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课堂教学实录

时间:2024-03-05 12:15:43 好文 我要投稿

鸟的天堂课堂教学实录[精华]

鸟的天堂课堂教学实录1

  师:同学们,用心的听一听,看你能想到什么?

鸟的天堂课堂教学实录[精华]

  多媒体出示:鸟的天堂

  师:你想到了什么,请你来说说,想到一些什么?

  生:我想到了鸟在扑翅膀,而且在唱歌。

  生:我想到了有一些鸟儿,在扑翅膀,在唱歌。

  师:多么快乐的鸟的世界呀,(板书:鸟的天堂)如果你看见了巴金的鸟的天堂你会有更多的感受。下面请同学们读课文,请同学们做到读准字音,把带着生字词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

  投影出示:

  请注意下面粗体字的读音。

  枝干上的树木不可计数

  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伯伯不许人去捉他们。

  师:谁来读读。

  生读。

  师:注意不叫添字啊,再读一遍。

  生再读。

  师:我相信你们把这些句子放在课文里,也会读得很好的。你觉得课文给我们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啊!请大家读书吧。

  生读。

  师:我们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完了文章,谁说说描述了什么样的景象?

  生:课文描述了鸟的天堂,里面有许多鸟儿生息繁衍。

  生:这些课文在第七第八自然段描写的茂盛的榕树,第九第十写得小鸟的可爱。

  师:我觉得你也很可爱,看来有一颗茂盛的大榕树。还有很多可爱的小鸟,这美丽的景象不仅吸引了我们,还引来了一个特殊的小客人。

  课件出示:一只小画眉招聘导游

  师:你们想不想报名参加导游竞聘?

  生:想!

  师:我们怎样做才能做好竞聘。

  生:当好导游,必须充分理解好课文,才能吸引游客。

  生:读好课文,自己先感受到天堂的美,才能吸引游客。

  师:你的意见呢?

  生:首先读好课文,想想景物的特点和特色,用自己优美的'语句来描写这鸟的天堂优美的景色。

  师:同学们的意见都很好,先来读读课文,我们自己先来感受一下这鸟的天堂,再介绍给游客们。我们就读这两段,按你喜欢的方式来读。用波浪线划出你喜欢的语句,想一想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出声地读吧!

  生自由读。

  师:我们课前已经搜集了很多资料,说说你们喜欢哪一部分?说说看。

  生:我喜欢榕树这一段,“那翠绿的……”我觉得这段话比较优美,不是直接说榕树长得多么优美,而是用了比喻的方式。

  师:还有没有补充。说一说你的意见。

  生:我也喜欢这一句,是因为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大榕树生机勃勃,欣欣向荣,茂盛,枝叶繁多的特点。

  师:你说得很好,读得一定也很好,你能给大家读读这句话吗?

  生读。

  师:读得怎么样?

  生:好!

  师:能不能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读。

  生读。

  师:老师也想读一读,你们想不想听?

  生:想

  师:美吗?

  生:美!

  师:那你能不能像老师一样,或者比老师读得还美呢!

  生:能。

  师:好,那你美美地读一读。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读。

  生读。

  师:你读得比较深,你来读一读。

  生读。

  师:多美啊!你们谁还喜欢关于描写叶子的句子。读读看看。

  生:我喜欢的句子是“那么多的叶子……”

  师:说说为什么?

  生:把叶子描述得很茂盛,看了就知道树叶非常多,很茂盛。

  师:那你能不能根据你的体会把这句话读一读,把那么多的绿叶读出来。

  生读。

  师:你身体棒,读得更棒,给你鼓掌。

  生读。

  师:好多的叶子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生读。

  师:这绿色的叶子是生命的向征啊,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啊!

  生:想!

  多媒体出示:鸟的天堂

  师:美吗?那就请我们把第八自然段美美的读读。

  生读。

  师:小姑娘请你来读一读。

  生读。

  师:多美啊,还有喜欢榕树的句子吗?你来一读好吗?

