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年糕作文

时间:2024-02-06 14:56:43 好文 我要投稿

打年糕作文[实用14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打年糕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打年糕作文[实用14篇]

打年糕作文1

  打年糕是我们桐乡的一个传统习俗,听爸爸说,过了腊月二十,在过年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打年糕,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现在有很多人家都偷懒了,直接到街上买年糕过年。但我们家还是喜欢自己打年糕。

  在打年糕之前,我们要先做好准备工作。奶奶很早就买好了糯米,将糯米在水里浸泡一段时间后,就拿去加工成糯米粉。

  到了约好要打年糕的那一天,我们家、三爷爷家、五爷爷家三家人就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忙活起来。摆放好一个铁灶台,上面放一个大镬子,里面倒满水,镬子上放上一个蒸笼,蒸笼里垫一块纱布,把准备好的糯米粉均匀地在纱布上铺上一层,盖上蒸笼。爷爷在灶里烧起火来,把火烧得旺旺的,直到把蒸笼里的糯米粉蒸熟。

  过了一会,奶奶说:“时间差不多了,该熟了。”爷爷站起身来,把蒸笼掀开,哇,只见一团热气冲天而起,糯米粉的香气也随着热气弥漫开来。爷爷用筷子在糯米粉里插两下,点点头说:“行了。”说完,爷爷就双手揪起纱布的四角,把糯米粉裹住拎起来,拎到早就摆放好的木板上。

  奶奶开始指挥爸爸打年糕。奶奶说,以前都是她打的,现在她年纪大了,打不动了,就让爸爸继承这项工作。我们这里打年糕也不用工具的,爸爸用双手把糯米粉揉在一起,反复地揉按,挤压,拍打,慢慢地把原来松散的糯米粉揉成了软软的、韧韧的、很有弹性的一团。然后,他再把这一团揉好的糯米粉压扁,拉长,一块年糕就做好了。

  年糕白白的、香香的,很可爱的样子。我们把做好的年糕放进铺在地上的匾里。然后我和弟弟用筷子蘸了红色的.颜料,在年糕上面点几朵梅花。白白的年糕,鲜红的梅花,看起来更漂亮了。

  外面北风呼呼,很冷,但是屋里热气腾腾,几家人聚在一起,欢声笑语不断,热热闹闹的,一点都不觉得冷。爸爸说:“这就是过年的味道。”

  我们把所有的年糕打好之后,剩下的一点糯米粉就搓成小圆子,放水里一煮,大家蘸着白糖吃了。那味道也很不错哦!

  听说北方过年要包饺子吃,我们这里没有这个习俗,我们就是吃年糕。打好的年糕浸在水缸里,可以放很久,过年的时候,祭祀要用。过完年,我们慢慢吃,可以一直吃到元宵节之后呢。

打年糕作文2

  听妈妈描述过她小时候打年糕、吃年糕的传统,我一直想体验一下。

  这天,我和爸爸妈妈去文溪坞玩。那里的房子都是白墙黑瓦,有着古色古香的味道,周围还有清澈的河流环绕,特别幽静。弄堂上方挂满鲜艳的红灯笼,家家户户门口贴上了春联,特别有过年的气氛。

  走着走着,一个场景吸引了我,一个木头做成的槌子,一个青石凿成的臼,两个竹篾编织的匾,一群乡下男女老少……一切都是原生态的。妈妈告诉我,这就是打年糕的场景。我们围在旁边饶有兴致地看了起来。

  妈妈说打年糕必不可少的就是年糕粉,要先将糯米浸水晒干后碾成粉,然后加水放进蒸笼蒸。我走近看,只见房间里冒着热腾腾的雾气,几个蒸笼放在灶上。后面的火正烧得旺,把烧火人的脸映得通红。

  蒸完糯米粉,叔叔们把米粉放进石臼里,一个强壮的叔叔双手握住槌子捣年糕,一下一下,我感觉很轻松啊!我也想捣年糕,可是我没想到这木头做的槌子这么沉重,根本拿不起来。大人们看到我的囧样哈哈大笑。

