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的作文

时间:2023-10-16 11:17:46 好文 我要投稿

看戏的作文【优秀15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看戏的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看戏的作文【优秀15篇】

看戏的作文1

  要说看戏,这些主角儿大家可都认识,就是我们班的几个,几个欢喜冤家一天之内不知要上演几出戏。

  前几天,电视里播出了《秦香莲》。《秦香莲》里还有个主角就是陈世美,谈到陈世美,就不得不提王灏伟。他不知为什么就有了陈世美这个绰号,不过也好,这样,我们才有了更多的欢乐。

  语文的美文本发下来,我们迫切地打开本子在吴俊怡哪儿“炫耀”,吴俊怡递给我王灏伟的美文本,一脸坏笑的对我说:“你看看他什么等级。”我充满期待地翻开本子,因为他的作业总是那么的出乎我的意料。“B+”多么鲜艳,一般写了两页都不会差到哪去,一看题目——数学小鸡,我才知道。

  我把本子向后一甩,十一给吴俊怡和陈建宇看。这是,我已经笑得说不出话来。他们翻了翻作业本,也和我一样,笑得说不出话。一个个都“人仰马翻”,我们的笑声引来了阮群珈。呵呵(坏笑),好戏开始了。

  我们的小感染了阮群珈,笑过之后,就想起了王浩伟,我四处张望,这得“B+”得小子在哪呢。这是阮群珈扯开嗓门,对着教室里的每一个角落“广播”:“香莲,香莲”刚刚小的肚子疼得我这回又笑了起来。这是,我看到王灏伟不知从哪里“钻”了出来,怒目圆睁,眼神像只饿狼,想把阮群珈一口吞下,其实如同老虎,想把阮群珈撕成碎片,看着王灏伟一步一步走来,这预示着这场好戏会达到高潮。

  王灏伟来时手里拿着一些粉笔头,这是喜剧已经变成了武打片,“枪林弹雨”,王灏伟将粉笔头射过来,大家都四处躲闪着,可是还不忘笑,不好,小凤被击中,她开始反抗,这时,王灏伟的.敌人从阮群珈变成了吴俊怡……

  “仗”打得好乱,地上全是“子弹”,然而空气中却弥漫着快乐。我们的主演虽然都来自班级,但一个个都是本色出演。这戏,看的真爽。

看戏的作文2

  离外婆家不远有个庙,听说每年那里在特殊节日都会叫戏班来唱戏。我也不知道这次是什么节,吃好晚饭,外公外婆带我和天天去那里看戏。

  来到那里进门就看到上面有个大大的台,下面整整齐齐地排好了凳子,那个凳子是很长很长的,可以坐好多人。里面早已坐了许多人。门口和里面有很多卖吃的玩的,非常热闹。我们找好位置坐下,我看到舞台上面布幕、灯光和音响全部准备好了,就等着看表演了。

  不一会儿,终于开始了。奇怪的是出来的是一个男主持人,没化妆也没穿戏服。听他说完我才知道在唱戏前还加演一场“演唱会”,有唱歌和跳舞。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台下阵阵热烈的掌声。最幽默的还有那个主持人,他一出来说几句,大家都被逗笑了。

  戏开始了,题目叫《金殿拒婚》。听外公说这是越剧,我也听不大懂,旁边虽然有字幕我也没去多看。只觉得演员们化妆很漂亮,衣服头饰更漂亮,还有声音很好听。大概的意思我懂了,说的'皇帝要把公主嫁给一个叫宋弘的官员,因为他有妻子了没答应。我发现看戏年纪大的人比较多,那些老爷爷老奶奶们看得特别入迷。中间还在评论哪个哪个演得好,唱功好。我们看到第七场的时候,已经10点多了。我和天天都要打瞌睡了,所以一起回家了。

  我觉得那里的演唱会和戏都挺有意思的,最主要还是热闹。如果下次再有机会还要去看。

看戏的作文3

  元旦刚过,马上就要过大年了,脑海中忽然浮现出小时候在农村姥姥家过年时的情景:

