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是怎么雇用“中国智慧”的

时间:2022-05-02 16:29:27 好文 我要投稿

外企是怎么雇用“中国智慧”的

  11月5日,微软亚洲研究院迎来了其10岁的生日,之前几日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也举行了他们在中国的10岁庆生会,两年前IBM同样举行了这样的庆祝仪式。

  国际巨头雇用“中国智慧”十余年的时间里,他们的研发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越来越多,投资越来越大,研发更接近企业核心产品,在全球的地位不断提升等等。 在他们的影响下,中国企业也纷纷效仿成立研究院、工程院等机构。 但中国企业只学到了他们的皮毛,没有学到他们的精髓。 除了表面看到的变化,这些巨头在研发领域的新尝试,更值得中国企业借鉴。

  第一个变化就是他们的研发不仅局限于本行业内,而是大规模地开展跨学科研究。 IBM已经在能源、医药环境等方面投资。 微软也在软件以外的领域进行大力拓展,比如艾滋病疫苗、环境保护等方面。 跨领域研究未来会带给这些巨头更多的机会,有可能开启一个新的金矿。

  第二个深层次的变化是“外包”研发。 现在这些跨国公司轰轰烈烈展开与国内科研机构和院校之间的合作,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哪家公司又与哪个学校合作了,甚至将一些研发也外包给他们,这一点惠普的做法最为典型。 惠普自己的`研究人员并不多,遇到好的项目的时候,他们会寻找国内在这个领域最顶尖的院校去合作,投钱让他们做研发。 这样投资少、风险小。 双方谈好,钱由惠普出,知识产权归惠普所有。 惠普之所以这样做,他们认为一个公司不可能把各个领域的顶尖人才都招到惠普来,那么通过研发外包的形式,间接可以“雇佣”各领域的顶尖人才。

  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变化就是这些研发机构开始变卖技术。 这些企业的研发往往非常超前而且非常广泛,很多中国企业不理解,认为他们是“过度研发”。 其实,大量自己用不着的技术并不完全是闲置在仓库里,而是通过专利授权或是直接出售专利的形式收回投资,甚至还能小赚一笔。 微软已经成立了专门的部门负责这种专利授权的部门运作,在中国也已经与两家企业进行这样的尝试。 惠普对于自己暂时用不到的技术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引入风险投资,让风投去把这个技术运作起来。 二是向缺乏研发能力的企业转让。 “卖技术”这种做法对于巨头们来讲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好处:他们很多技术都是围绕自己的核心技术开发的,跟自己的产品互有关联,并且完全基于自己的技术体系之上。 所以在转让技术的同时,也对构建自己的生态系有很大的帮助,这也将有利于保持他们在行业的核心地位。

  一些深层次的变化才是这些巨头未来有可能保持领先的秘诀,中国企业不能再局限于模仿一个机构的形式,而是要真正领悟这些机构是如何运作出价值的。

【外企是怎么雇用“中国智慧”的】相关文章:

韩国男女是怎么相处的05-01

瑜伽是怎么减肥的呢05-01

跑步腰疼是怎么了05-01

眼睛疲劳干涩是怎么回事05-01

蒙古族的养驼习俗是怎么来的05-01

大人晚上睡觉出汗是怎么回事05-01

晚上睡觉爱磨牙齿是怎么回事05-01

清点千古智慧作文05-01

睡觉感觉醒不过来是怎么回事呢04-30

小积木可以启迪儿童大智慧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