  生:我喜欢第七自然段:“我有机会……”写得很好,直接明了告诉我们枝干很多。

  师:那你刚才读得时候大家感觉到枝干多了吗?

  生:没有。

  师:那你练着读一读,试着把枝干好多读出来。大家也练着读一读。

  生读。

  师:这回你再来试试?

  生读。

  师:多了吗?

  生:多了些。

  师:比刚才多了一点,谁还能读得更多一点。

  生读。

  师:纵横交错,多么奇特啊,这棵大树真是让我们惊讶呀,还有没有喜欢的句子啊。

  生:我喜欢“一部分树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大榕树写得就像一个人卧在水面,如果你看了这幅画面,一定会读得更好。

  投影出示大榕树画面。

  师:大大的,那你就试着把这大大的读出来吧!

  生读。

  师:大了没有?

  生:大了。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生读。

  师:好大的一棵树,多么美丽奇特的树啊,我们每个人面对这颗美丽奇特的树,都会让我们的心再次和作者一起赞美这棵美丽的树。

  师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啊”!

  师:喜欢小鸟的有哪些。怎么用阅读来感染我们,说说你喜欢哪些句子。

  生读。

  生:我喜欢的句子是12自然段“大的,小的……..“,清楚地描写了它的形状。

  师:我感觉你读得也很不错,请你推荐一位同学,你们一起来读一读,用朗读来感染大家。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

  配乐读。

  师:你想读哪一段?

  生:第03段。

  师:好,就读这一段。

  生读。

  师:你读得很好听,不过你得跟老师纠正一个词“兴奋“。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

  生:鸟很多,很多游客去观赏。

  生:我懂得了鸟的天堂热闹的景象,最耀眼的词是应接不瑕,大小不同,颜色各异。

  师: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这鸟的天堂的确是--

  生:鸟的天堂。

  师:让我们用自己的语言去感动游客,感动这周围的几千老师吧。请同学们根据参考资料卡片上的内容,设计导游词。

  生设计导游词。

  师:这位导游请你试一试。你给大家自我介绍一下。

  生: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导游XX,今天我带大家游览一个地方,这就是鸟的天堂,别看只有一棵树,在它的后面有很多鸟呢,这鸟也要面子,大家一鼓掌他就来了,大家鼓鼓看(生鼓掌,课件出示鸟纷飞的景象)………

  师:这样吧,我想听听同学们对他的评价,谁来说一说?

  生:我来评一评这位导游,我觉得他非常好,他讲话非常有意思,还给我们介绍鸟的天堂里鸟很多,应接不瑕,是真的鸟的天堂。

  师:你自我感觉如何?

  生:很好。我对自己的发挥感觉很满意。

  师:是自我感觉良好吧。

  生:我认为我是一位幽默的导游。

  师:小画眉对这个导游是什么意见呢?

  多媒体出示:小画眉说:大家的表现精彩极了,旅游区决定,全部录用。

  师:小画眉说了,大家表现得都太棒了,决定全部录用大家。我们刚才随着导游,去把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游览了一番。如果各位仍想继续欣赏这南国的树,就请读一读巴金的《旅途随笔》,相信随着巴金的优美的语句,我们一定会更进一步感受到这美景。让我们下节课把这些好文章,好资料读一读背一背抄一抄吧。

鸟的天堂课堂教学实录2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5课,先看老师写课题。齐读。

  生:鸟的天堂。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心中,什么样的地方才能称得上是鸟的天堂呢?

  生:能够让鸟儿们生活得自由自在的地方。

  生: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地方。

  生:树木茂盛、让鸟儿生活得安全无忧的地方。

  生:……

  师:哎呀,那该是多么美好的地方呀!带着想象,再读课题!

  生:鸟的天堂。

  师:同学们,在75年前的一个傍晚,巴金先生和他的朋友们在平静的天马河上,划着一条小船,就悠然地来到了这美丽的鸟的天堂。今天,我们就寻着当年巴金先生游览的足迹去欣赏鸟的天堂。

  师:昨天,大家都预习了课文,字词都认识了吗?

