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3-12-18 23:04:47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1

  数学也需要阅读能力吗?在实际教学中,当做作业或考试时,总是有部分学生经常出现:解决问题时不统一单位、理解不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填空时忽略括号后面的单位或文字;列式计算时“除”和“除以”混为一谈;立体图形题中难以在脑海里形成物体的表象……

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类似的问题往往被归结为“审题不认真”、“粗心”、“概念掌握不好”等原因,其实这些情况的出现都反映出了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差,进而也说明了数学阅读能力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阅读,就是看,并要领会其内容。然而数学的阅读不等同于语文的阅读,它具有自身的特点,数学语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性、精确性,尤其是符号语言和图式语言跟自然语言差别很大。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不仅是要让学生能看懂文字语言的意思,更要让学生在看懂文字语言意思的基础上能灵活转化文字语言的内容:如把一个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或不那么抽象的内容;把用符号或图式语言表述的关系转化为文字语言的形式,以及把文字语言表述的关系转化为符号或图式语言等,这些对学生成功的学习数学尤为重要。但在我们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往往比较注重演算步骤、解题的方法与技巧,而忽视对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

  一、师生共同重视

  在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都要重视数学的阅读,认识到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老师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中应该是承担开发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要主动地将数学阅读纳入到课堂教学环节中:如善于发现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找到各种语言理解转化的关键点、督促学生按要求完成阅读任务等等;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阅读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主动地由内而外地主动投入到数学阅读中去,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往往一味地追求速度而忽略认真阅读,结果得不偿失。所以,师生双发的共同努力是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前提。

  二、提供阅读机会

  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数学阅读材料和阅读时间,让学生慢慢养成数学阅读习惯,形成阅读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由于教学时间的制约,往往会压缩学生的阅读时间和内容,比如由教师朗读或多媒体课件播放等,来让学生快速地对内容进行了解,殊不知这样却剥夺了学生阅读能力形成的机会,进而导致学生不能认真、全面的阅读。可以说,为学生提供阅读机会是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关键。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给学生提供阅读保障:

  1、让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预习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迫使学生认真阅读,有思考地阅读。复习时,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问题、拓展知识,让学生在阅读中去思考、去发现。

  2、课堂教学时,教材中的例题、概念、练习题、阅读材料等要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而且在阅读前老师应对阅读材料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要害问题,列出提纲或编制思考题引发学生阅读兴趣。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可以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

  3、指导学生看一些有益的课外阅读书籍,并适当进行整理收集,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阅历,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循序渐进培养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在数学阅读中由易到难,逐步达到愿读、会读、乐读。例如就解决问题的阅读能力培养来说:

  第一阶段的阅读只要求学生能完整地阅读,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能准确、全面的了解题目意思;

  而第二阶段的阅读则要求学生能正确理解题目意思并初步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第三阶段则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用图形、图示或图表等方式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表示出来,并借助这些图形、图示等进行准确分析。以上各个阶段缺一不可,因为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学生最难的就是把文字语言表述的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较直观的符号或图式来降低分析的难度,这样逐步深入的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了扎实的阅读能力。对于其他数学知识的学习也是同样的,通过循序渐进的培养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并灵活转化阅读内容,才能使问题得到迎刃而解,这也是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及时反馈交流

  学生阅读完一题、一节、一篇后,教师应该及时组织学生与老师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多向交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小结,理清脉络,疏通思维,消除障碍,并且与所学过的内容进行比较,形成正确认知。这样的交流反馈,既起到督促学生认真进行阅读的作用,又能检验学生阅读的效果,尤其能让学生在阅读中真正有所收获,从而实现真正的高效阅读。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都能得到较大的提升。

  最后,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方法就能实现的,教师和学生都要长期坚持才能有所成效,同时也需要教师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灵活掌握方法的运用,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2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讲到阅读,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语文的阅读。可是,生活中除了语文的阅读,数学的阅读也无处不在,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数学教学同样也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而阅读正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过程,其中数学阅读就是学生获取数学信息、汲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可见,阅读对数学的学习至关重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和较强的数学阅读能力,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应该值得重视的问题。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一、课前预习,初步感知教材