  年糕粉已经被叔叔捣得很柔软,也不再那么毛糙。接着,他双脚分开,稳稳踏地,用力抡起重槌,高高举过头顶。我惊呆了,他竟然把这么重的槌子举这么高,他的样子就像一位巨人,就像双手托天的盘古。接着,叔叔狠狠地将槌子砸向年糕,年糕的中间立刻出现了一个大坑。叔叔毫不费力地抬起槌子,年糕被拉出好多条长长的丝,叔叔不停地重复这个动作,嘴里喊着“嘿哟嘿哟”的口号,很快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却感觉干得特别有劲。旁边的一位妇女也不闲着,每次等叔叔举起槌子的.刹那将散开的年糕拢起来或翻一个面,她的动作是那么熟练,我真害怕她的手被槌子砸中,但从不失手。终于,年糕打好了。

  叔叔把一大块白白胖胖的年糕从石臼里捧了出来,放在匾里,那年糕就像一块大大的羊脂玉,又光滑又圆润。很多人拥过来了,我也挤进去,拿到了一块挺大的年糕头,蘸了旁边的红糖,放入口中。嘿!又甜又软又糯,顿时一股暖流涌入心中。妈妈说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抢吃年糕头,吃年糕头是海盐人过年的记忆。

  打年糕真有趣,年糕头真好吃,希望大家打了年糕,吃了年糕,年年高升。

打年糕作文3

  一提起过年,我就高兴,这不只是因为可以得到压岁钱,我因为还可以吃到香而韧的年糕。

  年糕虽然不是我最爱吃的食物,但是我也很喜欢吃年糕——因为它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儿……吃年糕有很多种方法,不同的吃却带来了同样的滋味。

  鱼肉可以蘸着吃出大海的味道,鸡鸭肉可以蘸着吃出谷子的味道,白萝卜可以蘸着吃出绿叶的味道,而年糕蘸着吃却有一番风味哦!

  先在那桌子上摆了两个碟子——一碟红糖,一碟白糖然后在那洁白的瓷碗中夹出赛白玉般的年糕——那年糕闪着白光,光滑润泽,就像蒙古人民代表友谊的白哈达一样。我轻轻夹着它,就好像夹着一块稀世宝玉似的,异常的珍贵。

  蒸过的年糕好像没什么香味,但要是仔细闻,就会发现它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这香没有栀子花香那么浓烈,没有茉莉花香那么淡雅,更没有夜来香那么沁人心脾,但它却有一种纯纯的香,在空气中飘荡,飘荡……看着这年糕,怎不使人垂涎三尺呢?但谁又是年糕最好的搭档呢,是似天边红霞的红糖,还是赛腊月冬雪的白糖——我左右为难。最后我还是选择了红糖。我将年糕放在红糖堆里翻滚,就像一个野孩子开心的在泥堆里翻跟斗,又像一头白似雪的猪仔在享受天然的泥浴。一件奢华的裘皮大衣将年糕包裹的严严实实的,打扮得十分阔绰的“年糕夫人”搭上了飞往人体王国的飞机,去人体旅游喽!一进口,年糕的味儿就释放出来了:香、甜、淡这三个小精灵全力以赴的.满足各种味蕾的要求。我拼命地嚼着这韧度极好的年糕,牙齿似乎都要咬地快松掉了一般。嚼着嚼着,顺着清香,我突然间想起了往事……

  那时我们还只是个四年级的学生,全班组织去旅游。旅游时大都是爬山,等到爬上山,人已经“焉”了,但一听导游说要举行捣年糕这活动,个个都精神抖擞。他们争先恐后的拿起捣年糕的器具,分成几个小组在一起比赛。我们卖力的干哪!“嗨哟,嗨哟!”的声响如同火山爆发的声浪,劳动后我们就发出欢悦的笑声——嘴里吃那热乎乎的年糕,心里就暖暖的。

  秋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新年也快来了,空气中又会融入一种淡淡的年糕味儿,从家家户户的窗户中飘出来,一直飘一直飘,带来浓浓的,淡淡的清香,醉了我们,也醉了这壮丽的山河。

打年糕作文4

  随着时间的消逝,延续至今的习俗很多都已不在了,但也有些人为了怀旧重新将先前的习俗重温一遍,“打年糕”的习俗仍在,但也并不常见,父母便商量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重温一次“打年糕”。

