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点作文

时间:2022-03-27 20:04:04 好文 我要投稿

回到原点作文(10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回到原点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回到原点作文(10篇)

回到原点作文1

  头顶灰白的天空,翻过尘土飞扬的马路,我终于可以停下脚步,驻立在那熟悉又陌生的巷口。我知道,只要再迈一步,我便回到我人生的“原点”——那条打从我一出生便孕育我的老巷。那条充满西关风情,予我人生第一课的老巷。

  踏着青石板路,我缓缓步入巷的深处。映入眼帘的是久违的西关老屋。深红的趟栊门前是三级浅平的石阶,某户人家的家猫正慵懒地躺在石阶上,享受正午到来前温和的阳光。偶有微风拂过,老猫用前爪轻轻拨弄脸上的胡子,发出”喵”的一声后,打了个滚又沉沉睡去。我知道,这是喧嚣大城市的深处才有的悠闲与宁静。而我人生的起点就始于这一片祥和中。

  趟栊门后,原本掩着的木门已敞开。借着屋内微弱的光线,我看见头发花白的老爷爷正躺在摇椅上看报纸。忽然,一个小皮球“嘭”地一声打在了摇椅上,紧接着一个年纪大约只有两岁的孩子屁颠屁颠地走到摇椅旁,揪着爷爷的衣角“爷爷,球球!”老人摘下眼镜,笑着起身,把孩子揽入怀抱,细声细语地说着:“哦,球球去哪儿啦!在这里吗?不是!啊……在这儿!”只听,一阵铜铃般的笑声传入我耳中,我仿佛看见早已过世的爷爷也曾这么抱着我。是的,在我人生刚开启的那几年,这条老巷承载着来自亲人的无数关怀,西关人特有的温情。

  满洲窗,青瓦砖,古榕树,越来越多的景致冲击着我的视觉膜,也敲打着我心。可是,忽然地,一个红得早已褪色却又刺眼的“拆”字赫然出现在我老屋的墙壁上。这一“拆”字与周遭之景,周遭平和的氛围是何等的不相符。这时,我方惊醒:早在十一年前,这条老巷便已列入拆迁范围,也就是说:我人生的“原点”将要被抹去。

  眼泪不争气地涌出我的眼眶,我多想呐喊:这条巷子拆不得,拆不得啊!它不仅仅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培育我温和性格的地方,更是让我感受人间温暖的最初的开始。这里的一花一草,一砖一瓦都是岭南文化形成的开始。将这里拆掉,就是毁了我的根,就是毁了上百广州老街坊的根!可是,这样的呐喊谁会听见呢?人生的原点,文化的原点与高速发展的经济,与拔地而起的大厦相比,似乎已经变得渺小了。

  这夜,我又梦见了久违的老巷——不同的是,这次当我回到人生的“原点”时,红红的“拆”字竟然不见了踪影。

回到原点作文2

  又是夏初。热的上午。我们回来了。

  依旧是熟悉的跑道,粗糙的鲜红,塑胶在阳光烘烤下散发出熟悉的特殊的味道。深吸气的瞬间,所有关于此的记忆自驻足的这一点蔓延、铺展,化为一幅依旧鲜活的画面——一年前,在跑道的这一点,我踩着雨水跑向200米的终点,跑过初中的最后一段路。多少咸涩的汗与疲惫后的坚持,多少张笑靥多少双泪眼,都在我回到原点的此刻,让回忆发光……

  似乎是很刻意的回归。一大群人聚到一块儿,上演一场“昨日重温”。一年后,我站在跑道的这端,对身边的好友说:“多久没跑过了啊。我们再跑一遍吧!”拉着那双温暖的手,开始一段狂奔。毕业离开后的这段日子,我走过一段陌生的路,无法适应的压力充斥生活。脆弱的时候我想,要是能回到过去该多好,回到原来的地方。正午的阳光悠然洒落,奔跑的脚步声声落地。我寻求安慰的心仿佛在此刻有了慰藉。

  回到原点,也许不过是对过去的缅怀……

  我又信步来到了曾经的宿舍。站在那扇小小的门前,我对自己说,这是三年前我开始独立生活的地方。走进,迎接我的是一张张和当年的我一样稚嫩的脸庞。她们嬉笑、吵闹、讲无聊的笑话,讨论永远也写不完的作业,用一种好奇而天真的目光偷偷注视我们这些离开又回来的学姐。

  回到这里,我看见了自己从前的稚嫩,而实际上,从那一点往后的一段路里,我早已为更大的梦想奋斗过。于是恍然,即便是同时同地,我也早已不是原来的自己。言谈间,隐约是成长的痕迹……