  自主学习的一个关键就是课前预习。预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感知教材,从而对新知识有初步的认识。预习前,教师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不同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不同,对于阅读方法的要求也不同。对于低年级学生,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有顺序的看书,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等。在读题目的时候,逐字逐句阅读,反复阅读,学会圈出关键字,对书中的图、数、式、问题或者解题过程要注意模仿,记住类型题、典型题。

  通过课前对数学课本的阅读,学生初步接触学习内容,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课中读,加深理解新知

  在课堂上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让学生整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理解。指导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完整地、仔细地阅读一遍,对文中的关键字、词、句再次进行强调,教师在学生阅读时要巡视课堂,出现问题给予解决。阅读时要让学生看懂内容,思考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于新知识能举一反三,注重边读边想,总结规律。

  这样的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新学知识的归纳能力,使学生不受课本上现成的结论左右,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新知识。

  三、课后读,拓展延伸知识

  学生在学完新课后,要定期进行阅读、复习,从而进一步理解、消化新知识,并形成知识网络。对于课后阅读,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边读课本边回忆老师当时是如何讲的。(2)注意整理归纳,找出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这样的阅读不仅针对性强,而且有利于学生把数学知识结构转化为数学认知结构。此外,在课后进行阅读延伸。老师准备有趣但有一定难度的资料供学生阅读,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数学素养。在教学中,开展以阅读为载体的数学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写数学日记、制作“我眼中的数学”手抄报、“比比谁的知识多”等活动,从而使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数学阅读过程与一般的阅读过程一样,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对数学课本的感情,在阅读中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促使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3

  阅读,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且是一种自主的学习方式。谈及阅读,似乎是语文教学的事,其实,数学教学也需要阅读。阅读之于数学教学,可以加深对数学所学内容的理解,激发数学学习兴趣,拓展数学学习的视野,丰富对数学学科的认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学阅读兴趣的培养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有没有兴趣,阅读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可以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出示一组面积相等但形状、已知条件不同的三角形,让同学议一议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学生的意见很不统一。此时,教师指出,用面积计算公式可以算出这几个面积是相等的,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用什么方法求出它们的面积呢?这样,就使同学们满怀学习兴趣投入到阅读数学课本中去。

  二、数学阅读方法的培养

  学会阅读方法是数学阅读的根本。要想取得阅读的良好效果必须有好的阅读方法。

  1.明确阅读的目的。阅读前,创设阅读情景,出示阅读要求,阅读课本内容,找到不理解的问题。

  2.分层阅读。从学生阅读时深入的程度和系统性来看,主要可分为粗读、间读、精读等。粗读是指对于学生掌握的旧知、课文中容易理解的过渡性导语等阅读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往往一带而过;精读是指在知识重点、难点以及发现问题时,要把相关内容反复地推敲、揣摩,力求理解、领会,如果因能力和水平的限制,对不懂的问题,应做出记号,便于重点听讲或质疑。比如:数学教材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述,由于其自身特点的要求往往具有更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精读可以帮助自己形成语感,准确理解它们的内涵。间读是指对一个名词、术语或一句话因读中有思而读一段停下来想一想,读懂了,再继续往下读。这种读法无论是在阅读的速度还是在思维的难度上都介于粗读和精读之间。

  3.分类阅读。阅读中要根据数学语言的特点和数学知识的类型,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感知、想象、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各类数学知识在阅读中的侧重点和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教师应指导学生逐步去感悟,形成技能。如概念知识阅读的重点是概念的形成和同化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中,往往只在意对概念定义的理解和记忆,忽略教材中对概念形成和同化过程的相关表述。比如学生还没有理解“单位‘1’”、“平均分”的意义,就去阅读“分数”的概念,只会造成简单的接受和机械的记忆。因此,阅读中重点要让学生充分感知“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理解“单位‘1’”、“平均分”,有了这些相关知识基础,再来抽象、概括和阅读理解“分数”的定义,学起来就事半功倍了。

  三、数学阅读交流能力的培养

  所谓数学交流是指数学信息接收、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狭义指数学学习与教学中使用数学语言、数学方法进行各类数学活动的动态过程。无论从学习数学的角度还是使用数学的角度看,数学交流都有极重要的作用。

