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油灯的作文

时间:2023-10-12 12:57:45 好文 我要投稿

煤油灯的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煤油灯的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煤油灯的作文

煤油灯的作文1

  那是寒假里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去看灯光喷泉。那喷泉在灯光的照耀下,五光十色,绚丽无比。红色时,泉水拥簇在一起,如熊熊烈火,水喷涌而上,如火山爆发;水再次涌起,一排排水柱颜色各异,如斑斓的羽毛……看完喷泉,妈妈对我讲起了他们小时候用煤油灯照明的故事。

  煤油灯的外形如大嘴葫芦,腰宽口小,嘴巴其实就是一个玻璃罩子,腰缠万贯——装满了煤油。把罩子打开,划一根火柴,点着灯芯,如豆大的灯火就能照亮房间了,再将玻璃罩罩上,既能防风,又能聚光。灯的腰上有一个铁丝做的小圈圈,可以调节火焰的大小。

  那时的人们非常节省,毕竟煤油是要花钱买的。一家基本只有一盏灯,吃饭时,就把灯端到厨房;去堂屋时,再把灯端过去。妈妈说,小时候她写作业,我外婆就在旁边纳着千层底,不然煤油就白白浪费了。妈妈小时候穿的鞋都是外婆亲手做的,特别舒服,可是我出生不久外婆就去世了,我从没有见过外婆,好想看一看慈祥的外婆啊!妈妈珍藏了一双外婆做的布鞋,但是她从来不舍得穿……

  有一次,我爸爸去学校上晚自习,不小心把别人的油灯罩碰掉在地上,摔得粉碎,那人追着爸爸不放,爸爸只好把自己的灯给他,借着同桌的灯光做作业。为此,回家后爷爷还教育了他,让他以后小心点,不然又得花钱买灯了。好在我爸爸学习特别好,所以爷爷只是口头教育了他。那时候一盏灯也要五六块钱,一个星期的`伙食费都够了。

  那时候的条件那么艰苦,孩子们在忽明忽暗的煤油灯下都能勤奋学习,而现在的我们不光有超级柔和且明亮的日光灯,寒暑还有空调,这样优越的条件,我们难道不应该珍惜并更加努力地学习吗?

煤油灯的作文2

  提起煤油灯,现在五十岁以上的人都记忆犹新。那时没有电灯,小小的煤油灯, 承载了千百年的照明任务,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才被电灯代替。

  听说中国人用豆油灯的时间很长。但我记事时,已用煤油灯了。可能煤油比豆油便宜好用。煤油可到供销社买,灯是用玻璃做的,灯芯可用棉条或棉纸制作。把灯芯穿到用铁片制成的灯头上,放到煤油里就可点燃照明了。

  那时生活条件不好,即便是小小的煤油灯,也舍不得多用,一般晚上吃饭时用。女人晚上纺棉花、纳鞋底、做针线时才舍得用。我上完小时,晚上到校上晚自习, 每人要用墨水瓶做一小灯照明看书,班里四十几个人每人一灯。教室里烟雾缭绕,上完自习,每个人的鼻孔里都是黑的。

  根据不同用途,煤油灯可分马灯、灯笼等。马灯密封较好,可防风防雨,一般是马车外出晚上照明用。那时大型交通工具就是马车, 经常晚上走路,马灯是必不可少的。灯笼的'用途也很大。现在过春节很多人家还挂灯笼,那只是艺术品。过去的灯笼实用价值很高。比如晚上加夜班、喂猪等离不开灯笼,特别是秋后晒地瓜干时,遇上下雨,一家人要提着灯笼到坡里拾地瓜干。

  现在都用电灯了,不少家庭还装饰了豪华灯饰,但那时的煤油灯灯头真是小得如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掀起了一股读书热。就是在这小小的煤油灯下,我们读完了当时流行的战争小说,如《红岩》、《林海雪原》、《苦菜花》、《烈火金刚》等。祖祖辈辈的女人们在这小小的煤油灯下,做完了全家人的衣服鞋袜。