  记得那年正月十五,姥姥她们村子里就要唱戏了,我非常激动因为那是我第一次在乡下看戏,而且我姥姥家就在戏台旁边。早晨,姥姥让我和妈妈一块儿去看戏,走到街上只见大人小孩个个脸上洋溢着节日的欢愉,他们有的散步、有的玩耍、还有的在放鞭炮,好不热闹。戏开演了,演戏的`人脸上花花绿绿让我眼花缭乱,不过我觉得非常好看。

  到了晚上,因为有五颜六色的灯光,照得戏台非常美丽,台下的观众越来越多,有的人还搬来了凳子坐着看。台上的演员化好妆后,戏就开演了。生、旦、净、丑的演员们,有的是黑脸、有的是白脸、还有的是红脸;有的是长胡子,有的是短胡子,还有的没胡子,配上各种各样的古装衣服,给节日增添了活跃的气氛。

  台下看戏的观众大多是老人,孩子们却不愿看戏,跑到一边玩去了。不过,我觉得很有趣,虽然看不懂,但一直坐着看,戏演完了,一眨眼的功夫人就走光了,我们才回了家。

  妈妈告诉我,她小的时候过年看戏的人非常多,围得戏台水泄不通,但是现在看戏的人少了,可能是因为科技发达了,家家都有电视的缘故。

  戏曲是我国的传统艺术,但愿以后不会失去它。

看戏的作文4

  我奶奶是个戏迷,她和几个老人组成了一个黄梅戏班子。国庆期间,为了增添东至县的娱乐生活,她们要演六场戏。

  今天,爷爷告诉我,奶奶今天演主角,于是我决定和爷爷去看戏。我早早的吃过晚饭就跟爷爷来到文化步行街的戏场。走进戏场,平时空无一人的戏场已经万象更新:台上铺上了红地毯,放上了桌椅,拉上了幕布;台下人山人海,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点站着,有的坐着,有的在吃瓜子,有的在交谈,小孩子们都跑来跑去,等待着戏的开始。

  “咚咚咚……”锣鼓敲响了,人们像听到命令似的.,从四面八方聚拢来,喧闹声也知趣的小了许多。幕布缓缓地拉开了,看见台上的老人们脸上化着浓浓的妆,穿着五彩缤纷的戏服,好美呀!她们在台上吱吱呀呀地唱着。即使我听不懂他们唱着什么,但那婉转而美妙的黄梅戏曲调立刻像吸铁石似的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我好期待奶奶的出场。当演到第二幕戏时,奶奶终于出场了。她在悠扬的二胡声中挥舞着袖子,迈着轻盈的脚步,很难看出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奶奶唱腔婉转动听,动作优美,吸引了所有观众的眼球,有些观众忍不住拍手叫好!奶奶唱得好,可少不了她平时在家的刻苦的练习,真是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戏台上的演出越来越精彩,台下的掌声也越开越热烈,有些过路人看到了也拼命地挤了进来,台上台下热闹非凡。

  精彩的戏看完了,我跑到后台,庆祝奶奶演出成功,同时,我深深体会到:老人们丰富了自己,娱乐了大家,真叫做老有所乐。

看戏的作文5

  星期六,我表弟浩浩老家紫阆要演戏,他邀请我去看戏。一得到这个邀请,我马上就急不可耐。其实看戏只是个借口,我更在乎的是去和他相聚好好玩一场。

  9点,我们出发了。紫阆村位于五泄山顶。谁能想到,在这么高的山峰上,还有如此大的一块平地,生活着一群安居乐业的紫阆人。经过30分钟,车进入紫阆的盘山公路,随着车的盘旋而上,山雾越来越浓,气温越来越低。

  早就听说紫阆村人热情好客,来到村口,果然不出所料。只见公路两边彩旗招展,马路上方挂着一条又一条的横幅。路旁停满了各式的车,路上行人熙熙攘攘的像赶集一样。我们的车子一路停停开开,好不容易才挤进浩浩奶奶家门口。

