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水平考知识点归纳

时间:2024-03-03 20:52:43 好文 我要投稿

地理水平考知识点归纳(集合)

  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理水平考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地理水平考知识点归纳(集合)

地理水平考知识点归纳1

  河流搬运能力降低,促使沉积发生,形成堆积地貌。常见的河流堆积地貌主要有以下几种:

  (1)冲积扇平原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河流出山口后,比降显著减小,水流又分成许多交汉,成扇状向外流动,河流能量显著降低,大量物质堆积下来,又有利于河流改道。随着各支汊的不断堆积和变迁,就形成冲积扇。冲积扇的物质结构,一般是顶部物质较粗,主要为沙、砾,随着水流搬运能力向边缘减弱,堆积的物质逐渐变细,边缘一般多为沙、粉沙及亚粘土,分选性较好,所以冲积扇是较好的含水层,边缘常有泉水出露,可发展自流灌溉。若山地河谷随山地间歇抬升,也可形成叠置冲积扇。

  (2)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发源于河流中下游。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往往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逐渐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见下图)。

  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河漫滩平原。

  (3)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平原是指河口地区的冲积平原。它以河流和海洋相互作用,河流沉积占优势的产物。河流到达海洋人海口处,由于流速极缓、水流扩散,将携带的泥沙在河口附近堆积下来,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三角洲在平面上的'外形略似顶尖朝向陆地的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且纵横交错,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便形成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地理水平考知识点归纳2

  1、我国自然灾害多发自然背景:

  (1)气候背景:

  ①我国东部濒临太平洋,面对世界上的台风源区(西北太平洋台风区)。

  ②位于的季风气候区,受强大的季风环流控制,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

  ③气候复杂多变,气候不稳定性强。

  (2)地形地质背景:

  ①地形复杂多样,西高东低,起伏较大,以山地丘陵为主。

  ②太平洋板块俯冲,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壳运动活跃。

  ③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3)生物背景:

  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滋生和繁殖了多种有害生物。

  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人文背景:

  (1)过度利用,生态环境脆弱: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长期积累的.对自然的过度利用,形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效应往往以各种灾害的形式表现出来。

  (2)承受能力和抵御能力差:

  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和防御能力低下。

  (3)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和灾害多发区重合:

  人口和经济密度高度集中在灾害多发、易损的东部地区,这种地理分布的不平衡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2020地理水平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地理水平考知识点归纳3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地理水平考知识点归纳4

  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1)庞大的人口压力。

  (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人口压力大、经济迅速发展和资源利用率低。

  (3)深刻的'环境危机:环境污染从城市迅速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范围仍在扩大。生态极危机区分布于东部地区,这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人类活动频繁。

  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

  3、生态农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留民营村建设生态农业的措施:

  (1)调整农业结构:由单一的种植业调整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2)开展综合利用:以农畜产品为中心,发展饲料加工厂和食品加工厂。

  (3)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沼气的利用——原料来源于秸秆、人畜粪尿,沼液、沼渣还田或养鱼。

地理水平考知识点归纳5

  1、晨昏线的概念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晨昏线(圈)。它是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2。晨昏线的判读在日照图上

  晨线和昏线的判断方法,

  一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

  二是根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是晨线,18时是昏线。

  3。晨昏线的特点

  (1)如果把地球看作一个正球体,同时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散射作用,那么,地球上昼半球与夜半球的面积应相等,即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

  (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垂直。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小于0。

  (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

  (5)晨昏线在夏至、冬至时与极圈相切。

  (6)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15°/小时,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4。晨昏线的移动

  一般地,如果地轴的倾斜方向不变,晨昏线在如图1~3范围内移动。1、2、3分别表示冬至、春秋分、夏至日时晨昏线的位置。即3月21日与9月23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导致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摆动幅度,导致北半球昼最长,南半球夜最长;12月22日摆动幅度也,导致南半球昼最长,北半球夜最长。

地理水平考知识点归纳6

  1、喀斯特地貌名称的由来(阅读归纳)喀斯特是欧洲原南斯拉夫的一个石灰岩高原的名称,那里发育着各种奇特的地貌。19世纪末,欧洲学者借用该地名称呼石灰岩地区的地貌,水文现象和景观。后来“喀斯特”一词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专门术语。

  2、我国喀斯特地貌的`分布与研究(阅读知识窗)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又被称为岩溶地貌、徐霞客,早在欧洲人之前就对广西、云南、贵州一带的喀斯特地貌进行实地勘察,记录与成因分析,《徐霞客游记》中有世界上研究喀斯特现象的最早纪录。

  3、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重点分析)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与淀积作用。其溶蚀与淀积的作用分别体现了化学过程:CaCO3+CO2+H2O====Ca(HCO3)2Ca(HCO3)2====CaCO3↓+CO2↑+H2O影响其形成的因素可以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

  (1)岩石圈:首先岩石不可溶性是最基本的条件,形成喀斯特地貌最主要的可溶性岩石是碳酸盐类岩石如:碳岩、云岩等,其次是透水性,岩石空隙与裂隙越多,透水性愈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

  (2)水圈: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离不开水,气候愈湿润,降水愈丰富,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流动性愈好,从而提高了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

  (3)大气圈:首先大气中的与水体中CO2的含量是影响喀斯特地貌形成的重要物质,其次气温愈高,有利于加快上进化学反应,可促进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由此,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一般分布在较低纬度地带。

  (4)生物圈:水的溶蚀作用不仅取决于水中CO2的含量,而与水中有机酸与无机酸的数量有关,而水中酸性含量与生物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地理水平考知识点归纳7

  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征。

  2.大气的`受热过程;全球性大气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3.大气运动,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4.常见的天气系统,副热带高压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伏旱。

  知识结构

  一、大气的成分

  1、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臭氧

  2、水气

  3、固体杂质

  二、大气圈的结构

  1、对流层

  2、平流层

  3、高层大气

  三、大气运动的原因

  1、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2、水平运动直接原因: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

  3、水平运动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四、大气水平运动受力

  1、水平气压梯度力:决定原始风向、风速

  2、地转偏向力: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3、摩擦力:改变风向,减小风速

  五、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的形成和分布:低纬、中纬、高纬

  2、季风环流

  (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2)分布:东亚:温带季风气候;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理水平考知识点归纳8

  1.判断南北极

  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维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地理水平考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地理水平考知识点归纳03-03

英语水平考知识点大全12-18

化学学业水平考知识点03-02

地理高二知识点归纳大全12-18

化学高二水平考知识点精选12-18

高中化学水平考知识点集锦12-19

化学学业水平考知识点【通用】03-03

高一地理知识点归纳12-19

高一政治常考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纳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