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写话指导

时间:2024-03-01 22:27:39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看图写话指导

看图写话指导1

  一、指导看图,培养观察力

  看图写话,看图是基础,但是一年级学生还缺乏观察能力,特别是刚入学的孩子,观察事物无目的、无顺序。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指导看图上下功夫,让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通过仔细看图,判断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了解画面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看图时先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图画的主要内容,即弄清时间、地点、什么人在干什么,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概括能力。

  1、仔细观察,判定时间

  时间的判定需要学生把图片内容提示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综合分析。要想判定图片的时间,需要让学生首先明确什么图像能代表时间,这要有一个生活的积累。举例说明:图片上的孩子躺在床上睡着了,孩子们自然想到时间是晚上;遍地的积雪,打雪仗的孩子可以反馈给我们冬日的信息。特殊的时间可以从图片的提示加以具体判断。

  2、地点和人物的观察

  地点的发现一般来讲比较直观甚至一目了然,地点判断也得建立在社会生活基础上,特殊的地点判断也要求孩子多方考虑,再下定论。在时间地点基本得到明确后就要观察人物了,这是观察重点。人物身份的观察可从年龄、衣着、动作、行为等方面统一考虑,喜、怒、哀、乐的表现能一目了然,人物的外在表现与周围环境只要结合起来统一考虑,是不难判断的。

  3、事情的观察分析

  图上的人物动作,表情一般能比较直观反映出画面人物在做什么?在怎样做?在事情的观察上需要孩子们有极大想像空间,叙事要完整有连续性和必然性,从最初的训练出发要培养学生写完整话的习惯。这对他们表达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在比较准确地全面地观察画面以后,要进一步培养他们有步骤地、按一定顺序来观察画面的能力。就顺序来说:在低年级指的是主次顺序和方位顺序。方位顺序指的就是高低、左右、前后、里外四组。注意从画面中人物的形体、相貌、服饰等,从人物的表情、动作,推测人物的思想,以及他在干什么,想什么。

  二、展开合理想象,培养想象力

  看图写话的画面是一个个静止的人或物,而且比较单调,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画面,通过老师适当的提问为支点,进行合理想象,使静止的画面尽量动起来,活起来,使单调的画面充实丰富起来。引导学生把不会思维的想象成为会思维的,把不会说话的想象成为会说话的。由一幅图联想到前前后后的几幅图由一个动作联想到前前后后的.几个动作。有时,还可以只提供一种情境,让学生的想象自由驰骋。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创新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但是看图想象也要力求百花齐放,从“异”字入手。因为低年级的小朋友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尽量让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大胆想象,想别人还没有想到的,说别人还没有说过的。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三、说写结合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看图说话是说话训练的一种主要形式,它是让学生充分观察图画,思考图意的基础上进行口头表达训练。在看图写话前,首先指导学生看好图,说好话。注意遵循看——想——说这一顺序,在学生明确图意要求后,让学生说说图画的主要意思是什么,抓住重点,尤其是针对图中想象部分的描述鼓励孩子敢想敢说。当孩子在家中口述内容时,说得不清楚、不具体的地方,家长可以适当加以点拨,促使他们说话水平的提高。把自己想说的内容表达完整后,再浏览这样做既可以使大家互相交流对图的理解,相互填补彼此头脑中的空白,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写就是在学生说得基础上,把说得内容写出来。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我刚开始要求他们只要用几句话写清“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干得怎么样”就行了。慢慢地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的提升。我要求学生不仅要写完整,更是要写得具体、生动,写出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等。当然,要针对学生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多鼓励,多表扬,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写话兴趣。

  四、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为写打基础。

  儿童从小听故事、爱阅读,会接受较多的刺激,对他的语言的积累和发展有很大的帮助。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研究也认为,那些爱听故事和阅读的儿童,其想象力、创造力比其他小孩要高出一头。为此,在平时,家长要经常讲故事给孩子听,并鼓励他们自己讲故事。为了扩大阅读面,家长还要推荐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图书,如:童话、寓言、儿歌、谜语、儿童漫画、中外名人故事、成语故事、古诗等。孩子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有选择地多读、广读。在阅读时,认认生字,划划优美词句,并鼓励记下来,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这样能促使学生掌握和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为写话打下坚实的基础。

