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味道作文

时间:2023-09-03 23:29:44 好文 我要投稿

家的味道作文【经典4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的味道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家的味道作文【经典4篇】

家的味道作文1

  中秋节快到了,与远在加拿大的好朋友GI微信聊天,我问她,往年中秋节加拿大热闹吗?她说,还可以,就是华人一起庆祝传统的中秋节。并说远在他乡,特别牵挂家乡的月饼。我对她说,月饼是满满家的味道,吃块月饼吧,吃了月饼,家就在你心中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是传统的团圆节日,每到这个时节,远方的游子都会通过月饼传递着思乡之情。深厚的,淡淡的,清晰的,带着模糊的想象……每个人的思乡情结有所不同,但始终牵挂着。

  中秋吃月饼是我一直的思乡情结。生活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令我对于月饼始终有着奢念。过去我们穷孩子,特别盼望八月十五,因为可以吃到一年一次的一小块月饼。记得,在中秋节前,妈妈就上街购买了四个用传统油纸包裹着的月饼,月饼上面盖着一块红纸,由稻草旋钮打结,上面留着手提的空扣,把月饼提回家,悬挂在高处。我们眼瞅着月饼渗透出来的油印,闻着若有若无的香味垂涎欲滴,期盼着中秋节快点到来。

  武宣大米厂月饼——满满的家乡味道

  等到中秋节晚饭后,妈妈拿起梯子从高处把月饼拿下来,把桌子移到厅堂外开阔之处,将月饼小心摆在盘子里,让它在月亮下静静地“吸收”着天地之灵气,说是供奉月亮姐姐。我们几兄弟围在桌边,看着月饼流口水,想伸手去偷一块吃,可是大人在旁看得很紧,根本无法下手。大约10多分钟后,妈妈将供奉完了月亮的月饼,用菜刀一个个切成四瓣,四个月饼切成八瓣后,全家一人分得一瓣。得到这一瓣月饼,我们这些小孩子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一口就吞了,吃得舔嘴抹唇,有时根本不知道月饼的味道是香还是甜,看着妈妈或是哥哥手里没有吃完的月饼哭着闹着再要。妈妈总是纵容我这个家里最小的孩子,把自己手中的月饼再分成两瓣,分一半给我。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秋月饼不再是奢侈品,成为普通的食品之一,我们也不再为争吃月饼而哭闹。兄弟姐妹长大了,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每个人都拥有了自己的家庭,中秋分月饼成了家乡的思念,那情那感,只能在岁月中偶尔回忆。

  去年的中秋,我回到了家乡,把自己从广东带回来的月饼赠送给家乡的亲朋好友品尝。走在充满着家乡情怀的广西武宣县东乡镇上,我闻到了传统油纸包裹着的`月饼的味道,循着那似乎遥远而又熟悉的味道而去,看到街上到处摆卖着用油纸包裹着的月饼,那些用老家传统农家自榨的花生油散发出迷人的香味……可谓是未品其味已闻其香,令人陶醉。看,月饼上面还是盖着一块红纸,上面写着“东乡月饼”的字样,我购买了4个月饼,摊主也是用稻草旋钮打结,让我提着回家。中秋那个月夜,桌子上摆满了丰盛的晚宴,鸡、鱼、肉,应有尽有,享受着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美好生活。与年迈的妈妈坐在一起,打开那儿时味道的月饼,心情已被月饼的味道和温馨的团圆填满了。小心翼翼地打开外层的油纸包装,顿时,一股花生油和月饼融合的味道飘来,令人唾涎欲滴。我用水果刀慢慢切开,把他分成8份,一字排开,表示着父母和6个儿女在一起品尝着团圆的中秋,或许,远在天堂的父亲与大哥也已闻到了这亲情的味道,感受到了天和一方的怀念。妈妈说:儿啊,不用再分这么多份,家里现在生活好了,随便吃吧。我悄悄地转过头,擦掉眼角的泪水,无言地面对着年迈的母亲。是啊,妈妈老了,我们做儿女,却要远离家乡谋生,无法守候在身旁。那一种味道,只能在这个年龄,只能在这个团圆的佳节才能细细品味——它没有太多的油盐杂味,只有弥漫在心中的无以言表的味道。这时候,美味佳肴,已不再是中秋的主题,满满的回忆,成为了浪子归家最好的味道!

