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纪事》原文注释及赏析

时间:2024-02-28 00:02:41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汴京纪事》原文注释及赏析

《汴京纪事》原文注释及赏析1

  汴京纪事

  朝代:宋代

  作者:刘子翚

  原文:

  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重老过湖湘。

  缕衣檀板无颜色,一曲当时动帝王。

  注释

  ①汴京:今河南开封市,为北宋都城。

  ②辇毂:皇帝的车驾,这里指京城。

  ③师师:李师师,北宋著名歌妓,曾经受宋徽宗的宠幸册为明妃。一说李师师在靖康之乱废为庶人,流落湖湘之间。另无名氏《李师师外传》记载,徽宗蝉位,师师乞为女冠,金人破汴,主帅挞懒索师师急,张邦昌得而献之,师师乃折金簪吞之而死。垂老:将近老年。湖湘:洞庭湖和湘江一带。

  ④缕衣:歌舞时穿的绣花的衣衫。檀板:歌舞时打拍子用的檀木拍板。无颜色: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⑤帝王:指宋徽宗。

  赏析

  本诗通过对歌妓李师师步履蹒跚,垂老湖湘的描述,引出北宋江山旧景难在的悲凉之感。由此便可折射出北宋衰亡的'时代缩影。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李师师的结局,存在着两种说法。一为殉节说,一为南渡说。此诗为后者。厉鹗在他的《南宋杂事诗》中云:“筑球吹笛其流离,中瓦勾栏又此时。檀板一声双泪落,无人知是李师师。”此诗是说汴京失落后,李师师、赵元奴、筑球袁淘、吹笛武震等人,南渡江浙,重操旧业,衰老憔悴,风姿难在的情景。令人读之心痛。可见此诗略接近现实。另说宋徽宗也有一首赞美李师师的诗篇。不同的是此诗不是作于当年的软帏锦帐之中,而是在被辽国俘后的牢里,只是其真实性有待考究。诗云:“苦雨凄风叹楚囚,香消玉碎动人愁。红颜竟为奴颜耻,千古青楼第一流。”

《汴京纪事》原文注释及赏析2

  原文:

  汴京纪事二十首·其七

  宋代:刘子翚

  空嗟覆鼎误前朝,骨朽人间骂未销。

  夜月池台王傅宅,春风杨柳太师桥。

  译文:

  空嗟覆鼎误前朝,骨朽人间骂未销。

  空自叹息前朝奸臣误国,招致了覆亡惨祸,就算他们的尸骨朽烂了,人间对他们的谴责与咒骂也不会停息。

  夜月池台王傅宅,春风杨柳太师桥。

  夜月会夜夜照着大奸贼太傅王黼住宅的高台美池,春风会年年吹绿太师桥的杨柳。

  注释:

  空嗟(jiē)覆鼎误前朝,骨朽(xiǔ)人间骂未销。

  覆鼎:语出《周易·鼎》,指误事失职的权臣。

  夜月池台王傅宅,春风杨柳太师桥。

  王傅:指官封太傅楚国公的王黼,担任宰相时,卖官鬻爵,专事搜刮,被称为“六贼”之一。太师:指官封太师鲁国公的蔡京,也是徽宗所宠幸的奸臣,为“六贼”之首。

  赏析:

  本诗首句语极沉着,意极惨痛。作者刘子翚是南宋诗人,“前朝”即指北宋,再根据注释可知,“覆鼎”指误事失职的权臣,所以“覆鼎误前朝”就指出北宋覆亡是因为有奸臣误国,这个“误”字揭示了北宋覆亡的原因。而“空嗟”就是空自叹息,诗人感慨自己虽然知道事实如此却也只能空叹,无力挽回。

  “夜月池台王傅宅,春风杨柳太师桥”两句由议论改为写景,由注释可知,王傅指王黼,太师指蔡京,指出了诗的前两句所挞伐的'具体对象。王蔡二人生前曾不遗余力地搜刮钱财来营建府第园林,妄图享尽人间荣华富贵,他们的园林面积之大,建筑之宏丽豪华令人惊叹,然而民心不可侮,国人不可欺,短暂奢华之后他们便身败名裂,为天下笑。钦宗即位后,王黼受到贬斥,在流放路上被杀,蔡京放逐岭南,死于途中。于是,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唯见“风”“月”在。所以,这两句即暗示了王蔡当年的奢靡,也有用“风”“月”反衬的意味,还寓意着虽然此时当年窃据国柄的王黼、蔡京早已死去,但他们的骂名会永远存在下去。

【《汴京纪事》原文注释及赏析】相关文章:

汴京纪事原文赏析12-18

汴京纪事原文翻译赏析12-17

赤壁原文,注释,赏析02-27

《对酒》原文注释及赏析02-27

杨柳原文注释及赏析02-27

春晓原文注释赏析02-27

《湖上》原文注释翻译赏析12-18

横塘原文,注释,赏析12-18

春思原文注释赏析02-26

登高原文注释赏析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