  还记得初三最后的日子里写在黑板上的格言:“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每天都在进步。”地球一天自转一圈,每当太阳升起,我们又回到一个原点。位置可以复原,旧地可以重游,但回不去的是那些时光,无法复原的是昨天的自己。站在原点,与其纯粹地缅怀,不如想想以后的路。寻回奔跑的坚持不懈,带着又一个更远大的理想,我可以再次从原点出发,在压力无所不在的陌生道路上勇敢前行。

  回到原点,是审视昨天,找回不该丢失的东西;是着眼明天,思考未来的方向,重新出发。正因如此,回到原点不是无意义的重复,不是单纯的缅怀过往,而是生活螺旋式的上升。

回到原点作文3

  我想坐上那开往幸福的摩天轮,尽管它旋转缓慢,停停走走,但在这一段美好的旅程结束的时候,它会把我带回原点。

  我会带着我那单纯的心继续前进,我,仍旧只是个小孩。

  小时候,会觉得这个世界很美好,觉得这个世界上不会有坏人,只要大人们给我们一颗糖就可以开心一整天。

  长大后,才发现这个世界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处处都会有坏人,需要我们谨慎的提防,大人们的糖亦不能使我们满足,我们开始变得虚荣、追求时尚,开始与人攀比,却不知道父母挣钱的艰辛。

  接触了这个现实的世界,人也不知不觉变得现实,甚至变得麻木、残酷。我们变得没有了怜悯之心,看的路边的乞丐不会伸出援助之手,认为他们是骗人的。当在新闻里看到中国的同胞遇难,我们也会因为事不关己,所以对这些无动于衷,不会捐助他们。许多商人为了个人的利益,而不顾消费者的利益。我们变得不那么容易相信别人,甚至是我们最亲的亲人,抱着怀疑的心理,怀疑他会偷我的钱,怀疑他不是真心想跟我交朋友。

  活在这么残酷的现实中,我的心开始跟着动摇,我,是否还能回到那个原点?

  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真的好累,慢慢的开始迷失自我,提心吊胆的面对每一天。我讨厌这样,我只想像个孩子一样,有许多像‘吞了西瓜籽会在肚子里长出来’的天真烂漫的想法;我想像个孩子一样笑得没心没肺,跟人相处不会处心积虑的为了什么;我想像个孩子一样得到一颗糖就会很满足,很开心;我想像小时候一样认为这个世界还是很美好的;我想像小时候一样愿意相信身边的人。

  我相信只要我怀着那颗单纯的心,它会带我回到原点,就像小时候一样。

  我要变得更勇敢,我要回到原点,不管经遇什么,我仍保留单纯的心,让自己活得不那么累,像个孩子一样天真。

  尽管旅途迂回曲折,我相信单纯的心会照亮我来时的路,我最终会回到原点。我,仍旧是个孩子。

回到原点作文4

  原点是一个点,一个小小的点,但是从这小小的点上,可以引出无数的线,通向无尽的远方,而每个人,都有一条独属于他自己的线,站在线上回顾原点,可曾想过回去?

  回到原点,找寻曾经的快乐。

  每当感到无聊时,就会想想同,以前无聊时,都会怎么办呢?去找小伙伴?去听一盘故事磁带?去看一本故事书?还是穿上妈妈的裙子想像自己是一个公主?曾经陪位我走了好久的游戏,如今看来,似乎有些遥远了,真的长大了吧!时间为我带来了很多,可也带走了曾经单纯的快乐,很少会再为了一件事情而傻傻地笑了,可生活,还是快乐点好。

  回到原点,追逐曾经的梦想。

  记得小时候,好多人的理想都是成为一名科学家,那仿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了。记得我小时候,也曾想着长大后要做一名主持人,做一名律师,一位法官,记得小时候,大人们都会问长大后想考哪所大学,哪位小朋友不是信心满满地报出清华北大的名字?后来,我长大了,看到了比以前更多,知识面比以前更广,而对待自己的梦想,却比以前,迟疑了不少,甚至连在纸上写下自己的梦想,都不知从何处下笔。那种不惧一切的自信也似乎已经很淡了,可生活,还是有梦想好。