  生:认识了。

  师:谁来读读这几个词语?

  生:(读)不禁不可计数兴奋应接不暇

  师:真不简单!这里有几个多音字你都读对了。全班一起读。

  生:(齐读略)

  师:“应接不暇”什么意思?

  生:形容事物太多,看不过来。

  师:读了课文了,它在文中指什么太多看不过来?

  生:鸟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师:那么这个“暇”指什么?

  生:指空闲。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查字典。

  师:这个习惯真好!

  师:你们看,课文中指的.是鸟太多看不过来。那么,结合着课文我们也一样理解词语的意思。字词都读准确了,那课文都读熟了吗?

  生:读熟了。

  师:想不想再读课文?

  生:想!

  师:好,打开书,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生:(默读思考)

  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谁来说一说?

  生: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到鸟的天堂看到的美丽景色。

  师:那作者几次去了鸟的天堂?每一次是在什么时间?分别又看到了什么?你能这样说一说么?

  生:作者两次去了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傍晚,没有看到鸟,看到的是一棵茂盛的大榕树,第二次是在早晨,看到了百鸟齐名的壮观景象。

  师:对呀,这样就概括出来了,谁再来说一说?

  生:(说略)

  师:你概括出了课文内容还理清了文章的顺序。是啊,作者就是两次到鸟的天堂,在他完全领略了鸟的天堂的美景之后啊,还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这在课文中也写到了,谁注意到了?

  生: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对了!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

  (齐读略)

  师:大家读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么?

  生:这里有两个鸟的天堂,第一个加了引号,第二个没有加,为什么呢?

  师:是啊,读了课文了,你能试着说一说这该怎么理解呢?

  生: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那棵大榕树,因为作者傍晚去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看到的是一株号称“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第二天早晨,当作者再一次来到这里,看到了很多的鸟,证实了这株榕树就是真正的鸟的天堂。所以,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鸟儿快乐生活的乐园。

  师:噢,原来,一株榕树就成了鸟的天堂啊!那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棵树呢?(老师画大榕树的简笔画)

  师:下面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5—8自然段,看看这株榕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这株榕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来说一说。

  生:我觉得这株榕树非常大。

  师:(板书:大)继续交流。

  生:这棵大榕树非常美。

  师:它的美除了表现在“大”,还表现在哪里?

  生:表现在它的“绿”。

  师:(板书:绿)

  生:还表现在它的树叶长得很茂密。

  师:树叶长得很茂密,所以让我们感觉整棵树长得怎么样?

  生:长得很茂盛。

  师:(板书:茂盛)

  生:我觉得这棵树充满了生机,生命力非常强。

  师:(板书:生命力强)

  师: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呢?同学们再一次默读课文的5──8自然段,拿起笔来,画出有关描写榕树的句子,细细地品一品,静静地想想。一会儿我们再来交流。

  师:我发现同学们都在用心体悟!来,我们来交流一下。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这是一株非常大的树呢?

  生:“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通过河面变窄来说明它的大,

  因为它的树枝和叶子都伸到河里去了,使得河面变窄了。

  师:你体会得真好!再继续找。

  生:“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株榕树,另一个朋友说是两株。”

  师:你读了课文了,那里到底是几株榕树?

  生:只有一株。

  师:这更体现了它的──

  生:大!

  师:继续交流。

  生:“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作者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了它的大。

  师:是的,巴金常旅国内外许多地方,见过许多大榕树,但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到,可见之大。

  生:“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它枝干的数目都数不过来了,让我感受到这棵树长得很大很茂盛。

  师:哎呀,就这么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就不可计数呀,为什

  么呢?看课文,谁发现了?

  生: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师:这是一种什么景象?你能想象到吗?

  生:这是一种很壮观的景象......