  年糕有年高之意,意味着年年高升。我看着父母准备“打年糕”的工具,首先是将未成形的年糕制作好,虽然是未成形的,却也需要十余条工序。先将糯米用水浸几天。把淘净的米挑回,放进一个大木桶,在一口大锅的沸水里开始蒸,蒸成米饭后,把水份少许沥干。然后倒入石舀內,再准备一个榔头状的东西,就可以开始打年糕了。我握紧檀木榔头,尝试着掂量了下重量,发现比我想象中的要重很多,怪不得能用来捶打年糕。

  到了春节,挂春联,贴倒福等习俗无不体现出这个节日的喜庆和特殊性,然而我一直期待的只有准备已久的“打年糕”,好不容易盼到吃完年夜饭,还没等父母提起,我便直接去将檀木榔头拖了出来,父母也从我脸上掩盖不住的兴奋得知了我的目的,于是期待已久的打年糕开始了。

  我自告奋勇,第一个上前抓住檀木榔头。当用力的时候才想起它的重量,我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只能背水一战。奋力举起,还没举过胸前,便只能放下。我又转头看看父母鼓励的目光,就明白了,破釜沉舟,即使没有前进,也没有退路。于是慢慢举起,感觉到了极限高度之后,微微放下一点,用尽力气猛的`举起,举到头顶,然后轻松放下。坚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困难总能迎刃而解的。

  “打年糕”的习俗是因为当时制作年糕需要应运而生的工序,因为有了机器,无需人工,现在已经不怎么能看见“打年糕”了,这也正好说明了我国现代的科技发展速度之快,让我们感到自豪与骄傲。打糕机,洗衣机等机器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最主要的还是享受习俗带给我们的乐趣,同时学到更多,知道更多。

  欢乐的氛围依然笼罩着我们,在进入梦乡的同时也会明白:这一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便是新的开始,“打年糕”的习俗既给这一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又给了新的一年完美的开头。

  哦,打年糕!

打年糕作文5

  “爆竹声声辞旧岁,喜气洋洋迎新年。”每到腊月廿十七、八,村里就会组织大家打年糕,作为年末最后一次集体活动,无论大人小孩都是非常期盼,踊跃参与。

  今年打年糕的场地设在了我们村靠河边的一个杂货铺前面的场地上。石臼、木锤、蒸箱等装备就绪。首先上场的是几位人高马大、身材魁梧的老汉。只见其中一位老汉搓了搓手,拿起了那个有我身高那么长的大木锤,上下锤了几下,试了试手,2接着点了点头对前面的黑脸老汉说“好了,开始吧!”

  只见黑脸老汉用手沾了沾身后那盆热水,起身走过去把锅里热腾腾的面团搬了出来,放进那个粗超又老旧的石臼里。

  我好奇地向蒸笼那边望去,蒸笼里热气腾腾,什么都看不清。后来问了几位爷爷,才知道面团是由糯米和粳米按一定比例磨成面粉,然后加入合适的水进行调和,盖上纱布,最后放进蒸笼蒸,无论是水的`多少和蒸的时间都是极其讲究的,没有多年打年糕经验是做不了这个工作的。

  我回过头,只见刚刚的老汉一边喊着“嘿咻、嘿咻”,一边有节奏地抡着木锤打年糕,对面的黑脸老汉此时配合木锤的节奏快速翻动着年糕。

  经过几轮的锤打,中间还换了一对年轻小伙上阵,这锅年糕终于打好了。那一团一团的年糕被均匀地搓成一个长方形,接着我的爷爷拿出了一根棉线,用线将年糕分成一小块一小块。我目测,差不多每块都是20厘米长度,10厘米宽度,高3厘米。最后爷爷还用年糕2头不规则的边角料做了一对“元宝”形状的年糕,这也是爷爷的拿手绝活。到最后几乎每家都会让爷爷帮忙做一对“元宝”,在大年三十祭祀祖先时用,意寓新的一年财源广进。

  我在旁边看着也跃跃欲试,最终在我的软磨硬泡之下,爷爷终于答应在打我家那份年糕的时候把“印花”这个任务交给我。我拿了一个印花章,沾了沾杯子里红色的水,轻轻地摁在年糕的中间,那一朵朵小花给乳白色的年糕增添了几分靓丽的色彩。

打年糕作文6

  “吃年糕了!”爸爸一声令下,我们全家人围坐在桌子旁一起吃年糕。爷爷夹起一块年糕,放入嘴里说:“好久没有吃过这样的年糕了,嗯,有我们当时自己做的味道!”