  在这过程中,好友盟哥给我送了一盒武宣大米厂的月饼。当时,我没有舍得品尝,回到广州,打开这带着家乡味道的月饼,我又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又一个中秋节到了,不管是在自己的家乡,还是远在异乡,中秋是团圆的情怀,月饼满满家的味道,是亲情的享受,大家都吃块月饼吧,吃了月饼,家就永远在你心中。

家的味道作文2

  我们家充满了烟火的气息。

  一个完整的家,一定要有一个常开的炉灶——我一直这样固执的认为。没有炉灶就没有温度。邻居一天三顿在外面吃饭,锅底一年热不了几次。他们家的空气是凉的,没有一个家该有的气息。家的气息,是厨房里每天飘出的烟火气,日久天长在一个空间里萦绕形成的家庭符号。

  我很庆幸我们的炉灶是常燃着的。

  春天,新摘的香椿芽和鸡蛋一同上桌。爸偶尔还会割一些头刀的韭菜回来——他工作单位在农村,开门就是菜地。夏天的厨灶不怎么惹人爱,但它还是努力工作,煮出一碗晚清香碧绿的绿豆汤。干燥的秋天,灶上常煲着银耳百合粥,放一块冰糖,整个房间充满了微甜的植物气息。日历翻过十二月,一家人围在桌前,等待一碗澄澈的鸡汤。

  初中之前,掌勺的多半是我爸。那段时间我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没有谁能炖出更美味、更诱人的牛肉。犹记得关火端出成品的场景:暖黄色的灯光下,软软弹弹的肉块浸在酱色的'汤汁里。嗯,应该放了点糖,汤汁是微甜的。肉块已经到了入口即化的程度,我整个口腔里的味蕾都开始躁动起来。爸做饭稍显豪放。架一口铁锅炖鱼,搁两袋子醋,土豆切成大块下锅,盖上锅盖,还可以听见炉灶上方传出的“咕嘟咕嘟”。我们的饺子个头奇大,皮里裹了满满的馅。包三鲜馅的水饺,爸放了半袋虾仁!那分量真足,每个饺子都鼓鼓的,夹开一个,绿色菜叶倒是很安静,切碎的木耳不安分地往外挤,虾仁撑足了场子展示自己的强大阵容。我的饕餮之欲,在这一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但后来我爸就陷入了一种奇葩状态。熬苡仁粥,扭头看见一碗早上剩的白菜丸子,他端起来就倒锅里了。煮片汤,找不到配菜了,拽了一把韭菜,“当当”剁成十公分的几大段扔汤里了。中国人自古就有杂烩的习惯,但如此混搭,还真让我开了眼界。我爸就用这种无厘头的方式一次次地挑战我的味蕾。好吧,各家有各家的生存方式,这些味道诡异的玩意儿至少是我家的专属。

  可我妈不干了。那些“奇菜”放一边不说,每次我爸完成自己的杰作,都伴随着一厨房的凌乱。于是厨房所有权顺顺当当转移到了我妈手里。

  至今,我仍认为妈妈的做法完全处于一种责任感,尤其对我。自小我就没有养成在外吃早饭的习惯。因此时间再早,我妈都会早起床一个小时,完成一天里的第一个任务——准备早饭。从小学到高中,马上十二年整,每天如此。简单的早饭,紫菜蛋汤,或者蛋炒饭,焖馒头。有时为了赶时间,西红柿鸡蛋面就出场了。

  两个西红柿去皮切成瓣,放油炒两下,加水下面。最后放鸡蛋,是那种预先在碗里打散的蛋液,往锅里一倒就瞬间变成轻盈软嫩的鸡蛋羹。食材的融合在这一刻完美了!红色黄色相得益彰,酸与甜与蛋香互相融合。依旧是餐厅的暖黄色灯光下,碗中冒出的白色雾气氤氲一片,视觉上和触觉上都那么温暖。我想,能把一碗普通的面做得如此娴熟的,只有母亲大人了。