  师:想象到了,说不清楚是吗?好,谁能上来把你想象的画出

  来。(一名学生上台画),比如说,这是榕树的一根枝干,(师画),枝上又生根,画一画,这个根呢,就形成了新的枝干,枝上再生根。就这样无限地生长,(师边说边写省略号)所以枝干的数目──

鸟的天堂课堂教学实录3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认知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识本文中的动态和静态的描写。

  感情朗读课文。

  (二) 情意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南方的优美风光,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育学生养成主动读书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情境设计:

  《鸟的天堂》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写景散文,它描写的是生长在我国南方的一株美丽的大榕树。文章以鲜明的动静对比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这株大榕树是“鸟的天堂”,从而赞叹了我国南方水乡自然环境之美。

  在教学本课时,为了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我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和多媒体录像,设置了以下几处情境:

  情境1:多媒体出示大榕树上百鸟鸣、群鸟飞的录像,教师的语言描绘,创设了“我”来到大榕树下的情境;情境2,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的录像片断,使学生进入“我”欣赏大榕树的情境中;情境3,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录像,使学生进入“我”欣赏鸟儿的情境中。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放大榕树上百鸟叫,群鸟飞的录像):同学们,在我国南方生长着一种美丽的榕树,树上住着许多鸟儿。看,鸟儿们飞呀,叫呀,它们生活得多么自由,多么欢乐啊!这棗就是鸟的天堂。(板书:鸟的天堂)

  今天,我们就跟随我国著名作家巴金一起去欣赏这鸟的天堂。

  2,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师: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看一看,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是什么时候去的?看到了什么?有不懂的词、句子用直线画出来。

  生:读(略)

  师: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生:两次。

  师:第一次是什么时候去的?

  生:傍晚。

  师:看到了什么?

  生:榕树 。

  师:(板书:榕树)第二次呢?

  生:早晨,看到了鸟儿。

  师:(板书:鸟儿)

  3,质疑问难

  师:大家读懂的真不少,把读不懂的也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生:“那翠绿的颜色,……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逼近”是什么意思?

  师:谁知道?

  生:“逼近”就是“靠近、接近”的意思。

  生:作者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同学们读懂的多,提的问题更好,我想,只有认真读课文,才能做得到。

  二、问题探究,自读自悟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

  生: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电脑出示)这是个什么句子?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生:感叹句。

  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对鸟的天堂发自内心的赞叹。

  师:大家一起来赞叹鸟的天堂。

  生:齐读。

  师:作者看到了什么,才发出这样的赞叹?

  生:作者看到了榕树、鸟儿,才发出这样的赞叹。

  师:课文是怎样写榕树、鸟儿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电脑出示)

  1,作者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用曲线画出课文中描写榕树、鸟儿的句子,想一想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2,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生:读、画、小组讨论(略)

  三、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师:作者是怎样写这株大榕树的?

  生:读(略)

  师:傍晚,我们划着小船向河中心移去。(放配乐录象:大榕树)

  生:(欣赏)

  师:现在你有什么感想?

  生:榕树真美。……榕树真大。

  师:这真是一株大榕树啊!(电脑出示)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 )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上又生( ),有许多( )直垂到地上,( )进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填空。

  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

  红字部分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生:(读。讨论)。

  师:谁来做填空?

  生:(读)。

  师: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

  生:我从这段话里读出了榕树大。

  师:你是怎样读出来的?

  生:它的根多、枝多,可以读出树大。

  师:(板书:枝、根)红字部分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出示插图)

  生:这是大榕树的真面目。

  生:枝上生根,根伸进泥土里又成了新的枝干。这真是一种奇特的景象。

  师:看到这大得罕见的榕树,我们能不惊喜吗?把这段话大声朗读,体会一下。

  生:读。

  师:这棵大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它怎样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电脑出示)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

  红字部分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为什么会有这种景象?

  生:自由读。

  师: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

  生:叶子绿。

  师:(板书:叶子)

  生:叶子有光泽。

  生:榕树充满活力。

  师:“颤动”是什么意思?

  生:快速抖动。

  生:树叶在阳光的照耀下一闪一闪的样子。

  师:红字部分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生:榕树叶一闪一闪的,充满活力。

  师:为什么会有这种景象?