  爷爷边嚼边向我们讲起了年轻时自己打年糕的欢快场面。

  做年糕可是需要准备很多东西的呢。首先把100斤晚米和10斤糯米拌到一起,浸上个天,然后把浸泡过的米淘洗干净并沥干。

  做年糕的当天,是最最最欢乐的一天。邻居的大人小孩都会聚在那户做年糕的.人家里,欢声笑语充满了整座房子。那些经验丰富的大人把准备好的米放到石磨上,开始水磨。磨好后,用一块布把湿面粉包起来,用大石头等重物压在上面,把水份挤压出来。压干后的面料成了面团,人们还得把它一点点地揉开,再变成粉状。最后把这些粉放在蒸笼上蒸个分钟,这时粉又变成了面团,用手捏一下,又粘又有韧性,有几个迫不及待地小孩子会偷偷摘下一小团放入嘴,只见他们“哇哇”跳脚直叫,真是性急吃不了热豆腐啊,引得大人们哄笑起来。

  大人们把下了蒸笼的面团放入大石臼里,一人用大木锤敲打面团,在木锤举起的空档,另一人则连忙用手把面团往中间一推,一起一落,配合得异常默契。妇女孩子们或站或坐,聊着笑着。

  大人们喊着“嗨哟嗨哟”的口号,大伙也被感染了,一起喊起来。这样一直要敲打20分钟左右,,直到面团变得非常粘并且有劲道。敲打完后的面团放到了桌上,一人趁热把面团搓成一长条,再一小团一小团地摘下来,这时大伙一齐动手,用自制的木印板一压,就做成了最常见的年糕。小孩子们就像玩橡皮泥一样,捏着自己喜欢的各种模样。瞧,那条大鲤鱼,活灵活现的,似要跃龙门。“年年有余”更是朴实的劳动人民对来年的莫大希望。还有那些鸡,鸭等造型,在祝福的时候可能派上大用场。这时候孩子们不用再担心被烫着,也顾不得再做什么造型了,揪一点下来就往嘴里送。有些大人也没能忍住,边吃边做,好不热闹。

  爷爷回味着儿时的味道,我们也好像回到了过去,加入到其中,幸福,满足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打年糕作文7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临近年关,村上每年都会打年糕,特别热闹,吃个年糕头,讨个好彩头!

  临近冬至,奶奶家到处洋溢着一股熟悉的味道,是马上到打年糕的日子了!

  到了冬至,寒风凛冽。我坐着车回到了奶奶家。奶奶早早地在门口等着,当然,来迎接我的不只奶奶一人,还有我儿时的宠物狗咪儿。一进奶奶家的'院子,便能一声瞥到那巨大的石臼和常年放在里头的那根粗大的木锤。

  进了屋子,我异常兴奋,稍作休息,便和奶奶一起着手准备打年糕所需材料;先将清洗干净的糯米磨较细的糯米粉,按一定比例加入水,边加水边搅拌,加的水不能多也不能少,略微多些少些,都会影响年糕的口感。然后不停的揉,和和面是相差无己,待糯米粉变为黏乎乎的一团时,便可进入第三步。将和好的糯米粉团,整个放到锅里,下面添一点柴禾,倒一点水,盖上锅盖,用小火蒸着,五分钟打开一次锅盖,待水全部蒸干亦被糯米粉团吸尽,便是出锅之时。刚蒸好的糯米粉团比方才更黏,好奇的我忍不住用手捏了一点。不想它却调皮的黏在我手上,任凭我如何拔,它就是不下来。没办法,我只好把拉出来的长长的一条丝都挑下来,然后用水洗掉。

