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十二册第一单知识点

时间:2023-12-18 18:38:43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苏教版语文十二册第一单知识点

  作家作品:

苏教版语文十二册第一单知识点

  1、《在山的那边》,作者王家新。

  2、《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莫顿·亨特,美国作家。

  3、《蝉》作者小思,香港作家。《贝壳》作者席慕容,台湾画家、作家。有诗集《七里香》、散文集《有一首歌》等。

  4、《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作者宗璞。

  5、《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

  一、在山的那边

  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字面意思外的深层含义。例:探究一下,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海”指理想的境界,“山”指抵达之路上的重重险阻,“爬山”隐喻艰苦奋斗,克服一路上的困难。

  本诗表达了要经受千辛万苦,百折不挠,方才可实现自我的人生理想。

  2、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说明作者对山外世界的痴迷与向往

  (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这是写山的颜色吗?)――拟人化,表达心情沮丧时的心理感受

  (3)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以为可以望见大海

  (4)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枯干”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形容对理想的渴求。

  二、走一走,再走一步

  1、词语识记

  训诫耸立迂回凝视啜泣纳罕瘦骨嶙峋心惊肉跳头晕目眩小心翼翼

  2、了解课文中的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的写作(记叙)手法

  以小见大指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在写作中指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

  3、分析记叙文中的铺垫与照应

  (1)铺垫的作用

  衬托行将来临的事物;渲染气氛。

  (2)照应

  ①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做“照应”。

  ②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

  4、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合适

  5、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三、生命,生命

  1、字词积累

  骚扰,小憩,茁壮,糟蹋,庸碌,辜负,昂然挺立,擎天撼地,肃然起敬

  2、揣摩词语,品味语言,理解文章内容。

  四、紫藤萝瀑布

  1、词语识记

  发端终极迸溅挑逗繁密伫立凝望笼罩伶仃稀零忍俊不禁仙露琼浆蜂围蝶阵盘虬卧龙

  2、揣摩文中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理解作者感情的变化和文章主旨

  作者借花赞美生命的美好与永恒。

  3、体会并学习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和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景,绘形入神,融入感思,生动形象,富于情致。

  五、童趣

  1、简单的字词句释义

  “填词法”“换词法”

  2、体会作者的曼妙奇想(想象)和意趣物外的情怀(童真童趣)

  文章表现了少儿丰富、神奇的想象力和天真烂漫的情趣。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

  1、口语交际

  (1)自我介绍

  (2)推荐自己

  (3)“模拟”面试

  2、写作:命题作文“这就是我”

  《为你打开一扇门》要点

  中心思想:

  课文用散文诗的语句,深入浅出的阐述了文学是什么,形象生动的描绘了文学的魅力,激起青少年对文学的浓厚兴趣,鼓励他们去打开文学这扇神奇的大门。

  1、题目中“为你打开一扇门”中的“你”和文中第2段的“你”指的是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指的是“青少年读者”。用“你”好像作者在与读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给人以亲切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重点段落理解(第4段)

  (1)“形象的诠释”是什么意思?(关键词是“诠释”)

  用生动的形象来解释、说明

  (2)“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是因为。

  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

  (3)“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这里的“憧憬”和“理想”的前后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从语意角度入手)

  不能。因为“憧憬”是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理想”则大多是指对未来事物的有根据的合理的想象或希望,两者在程度上有区别。

  (4)什么是“高智商的野蛮人”?

  “高智商的野蛮人”是指那种具有某一学科的高深的知识,却从不阅读文学作品,因而不了解历史,不了解社会,不了解自然,不了解人生意义的人。

  (5)“很多人的共识”是什么?

  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重要的途径。

  (6)这段文字是分几个层次进行阐述的?主要阐述了几个方面的问题?(掌握层次结构及内容)

  四层:

  ①第1句:阐述文学的特征②第2~4句:阐述文学的内涵

  ③第5~8句:阐述文学的功能④第9~13句:阐述文学与现代人的发展的关系。

  (7)从表达上看,这段文字属于xx议论xx性文字。在阐述文学与人的关系时,明确表明了作者激励青少年读者走进文学大门不是最终目的,其真意在于:引导青少年读者做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

  3、句子赏析

  1、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

  运用排比的修辞,由社会到自我,层层切近,深入分析阅读文学作品给人类自身带来的益处。

  2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

  此句句式整齐,由实到虚,“一种”和“积累”反复运用,充分表现了文学作品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语言富有表现力。

  繁星

  中心思想:

  课文按照时间的顺序写作,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的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

  1、第3段是全文的重点,状写“我”在柔美的环境中观看繁星所产生的种种美的感受。按照“仰望——欲睡——沉睡”的思路渐次展开,前四句写“仰望”,第5——8句写“欲睡”,第9——10句写“沉睡”。

  2、课文第三段末尾说:“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你认为“沉睡着”与“觉得”是否矛盾?

  并不矛盾。“沉睡着”,说的是“我”睡的神态;在星星的怀抱中面带微笑地熟睡着;“觉得”,是讲“我”把自己当做一个小孩子睡在母亲的怀里,感到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交代了“我”“沉睡”的原因。这样写,由果到因,因果相映,既富有情趣,又启人遐思。

  苏教版语文学习方法

  1、学习未动,兴趣先行

  2、务学与求道

  3、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4、态度决定一切

  5、不强调进步

  6、练就过硬的本领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7、会玩、会偷懒、然后会学

  8、考试、分析考试结果、做出下一步计划、调整自己

  9、学习别人

  苏教版语文学习技巧

  其次,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积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阅读与背诵,当我们空闲的时候,读一读好的书籍或文章不仅能丰富知识,还能陶冶你的性情。不过,不能只是读,还要思考,我们应准备一个记录与摘抄的本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将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来,并不时地看看,让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当遇到疑点难点时,也要记下来,与旁人讨论,听取别人的看法。这样才会有所长进,水平才会提高。

【语文十二册第一单知识点】相关文章: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12-18

第一册第一单元汉语拼音02-17

谈谈我淘宝网店的第一单生意05-02

黑龙江专升本语文知识点12-18

初二语文知识点笔记大全12-18

四级年下期语文知识点12-18

语文必修三重点知识点12-18

高二下册《从蒸汽时代到互联网时代》的知识点整理02-18

四年级语文《琥珀》知识点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