  进了屋,我看到客厅里摆着四张大圆桌,家里的人都忙德团团转。他们还请来了厨师呢!据说紫阆村家家户户都请了厨师,因为亲朋好友都,没有厨师自己根本烧不出来。所以附近的厨师都被请完了。

  菜果然很丰盛。饭后,我们便一起去看戏。戏还没开始,台下却已是人山人海。凳子全满了,广播台不停地喊着:“紫阆人不要坐,让给外乡的客人先坐!”场外,各式各样的'小摊琳琅满目:有卖气球的,卖糖葫芦的,卖棉花糖的,卖烧烤的……有些小孩骑在爸爸的头上,一手擎着气球,一手吃糖葫芦,玩得不亦乐乎。

  1∶38,戏准时开演。我和浩浩太台下站了一会儿便对依依呀呀的唱戏不敢兴趣了。所以跑到后台偷偷地去看演员们化妆的模样。有些演员脸上化了浓妆,身上穿着长长的戏服,却又套着一件羽绒背心,脚下穿着高跟鞋。如此装束真叫人忍俊不禁。

  虽然去紫阆看戏连一场都没看完整,但紫阆人淳朴、热情的笑容却暖暖地填满了我的心头。

看戏的作文6

  一颗流星从天边划过,点缀了整个星空,一阵阵鞭炮声响,迎来新的一年,炫丽的舞台带来了粤剧戏班子的表演,我在他们的表演中找回了我小时候对粤剧的热情。

  那是大年初四的晚上,我独自走在街上,打算寻找新年的足迹,感受新年的气氛。看见男女老少都穿上新的衣装,火红的对联在路灯的照射下映入脑海中,天开始下起牛毛细雨,伴随着微风,便觉得冷了起来;鞭炮声渐渐靠近,月色也渐渐变得低沉,我也低沉起来。难道就没有一件事值得我回忆吗?阴云笼罩了天空,冷风冻结了我的心。随后听到街边的人说有粤剧表演,仿佛听到了演员们在尽情地唱着,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走到舞台前时,发现观众并不多,随后一个个观众离开了,我内疚起来,好像对不起演员们辛勤的演出,我们村的.人却不捧他们的场。四周都一片寂静,身体颤抖起来。人群渐渐缩小,随之看见前排的观众仍全神贯注地观看,我便有了一丝的安慰。雨点打进我的眼睛,闭目双眼,便不知不觉回想起往事来。

  我小的时候,常与爷爷奶奶一起搬来椅子,坐在前排观看,那时更是人山人海,出入都显得不方便,人们都很专注,不时会有掌声和呐喊声,那是我在新年中最高兴、兴奋的时刻……

  时间如雨点般落下,把我们心中的戏剧抛弃了,只有这么少的人依旧在场,我又失望起来了,低着头,正将转身就走,突然发现我难以离开,因为身后竟是一片人山人海,我仿佛回到梦境,仿佛回到了多年前的今天。我便站直身子,认真地欣赏,认真地感受新年的气氛。雨停了,风住了,我的心又暖合起来,陶醉在今晚的表演中,掌声呐喊又回响在耳旁。

  看来人们对戏剧的热情并没有消失,我对戏剧的向往也变得逐渐强烈,我们的传统文化必能延续下去、发扬光大。

看戏的作文7

  我爷爷非常喜欢看古戏,所以在他八十大寿的生日来临之前特意请来常德汉剧来家演戏,并请乡亲们都来家看戏。巧合的是那天正好是我阴历生日。

  那天天气不太好,时而大雨时而小雨。当时我郁闷地想“下雨可怎么看戏呢?”但8点半左右的时候,戏班如约而来,我终于松了一口气兴奋地想“幸好今天还可以演戏,要是等到我们回长沙才演的话就看不到戏了,那多可惜呀!”9点钟时,戏班子开始搭演出台了。搭了半个小时左右就开饭了,吃完了饭他们又不顾辛苦的继续搭,可真勤劳!