  生:因为南方气候湿润。

  生:榕树正处于旺盛的时期。

  师:谁能用一句话回答。

  生:因为南方气候湿润,榕树正处于旺盛的时期,所以才会有这种景象。

  师:让我们和作者一样从心底发出赞叹。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大声朗读,体会体会。

  生:(读)。

  师:大榕树枝繁叶茂,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可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这是鸟的天堂吗?

  师:第二天早晨,作者又经过鸟的天堂,看见了什么?

  生:鸟儿。

  师:你能读一下课本上写鸟的句子吗?

  生:(略)

  师:鸟儿真多呀,我们的眼睛都看不过来了,课文中那个词说明这一点?

  生:应接不暇。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解释一下吗?

  生:到处都是鸟,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眼睛都看不过来了。

  师:我们也到鸟的天堂去看鸟儿,听鸟鸣。(放录像:鸟儿在榕树上活动。)

  生:(欣赏)。

  师: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什么?

  生:鸟儿真多。

  生:鸟的天堂真美。

  生:鸟的天堂真热闹。

  师:这种热闹的气氛,作者写出来了吗?(电脑出示)

  读一读:

  我们继续拍掌……有的( ),有的( ),有的( )。

  填空。

  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填空。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写出了鸟多的程度。

  生:表现了鸟的大小不一。

  生:写出了鸟的颜色各异。

  生:还写出了鸟的动作。

  师:鸟儿在干什么呀?

  生:(读)。

  师:(板书:叫、飞、扑。)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生:(读)。

  师:面对这奇妙的景色,作者不愿离去,从心底发出赞叹。

  (电脑出示)

  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用曲线画出课文中描写榕树、鸟儿的句子,想一想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生:读“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板书:鸟的天堂)现在你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谁说?

  生:(略)。

  师:这这些活泼可爱的鸟儿在他们的乐园里生活的多么自由,多么欢乐啊!哪里是我们的天堂阿?

  生:学校。

  师:为什么?

  生:(略)

  师: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生:大榕树周围的景色美。

  生: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筑巢休息。

  生:农民不让捉鸟,使鸟受到保护。

  师:作者写大榕树的美丽抓住了它的枝、根、叶,也就是事物的静态来写的,(板书:静态)而写鸟则抓了鸟的活动变化,也就是事物的动态来写的,(板书:动态)这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写得生动活泼,富有变化,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像作者一样舍不得离开鸟的天堂。

  四、感情朗读。

  师:请同学们选一段你最喜欢的课文读一读。

  生:(读)

  师:谁读给大家听?

  生:(读)

  师:读的真好,我们一起学着它的样子读这一段。

  生:(读)

  师:大家读的好,学的更好,鸟的天堂美,巴金写的更美,大自然中到处有美景,大家想写出自己看到的这些美景吗?

  生:想。

  师:下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作家写景的这种高超技艺。下课!

  简评:

  黄慧老师的《鸟的天堂》是一节情境教学的示范课,体现了情境教学的特点。

  1,精心设置教学情境。例如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着优美的画面,听着优美的音乐,再加上教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描述,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进了“鸟的天堂”,学生的积极性也因此十分高涨。2,教师的语言充满感情。《鸟的天堂》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文章,黄慧老师在教学中表情始终是柔和、充满微笑的;不管是引导学生思考,还是指导朗读,她的语言始终充满了感情,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身心完全放松,自然入情入景,口诵心惟。

  3,教学中注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参与小组讨论,不失时机的点拨指导,及时对学生表扬鼓励,创设了一个拓宽思维、畅所欲言、民主平等的课堂活动氛围,使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学习中充满了乐趣。

  4,重视了朗读训练和语感的培养。教学中教师一直把朗读作为理解体会语言文字及课文内容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创设情境抓住重点段学习时,也凭借所创设的情境品味语感,采用词语填空、解词、诵读吟味的方法使学生能够领悟到词语的含义及运用的准确恰当。