  第四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那便是“打”!把糯米粉团放到石臼里,便该爷爷上场了:举起大锤头,用力往糯米粉团上砸,一次又一次,砸了大约五十下,用奶奶将糯米粉团翻个身,然后爷爷接着砸,砸了大约三十次,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跑上前去,让爷爷让我打一次。爷爷笑着说:“好,让你打。要用力打呀!”我接过大木锤,举过头顶,大叫一声:“呵!”使尽全身之力,向石臼里的糯米粉团砸去,然后再举起,再砸下,举起,砸下,举起,砸下……重复了近二十次,直至我筋疲力尽。可惜这二十次中,有七八次都砸在了石臼上,没砸到糯米粉团。看来这打年糕,也是讲究技巧的。我把木锤还给爷爷,在旁边静静地看着。又过了好一会儿,打年糕的“壮举”总算是完成了!

  我乘机拿了一小块,撒些糖,吃起来,味道还不错!美味!

  打年糕,年年高!

打年糕作文8

  时间的脚步走得飞快,转眼间,我们已经站在羊年的门槛上。随着羊年的临近,年味渐浓。在乡下,打年糕是每家每户过年的习俗之一。今年,我有幸和爷爷奶奶一起打年糕。打年糕要分几个步骤,听我一一道来。

  第一步:装米粉。在打年糕的前一天,爷爷就已经把糯米碾成了糯米粉,并且准备好了蒸笼。打年糕开始了!奶奶先在蒸笼上铺上了一层布,然后,拿起碗舀了满满一碗米粉,倒入了蒸笼里,再把它弄弄平。每个蒸笼里要倒四五碗米粉。

  第二步:蒸米粉。在蒸米粉之前,先要把大锅里的水烧开,然后把蒸笼放到大锅上。在蒸笼四周,围一圈草绳。奶奶把火烧得很旺,这样,米粉很快就蒸熟了,颜色从白色变成了米色。

  第三步:打年糕。奶奶把蒸熟的粉团放到桌子上,爷爷拎起那块布的四个角,用力一翻,把粉团翻到了桌子上。桌子上事先要铺上一层尼龙纸,还要抹一层黄蜡,这样,就不会被粘住了。爷爷把粉团揉来揉去,揉得均匀一些。然后,爷爷把这粉团分成两半,一半给我。我学着爷爷的样子在桌子上揉起来,左揉揉,右揉揉,前揉揉,后揉揉。这团米粉被我揉得很有韧性了,已经变成了年糕。我又学着爷爷的样子,把圆圆的年糕压成扁扁的。年糕就这样打好了。

  第四步:装饰、点花。我们把做好的年糕放到匾里。奶奶又拿小一点的年糕做出了鸡、鱼、元宝。一只年糕上,中间是鱼,两边是元宝,另一只年糕上,中间是鸡,两边也是元宝。这两只年糕是用来过年的。其他的'年糕上就不用做东西了。奶奶又教我点花,用几根稻草做成的花,蘸上红色的颜料,点在年糕上就可以了。

  我和爷爷通力合作,终于把年糕打好了。在打年糕的间隙,我还吃了个打糕圆子,中间放了白糖,味道真不错!

  这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也谢谢爷爷奶奶让我留存了这样一份对传统过年习俗的美好回忆!

打年糕作文9

  小时候过年,最喜欢的,就是看大人们打米糕了……

  习习寒风吹过,钻过树梢,吹红了我的脸,吹干了我的唇。家对面站了一堆人,热闹极了。我心想:一定又是打糕!我一个劲儿地往人群里钻,仗着自己又矮又瘦的优势,一下子就从大人的腿缝隙中钻了过去。

  两个身材矫健的大人站在一个大石头墩旁,但我的目光停在了那块白色的米糕上。石锄不时地在我眼帘中上下蹿跳着,一边的大人挥得特别有节奏,另一边的人便不停地抓一把水,往糕上抹,有时候还会帮米糕翻个身。他们速度特别快,你来我去地应和着。

  随着十几分钟过去,一块米糕也打好了,我跑向外婆,想做第一个吃到米糕的人。外婆将一个个米糕捏成长椭圆形状地,再小心地放进蒸锅里。

  过了七八分钟,飘来一阵阵大米清香。外婆将蒸锅打开,一片白茫茫的蒸气往扑鼻而来,我大手大脚地从来里面抓了个“大家伙”,一大口上去,就是一半。嗯……米糕不是很甜,而是甜淡恰到好处,香甜软糯的味道不断地在唇齿间徘徊,这筋道的口感像是在嚼好几个口香糖一样。若咬得太大口,含糊在嘴里嚼不动,连话也说不上了。