  而能坚持起床为我准备早饭十多年的,也再无旁人。

  其实我想说,我不是美食家,甚至不算个“吃货”。爸妈也都是普通的爸妈,不会什么满汉全席。更多时候餐桌上摆着的,是当下的蔬菜,搁少许油和盐,清清淡淡。一家三口围坐,吃饭闲聊,互相逗乐,互相“贬低”。单是能在一起吃饭就很让我们开心。肉和水饺什么的,只是偶尔的。没有谁家会每天大鱼大肉。有时只有透过最普通的菜肴,才能看穿家的温暖程度。

  毕竟,家中特有的烟火气息,不是靠山珍海味撑场子,而是靠时间积攒下来的。即使每天都是普通的小菜,即使家中的厨房简单至极(比如我们,厨房不足十平米,调料盒中连味精都没有),只要有时间,炉灶会慢慢地于不经意间熬煮出家的味道。

  家里的饭菜永远不会吃腻,因为那是我们一出生就被标记下的味道,当然会没有理由地喜欢。爸妈做的,再普通也是美味的,毕竟包含着家的温情——对,温情。我喜欢的家的味道,或许只是家的温情吧。

  明年九月,我将开始自己的独立人生。长期沉浸于家的味道,我甚至忘记了这一天的到来。可这有什么关系。家的味道能伴我很远很远,因为我会一直记得。

  也是,怎么可能会忘记。厨房和炉灶,家中最丰富最有韵味的地方。它烹煮出了一个家的温暖,见证了一个家庭长久的幸福。

家的味道作文3

  时间的逝去就成了岁月,我们经常会从大脑的深处去拾起它。在回忆秋天的往事里,总感觉到一种属于我的秋天的味道围绕心间。那味道很怡人,很惬意,很温馨,很动听,还很美丽。

  开始让我最能感觉到岁月的味道是每年村里秋收的日子。那时阳光很殷红,静静地照在村庄排排房子的红墙上,显得更加的红艳。漫步走在忙碌的田野里,无时不能闻到收割中的秋稻弥漫的稻香,抬头望着东边连接天地逶迤的青山,及山顶上蓝色天际里飘渺的连绵白云。随即躺在田间稻草堆里望着秋高气爽的天境,大口地吮吸着周围散发秋香气息,特别新鲜,清心。一直都觉得秋天散发一种独特的味道萦绕整个季节,牵引着我的朦胧的心灵嗅觉,让我有种琢磨到又渐渐远去又要我循循去追的感觉。仿佛一个飘着清香的姑娘跑着,让你一直追着,每次几乎要触摸到,她又快速度远去,只留下让你更勇敢前进的清香。每到秋天,心中都有别样的情愫,每天都生活在捉摸不定的秋天味道的追索中。

  独自坐在村前不知流了多少历史的小溪沙滩上,默默地看着秋水向远处缓缓逝去,红烂的阳光照在远处的树林里,远远地也能听到有叶落地的声声“啪啪”声,那是秋叶落地,它会在空中划着优美的曲线。秋鸟还是有的,燕子是早已南去,旧巢还牢牢地固定在老屋屋檐下,明年燕子会如期回来的。麻雀倒是最常见的,村里每家田里收回的谷子都会铺散开在屋前的操场上晒。有些人家操场是水泥地,谷子直接铺上就可以了;没水泥地的就晒在古时传到今的由竹子编制的很大的“笃床”上。麻雀就会成群飞到场边的枣树上,趁着留在家的爷爷奶奶看谷子不注意时,快速地飞下,啄食着黄澄澄的谷子。老人发现就会追出去赶,嘴里会吹出“嘻嘻”声,结合起来驱赶,麻雀就会如风快速飞去,落在树上,随后飞到另一家去打扰那家屋檐下坐着打着瞌睡不注意的老人们。