看图写话指导2

  看图作文,就是根据提供的一幅或一组图画,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然后围绕图的主旨,精心构思,用自己的话有条理、有重点地把图画的内容和要表达的思想准确地表达出来,通过看图作文,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逻辑想象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小学生看图作文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平台,但也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难点。目前,小学生看图作文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脱离生活,简简单单地交代人物和事件,缺乏生命活力,呈现出提纲式习作。

  2、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懂得联系起来观察图画,把连贯的画面分割成零散的几个部分,从而削弱了图的主旨,习作的立意肤浅,缺乏可读性。

  3、不会对自己的作文进行适当的润色,想象力欠丰富,作文没有个性,脱谱化习作较多。

  怎样才能克服以上的不足从而提高小学生看图作文的水平呢?下面我想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仔细观察,不留盲点

  看图作文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正确表达出图所反映的意思,这就离不开仔细观察,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初步了解图意

  观察要有顺序,要知到先看什么,后看什么。单幅图观察顺序要由画面来决定。观察要仔细,任何细小的东西都不可放过,同时按“整体——部分——整体”步骤进行,也就是按“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由物及人;“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等顺序,一部分一部分看清楚,看全面,最后再回到整体上来,把各部分内容联系起来观察。看多幅图时,要先统观几幅图,看几幅图合起来讲的是什么人,什么事。然后按观察单幅图的方法,从第一幅开始,逐图仔细观察,看懂每幅图的内容,最后再回到整体上来,将几幅图联系起来,进行观察思考。

  观察图画时,观察的.顺序不同,对图意的理解就有所不同。对不同的图画要按不同的顺序去观察,例如观察风景画,就要按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的顺序,也可以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观察的顺序,观察人物事件画,可以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的顺序等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画面内容的理解。

  2、找准重点和事物的特点、掌握图画的中心思想,这一点尤为重要

  观察要有重点,一幅图画和一篇文章一样,作画的人不是平均使用力量的,画面的内容必定有轻重之分,这往往从形象的大小,位置的远近等方面来表现。我们在作文之前,面对一组图画或一幅图画,必须抓住图的主要画面,对图中反映的事件,人物的外貌、神态进行认真具体的分析,才能和作画人原意吻合,找准中心,再从写文章的角度看,重点突出了,文章的主次分明了,详略也就恰当了。例如《节约用水》这幅图画,从男同学在水龙头边洗完手后扭头就走,女同学紧跨一步,把水龙头关上,一位老大爷给女同学竖起了大拇指。从老大爷的举动就可以看出图意是要提倡节约用水。然而要弄清楚图所表达的中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仔细观察图画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外貌和环境等方面,然后做认真的分析思索才能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掌握图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3、指导学生抓住细节进行观察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什么能流芳百世?除了画面上耶稣的叛徒犹大的面部细节画得传神。绘画如此,看图作文也一样,最重要的是要善于抓住并认真观察细节,看图作文才会写得更好。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能观察到画中最显眼的部分和最突出的部分,忽略了细小的部分,但是细节往往可以反映出中心。例如《耕耘》这幅画中,有一个老教师在灯下批改作业,周围灯都息了,老教师还一手按着头,正是“按头”这些细节充分体现了老教师废寝忘食和带病工作的敬业精神,这一细节也正好是这幅图的中心所在,所以要指导学生不要放弃图中的一根小草,一束月光,一个眼神等细节。

  二、理解图意,抓住重点

  1、抓住题目进行分析

  图画的题目往往揭示了图的主要内容,所以抓住题目分析图画,就很容易掌握图意。那么要把图意充分表现出来就应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细节,写清过程。如《尊师爱生》这幅图,要突出表现图意,就必须要求学生写清老师把自己的雨衣披在小同学的身上,以及后边一个男同学看到这种情景连忙把自己的雨伞举在老师的头上这两个过程。同时还要学生必须把她俩的动物、心理、语言等细节尽可能地写得详细些,这样才能较好的表现图意。

  2、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动作

【看图写话指导】相关文章:

钓鱼看图写话12-19

蛋壳看图写话12-19

坐船看图写话12-19

过河看图写话12-19

看图写话雪12-19

看图写话:植树12-20

下雪了看图写话12-19

知错就改看图写话12-20

(经典)植树的看图写话02-28

植树的看图写话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