  10点半左右,我们陆续走出房间。看到戏台后,我惊呆了,一辆小小的卡车竟然能容纳一个漂亮的前后舞台,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戏快开始了,乡亲们三三两两的到来,他们有的搬着凳子、有的拿着伞带着一家老小、还有的竟然挑着箩筐来卖东西,真是热闹极了。来得早的坐在前面来得晚的就只能站在后面了。一阵鞭炮声后锣鼓动天,戏开始了。

  我看见一个长得像关公的.人,手里拿着大刀,嘴里唱着我听不懂的戏文,还有等等我叫不出名字的人。后来字幕出来了,我才知道有:关公耍大刀、刘备大意失荆州、文王访贤、真假女婿等等。中午时分,为了让乡亲们不饿着肚子,我爸爸还特意免费为乡亲们准备了包子、馒头和矿泉水。虽然我看不懂戏曲,但从大家的笑脸中可以看出戏的精彩,直到戏的结束乡亲们还笑嘻嘻的谈论戏的精彩片段。

  这真是我这个暑假最难忘的一天呀!

看戏的作文8

  九月底的一个星期三,班主任沈老师带着我们全班同学去南洋模范中学观看儿童戏剧,那天大家走在路上的脚步显得非常地轻松,就像把背负着“紧张学习生活”的铅球一下子拿了下来,大家变得格外兴奋和高兴。

  一迈进了南洋模范中学,大家就忍不住开始讨论了起来:有的说,你猜猜今天看什么?也有的说,猜猜今天他们演的会不会好看?还有的说,这么多人去看,一定有好戏。突然“噗”的一下,灯灭了,原来戏剧就要开场了。首先是演员们自我介绍,似乎还没进入正式演出,但是他们一出场就引起了全场轰动,大家心中纷纷猜测这是什么故事。戏看了一半,我才明白这是一个戏中戏:在一个剧团里,有一群热爱看戏剧的演员,在演一出海上寻宝记:其中有两个人发生了争吵,互不相让。一个名叫晓峰的人知错认错了。这时灯又灭了,原来这一幕已经结束。霎那间,我们下面的掌声像鞭炮一样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在掌声中下一幕开演了。讲的是晓峰知道自己错了,以后也不撒谎了,戏剧里的演员们原谅了他,大家齐心协力发现了宝藏,上面居然写了他们各自的'名字。

  这个戏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不能撒谎,友谊才是最重要的。戏结束了,我们走出教室的时候还是很兴奋,心满意足地回到了高一小学。

看戏的作文9

  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看皮影戏,是在我7岁那一年。

  事情的起因大约是我们村有一户人家过事大宴宾客,怕晚上场面不热闹,就请了个戏班来演出。事先我并不知道什么的皮影戏。奶奶告诉我说,皮影戏又叫纸人头戏,演员们事先用羊皮或牛皮制作成各种人物、动物造型的活动剪纸,演出时先将一大块透明白布做影幕,里面用灯照得通明,演员们用竹签棒将那些剪纸紧贴在影幕上操纵,还配有音乐唱词。这样,观众们在台前看起来就像看电影一样。过去,只要有节日或庆典活动,皮影戏总是大出风头。许多古书如《明道杂志》、《梦粱录》还有生动的记载呢。

  听了奶奶这番介绍,我不觉莫名的兴奋起来,一心只盼着晚上快点到来,好去看看那神秘而又古老的皮影戏。

  终于到了夕阳西下的时候,人们已经开始做搭台蒙布等准备工作了。我赶紧飞快的搬了把椅子去抢位置。呵,还别说,看皮影戏的人真不少,不过大多是老人和小孩。

  夜幕降临了,皮影戏也开始了。奶奶告诉我说,今天演出的是鼎鼎有名的《三请樊梨花》。至于这经典名戏的'故事情节我现在已经记不大清楚了,只觉得新奇和好玩。后来甚至一定要拖着奶奶到后台去看了一回,看那三五个演员是怎么的演的这么精彩和热闹。现在回头想想,演皮影戏不仅仅是手头的操纵,那口技的艺术更是难得。