  如今,小小的煤油灯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但对它的记忆,我们永远珍藏在心里。

煤油灯的作文3

  记忆中,儿时的农村,白天的天空是瓦蓝瓦蓝的,瓦蓝的天空上还有耀眼的太阳,晚上的夜空是满天星斗的,满星的夜空还有明净的月光。入夜,一闪一烁的萤火虫在身边飞来飞去,捉了萤火虫,放在手心,看它闪烁着在手掌上爬行,忽地,它又很快飞走了。

  那时,还没通上电,家户照明只能用煤油灯。制作煤油灯很简单,拿一个用完墨水的小瓶子,找一个酒瓶盖,用洋钉钉一个小洞,然后用棉线来回合上几股,穿过酒瓶盖的小孔,将煤油小心翼翼灌入墨水瓶,合上带有穿好棉线的瓶盖,就大功告成了。

  由于煤油灯制作简单,瓶口密封不严密,也因此经常有煤油灯翻倒的现象,不是自己不小心碰翻了,就是淘气的小老鼠晚上打闹撞翻了,以至于床头我写作业那个桌面经常有一股煤油味。

  尽管煤油灯是那么简陋,如豆的光芒只能照亮几尺见方的空间,甚至连灯下的人影也幕糊不清,可是正是因为它的.存在,人们的生活起居和劳作才能正常进行。入夜,闲不住的大人们在摇曳的灯光下,忙着白天没有忙完的活。

  点燃煤油灯的夜晚总好像少了点喧闹和骚动,多了一份宁静和温暖,趴在煤油灯下做作业,似乎能让我的心安静了许多。寂静的夜晚,我常常趴在散发一股煤油味的桌前,写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小学五年级那年,可能是升初中的原因,作业量较大,白天往往写不完,需要夜晚点灯熬夜继续。也许写的作业太多的缘故,也许是自己太过于刻苦的原因,那一年,我写字的右手小拇指贴在桌面的关节处,竟然磨出了一层茧子。也许太过于用心,还有几次,竟然煤油灯的火苗竟然把我前额的头发都燃着了。当然上天也没有辜负我的付出,那年,我没有让关心我的家人和老师失望,以前几名的成绩考进了平氏中学。

  多年后,每每回想起那些年每晚趴在散发煤油味的桌前熬夜奋读的场景,想起自己右手小拇指由于写作业磨的茧子,都有一种想哭的感觉。那盏昏黄的小墨水瓶的煤油灯,在黑暗无助的漫漫长夜,它是那时照亮我人生前程的指明灯。

  现在的农村,昔日的煤油灯早已不见了踪影,家家户户都装上了电灯、电话和有线电视,很多家户还装上了宽带,但我却始终忘不了我那童年时代趴在昏黄的油灯下学习的情景,是它,那盏煤油灯陪伴我走过了童年许多个难忘的夜晚!

煤油灯的作文4

  煤油灯摇曳着它微弱的黄晕的略带沧桑的光芒,它没有日光灯的明亮与皎洁,没有霓虹灯的绚烂与妩媚,它只是一盏落满尘埃的普普通通的煤油灯,但我将它悄悄地珍藏在心底。

  我怕黑,这仿佛是与生俱来的。进入初中,晚自习上完回家成了最让我头痛的事,在通往我家的那条巷子里的`人家都早早地关灯就寝了。我不想让劳累了一天的父母晚上接我,我不敢独自一个人走过这条黑洞洞的巷子,于是我选择了绕道。我原以为只要跑步回家,家人就不会察觉。我以为我的计划天衣无缝,不知怎的,却还是被奶奶发现了。我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到两条路的分岔口,无意间瞥见那平时黑漆漆的巷子竟有一片昏暗的灯光,虽不甚明亮,却赶走了我心中的恐惧。我怀着愉悦与好奇走了进去,一看竟是奶奶!她一边吃力地举着煤油灯,一边向我这边探头张望着。

  “奶奶,你怎么会在这儿呢?”我不解地问。

  “傻孩子,怕黑也不能绕道。每天跑得汗津津地回家,你不知道奶奶有多么心疼啊!”奶奶皱着眉头说。

  我像一个犯了错的孩子低下头。奶奶抚摸着我的头带我回家。

  以后每天晚自习下后,我走到巷子口,总会看到昏暗而温暖的灯光在巷子的尽头“辉煌”。奶奶总是站在那寂静的阴冷的巷口,时而探头遥望,时而低头抚摸那盏苍老的煤油灯。看到我回来了,奶奶那满是皱纹的脸上总是露出十二分的欣喜,在昏黄灯光的映衬下,像一朵盛开的老菊花!

