,我已经分不清梦境还是现实了。但是无疑,这是一部好电影,只是它不太好被解读。听别人的建议去看一部作品,还有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朋友影响,戴上有色眼镜去看电影,可能你越看越觉得你朋友说得有道理。但实际上,我们如果要在电影里学习的话,用一颗平常心,用一颗虚心的心去看可能才会有收获。

  如何选电影?

  因为我在学电影专业课的时候老师就推荐了不少好电影了,但是我发现想把这些电影看完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我几乎都在看老师推荐的电影大师的电影,以及电影史上比较重要的作品,还有一个渠道就是书里提到的电影,这些都是我选电影的依据。

  对大家而言,最直接的方法可以参考豆瓣电影里“豆瓣电影TOP250”这个系列。这是网友评分分数最高的电影,根据这个选择不会有遇到不好电影的风险,但它有个缺陷是我们无法根据它来找到一个主题类的电影来解决一个主题的人生问题(比如幸福,比如失恋,比如自卑)。大家可以在豆瓣电影的搜索栏里面搜出来一些相关电影,但很多时候是搜不到的,所以电影达人推荐的主题清单就很有必要了。

  怎么看电影更高效?

  想像一下,当你全身心投入一部电影,化身一个角色时,你是不是就可以获得另一种身份,成就你的梦想,过另一种人生?对,电影最大的功能就是人生的演习场。李欣频老师在《人生创意课》里面写到这种通过扮演电影角色来学习的方法。假设你一年看100个电影,你在一部电影里选1-2个角色来扮演,思考站在他的角度我要如何过之后的人生。这样可以经历几百个不同的人生,那么你的灵魂就增加了很多不同的经历,生命的宽度就增加了。

  我读到这里时非常震撼,这意味着什么?我能不能假设我变成里电影里面的那个我特别羡慕的角色,用那个角色的身份来给现实世界的我解决眼下的问题?我能不能通过这样的练习,瞬间变成70岁的自己,回过头来,给现在的自己一些忠告?如果你在看完一部电影后,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下你使用新身份的体会,多练习几次。当你有了更高的视野,有了更广阔的角度,再回过头来看你现在生气的、委屈的这件事情的时候,你的体会就会不同。

  最后,电影可以用来学习,也可以用来放松,增加友谊。如果明天你男朋友女朋友叫你去电影院看“美人鱼”,你跟他说:不行,这个电影太低级了,太没有营养了,我要提升自己,我们一起看“盗梦空间”吧!这就不好了。你可以就当是奖励一下自己,顺其自然也很好,在哈哈大笑的时候,在感动到流泪的时候,释放一下自己的压力,笑完了之后如果你觉得这个电影没有内涵,也不要懊悔是浪费时间,可以在空闲的时候,问问自己:

  如果我是编剧,怎么让情节更有戏剧性,让人更容易沉浸其中?情节有没有逻辑漏洞呢,观众看了相信吗?

  如果我是主角,我怎样掌控自己人生,扭转命运?

  如果我是导演,我怎么让这部电影变得更好,哪些方面需要提升?

  3培训

  我很喜欢如今这个时代,我们可以享受到很多免费的线上学习的资源,我几乎每天都会听课,包括网易的哈佛公开课视频等,利用洗衣服洗碗的时间听/看,我觉得这样的学习效率非常高。

  15年中旬,我第一次听微信线上分享课,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我爱上了听课。相对于哈佛公开课来说,微信课的好处在于,微信课里面的人生故事、感悟比较多,更容易被听众理解,同时也更容易借鉴别人,将理论实施出来。但缺点是,有一些课程不专业,欠缺知识体系的建构,因为嘉宾碍于时间限制,知识点常常无法深入,还有的课程流于人生故事,没有干货。这些都是各位在选择课程的时候需要考虑的。