  长大了,我对打糕的.事更感兴趣了,我便“采访”了有打糕经历的外公。

  “打糕为什么要一直抹水呢?水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地方吗?不能直接到水上去慢慢打吗?”我问。“每次只要热水一点点就够了,目的就是为了不让米糕黏在石头上。”外公回答。

  我问:“那打米糕,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吗?”外公说:“有呀!两个人配合一定要好,一个忽快一个忽慢,可能就会一个打到对方手上,一个抹在对方石锄上,哈哈!”

  “一直不停地打米糕有什么用吗?不打直接蒸不行么?”我好奇地问。“一直打是为了让米糕变得筋道,更美味可口。这就像做人,你如果不经受千锤百炼,怎么会练成钢?”外公说。

  我最喜欢过年。

打年糕作文10

  今天去外婆家,我特别高兴,因为外婆告诉我,可以带我去看他们打年糕。

  外婆带我到了稻田中搭的一座小房子里。这座房子是临时搭起来的,房子里有不少人了,一些人背着一袋袋米,在门外边排队,他们都是来请工人们打年糕的。有的工人正在用一个个大竹筐子淘米,这些筐子可真大,每个都足够装下我这样一个人了。还有的工人在把淘好的米放进一个大锅子里去烧。很奇怪,他们是把整个竹筐子放进锅里去烧的,筐子就这么大了,锅子就更大得不得了。锅子搭在一个大灶上,灶里烧着旺旺的火,锅子里飘出一团团热汽,整个房子里真暖和呀。

  外婆告诉我,打年糕用的米最好是糯米,把糯米烧得出现香味了,就说明糯米熟了,可以打年糕了。

  房子里还有一台机器,机器的上面是一个“漏斗”,一个叔叔把烧好的糯米饭从漏斗里倒进去,机器轰隆隆地转起来了。过了一小会儿,外婆让我看机器的另一头。我看见那里有个小小的“嘴巴”,从那里,出来了一长条白白的东西。那就是年糕呀?怎么和我平时看到的不一样呢?我正在纳闷,突然发现“嘴巴”的前方坐着一个大伯伯,他手里拿着一把刀,正在把那一长条白白的东西切成一段一段的,这样,看上去就像我平时见到的年糕了。

  工人们把切好的.年糕放在一个个竹筐子里,每5条叠在一起。我用手摸了一下,刚出来的年糕软软的,很像橡皮泥。

  这时,阿龙爷爷走进来,原来这里打得年糕是他的,他拿了一条年糕让我吃,我咬了一口,软软的,粘粘的,暖暖的,带着一点点糯米的香味和一丝甜味。阿龙爷爷问我好不好吃,我说很好吃。

  在外婆家吃完晚饭,我们准备回家了。这时,阿龙爷爷进来了,手里还拎着一袋年糕,原来是送给我的,他还告诉我,要把年糕浸在水里,这样,年糕可以保存很久。

打年糕作文11

  快过年了,为迎接新年的到来,爸爸带我和弟弟去老人院看打年糕。我一到那儿,人可真多。老人、大人、小孩都簇拥在一起。老人们坐在椅子上有说有聊,说的都是从前打年糕的事;大人们撸着袖子,好像随时准备上去露两手;小孩子们最兴奋了,他们对打年糕充满了好奇,蹦蹦跳跳地围在一起,别提多激动了。