  如今奶奶去世了,再也没有人在巷口像高擎着火炬一样举着煤油灯等我了!然而我再也不怕黑了,我能独自一人走过这黑漆漆的巷子,因为我的心中有了一盏永不熄灭的煤油灯!

煤油灯的作文5

  在奶奶老屋的阁楼上,一张破旧不堪的桌子上依旧端正地摆着一盏光荣“退休”了的煤油灯。这灯外面罩着的玻璃早己发黄,上面积了一层厚厚的灰尘。别看这盏灯不起眼,它却陪着爸爸度过了艰苦而又快乐的少年时光。 每当夜幕降临时,这盏灯就被点亮了,黄豆大的火苗,闪烁不定,昏昏暗暗。那微弱的灯光,一闪一闪的,真比萤火虫强不了多少,看书时必须得凑得近一些。

  然而,它又像个娇羞的少女,不允许人靠得太近。要是谁不小心“越雷池”一步,它就会毫不留情地惩罚你,让你出尽洋相。 有一次,我那正在看书的爸爸把灯芯拔高了些,便凑在灯旁聚精会神地看起了书,忽然,一股刺鼻的怪味直钻小叔鼻里,当小叔抬头正要问爸爸时,哎呀!不妙!只见爸爸额前的一缕头发变成了焦黄色,还带着小卷卷。小叔急忙连比带划地向爸爸“报警”,爸爸一脸茫然,放下书拍手一摸,焦黄的头发灰烬马上从额头飘落下来,全家人大笑不已。

  一天傍晚,爷爷戴上老花镜,捧着一份新买的报纸,就着煤油灯,正读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中,天越来越黑。“咦?我怎么看不见报纸上的字了?”爷爷发话了,爸爸、小叔闻声望去,不看还好,一看差点反下巴笑掉了!原来爷爷的老花镜被煤油灯熏黑了,看上去让人觉得有“国宝”的嫌疑了。家人又是乐得直喘不过气来……奶奶叹口气说:“唉,如果有盏不烧焦头发、没有浓烟,而又亮堂堂的灯该多好啊!” 如今,奶奶的心愿早已实现多年了,煤油灯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光荣地“退休”了,替代它是的`亮堂的、各式各样美轮美奂的灯具。一到晚上,街道广场华灯璀璨,即便是普通人家也是里里外外灯火通明,奶奶高兴得整天乐呵呵的! 前些年,爸爸特地把奶奶从老家接到县城。除夕之夜,爸爸带她老人家逛街。

  老人家念念不忘的是大街上那些五彩缤纷的、彩虹般的霓虹灯,一闪一闪的,像天上调皮的星星在眨眼,太美了! 但是,节俭的奶奶还是不舍得丢掉古老昏暗的煤油灯。她说,这盏煤油灯是我们的传家宝!看着它,你们才会忆苦思甜! 的确,昏暗的煤油灯诉说着老一辈的故事,而多姿多彩的灯具闪耀着新一代的幸福!

煤油灯的作文6

  煤油灯早已退出历史的舞台,它只能闪烁在我的记忆里了。

  小时候,常停电,煤油灯便成了家家必备品。

  我家的一对煤油灯,还是母亲出嫁带来的。因为穷,所以敝帚自珍,母亲一直小心地呵护着,总是轻拿轻放,生怕有半点闪失。那对灯有着喇叭口似的底;有一个葫芦腰似的油肚儿,油肚儿装满了清亮的煤油。顶端的灯头是铁做的,旋在肚儿口上,圆形的,四周竖立了四根铁卡子,可以卡住玻璃灯罩防脱落;中间竖起一圆形的小筒子裹着灯芯,灯芯垂到油肚儿里,吸了煤油后,用火柴一点,便着了。那灯火很弱小,但罩上凸腰的玻璃灯罩结果就两样了。原来,那灯罩就像一个放大镜,可以增强灯光亮度。