  回到原点,拾起曾经的美好。

  曾经对“童年是无忧无虑的”这句话,嗤之以鼻,可是当成长到开始怀念童年时,才体会到这句话的精髓,很喜欢的一首歌,歌中说“简单是快乐的,快乐最难得”,或许那些令我们念念不忘的美好,正是由于曾经那难得的简单,那时的世界,仿佛一张白纸,等待着我们,可以随心所欲的涂上最喜爱的颜色,随着生活的深入,我们想把它加工成各种风格的名作,却忘了,自己喜欢的,才是最美的,如此而已,所以生活还是简单好。

  刚刚曾经的同学,发了一条短信给我,要我过年去玩,说会给我做牛轧糖,让我想起她刚会焖米时,也是这样激动地把我叫到她家,仿佛一切又回到从前,感到了那种美好。

  那些怀念的曾经,仿佛生活的原点,虽然不大,却包含了最初的快乐,梦想、友谊、等等等等。当继续前行之前,别忘了再回到原点,还上那些曾经的美好,那些最珍贵的东西。

回到原点作文5

  每天忙碌于世间俗事,我们是否烦了累了?处在这竞争万千的社会中,我们遍体鳞伤,血流不止,渐渐遗忘了人生的原点。

  个人认为人生的原点应该是自然与文明,源于自然,又因文明而异于生灵。所以,在充满挑战和诱惑的人生面前,在充满坎坷的岁月征程中,如果你迷失了前进的方向,那么请记得回来,回到原点。

  当你工作累了时,记得要出去走走——可以去爬山,在山顶上等待着太阳冲破云层的阻碍,露出光辉的那一瞬间,感受心的律动和大自然的灵气,让你的心回到原点,《岳阳楼记》中的“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写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的身心难免不会沉醉于灯红酒绿之中,回来吧,回到文明的原点,拥抱书籍,浸润其里,让书的清泉洗涤我们那蒙上阴影的心,在弥漫着油墨香的文字中,品味人生的细致与美丽。回到文明的原点,让我们感受悠悠的心境,理性的智慧,以及博大的心胸。

  让我们沐浴书海,于尘土埋没的岁月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让书里的思想像天上落下的甘霖,洗涤我们那颗污浊、颜色黯淡的心。让我们重获生机,小草开于心田,鲜花盛于心间,让我们回到文明的原点,重新感悟生活,感悟生命。

  在面对无休止的竞争时,你的心是否也会浮躁不安呢?那么让我们收拾收拾这颗浮躁不安的心,回到自然的原点吧。从碌碌风尘中退出,把自我交给大自然,领略那“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淡定,领略那“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雄伟,领略那“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的趣味。让我们把身心交给自然,去感受那人性最初的真善美。来吧,回到自然的起点,荡涤心灵的尘埃,为心灵寻找一片栖息的净土。

  原点是人类生命的源头,是人类精神的起点。让我们回到原点,接受自然和文明的洗礼吧!

回到原点作文6

  淡淡风,泌着花朵的芬芳记忆,溶溶岁月,透着夜晚的恬静,美好,听着潺潺流水,触摸这夜的微凉,我仿佛听到了来自远方的呼唤;它向我耳语着一个,快乐的秘决:回到原点。

  多情的光阴,请渡我到那动荡不已的楚国,茫茫人海中,我看到了你——屈原。

  汩罗江畔,微风拂起,凌乱了你苍白的发丝,让你沧桑的面容更添一丝凄凉,你,身佩长剑,面对浩瀚的江面,没有丝毫犹豫,纵身一跃,回到了生命的原点,水,天下之至柔至善也,也唯有它才能容纳你的高洁,菱荷为衣,芙蓉为裳,志洁行廉,怀瑾握瑜。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众人皆醉,唯我独醒,当现实容不下你的高洁,你选择了回到生命的原点。

  回到生命的原点,在那里,你可以一展你的才华,实现你“美政”的理想,守护你的忠贞、高洁。

  光阴的长河里,时光飞舞,茫茫人海中,我看到了你——陶渊明。

  太阳渐渐落下,天边显现出多么美好的黄昏,你,一袭白衣,一手执酒,一手抚琴,面对如此美景,不禁咏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妙诗篇,你,也曾有过远大的理想,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然而污浊的官场注定无你容身之地;你,毅然转身,回到生活的原点,过着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

  回到生活的原点,那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响。”你做着一个快然自足的隐士,好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柳先生。

  大千世界,异彩纷呈,千山万水之中,我看到了你——李白。

  贵妃为你脱靴,力士为你磨墨,天子为你煮酒,你是何等的狂放,何等的高傲,你享受万般荣华富贵,然而,你却放弃了京城的权力地位,放弃了京城的繁华,回到了生活的原点,将你的步伐迈向世间每一个角落,游遍名山大川,“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住我不得开心颜”何等豪放。怎能不令人动容。