  可惜我长这么大就只看了一场皮影戏。后来看看报纸,说皮影戏的鼎盛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今,只有孝义的皮影戏馆还在不时演出,大约是给对皮影戏一往情深的白发老人留下的最后寄托罢。

看戏的作文10

  刘奶奶这几天嘴里不停地嘟囔着要看戏,不论家人怎么劝,还是那句话“我要看戏,我要看戏。”

  原来,前天邻居王老伯来看望刘奶奶,是他向刘奶奶透露最近镇文化站要到石庄村送戏的消息。刘奶奶是个老戏迷,她当然开心不过了。

  “奶奶,你要看戏,谁来照顾你啊?最近老三厂里要赶货,实在忙不开,根本脱不开身。我除了上班,回来得给家里这几口子做饭洗衣裳,就算有时间,我也忙不过来啊,这可怎么好。

  刘奶奶看了看孙媳妇梅子,两眼直勾勾看着柜台上的钟表,上面的指针“咔,咔”,像是一根鱼刺卡住了嗓子眼儿,一个劲儿死咬着牙,似乎再忍不得半刻。

  就在前年,丈夫老刘因为心肌梗塞突然撒手人寰,养活老人的担子就落在这些孙子身上,那之前,老刘曾当着亲戚的面指认嫡堂三孙子为他们养老送终,就这样,丧礼办完后,刘奶奶就住在嫡堂三孙子家。

  起初,镇里敬老院同志来做工作,请刘奶奶到敬老院去生活。刘奶奶就是那么犟,认准嫡堂三孙子家。

  人上了年龄,整日闲着无事可做,就想看看小戏。

  梅子每天要陪着刘奶奶,刘奶奶说什么,她就做什么。每当梅子忙完,坐在沙发上小歇一会的时候,刘奶奶就会唠叨:“乖孙媳,我什么时候能看到戏呀?”

  刘奶奶边说着,嘴角微微翘起,露出了一颗金牙,晃得梅子不敢抬头。

  机会来了,中秋节当晚,镇文化站真的到石庙村送戏来了。梅子陪刘奶奶去看戏,刘奶奶可乐了。

  这次送戏下乡,是省民生工程“送戏进万村”戏剧专场,演出了大型古装扬剧“孝行天下”。

  在回家的`路上,刘奶奶乐呵呵地一边向梅子夸赞今天戏如何如何好看,一边还哼着小调。

  一轮明月高悬,此时此刻,梅子虽有倦意,但心里踏实,也开心地陪着刘奶奶笑出声来。

看戏的作文11

  每年春节我都要到奶奶家待上一些日子。奶奶家所在的大山村过春节时总会邀请戏班子来村中唱戏,今年也不例外。戏台搭在奶奶家旁边学校的旧操场上,因为那里的一个水泥台,被临时改成了戏台。

  这个戏台非常漂亮:一块红色的幕布把整个戏台遮掩起来,两边放着各种我叫不出名字的演奏乐器。戏台前面摆放着两个大大的“箱子”,其实这是两个扩音器。台下放着许多椅子,这是村民们提前抢放着的。戏台周围有许多零食小摊,包围了戏台前的大空地。甘蔗、冰糖葫芦、瓜子、棉花糖……馋得我口水直流。

  吃过午饭,戏就开始了。奶奶和我刚坐下,就听见“咚咚锵锵”的锣鼓声响了起来,震耳欲聋。不一会儿,演员们一个个粉墨登场了。她们身上穿着漂亮的戏服、脸上抹得花花绿绿、头上戴着头饰,走起路来一闪一闪地,非常耀眼。她们“咿咿呀呀”地唱着,一会儿哭、一会儿笑。虽然我一句也没听懂,但看到那些年长的爷爷、奶奶们听得津津有味,我也感到非常高兴。