  虽然煤油灯远不如电灯明亮,但在黑灯瞎火的`时候,它也是我们夜晚的希望之灯。

  母亲常常借着煤油灯昏暗的光做针线活,有时候纳着千层底,有时候缝补衣裳,常常忙到深夜。我一觉醒来,便看到她高大的身影随着摇曳的灯光舞动着,那拉线的丝丝声是这样舞影最温馨动听的音乐伴奏。她那样专注,那样认真,大概忘了时间的流逝吧。唯有煤油灯默默地燃烧着,吐着一炷青烟,是母亲最忠实的伙伴。

  读小学后,我拥有了一盏自己的煤油灯。那时要上早自习,但教室里又没有电灯,大家必须自带煤油灯照明。我的煤油灯是母亲用废弃的墨水瓶做的。将瓶盖钻一个小孔,接着把牙膏袋(铝制的)剪出的一小块长方形,包着灯芯卷成筒子,然后插入盖孔中,往瓶中倒入煤油即成。

  这样的煤油灯显得很寒碜,但对我是莫大的鼓励。

  乡村的早晨很静,很清凉。我每天很早就到了教室,点着了煤油灯,就着那昏暗的光芒读起书来。灯光晃动着,幼小的身影也随之晃动着,书声也似乎晃动着。煤油灯好似闪烁着母亲期待的眼光,让我不敢偷懒,不敢懈怠。不多久,整个校园便沉浸在琅琅的书声里。早读下来,大家的鼻子里黑乎乎的满是烟垢。放在今天,我们说这叫污染;但在那时,我们只有欢乐,只当煤油灯是我们追梦途中的忠实伴侣。

  今天,煤油灯被现代文明所淘汰,但是,它承载着一段包含着母爱的历史,它永远亮在我记忆的夜空里。

煤油灯的作文7

  一晃几十年过去,自己也年近古稀,可那些年的往事,就像刀刻斧凿一样,深深地埋在我的心海深处,永远都难以抹去和忘怀。

  记忆中,林区小镇的冬天黑的特别早,父亲是铁路工人,只有在他下班后,母亲才能点着那可怜的小煤油灯,在昏暗的光线下围在一张炕桌旁吃饭。

  八口人看着那豆粒大的、摇曳着颤抖着的火苗,吃着简单的饭菜,斑驳的身影映在那并不平滑的土墙上,有如剪纸一样清晰,别有一番情趣,苦中作乐,更有一种家的甜蜜和温馨。

  上初中后,我家那可怜的小煤油灯,变成了吊在棚顶的'煤油吊灯,这可谓鸟枪换炮呀!就在换上崭新吊灯的那天晚上,我们兄妹几人格外兴奋,像过年一样,嬉笑玩闹着,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件难得的“奢侈”品。

  当时有这种灯的人家并不多……有了它,屋里亮堂多了,做作业也方便多了,妹妹们玩“嘎拉哈”的准确度也提高了很多,就是映在墙上的剪纸也由“斑驳”变成和谐,好看了,这情景真好,每个人心里都亮堂多了。

  在我的记忆中,无论是昏暗的小煤油灯,还是那明亮的吊灯,我母亲每天都那样在灯下打麻绳,纳鞋底,用我和父亲穿旧的衣服,给弟弟妹妹们改衣服。

  那时家庭经济不宽裕,布票不够用,只能以大改小,缝缝补补,过年过节穿上母亲用绑腿做的草绿色的裤子,更是锦上添花,高兴至极。

  记得,那时每当母亲做完针线活,我们做完作业,我的眼窝和鼻孔都是黑黑的,每当这时,调皮的弟妹们都用异样的眼光取笑我们,这时对着小镜子端详着自己油黑的形态,更是忍俊不禁,和弟妹们笑闹一团。

  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在党的关怀下,都住上了楼房,窗明几净,各种造型华丽的灯具,更是司空见惯。每天晚上,我们在明亮的电灯光下,学习、看书、聊天、打电脑、玩微信,不亦乐乎,其乐融融!

