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作文

时间:2023-10-10 22:40:45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腊月二十三作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腊月二十三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腊月二十三作文

腊月二十三作文1

  腊月二十三

  民间称这一天为“小年”,意味着宣告春节正式开始。旧时有糖瓜祭灶、祭拜祖宗等习俗。京津地区有民谚:“要命的糖瓜,救命的饺子。”这是指过去小年是债主催债讨债的高潮,也是穷人躲债逃债之时,熬到除夕夜煮饺子时,就不会再有人登门讨债了。如今祭灶活动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放鞭炮、吃糖瓜的传统仍被沿袭下来。

  腊月二十四

  民间通常把这一天定为“扫房日”。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掸尘扫房子”的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这时的大扫除与平时相比,扫房要更彻底,不留卫生死角,以达到让家焕然一新的效果。

  腊月二十五

  旧时民间在这一天有“糊窗户”的`习俗。早年的住房一般没有玻璃,主要靠糊纸挡风。腊月二十四扫完房子后,转天要把旧窗纸撕下,房顶、墙纸都要除旧布新。贴上新窗纸、红窗花,糊好白墙并贴上新年画,以烘托喜庆的节日气氛。如今许多家庭在这一天仍有擦玻璃、贴窗花的习惯。

  腊月二十六

  沐浴又剃头。天津有民谚称:“有钱没钱,剃头过年;有钱没钱,洗澡过年。”按照传统民俗,从这一天开始到腊月三十前,大人孩子都要洗澡、理发、洗衣,以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新春的到来。过去这一天也有“炖大肉”的习俗,以筹备过年所需的肉食。如今洗澡、采买肉食已很方便,但仍有人会在这一天理发烫头。

  腊月二十七

  “二十七,宰公鸡”,是因为“鸡”和吉祥的“吉”谐音,人们都希望讨一个吉祥如意的好彩头。过去年俗有不少讲究:做好的鸡要放到除夕才能吃;吃时要摆在桌子中间,而且要整只放,不能切块;除夕夜不能吃完,要留一点,因为春节期间天天都要在餐桌上见到鸡才算圆满。如今已没有这么多约束。

腊月二十三作文2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传统节日中的小年,从早上开始,鞭炮声不绝于耳,渲染了年的气息。因为今年回姥姥家过大年,所以小年陪爷爷奶奶过。

  下午五点,我和弟弟和往常一样写着作业,奶奶开始做饭。不一会儿,爷爷、爸爸、妈妈、二叔和二妈陆续地回来了,我和弟弟写完作业去玩了,爸爸和二叔跟爷爷聊天,妈妈和二妈进厨房帮奶奶准备饭菜。

  不一会儿,香味从厨房里飘出来了,奶奶大声地说:“吃饭了——”我便去帮忙拿碗筷,转眼间,空空的桌子上摆满了美味佳肴,有香喷喷的鱼;有可口的猪肘子;有香飘四溢的炖羊肉;还有美味的炒圆菜及色香味美的.各种凉菜。开始吃饭了,一家人坐在一起,说笑着,显得其乐融融。阳台上的红灯笼,亮着光,给家里增添了喜庆。

  炒圆菜是我的最爱,非常好吃,还有猪肘子蘸醋,哇!真香啊!。二叔边吃边赞不绝口:“啊!这鱼可真好吃,谢谢老妈!”“这鱼差点就烧糊了。”奶奶乐呵呵地说。我也开始夸奖:“这炒圆菜真是太美味了!”“当然了,这可是你爷爷炒的。”奶奶说,我一听,吃了一惊:爷爷什么时候进的厨房?原来爷爷的厨艺这么好!可他却谦虚地说:“没那么好!孙女说好吃就好吃。”“谢谢爷爷!”我边说边夹了一大筷子菜放到嘴里,自称“食肉动物”的弟弟听了,也把筷子伸到了这盘菜里,逗得一家人哈哈大笑。

  吃完饭,妈妈和二妈去洗锅,我们坐下来,吃着橘子、草莓,看着电视,聊着天,这情景多温馨呀!妈妈和二妈洗完锅后,也坐在沙发上,吃起了水果。窗外各种礼花炮在天空中展示着风采,把黑夜变成了白昼。

  十点多了,我们要回家了,跟爷爷奶奶说了再见,乘着电梯下了楼,爸爸、二叔分别开车,我们便向家的方向行驶去。一路上灯火通明,整个城市沉浸在年的气氛里……

腊月二十三作文3

  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老人们纷纷把家里灶王爷的嘴用糖粘起来,寓意是让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因为传说中今天是灶王爷上天向玉帝汇报各家一年情况的日子。这不,灶王爷吃完了糖,觉得今年给他糖的人没少多少,抹抹嘴,背上一年的供品,满意的上天汇报玉帝去了。

  不料,他刚走到南天门那儿,就被两个士兵拦住了:“对不起,请回,玉帝有旨,今天只许灶王一个人进去,闲杂人等不得入内。”灶王冒火了:“一年不见,怕是把我老灶王的样子都吞到肚子里去了吧?”两个士兵仔细一看:“呦,灶王,您别见怪,我们确实是把您忘了,不过这一次我们会把您记住的!”“哼,每回都这样说,也没见你们啥时候记住过我。算啦,不跟你们罗嗦了,我进去了。”