  难忘的还有08年高三的秋天,那个金色秋天见证了高三别样的一年。那个秋天里我暗恋上了我的同桌女生,在我心里,她是那么的完美。喜欢就开始在这个学期的秋天,一直默默藏在心头的暗恋,直至来年高三的结束。那个秋天的每一天都觉得特别的'有念想,阳光、雾、雨露、黄叶等一同见证我不同心境的每一天,幸福,失落,想念,酸苦,反正就是五味杂全。秋天成了思恋的季节,直到今天我经常向别人说秋天是思恋的季节。秋风吹着,唤醒着我的青春气息;黄叶飘着,似曾我心为此飘忽不定,辗转反侧;秋日倾洒,好似感受到爱的温暖;雨露秋生,那似乎是爱的滋润。不经意间桂花开了,清香淡淡,沁入我绽放在秋的爱意里,缓缓的飘扬,直上,徘徊在高高浩淼的蓝天,白云为伴,我仿佛幸福地靠着软绵绵地沉睡。普通的秋天,飘进了一丝爱的气息,绽放在这花开花香的秋天,

  高三的过去,我开始了补习的路,也一下忘了高三的许多,又是一年新的秋天的来到,我慢慢开始发现,似乎闻到了去年秋天的味道,细细地闻着,觉得是那么的难忘,似曾相识。心不经意间被不知的何物深深地触动,物是人非,秋味犹在,人却惘然。

  09年某个秋天一个午后,我在四楼上课,阳光还是那么的殷红,静谧地照耀窗外的树林。我时常会把目光从黑板不经意地望着窗外。教学楼外是个老公园,长着许多的参天大树,外面树林高到四楼窗的大树都长着层层叠叠的黄叶,斑驳不断移动的叶影映在侧面居民楼的白墙上。时常有一片黄叶在目光注视下轻轻地飘落。透过树林树与树间间隙看着远处的青山,山下空旷的田野。望着高高蓝天里飘渺的白云,一切都让我仿佛又找到去年的那个秋天。红色的夕阳的阳光照进教室,照亮了头上教室的空间。再回望窗外的秋天的风景,默默闭着眼,去细闻思恋里的秋天味道,感受到高三去年那个秋天味道,内心默默地快乐地流泪。

  现在,我已离开了家乡。在江南的这个秋天里,我已经闻不到那个熟悉的秋天的味道。也许是岁月的改变,或是慢慢失去了闻那秋天味道的触动,也许在家的秋天里,相信我能够闻到那熟悉的秋天的味道。

家的味道作文4

  父亲是天空,母亲是大地,他们用坚实的臂膀和温暖的胸膛为我们撑起了一片没有委屈的天空,这就是家。

  回想起那些困难年代,家是很清贫的,家里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有两口箱子,那还是姨妈给的。有一个大桌子,是前任住户留下的,那是父亲用来写作的地方。值钱的东西就是一个收音机和一辆自行车,收音机是那种老式的,指针旋钮的那种,听收音机是当时家里唯一的娱乐活动。我最喜欢听的就是小说联播和曲艺节目,曲艺节目当时就一个,是著名表演艺术家李润杰先生表演的快板书《奇袭白虎团》,一天到晚不知要重复多少遍,听着听着我居然一字不漏的跟着背了下来。

  有一天晚上,我让父亲、母亲在炕头做好(那时候北方睡火炕,靠着炉子那头是炕头,靠着烟囱那头是炕梢,一般是老年人睡炕头,晚辈睡炕梢。),然后我就在他们面前完整的演绎了一遍快板书《奇袭白虎团》,望着父亲母亲那诧异的眼神,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骄傲。

  那一年我不到7岁。

  母亲听完以后,高兴的不得了,用拳头猛锤父亲的肩膀,叫道:“你看看,你看看,和你当年的样子多像啊!”