  今天,这几十年“灯”的变化,正像几年前母亲所说“简直是天上地下”的变化。这段记忆,他将成我心海中永远的记忆,也是难忘怀的记忆,它将永远珍藏和铭刻在我的心底。

煤油灯的作文8

  今年春节期间,我和父母去爷爷奶奶家过年。在老房子里,爸爸偶然发现了一盏小时候用的煤油灯。他惊奇地擦干净,带回家。

  这是一盏旧煤油灯,灯座有点损坏。它是玻璃做的,形状像葫芦,腰部薄,肚子大,灯座形状像蟾蜍,四周有四个爪子,还有一个可以调节灯头一侧灯芯长度的旋钮,但灯罩已经消失了。

  爸爸说,小时候,煤油灯是主要的照明工具:当时农村还很落后,生活不富裕,煤油一直很"贵",不得不靠票来供应。因此,人们使用煤油灯节省额外的钱。大多数人把灯关得越晚越好。即使灯亮了,火也很小,几乎看不见人影。只有当孩子们做家庭作业的时候,长辈们才会把火打开一点,房间也会更亮一些。这时,女主人常常拿着鞋子的鞋底坐在桌边,同时督促孩子们做家庭作业。作业一做完,长辈们就催促孩子们早点关灯睡觉;慢慢地,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家户户都用电灯,煤油灯终于被时代淘汰了,躲在被遗忘的角落里。

  我们把这盏煤油灯放在书房的一个角落里。每天在读书或做作业之间,我都会静静地看着它,回想起过去被它照亮的日子。有时,我甚至幻想回到那个时代,回到那个简单和满意的时代。但现在,这一切都已一去不返。

  我一直想把这盏煤油灯点着。但是煤油一直很难找到,我和爸爸跑了很长一段时间,仍然没有收获。最后,爸爸想:"柴油也可以。所以我迫不及待地要倒进柴油,点燃煤油灯。我们关掉了房间里所有的灯,柔和的灯光照亮了整个房子,温暖。当我在房子里走来走去的时候,墙上仍然会有黑暗的影子在晃动。这盏煤油灯是一件艺术品,"我发自内心地喊道。我突然发现爸爸的眼睛有点湿。

  一盏煤油灯,有着父母年轻时的'记忆,也照亮了父母的人生道路。现在,我们不再使用煤油灯,而是它温暖的光芒,将永远珍藏在人们的心中。

煤油灯的作文9

  记得很小很小的时候,夜晚特别黑。因为那时没有电灯,点的是煤油灯。家里特穷,煤油灯的灯芯都不能拧高一点点。在那么昏暗的夜晚,我总是寸步不移地跟着大人们,在狭窄的屋子里来回转悠。

  当父母亲忙完了活儿,也会找点乐子来陪陪我们姐妹们。有时,他们会合唱或独唱几首红歌或一两段粤剧。当时,我根本不懂欣赏音乐之美,只是感觉那样就会很热闹,心里就特别高兴,也就忘记了黑暗的可怕。

  平时,一有空父母亲还会给我们讲故事,或用文言文给我们讲些让我听得似懂非懂的名言警句。

  最令我感兴趣的便是《九代穷》的故事了。记得,那时每天晚上睡前都要缠着母亲讲这个故事。按姐姐们的说法,那故事已老掉牙了,但我还是每晚必听才肯睡。也许因为《九代穷》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完美的,它蕴含着美好的愿望。“九代穷”一个人孤苦伶仃,几经周折,跋山涉水为了去询问佛祖,他的'家为什么那么穷。可是,在佛祖答应他只能问三个问题时,他毅然地选择只问别人的,而不问自己的。就是因为他能急人所急,一心为别人着想,结果,他既有了财富,又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不知当时是渴望一家人都能过上好日子,还是因为父母亲每每讲完,就会说说一些小道理。如,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为别人着想的人不会吃亏;好人有好报……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善良的种子已深深扎根其间。我就是那么喜欢这个故事,特别是那主人公,就悄悄成为了我心中的偶像,一直伴随着我成长。

  父母亲教我们的名言警句,我好多都记不起来了。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三人行必有我师”“宁可被人欺,不可我欺人!”……这些警句时时伴我左右,让我坚守我为人的准则。

  有时候,我身边的亲人朋友会说我一根筋,不会变通。不过,我总能坚信,我会有好运相伴。一路走来,我遇上的都是想我好,真心帮我的好人。我何苦去折腾?剩下的只有感恩!感恩黑夜中的那缕缕煤油灯光,感恩茫茫人生路上遇见的每一个你!