  另外,学习后一定别忘了将学到的理论尽快输出,没有输出的输入有害无益。对我来说,为了让输出跟得上输入,只要有机会我会安排自己去做分享课程,在准备材料、设计课程、做分享的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是一种高效学习的方式。“用输出倒逼输入”,虽说它是一句时下流行的话,但确实疗效好,谁用谁知道。那么线下的培训有什么优点呢?线下更容易开展人际交往,和学习中加入实践和活动环节。所以适当结合线上、线下的活动是个不错的选择~

  B类:摄影、绘画、写作、自我对话:

  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并加以展现

  摄影、绘画、写作,在今天这个时代对大家来说都不是难事,用数码手机拍照大家都很熟练,绘画和写作也是小学的时候就学习过的技能,但是这三个工具你有没有达到一定的熟练度?我认为如果你认为你是一个能静得下来的人,你至少要根据自己的爱好三选一。它们的门槛相对较低,突击练习一下,就很容易小有所得。

  为什么它们这么重要?因为它们是一种内在积累的输出,因为它们是一种美的表达。人和机器最大的区别就是创造力、美学、情感。而这三个表达的途径刚好又是创造力、美学、情感的表现。

  4摄影

  摄影、绘画、写作都是一种主动表达的方式,绘画的自主性更大一些,摄影相对受到被拍摄物的形态影响,不容易表达摄影师想表达的东西,但是实际上,决定摄影水平的,永远不是摄影器材,而是摄影者的思维。而且现在摄影越来越艺术、抽象了。艺术化的摄影不是以被摄物为中心,而是以摄影师为中心的。

  摄影师严明说:“摄影是一种因果,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拍出什么样的照片,拍出来的都是你自己。”我非常认同这句话,在创作上,摄影、绘画、写作都是这样的。起初入门的时候你不知道你要去表达什么,你只是在练技术,学习如何摄影、绘画、写作的技术,但是大量的练习之后,你掌握了这个表达工具之后,你的人生主题就会慢慢浮出水面,你发现你对某个主题很感兴趣,你愿意通过这些表达工具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5绘画

  摄影、绘画、写作,这三个学习途径起先是一种观察世界的训练,需要一颗敏感的心在生活中观察到素材,再通过自己的思考给原材料进行加工,表达出来。那么这三个学习途径至少是有练习到你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

  我从小画到大,并且越来越喜欢画画。我认为绘画和写作的过程,看似缓慢,但实际上是在自己所营造的艺术空间中自我对话,像禅修一样,这时候自己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你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去探索、去追寻。

  对于想学习绘画的朋友,我建议初期可以多做欣赏,看看什么是美的,多去了解不同的绘画种类,寻找到自己最喜欢的画种后,再去学习画画的“技巧”,而不是急于求成。我在豆瓣社群中就看到很多自学画画和自学音乐的例子,他们凭借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一点点天赋,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非常令人敬佩。

  6写作

  写作不但事关美学、想象力、创造力,而且写作可以帮我们整理思路,解决问题,处理情绪波动。我从大学起渐渐有了写日记的习惯,每天坚持写,没有话说都要找话说,至少我可以对今天的所作所为进行一个反思,三省吾身是非常重要的。曾经我也只是认为自己在心里反思就可以了,没想到在写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心流激发出来变成写作流的时候,在没有拘束地飞速写作的状态下,写出了我没有想过的问题,写出了让我惊讶的东西。

  但我本质上是一个懒人,我虽然写日记,但也是断断续续的,我虽然喜欢写作,但完全没有达到应该有的写作量。后来我无意间参加了生活美学社21天写作训练,它改变了我的写作现状,开启了一场我与自己的深层次对话,激活了我的人生……

  写作+社群改变了我非常多,于是我开始推广阅读和写作,并在训练营里担任班主任和导师,见证着一个又一个新的21天。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简书里也有一些我对写作和阅读的思考。

  7自我对话

  你已经习惯从书本、影视、教师那里学习,尽管它们教给你很多,但有一点是它们无法传授的,那就是有关自我的意义与本质。曾经的你,为了跟上这个光速发展的时代,为了在别人眼光中挺直背脊,你已经被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搞得目不暇接,你还有片刻的余暇去了解自我吗?