  我也凑近了仔细瞧。打年糕的第一步是蒸糯米。只见几位志愿者把糯米倒进缸里,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这放水很有讲究,放多了不行,放少了也不行。究竟放多少,全凭他们多年的经验。经过水的浸泡,一粒粒小糯米被凝聚在一起,像一个个白白嫩嫩的小胖子。接下来,就要把糯米倒进一个大蒸笼里蒸。人们的`视线就转移了“阵地”,只见一个老人熟练地操作着。这时候桶里边还残留着一些调皮的糯米,懒洋洋地不想下到蒸笼里,他就一摇一晃地抖着桶,胖糯米们混合着“年味”,就这样跑进蒸笼里啦!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糯米就蒸好了。大伙把冒着香气的糯米倒进了一口大缸似的石臼里,准备打年糕了。只见爸爸把手放在水里沾一沾,然后拨了拨糯米团,旁边一个人拿起大锤一样的舂头朝石臼里的糯米使劲打去。然后爸爸的手再沾沾水,又拨一拨糯米团,重重的一锤又落在了糯米团身上。那个人打累了,就换爸爸这位大力士上场。“咚咚咚”,爸爸打得每一下都很有节奏。糯米变得越来越粘,也越来越难打,但是大家都非常卖力,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糯米终于被打蔫了,它已经变成了像面团一样的白团子了。大家把打好的糯米团搬到木板上。从糯米团上扯下一小块,把它按压在模具里,一条长长的热气腾腾的冒着香味的年糕就诞生了。

  我们吃着又香又糯的年糕,心里高兴极了!因为这是大家一起劳动的成果,还因为吃年糕预示着大家“年年高”。

打年糕作文12

  说起年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快过年了,我们这里有几户人家聚集到一块,要开始打年糕啦!我和奶奶迫不及待地到邻居家看打年糕。

  那儿的人可多啦,大人、孩子、老人都簇拥在一起,有说有笑地聊着年糕。小朋友们蹦蹦跳跳,这里看看,那里看看,充满了好奇心。

  首先是搓粉。只见几位大妈把糯米粉放在扁里,加入一定量的水。这放水很有讲究,放太多不行,放太少也不行。究竟放多少,全凭老师傅们的手感了。原本一粒粒的小颗粒被“凝聚”在一起,真像一个个白白胖胖的雪娃娃。

  接下来,就要把粉倒进大木桶里蒸。一个大伯熟练地操纵着,周围的'几位大叔忙上去帮忙。有几处粉可调皮了,赖在上面不肯下锅,但最后经不起地震似的摇拽,纷纷滚了下去。一位老爷爷负责把火。这时,人们纷纷转移“阵地”,跑去看老爷爷蒸粉,“年味”和粉混在一块儿,跑进木桶里啦!大约过了半个小时,粉就蒸好了。大伙儿把充满香味的粉放到一个大碗似的石臼里,准备打年糕了。

  终于等到这一刻了,旁边的大人和我连忙拿出手机记录下这难忘的一瞬间。

  只见大伯用手拨了拨粉团,拿起一把大锤子开始打。“咚!咚!咚!咚!”每一下都那么有力,带着浓浓的年味,仿佛是礼炮敲醒了“年”,迎接新年的到来。“咚咚!咚咚!……”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一刻!这声音敲进了每个人的心房,告诉大家:新年要来了!

  打年糕是个力气活,每打会儿,就换得个人继续。换人的过程中,一个大叔就马上过去把粉团翻个身,生怕粉团硬了。轮了几个人后,粉团渐渐成型了,变得越来越糯了。大家又急忙把粉团搬到木板上,两人一拉线,粉团就切成了一块一块的。年糕诞生了,香气四溢!

  我们吃着又香又糯的年糕,心里开心极了!它预示着大家新的一年“步步高”!

打年糕作文13

  以前过年时,全村会聚在一起打年糕。

  “都让让,上大家伙了!”一位爷爷扯着嗓子喊道,随后一口石臼被抬了出来,他们将石臼刷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过年了,休闲了一年的石臼终于派上大用场了。

  一切准备就绪,灶火烧得旺旺的,灶上搁着高高的蒸笼,热气腾腾,蒸笼里,是正在用旺火蒸的米粉。“好了。”一位爷爷掀开蒸笼,招呼另一位爷爷来搭手。两位爷爷一起使力,将蒸笼抬起,快步走向石臼。“啪”的一声,蒸笼里的米粉便不偏不倚,落在石臼底。一位爷爷迅速拾起粘在米粉上的纱巾,另一位爷爷端起水盆,在米粉上洒凉水。

  这时,走过来一位拎石锤的爷爷。石锤跟足球一般大,看起来很沉重。爷爷走到石臼边站稳,就抡起石锤,利落地向米粉打下去。随着一声声沉闷的`“啪啪”声,米粉越来越柔,越来越韧。十几个回合后,米粉成了一坨大年糕。

  爷爷们把这一坨大年糕抬上桌子,又拉又揉,很快,大年糕成了一条长长的“小路”,爷爷们又拿线,将这条年糕“小路”切成了一块块书本大小的年糕。我们巴巴地望着,小心翼翼地扯了一块切时产生的年糕“边角料”,吹了吹,轻轻咬一口,又软又有嚼劲儿,好吃!