煤油灯的作文10

  今年春节,我和爸爸妈妈到爷爷奶奶家拜年。在老屋里,爸爸意外地发现了一盏小时候用过的煤油灯。他惊喜地把它擦拭干净,带回了家。

  这是一盏古旧的煤油灯,灯座已有些破损。它是玻璃材质的,外形如细腰大肚的葫芦,上面有个形如张嘴蛤蟆的灯头,灯头四周有四只爪子,灯头一侧有个可调节灯芯长短的.旋钮,可惜灯罩已不见了踪影。

  爸爸说,在他小时候,煤油灯是主要的照明工具:那时的农村还很落后,生活不富裕,煤油一向很“金贵”,要凭票供应。因此,人们用起煤油灯来格外节省。一般人家都尽可能推迟点灯,提早熄灯。即使点灯了,火头也很小,勉强能够照见人影。只有孩子做作业时,长辈才把火头调大一点,屋里稍微亮堂一些。这时,女主人往往也趁机坐在桌旁纳鞋底,同时监督孩子做功课。作业一做完,长辈就催促孩子早早熄灯睡觉……慢慢地,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家户户用上了电灯,煤油灯终于被时代淘汰,躲进了被人们遗忘的角落。

  我们把这盏煤油灯放在书房的一角.、每天读书或是写作业的间隙,我都会静静地看着它,想起那些被它照亮的过去的日子。有时候,我甚至幻想能回到那个年代,回到当时的简单和满足。但现在,这一切都一去不复返了。

  我一直想点亮这盏煤油灯。但煤油已经很难找到,我和爸爸跑了很久,依然没有收获。终于,爸爸想到:“柴油也可以。”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倒进柴油,点亮了煤油灯。我们把屋里所有的灯都关了,一团柔和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屋子,暖暖的。当我在屋里走动时,墙上还会有黑黑的影子晃动着。我由衷地赞叹道:“这盏煤油灯简直就是艺术品!”我忽然发现,爸爸的眼睛微微有点潮湿……

  一盏煤油灯,有父辈们年轻时的记忆,也曾照亮了父辈们人生的道路。现在我们不会再用煤油灯了,但它的温暖光芒,会一直珍藏在人们心里。

煤油灯的作文11

  一盏古老的煤油灯和一盏漂亮的台灯在同一张桌子上立着。台灯瞧不起煤油灯,觉得它又脏又难看又没用。

  “嘿,‘霉’油灯”台灯昂着头说,“这过时的老家伙!”

  “请有点礼貌,谢谢!”煤油灯不急不慢地说。

  台灯有点生气了:“你这不起眼的老家伙怎么可以这样对我说话?我可是主人最喜欢,最重用的灯!”

  “你说得对,但是别忘记,在我们灯辈上,我可是你的老祖宗呀!”煤油灯还是不急不躁地说。

  台灯抛给它一个不屑的'大白眼:“老祖宗就老祖宗,怎么了?想使用你们,还要浇煤油、点灯芯,多麻烦呀,而我们呢?天生高贵、 漂亮,开关也方便,一按电钮灯开,二摁电钮灯关。散发出的光线也比你亮十倍!跟我比,你真是毫无用处,最好让主人把你丢到外面去,而且越远越好!”

  煤油灯不再说话,它陷入了深深的悲伤中

  一个月过去了,在一天晚上,主人正在写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突然,四周变得黑暗起来。原来停电了,台灯见状,十分气愤地拍着自己的灯泡眼,灯泡没有一丝反应,台灯又用灯泡去撞墙,结果,灯泡不但没亮,倒是被台灯自己撞得稀巴烂!哈哈,傲慢的台灯亮不起来了。

  “埃泽尔,停电了,那你的文章怎么办?”一个女声传来。

  “别担心,我自然有办法。”说完,埃泽尔从容易不迫地点上了许久不用的煤油灯。顿时,房间亮了起来,埃泽尔又开始埋头写起文章了。

  “该死!”没有灯光的台灯说,“这煤油灯怎么被点燃了?”