  大多数人并不了解自己,只是一心想着要战胜自我,所谓的战胜只是欺骗它、逃离它。当你开始尝试与自己对话,留心潜意识的声音,了解自我,向自我学习,以自我为师,你将看见一个全新的世界,内心的力量也将支持你走更长的路。探索方向:哲学、心理学、身心灵、宗教、静坐、冥想、禅修……

  C类:旅行、活动/饭局、逛街:

  与他人的互动中学习

  8旅行

  前几天刚结束了台湾行的我,在飞机上与邻座新认识的导游大哥交流台湾行的感想。他抛出了一个有趣的结论:一生一定要去三个地方,朝鲜、台湾、美国:去朝鲜看看过去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去台湾寻找未来的中国有什么新的可能,去美国世贸看看全世界的中心。如果你有一颗有感悟力的心,旅行会让你大不一样。

  旅行是我人生的主旋律,我的人生似乎总是被旅行推向新的阶段,改变我最多的就是旅行。它让我知道世界和我想象得不一样,它让我知道生活有千万种可能,是旅行让我拥有对他人的理解,对世界的谦卑。但是对于旅行,大部分人仍然使用着老旧的旅行方式,说2个最常见的误区吧:

  01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有新鲜感

  这个问题在未来还会越来越严重,前几年我到西江苗寨,发现它们的标语是:打造贵州版本的丽江。这样的旅游业商业扩张的方式,让我们越来越难以找到旅行中的惊喜。

  另一种不同的情况是,我在欧洲呆了十多天之后,发现自己找不出这些教堂的区别,似乎都一样,自己又不懂哪个教堂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代表着什么文化,感觉自己太肤浅了。只能傻傻地拍几张照片,炫耀一下我来过,装作很好玩的样子。特别印证了一句老话:上车睡觉,停车撒尿,下车拍照,回家睡觉,第二天一问什么都不知道。

  解决方式:一半一半,给新鲜感留点空间

  有人反对做旅行计划,觉得计划好了一切就没有新鲜感,崇尚说走就走的旅行。我觉得以我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年的假期就这么几个,如果不计划那么获得的收获将无法得到保障,所以我是支持做旅行计划的。因为在旅行的前期准备中,也是对目的地历史文化的学习,这样才不会到了目的地一问三不知。

  至于说走就走的旅行,我觉得要建立在了解当地的情况下,不然如果一个人说走就走可能会遇到危险。我觉得为了自己的安全负责,在说走就走之前,起码要了解你去的地方治安好不好,当地人的禁忌是什么,哪些地方是危险区域等。

  另外,为了让旅行充满未知,我将自己可以掌控的定在30%左右,剩下的70%都是惊喜。而对于不太有旅行经验的人来说,一定要多做准备,详细到怎么从机场到酒店,坐什么车,才能打消你的顾虑。当你的旅行经验越来越丰富后,就可以慢慢减少行前准备的工作,让遇到惊喜的机会多一点。

  我在马尔代夫学潜水,在昆明当沙发客,在四川彭州莲池寺当义工、听经,在终南山学习朴门农业,这些都是利用互联网了解到的信息来策划的新形式的旅行,并且利用较短的旅行天数完成的。时间不宽裕的亲们可以计划周五出发周日回家的旅行,像成都就有很多户外俱乐部,经常推出周末游,假期游的户外旅行,很有意思,我也会背着帐篷和他们一起享受大自然。

  相对于以寻找最美风景为主题的周末游,我更喜欢将自己的兴趣和旅行结合起来,我是画画的,我会寻找和其他专业画者写生的机会,或者和摄影师朋友、作家朋友采风的机会。所以找靠谱的旅伴很关键哦!和专业人士一起旅行,可以学到很多专业技能,旅行就是学习。

  02出发前没有清空自己,带着旧模式旅行

  第一次去台湾时我是带着妈妈去的。我妈对于台湾的第一印象是,在机场遇到的每个人都素质超级好!但是不多久,我们在机场附近郊区看到了很多小矮房。我妈说:“这里简直比不上我们家(我家位于城乡结合部),这里的人民还处于水深火热嘛!”