  回到生活的原点,在那里,你创作了无数的千古佳诵的诗篇,在历史的书卷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原点是美好的,最初才是快乐的,回到原点,那里有一口井,名为“快乐之源”。

回到原点作文7

  取经路上。

  孙悟空第一次遇见唐僧。被压了五百年,等待的人终于来了,为了一个任务,西天大雷音寺。

  性情急躁的猴子一蹦出来便想着立刻完成任务。

  “师傅,那西天大雷音寺相距甚远,要走到何年何月啊!俺老孙有腾云驾雾之本领,驾一筋斗云,一翻可至十万八千里远。要不我载你去吧!”孙悟空说道。

  “我徒有那么好的本领,去西天也不用那么久,不用经历那么多磨难,多好啊!也罢也罢,那就赶快启程吧!”唐僧说着,便坐上了筋斗云。

  悟空驾着云,朝着西天方向飞去,可飞去多远,便退回多远,最终还是回到了原点。

  唐僧便知,凡事不可一步登天,世事皆有因果定数,去西天必须要一步一步走着去,路再远,妖再多,生活再苦再累也要踏着一步一步走去。万事皆不可以只求结果而不要过程。

  没有九九八十一难,如何得真经,没有从原点开始一步步走,怎么会成功。回到原点也未曾不是一件好事。

  东汉末年。

  魏、蜀、吴瓜分天下,汉室由盛至衰。三国年年征战,为的是统一天下。可这么打下去,又会有怎样的结果?还不是被外来者夺取。晋朝,一个崭新的原点。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古以来的道理,但最终有回到一个原点,只有一个天下,百姓不再受征战之苦又何尝不好呢?一个安宁、和平、没有战乱的天下才是百姓想要的。这是一个新原点,是人们渴望的新起点。一切,又从这个原点开始。

  回到原点,唐僧懂得取经之路是漫长而又丰富多彩的,回到原点,百姓得到了一个真正的和平朝代。

  生活中有无数个“偶遇”,或喜或悲,你我都不知道!但那么多的“偶遇”又有多少不用从原点开始呢?或许这个“偶遇”会给你带来更多麻烦,使你要回到原点重新开始。得不偿失,为何又要他呢?

  没有过程的结果后必然是一个更麻烦的原点。

  回到原点,从(0,0)开始,不要抱有侥幸,你的成功必须从原点开始,你的硕果也必须从零开始!

回到原点作文8

  小时候迷恋游乐园的摩天轮,热衷那种把一切事物尽收眼底的满足感,回到原点停下时不免心中感慨万千。

  细细回想,万事万物在兜兜转转了几个轮回后,也逃脱不了回到原点的宿命。再璀璨的明星,也有黯淡的时刻。轰轰烈烈过后,定是“宠辱皆忘,看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望庭前花开花落”的淡然。

  能够收获鲜花和掌声的英雄不胜枚举,而能够在荣耀过后保持平常心的名人更该受到褒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受到世界认可,其着作在书店几近售罄之后,还能安然守住心中那抔净土,回到原点,依旧过着无异的生活,实属不易。而“亚洲飞人”刘翔与跨栏的告吻,昭示着其告别辉煌的.过去,回归生活的决心。

  人生之路依旧铺展着,年少的时候,像飞蛾,愿意用一生的使命去换取短暂的惊心动魄;时过境迁,愈发欣赏沿着一定轨迹静谧飞翔的候鸟,颠簸辗转之后回归故土,回到原点,享受熟悉的温暖。

  高处的视野开阔,便有人挤破脑袋地想要爬到至高点,到了,享受聚光灯打在脸上的成就感,却还是会在深夜一个人的时候难眠。什么都拥有了,却还是怀念最初平凡的小日子,粗茶淡饭比山珍海味更美味,简朴的衣服藏不住金子的光辉,返璞归真,褪去那层华丽的外壳,内在的果实依旧美好。

  骤然醒悟,原点不是意味着不思进取,也不是停步不前的消极与悲观,而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开始。

  高三的复习是紧张的,要把高中生涯甚至是整个学习生涯的知识点都掌握起来,着实考验我们的记忆力以及耐力。再次回到那些曾经烂熟于心的知识点上,再花上大把的时间去记忆。这便是回到原点的过程,回到原点找最初的记忆,提高自身水平,达到质的飞跃。