  “这是上帝对你的傲慢和轻蔑的惩罚!”煤油灯看着台灯,语重心长地说:“任何东西都有它存在的价值,你不能小瞧任何东西。”

  听了煤油灯的话,台灯惭愧地低下了它那高贵的头。

煤油灯的作文12

  我的童年,家里唯一的照明设备,就是两盏煤油灯。其中一盏,母亲烹煮饭菜以及我们晚上做功课时,轮流来照明,另外一盏就是摆在神明桌上,用来燃香之用。

  现代的人对于煤油灯相当陌生,然而我这个乡下出生的孩子,与煤油灯相伴的日子,至少也有15年之久。直至上初二时,家里才装设电灯,第一次享受“大放光明”,还遇到了“睁不开眼睛”的窘态呢。

  使用煤油灯,免不了闻到煤油发出的臭味,所以有人把煤油叫作“臭油”,也有人叫它“番仔油”。每当煤油用光,母亲都会叫我拿着空瓶子,到杂货店去“打油”。当年家贫,打回来的煤油,只能省点用。

  做家事、吃晚餐,灯光暗一点,没什么关系,碰到读书写字,光线太微弱,根本就看不清楚。于是,趁母亲不注意,将棉线做的灯芯挑高一点,灯光就变得亮一些,可是“吃油”太凶,一下子就被聪明的母亲发现了——要我们不能太浪费。

  当年念小学,老师有一个习惯,回家后的功课布置的特别多,生怕我们偷懒。偏偏农村的孩子,放学回到家里,忙于农事家务,只要在太阳光下的时间,都要配合大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刻不得闲。等到晚餐后,才有属于小孩子自己的时间。

  做功课时,只能用大大的四方型餐桌,外加四条长板凳。当年弟妹年纪小,还没入学,我与大姐、二姐生怕互相干扰,于是各自雄踞一方,独留一边给母亲——那是她忙完家事后,查勤时的特别座位。

  煤油灯的光实在太微弱,于是,抢夺煤油灯的戏码一再上演,为了看清楚书本上的字,谁也不肯让谁,哪管得了礼让的美德。为了公平起见,母亲当下裁定,将煤油灯放在桌子的'正中央,谁都不能擅自移动,否则就要受罚。我们只好使出看家本领,将身子拼命往前挪,希望能够靠近煤油灯一点,以便多分享一些光明。

  二姐有时靠得太近,一个不注意,火苗烧到头发,就发出难闻的焦味。我当年理个大光头,没有头发被烧焦的危机,却经常发生头皮被烫的意外,那阵阵疼痛现在还留在心里。

  一盏不起眼的煤油灯,驱散了阴霾。想要看得更清楚,全家人就必须紧紧地靠在一起,甚至于挤在一起,才能享受光明的洗礼。它不但凝聚了一家人的心,也写下童年诉说不尽的甜美回忆。

煤油灯的作文13

  小时候用的煤油灯大都是我们自己动手制做的。因为那时候太缺钱了,煤油需要用现金限买,所以我们用煤油灯也不舍得放开了用,一切以节俭为目标。

  把用过的墨水瓶洗净控干,几分钱买一个白铁皮制作的灯芯管,在墨水瓶盖子的中间钻一个和灯芯管相应的圆孔,将灯芯管从上边穿进孔中,让灯芯管上的圆铁片盖在瓶盖上面。

  截一段母亲纳鞋底用的线绳折上几折,或缝被子用的棉线,轻轻搓几下,再折几折,穿进灯芯管里就是灯芯。别看这很简单的折几折,是关系着灯头亮不亮,省油不省油的关键。

  这用棉线做的灯芯不能太瓷实,也不能太虚、太松散。

  灯芯太瓷实煤油不易被吸上来,灯头的火苗就小,就不亮,并且上边容易炼结,动不动就得用针拨一拨,挑一挑,太麻烦;灯芯太虚太松散,灯头火苗就大,像写大字的大毛笔头,火苗上边还冒着一缕黑烟,你就会心疼,嫌它多燃了你的煤油,又要用针把那灯芯往下按、按……

  按到灯头火苗的大小到你满意为止。所以这一道工序我们特认真,会非常用心的穿进去、抽出来试上几试,直到不松不紧最合适为止。

  我小心翼翼地把煤油倒进洗净的墨水瓶里,捏着装上灯芯管的瓶盖,让它那长长的尾巴——棉线灯芯先钻进瓶内,让煤油能充分浸泡着它,把瓶盖一定要扭紧了,以免不小心让煤油洒出来。