  奶奶说:“我小的时候没有电视,所以最盼望看戏了。现在生活好了,每天都能看到许多精彩的.电视节目,但还是非常喜欢看戏。戏剧是我国的国粹,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华。我们不能忘记它。”我深深地点了点头。虽然我没能看懂这出戏,但奶奶的话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看戏的作文12

  看戏,赏戏和演戏,可谓剧场三种状态。

  看戏,要求十分简单。你搬一板凳,在那坐着,或直接站在座位旁。只是呆呆地望着台上,管你神魂出窍。

  赏戏,坐在高档座椅上,一碟小菜,几杯小茶,以眼耳全神贯注地听赏。一遍,内容印在脑海,时时回忆,时时悟新。

  演戏,那可不一样了。台上台下通通要照顾。台上演员注意妆容、服饰、动作、戏曲和神韵。台下管理秩序,服务观众。有演戏的幸苦,才能对这戏有深刻认识。

  提出这番道理的正是我的数学老师。

  上课时,老师常给同学们说一些段子,把同学们逗得前仰后合。之后,又是一段意味深长的'人生道理,无非是一些有关红色,劝学,劝勤的道理,却没几个人能听进去。

  一日,老师在讲台上讲课,中段,说起看戏,“……每个班可有不少看戏人,不少赏戏人,还有不多的演戏人。同学们,不可做看戏人!不是有句话‘看戏不嫌事大’吗?若真的只是看戏,你只能看戏的表面,百分之十左右。赏戏,可有百分之七八十。演戏,无论怎么少,也不能少过百分之九十了。”

  老师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领悟?因为经历长,见多识广。五十几年的风霜磨砺心灵,在脸上刻下一条条岁月的痕迹。老师也有求学时,是过来人,对学习有所感,有所悟,有所作为。他是演戏人,大半辈子在讲台上。我一赏戏人虽未有水平,但也要适时转化为演戏人,才有更深的见解。我这样想,并付出行动,考试再差也差不到哪去。而看戏人,我同桌则是典型一个。上课开小差,下课倍疯癫,放假不学习,以致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考后只有哭的份。

  学习的剧台上,争做演戏赏戏人,不做看戏人。

看戏的作文13

  那天,一年一度的元宵灯会马上开始了,我兴奋的到了极点,火速准备好,一蹦一跳地走在广场的路上。

  我像孙大圣一样左顾右盼,突然,发现前面有一个“大粽子”(实际是一群人),一打听才知道:中间的那位叔叔的家里很穷,于是,叔叔跑到这里来卖糖。他骑的三轮车很破,上面堆满了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糖果。像一个黑匣子里有一丛鲜花似的。城管知道了他在卖糖,就派了一名警察来没收他的东西。叔叔不肯,和他当面对质起来。他们的声音很大,引来了许多观战的人。把他们一层一层的包了起来,活像个大粽子。让我奇怪的`是,人这么多,怎么没有一个人去劝架的呢,他们对得起他们的良心吗?

  我心中存在的魔鬼对我说:“我们为什么要去劝架呢?在这里观“虎”斗不是很好么?反正有这么多的人,别人会劝的,再者说,他们不去,我们为什么要去呢?”我心中的“天使”对我说:“因为大家都像他这么想,他们才不去劝,我们要带领他们,让他们两个和解,不要吵下去了。”大家都说;“邪不能胜正。”我也看不下去了,大喊:叔叔,你们不要再吵了这不是很愚蠢吗?大家和平一些有什么不好?大家也说话了:人小志不小,你们这些当大人的还不如一个小孩,哎……过了一会儿,人群渐渐地慢慢散去。

  我十分开心,跳着去看灯会了。

看戏的作文14

  今天,我到外婆家去做客,吃好晚饭,外婆对我说:“技技,你今天陪我去看戏。”什么?看戏?我连忙摇摇头,“不去不去,还不如在家里看电视呢!”外婆笑着说:“演的是《红楼梦》!”红楼梦?红楼梦不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吗?我连忙说“我去我去!”