  父亲叹了一口气,只说了一句话:“以后别学这些乱七八糟没用的东西。”

  说完站起身来,走到院子里,抡起斧头,劈扳子去了。

  后来,我才慢慢的`知道,父亲这个当年中戏的大才子,就是因为导演一部话剧,剧中歌颂了刘少奇、邓小平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被打成了右派,被下放到了黑龙江伊春市,在那里所有的受到了很不公平的待遇,他也受到严重的伤害,他发誓子孙万代不搞文艺、不沾政治。以至于我疯狂热爱普希金、裴多菲、徐志摩、戴望舒的时候,遭到了他严厉的打击。这些是都是到四川以后的事情了。

  那时候听收音机还有一个最大的乐趣是听小说联播,一开始只能听一些革命性比较强的小说,那时候我们喜欢的一部小说联播是《沸腾的群山》表演者是李维信,小说讲述的是革命群众和阶级敌人斗争,保卫矿山的故事。

  小说里有一个女特务,名字叫翠花。当时表哥在我家,他就和姐姐,弟弟一起欺负我,他们把英雄角色都分配完了,最后就把女特务的角色强行加到了头上,三个人联合起来一起抓特务,一起喊着:翠花!翠花!抓翠花!翠花!翠花!抓翠花!

  气的我放声大哭,他们却乐的不可开交。去年回黑龙江表哥已经60多岁了,我们说道这件事的时候,大家还是乐的前仰后合的。

  后来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推出了《岳飞传》,一时间轰动全国,一到说评书的时间,真是万人空巷,几乎都在家里听评书。后来袁阔成先生推出了《西游记》《三国演义》,单田芳先生推出了《隋唐演义》,都是评书的经典。

  这些评书都是我所钟爱的,每天都按时收听,渐渐的很多段落也能背下来,后来晚上睡觉前弟弟非要我给他讲一段才肯睡觉。开始我还是按照电台播出的讲解,后来就乱套了,用现在的话是时光大穿越,三国、水浒、西游、隋唐、岳飞传都掺乎到一起了。孙悟空大战关云长啊,花和尚拳打白骨精啊,岳飞大战秦叔宝啊,那真是天昏地暗,乾坤挪移,古今颠倒,我讲得绘声绘色,神乎其神,再加上神情和动作,弟弟听得津津有味,父亲和母亲笑得前仰后合。

  记得那时候没有天然气,只能烧木柴,每年父亲的单位都要几种购买两次木柴,单位统一用卡车拉到门口,丢下几根粗细不等的原木,剩下的工作就要自己完成了,首先父亲要去找人借一把锯子,和母亲把很长的一根根树干锯成一米左右的树桩子,父亲在用大斧头把这些树桩在劈成小块,然后在门外剁成一堆,使用的时候,在用小斧子劈成更小更细的木条,当时这项工作叫劈扳子,父亲每到不开心的时候,就到院子里劈扳子,父亲劈扳子的姿势很优美,他先把大的木块立在地上,然后拿起大板斧,板斧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木桩子就被劈成两半了。

  所以父亲心情的好坏和扳子垛的高低有关系。

  那个季节每家每户都要买木柴,劈扳子,磊扳子垛,谁家的扳子垛越高,越漂亮,将会受到别人的羡慕。

  而就在扳子垛的夹缝中,我建立了一个我的私密王国,在哪个缝隙里足可以容纳我瘦小的身体,同时还可以收藏我一些“私品”,小玻璃球,烟盒,漫画书《班长大人》,画报等等。最有意思的躲在我我的小城堡里,我可以看到路上的行人,而行人看不到我,我可以看到胡同口爸爸妈妈下班的身影,也可以看到路上两个人为了抢地上别人掉下的一毛钱打架,也看见过一个大小伙子袭抢残疾乞丐,也看见过隔壁的大婶背着他男人和别男人厮混,在我的小王国里,期待的,厌恶的,开心的,新奇的东西都看到了。

  家的味道是琐碎的记忆,是温馨的回忆,那个时候我经常受到别人的欺负,理由很简单,我家的门牌是黑色的。但是就在这黑色的门牌里面有我温馨的归宿。

【家的味道作文】相关文章:

[精选]家的味道作文07-08

家的味道作文[经典]08-31

家的味道作文06-28

家的味道作文03-03

家的味道08-24

家的味道作文[实用]07-07

家的味道作文(优)07-09

让家充满味道作文07-11

[实用]家的味道作文07-29

家的味道作文(实用)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