  不一会儿,灯芯管上边白白的棉线灯芯被煤油浸润,湿漉漉的。“嚓”,火柴划出一道火线,燃起一个小小的火苗,凑近灯芯,“嘭”的一下,新做的煤油灯上燃起一个大大的橘红色火苗。“呀!太大了!”我会用剪刀把露出灯芯管的棉线剪掉。

  剪的瞬间,火苗不见了,当剪刀快速剪掉离开后,“腾”的一下,火苗又窜了出来,“毛笔”头不再尖也不再冒黑烟,并且比刚才更亮!

  平时教室里的.窗台上几乎摆满了墨水瓶做的煤油灯,这是那个年代教室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为了防风,最简单的做法是用一张白纸把灯围起来,把接头一粘,就成了一个圆柱形的灯罩。有人不想用手端,就用细铁丝把墨水瓶拦腰缠一周,再从瓶底兜上来,和拦腰缠的铁丝两边对称连接固定起来,上边两个铁丝头延伸系在一起,外边再围上一张纸,呵!手提灯笼!这样如果天冷,天黑,早上上学,或晚上放学的路上就可以提着照路了。

  自制的煤油灯用它那微弱的亮光,漆黑之中与我同行,它照亮我的课本,伴着我伊伊呀呀的读书声,陪我度过了学生时代,是我童年抹不去的记忆。

煤油灯的作文14

  今年春节,我和爸爸妈妈到爷爷奶奶家拜年。在爷爷奶奶家的老屋里,爸爸意外地发现了一盏小时候用过的煤油灯。他惊喜地把它擦拭干净,列为永久的珍藏。

  这是一盏古旧的煤油灯,灯座已有些破损。它是玻璃质材的,外形如细腰大肚的葫芦,上面有个形如张嘴蛤蟆的灯头,灯头四周有四只爪子,灯头一侧有个可把灯芯调进调出的旋钮。灯罩已不见了踪影。

  爸爸说,在他孩提时,煤油灯是主要的照明工具。而那时的乡村还很落后,财物不充足,生活不富裕,煤油一向很“精贵”,得凭票供应,因此,人们使用煤油灯也格外节省。一般情况下,家人尽可能推迟点灯,尽可能早点熄灯,就是点灯了,火头也小,勉强能够照见人影。只有小孩做作业时,长辈才把火头调大一点,房子才亮堂一些。这时,女主人往往也趁机在桌旁纳鞋底,同时监督家里的小孩做功课。作业一做完,长辈就催促小孩早早熄灯睡觉……后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家家户户用上了电灯,煤油灯终于被时代淘汰,成了被人们遗忘的角落。

  回城时,我们把这盏煤油灯带回来放在了书房的一角。读书或是写作业的`间隙,我就会静静地看着它,就会想起那些被它照亮的父辈们过去的日子。有时,我甚至幻想回到那个逝去的年代,回到那时的简单和满足。但这一切都一去不复返了。我内心充满了好奇和惆怅。

  直到有一天,我非要点亮那盏煤油灯来试试。但时下煤油已无处可寻,我和爸爸跑了半天也只好失望而归。最后,还是爸爸说:“柴油也可以。”于是,我就迫不及待地倒进柴油,点亮了煤油灯,继而把屋里所有的电灯都关了。于是那一团温暖、柔和的光芒就照亮了满屋。当我在屋里走动时,墙上就有了我黑黑的影子。我不由自主地赞叹道:“这煤油灯简直就是艺术品!”我忽然发现爸爸的眼睛里有了微微的湿润……

  一盏煤油灯里有我父辈生命的一段历史,一盏煤油灯曾经照亮了我父辈人生的道路。我不会因煤油灯被时代终结而遗憾,但我不能忘怀。不能忘怀是为了铭记历史,继续前行。

【煤油灯的作文】相关文章:

煤油灯下的父作文02-28

黑夜中的煤油灯光作文08-08

日出作文作文10-04

蓝天的作文08-06

火狐的作文08-06

追赶的作文08-06

木瓜的作文08-06

心情的作文08-06

橙子的作文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