  年糕打完了,分到各个家中,人们便开始捏花式年糕了,这是我最高兴的时候。我扯了一块,转眼间就成了一只可爱的小白兔,看着家人们都专心致志地捏着元宝、鱼什么的,我要与众不同。我又拿了一小块年糕,在手中搓,搓成了一条细长的“绳子”,我再将它一圈一圈地绕起来,点了两只眼睛,一条蛇做好啦。我意犹未尽,又扯了一块,这次,我搓成“绳子”把它们拼成了一个“福”字。我对自己的年糕作品十分满意。爷爷端着碗走了出来,用筷子蘸了蘸碗里的红颜料,点在年糕上,也点在我们重新创作的花式年糕上。

  以前过年我们村总会打年糕,可现在,哎,不说了,不说了……

打年糕作文14

  过年了,大家都喜气洋洋的,家家门上都贴上了"福"字,贴上了对联.我们大家都急匆匆地排着队去打年糕.刚进门,一阵喧闹地声音进入了我的耳朵中,原来呀,是师傅们在敲打年糕呀,人虽少,只有两三个人,可热闹地气氛一直飘浮在我的眼前,走到灶头旁能感受到那温暖,那是年糕正在蒸了.我们的米粉已经准备做年糕了.

  第一步是揉,这揉的程度不能太大,大了便成了面团,而要小一些,轻轻地将米粉分成一个个像像皮悄那般大小才行.开始了,两位婆婆先将米粉放入盆中,一边用手揉,一边加水.这米粉十分细腻,用手触摸一下仿佛是轻柔、滑嫩的水。过了5分钟,米粉己大部分成为小球状了。我拿了一颗,用水捏了一下,发现这小米粉一点也不团结,仿佛一粒粒米粉都结了仇似的。

  第二步是蒸。蒸是先将米粉倒放木桶中,接着点起火,等待着它熟了。开始蒸了,火一直燃烧着。过了十几分钟,一位爷爷将一些又一些的米粉放木桶中,烧火的公公婆婆一直不停地拆柴。在后来的十几分钟之间,大家都各忙各地。不久,又有许多人家来打年糕了。

  第三步是打。打是由两个师傅轮换着用一个重10千克的木捶朝石缸中的年糕打去。刚倒出的'年糕一点也不团结,一粒粒都分着,开打了,其中一位强壮的师傅拿着捶子使出了吃奶的劲打,在打的时候,这调皮的小年糕经过了那么久,便不安分起来了,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也要去欣赏一下外面的世界。可它们的坏脾气没改,依旧那样不团结一心,纷纷扬扬地往外跳。经过了5分钟的敲打后,年糕焕然一新,团结了起来,紧紧拥抱在一起,从仇人变成了朋友,从仇恨转化成友谊。在打的过程中,我们将他们捶的数一一记下来。叔叔阿姨们笑哈哈地对我说:“小朋友,现在你成我们的监督员了!”

  第四步是整形,切割,两位师傅用力将年糕用布抬起来放在桌上,用手搓揉,形成一条好像蛇的年糕,身上滑溜溜的。然后,他们用一条线来切割年糕,将切好的年糕装上车运回家。

  我拿了一小块年糕粘上糖放入嘴里,十分有嚼劲,十分地柔软,吃完后,依旧回味这味道.

【打年糕作文】相关文章:

打年糕作文03-16

打年糕作文07-14

(经典)打年糕作文11-16

【实用】打年糕作文07-15

【优秀】打年糕作文08-11

[精华]打年糕作文11-17

打年糕作文[优秀]01-28

(精品)打年糕作文01-29

打年糕作文13篇[经典]10-15

【优】打年糕作文7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