  灶王绕过杨戬的`真君神殿,还有几年之前归猪八戒管的水库(俗话说:天上一日,地上一年。)走过上面布满了云的桥,来到了瑶池,玉皇大帝见他来了,连忙宣布上朝,并找人去请王母娘娘,人都到齐了的时候,玉皇大帝发问了:“这一年地上的人们对你还有我们依然尊敬吗?”“尊敬是尊敬,可是人似乎少了点……”“什么?这帮人简直太无法无天了!不给他们点厉害瞧瞧,他们是不知道还有我这个玉皇大帝了!让龙王下一场大雪,现在聚集乌云,准备!!”“且慢,皇上,由于今天(今年)和昨天(去年)中国又是开奥运会,又是“神七”飞天的,有不少给咱们上供的人认为是咱们的功劳,所以供品也不少啊,您看!”说着举起了那个袋子。(实际不是这样,可是灶王吃了人家的糖,不能再说人家的坏话吧?)玉帝看完之后,说:“不错,不错,还算可以……哎呀!我不能再让老龙王下雪了,赶紧去通报,别让他再下雪了,把天放晴,不过,每年正月十五的大雪还是要下的……”

  你们如果不相信我的故事,可以看看窗外天上——现在天还没有完全晴那!这准是老龙王还没干好玉帝给他的活呢!

腊月二十三作文4

  昨天是腊月二十三,是小年。我老家有个传说,说:昨天是“灶王爷”上天去汇报一年的事情。为了让“灶王爷”只言好事,我们老家这一天要吃饺子和玉米糖。因为饺子需要包,就等于把“灶王爷”的嘴封上,只让他上天说好事不说坏事。吃玉米糖是因为想让他嘴变得甜一点,其实还是让他说好事。

  昨天我和妈妈上天虹超市去买包饺子的面和包饺子的馅。我们买了角瓜和鸡蛋,因为我要吃素馅的。最后还买了一袋面粉。

  回到家,我妈妈把面和好了,又把面用刀切一小块一小块的让我按面饼。我一按,好软啊!于是我问妈妈:“为什么面这么软?”“记住,软面饺子,硬面条。饺子的面就是要和得软一点。”妈妈说。我按完了面饼,妈妈又把面饼擀了擀,面饼变得薄薄的,然后妈妈教我包饺子。因为我第一次包饺子,所以妈妈让我少放点馅,然后把面皮中间对折捏好,再把面皮其它部位捏紧,不要露馅,一个饺子就完成了。我包的几个都是“瘦瘦长长”的,而妈妈包的'全是是短短胖胖的。我问妈妈:“为什么我包的又瘦又长,没你包的好看?”“每个人不是天生就会干什么事情而且能干好的,你多包几次就包的漂亮了。”

  包完饺子,我们拿去煮。“开饭喽!”妈妈说。我们把饺子端上来,吃了起来。味道真的不错哦!尤其是我包的,我感觉更“好吃”啊!昨天真是好快乐!

腊月二十三作文5

  传说农历腊月二十三晚灶王爷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人间的善恶疾苦,腊月二十四日再回到凡界。因此,这两天家家都要向灶王爷献上饭菜或糕点、酒食,形成了传统的“祭灶日”。

  祭灶日起于何时,难以细考。从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诗》可知当时祭灶活动的场面非常隆重。“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酌酒烧钱灶君喜。”这样认真对待灶王爷只是有钱人家的事,穷苦老百姓吃穿都十分困难,只得凑合着对付,献上简单的糖果、茶点,正象古代民谣所说:“灶糖一盘茶一盏,打发灶君上青天。天宫见了玉帝面,不当说的且莫言。”这句话正好应了灶神两旁的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当然这是老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祈求平安富裕的一种期盼。在一些文人学士眼里,早已看穿祭灶只不过老百姓因期盼而产生的良苦用心。他们写诗或以嘲讽,或以感叹。元代诗人程文海有一首祭灶诗:“何年呼得灶为君?鼻是烟囱耳是铛。深府乞灵余不会,但令分我胶牙饧。”直接嘲讽灶王爷只不过是一座灶台。宋代诗人吕蒙正也有一首祭灶诗:“一碗清汤诗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乱世文章不值钱。”全诗真有一种“把酒问青天”的感慨气味,也留下了“乱世文章不值钱”的名句。

  古时祭灶与掸扫同时进行,故有“张王李赵,二十三日祭灶。”“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之说。掸尘,即有“扫尘”(去陈)之意,也有迎归灶王爷“下地降吉祥”之意。今日带有迷信色彩的祭灶现象已不多见,而春节前洒扫庭院、掸拂尘垢、拆洗衣被的优良传统已被现代的清洗手段和卫生习惯所代替。

  写于xx年腊月二十三日

【腊月二十三作文】相关文章:

腊月二十三习俗01-16

腊月29习俗05-06

腊月年味豆腐香作文08-09

腊月冬季养生喝哪些酒05-01

在老家过的腊月二十八05-03

寒冬腊月的意思是什么11-18

腊月初三是什么日子05-01

西北地区正月二十三是什么日子05-01

日出作文作文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