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节民间传统习俗

时间:2023-12-18 17:44:44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下元节民间传统习俗

  元节传统习俗

下元节民间传统习俗

  道教的下元节

  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三官的生日分别为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严格来说下元节是道教节日,但它早已远超宗教节日范畴,成为中国人的“解厄日”“祈福日”。

  文成公主的生日

  在西藏地区,下元节被视为文成公主的生日。吐蕃有两个节日与文成公主有关:藏历4月15日(文成公主到达拉萨的日子);10月15日(文成公主的生日)有记载“十月十五日,为唐文成公主诞辰,士女盛装参贺,家家饮酒。”

  豆馅包子

  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食俗,以北京为例,过下元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做“豆泥骨朵”。“豆泥”就是红小豆做的“豆沙馅儿”,也就是北京小吃“豆沙包子”。这种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豆沙包子”,在几百年前的明代,早已是孟冬十月的节令食品了。现今吃豆沙包已经是家家常见饮食,只是不和下元节相关联。

  禹王庙会

  江苏淮安人,在下元节这一天,要登禹王台祭禹王(水官大帝),赶禹王宫庙会,届时庙中人山人海,有各种各样小零食卖。现今禹王庙会没有往日盛况。

  迎神赛会

  山东(邹县)、陕西(凤翔)、湖南(宁远)的一些地方除了祭祀祖先,还会举行迎神赛会,报答土功,祭祀山神。只是现在几乎不得见。

  下元时俗

  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以前道教徒在这一日还在家门外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旗上写着“天地水府”、“国泰民安”、“消灾降福”等字样。在民间下元这一天,人们在家中做糍粑、麻腐包子等赠送亲友,同时可以吃到很多祭祀之后称为“福余”食品。

  下元节的“归宿”

  传承民俗文化,并不需要大张旗鼓地过节。下元节来自道教,其实对当今的国人来说,这一天倒是近距离感受道教文化的契机。

  下元节是一个很宝贵的节日,是表达美好的愿望,摒除厄运的祈福日。若能被塑造为中国人的“祈福日”,并在其中加入纪念先人、关怀他人的人文意识。那么它是不是望得到复兴。

  汉族称中元节,也叫鬼节。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祭祀祖先。

  下元节习俗活动

  1、祭祀祖先随着日月的流逝,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

  2、祈愿神灵从祭祀内容与对象的演变来看,下元节又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镶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

  3、莆仙民间祭亡灵每逢农历十月十五,莆仙民间许多人家会在房前空地上排案供食品,烧香贡银,并让小孩子用烧着的香枝均匀地插成一片小方块,叫“布田”。这种习俗据说是祭“亡灵”,俗称“普孤”,就是普渡孤魂。

【下元节民间传统习俗】相关文章:

小雪的传统习俗02-23

瑶族传统习俗02-25

头伏有哪些传统习俗02-26

惊蛰的传统习俗一览04-30

过年的各地传统习俗05-05

游艺民间习俗05-02

民间的婚嫁习俗02-25

关于黄河的民间典故07-26

民间传说作文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