  摩天轮还在游乐园那一角兀自地转动,承载着众人的希冀与心愿,一遍遍从最低处升起,再落下,回到原点,再升起。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摩天轮的外表虽然不再光鲜,却收获了数万次的眺望。

  我只愿像摩天轮那样,无悔地走过一个个冬夏,在一次次回到原点与上升的过程中收获我的专属人生。

回到原点作文9

  青春是一个具有双面性的时期,我们会带着最初的信念以此拼搏,但在这场旅途中,我们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它们会让我们怀疑着自己的选择,会让我们迷茫,但最终又会让我们回到最初的信念,而且更加的坚定,不再迷茫。

  对于我而言,刚刚进入初中时梦想的是能够考入自己最为向往的高中。不仅仅是为了能有更好的将来,还是为了让亲人们在外人眼中更有面子。以这样的心态我度过了在学校中最认真刻苦并取得较好成绩的一年。或许是在这种优越中呆久了,渐渐让我有了自负的心态。整天只知道跟朋友出去,总是认为自己的成绩不需要担心。直到长升入初三时,我的成绩十几名滑到三四十名才引起了我的警觉心。但当时却依旧认为是我的那些朋友让我不能专心学习,丝毫没有认识到是自己那颗不坚定的心导致了今天的结果。现在想想真觉得可笑。

  初三那年特别是下半学期,我感觉我脑里一片空白,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甚至一度想要放弃。迷茫,不知所措充斥在我的内心。直到后来班主任找到了我,跟我谈了很久的心,他对我说:“要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如果连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了,那谁也不会相信你的”。或许是不想有负老师的信任,在那最后的100天努力着。中考成绩下来后虽然跟理想的目标差距较大,但却留在本校进入了一个不错的班级,为了找回当时的自己,中考完了的那个暑假,在他人都在开心玩耍时,我主动要求补了近两个月的课,很少跟同学联系。

  当我再次走进学校大门时,心情与三年前时的心情一样却又不一样,一样的希望好好的学习,不一样的,却是在对待学习的态度。我学习不是为了与人之间进行攀比,而是为了自己内在能得到更好的修养,最后结果无论好坏,对得起自己的努力就好。

  不管曾经的我多么迷茫,但总有一天它会回到原点,并且更加坚定。

回到原点作文10

  难忘毕淑敏的一句话:“额头上没有一丝皱纹的美人,怕血管里流动的都是水。”的确,生活在现代世界里的人们是不是已经忘记自己不施粉黛的素颜,是不是已经遗漏了真性的原点?我们习惯于挤出不由衷的笑容,习惯于对化妆品和面具的依赖。殊不知我们暗自高兴以为岁月的痕迹和世故的表情统统遮去,却令自己最珍贵的一面,生命最澎湃的热度一同抹去。

  生命的原点在于个性的张扬,在于情感的表露,在于性格的突围。回到原点不是褪下成熟的外衣,而是撕掉不必要的包装;回到原点不是原地踏步,更不是退回起点,而是以淡定而真实的姿态上路,轻轻抬头,已屈指行程二万,翻越无数的高山……

  每次坐飞机时,空乘人员都会为乘客演示应急用品的使用方法。面对乘客,本是机上空姐绽放最美丽一面的时机,但我却每每看见一张张木然而冰冷的脸,很规范却很敷衍,我想,再动人的脸容也经不起随意的解读和虚伪的摆弄。回到原点,虽不完美亦叫人亲切;远离原点,尽管精致但让人生厌。回到生命的原点,是展现自己自然而感性的一面,是在生命的轨迹上搏动着最和谐的节奏,是在自己和他人的心中演绎着真善。

  于是想起著名的人口学家马寅初。尽管在那个人云亦云的年代,多少学者为苟全学说已放下知识分子的尊严,但马老依然保持着不屈的姿态。“宁鸣而死,不默而生”。造反者说他已丢掉立场的原点,我却谓马老回到了一个学者应有的原点。“绝不向以力服人不以理服人的人低头”。这个原点如此厚重而神圣,承载了人性的光辉和一个知识分子最倔强的底线。

  原点不是起点,坚守原点者业已登上一个道德的高台,原点又是起点,坚守原点,回到原点者从这里再出发,再扬帆启航,最淋漓也最真实,最平平淡淡也是最轰轰烈烈。

  在一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们满足于”枝枝叶叶外不寻”,但一个人人都标榜“金钱为原点”、“权力为原点”的社会又何尝不是一个迷失了原点的贫血社会?惟有每个人都自觉地寻找原点的坐标,重获人性的庄严,才有“民德归厚”的一天。

  回到原点,重拾本真,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