  1.营造良好的交流情境

  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参与交流,师生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的、合作的伙伴关系。这样,在传授知识时教师就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给予”,而是同学生一起去探索、去体验,学生在课堂交往中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将学习活动看作是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才可能实现。

  2.加强数学语言的训练

  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语言,发展数学语言能力是提高交流能力的根本,因此,提高学生交流能力必须从数学语言着手。

  (1)注重普通语言与数学语言的互译。普通语言即日常生活中所用语言,这是学生熟悉的,用它来表达的事物,学生感到亲切,也容易理解。其他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必须以普通语言为解释系统。数学语言也是如此,通过两种语言的互译,就可以使抽象的数学语言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借鉴,从而能透彻理解,运用自如。

  (2)要善于推敲数学语言中关键词句。

  有的数学语言中每一个关键字和词都有确切的意义,须仔细推敲,明确关键词句之间的依存和制约关系。例如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中的关键词句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两条直线”。教学时要着重说明平行线是反映直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不能孤立地说某一条直线是平行线,要强调“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从而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

  (3)合理破译数学语言的'数形关系。

  有的数学语言是一种视觉语言,通过图形给出某些条件,其特点是直观,便于观察与联想,观察题设图形的形状、位置、范围,联想相关的数量或方程,这是“破译”数学语言数形关系的基本思想。例如,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学生初次接触空间图形的平面直观图,这种特殊的图形语言,学生难于理解,教学时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操作:①从模型到图形,即根据具体的模型画出直观图;②从图形到模型,即根据所画的直观图,用具体的模型表现出来,这样的设计重在建立图形与模型之间的视觉联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认识,并使它们熟悉直观图的画法结构和特点;③从图形到符号,即把已有的直观图中的各种位置关系用符号表示;④从符号到图形,即根据符号所表示的条件,准确地画出相应的直观图。这样设计是为了建立图像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图形语言来辅助思维,利用符号语言来表达思维。

  四、数学阅读技巧的培养

  数学阅读的过程是一个用眼、口、手、脑等器官充分协同参与的过程,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同时也应根据不同的内容而选择不同的方法。

  1.阅读引言

  ①要注意章节标题,因为它标出了课文主题;②要注意理解段落大意,弄明白引入新知识的直观素材;③要抓住关键字、词、句和重要结论,这对于理解新知识非常重要。

  2.阅读概念

  ①要正确理解概念中的字、词、句,能正确进行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互译;②要注意联系实际找出正反例子或实物;③要弄明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是说既能区分相近的概念,又能知道其适用范围。

  3.阅读公式

  ①要弄明白公式的来龙去脉,会推导公式;②要明白公式的特征并能想法子记住;③要注意公式的应用条件,弄明白有关公式的内在联系,了解公式的运用、逆用、合用,变用和巧用。

  4.阅读例题

  ①要认真审题,分析解题过程的关键所在,尝试解题;②要和课本比较解法的优劣,并使解题过程的表达既简捷又符合书写格式;③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并努力去探求新的解题途径。

  五、数学阅读习惯的培养

  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严谨性及抽象性等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必须勤思多想、读写结合。这对小学生而言,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够掌握的,要使数学阅读成为习惯,必然要经过长时间反复训练,使之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1.榜样导行。教师能否坚持阅读,直接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首先从自身做起,认真阅读课本、大纲、有关的课外读物,既充实了自己,又感染了学生。

  2.感受成功。好习惯是夸出来的。唯有教师坚持不懈地指导阅读,并在此过程中,让每个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赞赏,常常体验到阅读与成功的联系。

  3.保证阅读时间。不管课程有多紧,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指导阅读、进行阅读,久而久之,必成习惯。

  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众所周知,未来社会高度发展,瞬息万变,这决定了未来人不仅要有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功底,更需要他们有较强的自学功底从事终身学习,以便随时调整自己来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而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因此,教会学生学习的重头戏就是教会学生阅读,培养其阅读能力。

【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02-23

如何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02-24

家长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04-25

大班幼儿自主阅读能力培养妙招02-22

浅谈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02-23

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09-21

怎样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04-29

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反思08-14

培养小学生的说话能力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