  我默默地翻了一个白眼,心想你是来解救台湾的吗?因为我想去看宫崎骏找到千与千寻灵感的地方,山城九份,就带着妈妈去了。我估计她应该会喜欢这里,因为我妈从小在重庆长大,也是山城,而且我妈喜欢喝茶,而九份正好有不少老茶馆。我在九份老街津津有味地吃着姜母茶芋圆的时候,我妈说:怎么没有辣椒?

  从我妈妈的角度来说,她虽然有足够的钱,也有足够的时间,但这次旅行并没有给她带来更大的世界。她虽在台湾,但是却一直拿以前的思维模式去套。如果一件事不符合他的想象,不符合她的模式,比如说食物很多都是甜的,没有辣椒,这件事便是不合理的。

  我本来想以台湾做一个跳板,带我妈出国的。我妈以前从来没有出过国,我想作为她的另一双眼睛,带她出国看一看,体验一下不仅仅是玩的旅行。但是我觉得这次计划不算成功。带妈妈出门比和妈妈在家里相处,更加考验我的耐心、细心,我需要更多的爱,并且从妈妈的角度来设计行程,才可以让妈妈体会到旅行的意义。

  旅行,从根本上讲就是给自己一个陌生的环境,然后从这个环境中得到新的体会。但是得到体会的前提是,你本身有容量去容纳它,有能力去换一个角度看世界,能容忍不同,能包容不同的意见。但是,许多人的旅行,不是带着疑问、带着寻找新角度去的;他们是带着验证性的眼光去的,带着旧有的角度去的。

  解决方式:抛开旧有的一切,去拥抱新的

  因此,真正的旅行的门槛其实很高,它意味着你得有能力抛开原有的眼光,原有的思维模式,你得有容忍度、有观察力,能把你的杯子空出空间,接纳新的事物,你得有一定基础去消化新的文化。

  9活动/饭局

  对于参与活动,出席饭局,我想性格外向的朋友一定比我更有发言权。我想提醒的是:尽量增加自己的参与度,如果朋友约你去旅行,可以自己定行程就不要跟着朋友的脚步走;可以自己举办一个活动,就不要只是参加别人举办的活动;需要和朋友联络感情时,主动去约别人既可以灵活掌控自己的时间,又可以设计一次别开生面的聚会。当你最大化地提高了自己的参与度之后,一定能从中收获到不一样的东西。

  大部分人面临的困扰是,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但朋友一软磨硬泡,“你怎么不合群呢”,就还是缴械投降了,认为“合群”比较重要。但是如果你的时间已经满满当当,怎么有时间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呢?这种时候,适当说“不”,进行时间管理并让自己心智更成熟吧。

  10逛街

  我平时不喜欢逛街,但不得不承认逛街也是快速学习的方式之一。与朋友逛街可以在交谈中了解到不少新资讯,解决目前的人生困惑。即使是一个人逛街,如果刚好遇到一间有意思的小店,那充满惊奇的感觉就像开启了一场小旅行。

  我的台北之行是由博物馆/美术馆、展览、创意集市、书店组成的。

  在创意集市上,我被一组不起眼的书签吸引了,恰巧,这些书签是店主亲自设计的,店主如数家珍地告诉我他为什么要亲自动手做书签、他是如何用小元素来表达不同含义的,我仿佛跟随他的脚步进入了一个小世界……

【毕业后如何提升自己】相关文章:

如何提升自己的味觉02-28

如何提升自己的分量02-28

如何提升自己吸引力02-28

在大学中要如何提升自己02-28

如何提升软实力02-28

怎么提升自己的运气02-28

怎么提升自己的气场02-28

如何提升教学的研究能力02-28

怎么样提升自己的气场02-28

该如何提升资源整合能力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