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忠言作文

时间:2023-08-28 17:40:45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倾听忠言作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倾听忠言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倾听忠言作文

倾听忠言作文1

  在路上,我们一路走来,艰辛、困难、挫折都是常客。但有时我们会听到一些声音。它不属于我们的声音,而是来自远方。

  我们现在所做的,可能是我们之前的人做过的,在我们走上这条路之前,人们也走过了反复的实践。那么我们遇到的困难,可能是前人遇到过的。当我们陷入困惑时,我们不妨听听他们要说什么。

  孔子曾说,忠告是好的。作家歌德曾经说过,接受建议就是提高自己的能力。我同意他们的观点。建议,中肯的建议。它会让我们在迷茫中找到指引我们前行的光。它会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谨慎,减少不必要的错误,对我们会起到非常好的引导作用。

  然而,曾经有人认为。不要给我建议,让我自己犯错。友谊永远不会容忍长期频繁的建议。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善意和恰当的建议会让我们变得更好,不会在同一个地方犯同样的错误。拒绝别人的帮助会让你孤独。有时候你是盲目的,不知所措的。多一条建议,就多一个人的公司。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让我们少一些烦恼,让我的作文更好,这些善意的建议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所以,做一个学会倾听的人,是一个有道德有教养的人应有的表现。

  当然,我们必须听取建议,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接受所有的建议。对于不同的`建议,你要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区分和选择的能力。我们现在采取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仔细考虑,这对我们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处于青春期的时候,我们总是认为父母的话已经不重要了,其实不然。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父母总是给我们很多建议。我们年轻的时候不这么想,长大了就明白了这个世界,明白了一些事情。这让我们深刻反思,有时候甚至后悔当初为什么不听父母的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父母的良苦用心,长大后突然明白了,但也不晚。趁着我们还年轻,趁着父母还不老,趁着一切都还不算太晚,认真听取父母和身边人的建议,慢慢品味其中蕴含的人生道理,对我们的一生都大有裨益。

  这条路充满了艰辛、障碍和漫长的道路。但有一句忠告,再累也无妨!

倾听忠言作文2

  在路上的我们,一路走来,风雨兼程,困难和挫折是常客。但是我们的耳边有时会想起一些声音。不属于我们的声音,而是来自远方。

  我们现在做的事可能是前人们做过的,我们走的路前人们也在反复实践中走过。那么我们所遇到的困难,前辈们可能也曾遇到过。当我们陷入迷茫时,不妨听听他们怎么说。

  孔子曾说,忠告而善道之。一个文学家歌德曾说,接受忠告,就是增进一个人自己的能力。我认同他们的观点。忠告,中肯的劝告。会使我们在迷茫中找到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会使我们在成长这条路上更加小心谨慎,减少不必要的错误,对我们起着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

  可是,曾有人认为。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犯错误,友谊绝不会忍受长期频繁的忠告。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善意的,适当的忠告会使我们变得更加优秀,不在同一个地方犯同样的错误。拒绝别人的帮助,会使自己变得孤僻,有些时候盲目到无所适从,多一句忠告就多了一个人的陪伴,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了我们自己。为了让我们少一些烦恼,让我们变得更好,如此一来,这些本意是善良的`忠告,便对我们而言格外重要,所以做一个学会倾听的人是一个有道德,有素养的人应有的表现。

  当然,忠告是一定要听取的,可是这并不代表要对全部忠告全盘接收。对于不同的忠告,要有辨别能力,结合自己的实际现状有所取舍。现在所走的每一步都要经过深思熟虑,这对将来的我们的发展至关重要。

  日常生活中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总依着自己的一腔热血,认为父母的话已不在重要,其实不然,许多时候,父母总会给我们许多大大小小的忠告。小时候的我们不以为然,但长大后懂得了人情世故,明白了一些事情。这便引起了我们的深刻反思,有时候甚至会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听父母的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父母的良苦用心,长大间才恍然明白,不过现在并不算晚,趁我们还年轻,趁父母还未老去,趁一切都还为时不晚,细细聆听父母及身边人的忠告,慢慢品味其中蕴含的人生道理,这将使我们的一生受益匪浅。

  这一路风雨兼程,道阻且长。但有一言忠告相随,再苦再累又何妨!

【倾听忠言作文】相关文章:

忠言逆耳助我行作文03-20

忠言逆耳利于行作文03-05

忠言逆耳利于行作文07-19

忠言逆耳利于行作文(优选)08-01

倾听的作文03-08

倾听的作文08-04

让女人幸福一生的暖心忠言02-28

忠言逆耳利于行作文通用【4篇】08-12

关于倾听的作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