  到了那里,我立刻傻眼了,全场多数是老爷爷老奶奶,只有几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或许他们也是陪爷爷奶奶来得吧!

  演出开始了,出来了一个古代女子模样的`人,“咿咿呀呀”地唱了起来,足足唱了10分钟,听得我头都大了,一个字也没听清楚。再看看外婆,她一副如痴如醉的样子,嘴里还不时的哼上几句。我推了推外婆:“外婆,她在唱什么啊?走路怎么还一小步一小步踮着脚啊?”外婆回过神来告诉我:“古代小姐就是这样走路的,她唱的都是在做自我介绍呢……”外婆又对我说:“你静下心来听她唱,就一定能听懂。”没办法,我只得硬着头皮细细听。过了一会儿,出来一个书生模样的人,他唱起来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外婆在一旁小声地为我解释着。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渐渐地被它吸引了。唱到伤心之处,我还不禁流下了眼泪。唱到最后,我也能听懂大概在唱什么了。快结束时,别人都走了,我还坐在位子上,以为还有人要唱呢!外婆拉了拉我:“技技,走了!”

  接下来几天,我一连看了好几场,直到妈妈的“东山狮子吼”发作了,才无可奈何地往家里赶。大家都笑我:“技技都快成小戏剧迷了!”

看戏的作文15

  时间要回溯到1998年的夏天。

  那一年我七岁,读小学一年级。放暑假后闲着无事,便到住在郑公的叔叔家去做客。郑公是老区公所的所在地,常住人口上千,算得上是一个历史颇为悠久的农村集镇了,虽然不大,却很繁荣。

  在我的记忆里,那年似乎是我第一次到郑公,什么都觉得稀奇。一天在集镇街道转悠转悠,听见一座门匾上写着“郑公剧院”的大楼房里传来锣鼓声和咿咿呀呀的唱腔。吃饭时告诉了奶奶,奶奶说:“哦,那是来了个楚剧团,在我们剧院演十几场呢。晚上我们看戏去!”我要马上就去。奶奶说:“这时他们已经演完了,要等到天黑了又会再演一场。”

  于是我便急切的盼着夜幕降临,不时的出屋去看街道上的路灯亮了没有。终于,当各家各户的灯光依次亮起来的时候,奶奶带着兴高采烈的我走出了家门。

  走进剧院。嗬,剧院好大!里面到处都是人,说笑的,叫卖的,人声鼎沸。我感兴趣的'是热闹,还可以吃瓜子。不多时,一阵锣鼓声响起,整个剧院顿时安静下来,像一只无形的巨手指挥着似的,人们停住了一切活动,目光集中处,幕布缓缓拉开,几个古装的人物在台上红红绿绿的动。奶奶说:“今儿演的是《杨四郎探亲》,就是那个杨家将的故事。”那时杨家将的事我不懂,我纳闷的是:夏天我们已经恨不得打赤膊了,古人穿这么多的衣服不嫌热呀?而且,像他们那样有话不好好说,还有什么锣啊鼓的叮叮咚咚吵闹不休,唱的也不如说的听得清楚啊……

  那场戏的具体情节我并不很懂现在也大多记不得了,只知道当时一切都那么的新鲜:铿锵的锣鼓、悠扬的唱腔、古典的服饰、长长的水袖,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惜后来很少能在舞台上看到戏曲表演了。只有有时候,偶尔可以在电视里面看见一点,听他们咿咿呀呀的唱……

【看戏的作文】相关文章:

看戏的作文08-08

看戏的作文(精华)09-02

关于看戏的作文08-02

看戏的作文经典(15篇)09-14

关于看戏的作文[优秀]08-23

看戏的作文15篇【优】10-05

走,花戏楼看戏去作文05-03

日出作文作文10-04

纪年作文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