  综合黄慧老师的这节情境教学课,我觉得她实现了“带入情境读全篇”、“强化情境抓重点”、“凭借情境品语感”的情境教学的阅读程序,基本达到了“初读--读通”、“细读--读懂”、“精读--读透”的目的。[完]

鸟的天堂课堂教学实录4

  一、情境导入,感知全文

  师:(配乐解说)在广东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四、五百年前,在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间有一块泥滩小岛。潮退外露,潮涨水淹。一天,一只仙鹤看中了这儿环境静而优雅,便衔来了一根榕树枝,说来奇怪。不久,榕树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一片浮动的绿洲。又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数万只仙鹤,栖息在这棵榕树上。从此,每于清晨薄雾中,万千灵鸟鸣声呼唤,凌空翱翔,野趣盎然,形成南国一个奇观。

  生:(齐读)——鸟的天堂。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心中,什么样的地方才能称作“鸟的天堂”啊?

  生1:有茂密的树林,清清的湖水。

  生2:没有人伤害,很安全,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

  生3:景色优美,舒适、依山傍水,丰衣足食。

  师:是的,确实是个很美的地方,汪老师曾多次去过那里,每每置身于此地,都有一种陶醉,甚至迷恋,它静谧、优雅,和谐、安详,带着你的想象再读题。

  生:(美读)——鸟的天堂。

  师:好,昨天大家都预习了课文,谁来读读这几个词语?其他同学注意听。这儿有三个生字,三个多音字,看他是否全读准了?

  (课件出示:一簇簇不计其数树梢做巢应接不暇兴奋)

  (1)正音:兴奋

  (2)理解应接不暇

  (3)指导学生字:巢/梢/暇。(老师边书写“巢”边解说:“巢”上部分三个“〈”要写得匀称,这是鸟的一家三口,下面是个扁“日”是鸟的窝,建在这树木上,所以“巢”就是鸟的——家)

  师:借助预习提示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1:课文写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物,

  生2:课文主要写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在傍晚,没有看到鸟,看到了一棵茂盛的大榕树,第二次在早晨,看到众鸟纷飞的景象。

  师:到底是六年级的学生,能在预习中学会生字词,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并且理清了文章的层次。

  师:再快速浏览课文,作者两次去了鸟的天堂,有怎样的感慨?

  生: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这是作者的感慨,能不能把这感慨地味道再读的浓一些。

  生:读。

  师:有点味道了,但还不够。

  生:读(重读“的确”)

  师:很好,突出了“的确”。一起读。

  生:齐读。

  师:大家读这句话,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生:鸟的天堂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

  师:你怎样理解?

  生: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看到的是一株号称“鸟的天堂”大榕树,第二次去是在早晨,作者看到了很多的鸟,证实了这株榕树是真正的鸟的天堂。鸟的天堂指的就是一棵大榕树。

  师:一株榕树便天堂!这是怎样的一棵树啊。

  二、重点读“树”,品味写法

  师: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伴着夕阳的余晖,走近这株神奇的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地听。

  师:配乐朗读1——9自然段。

  生:闭眼听。

  师:你仿佛看到一颗怎样的树?

  生:这是一株非常大的树

  师:请你把“大”写到黑板上,

  生:这是一株非常“绿”的树

  师:写道黑板上

  生:生机勃勃

  师:写道黑板上

  生:茂盛

  师:写道黑板上

  师:当作者看到这株大榕树的时候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板书,这是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最直接最真切的感受。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

  生:读。

  师: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默读课文的——9自然段,可以动笔标注出来。

  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交流:

  生:“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我第一次看到”。作者从自己的亲身阅历写出了这株榕树很大。

  师:是的,巴金常旅国内外,可以说,见多识广,对巴金来说大榕树不足为奇,但这样大的却是第一次看到,可见之大。

  生:通过河面变窄来说明它的大。

  生:通过朋友的谈论体现它的大。

  生:“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由不可计数这个词,感受到这是一株大榕树。

  师:课件出示这句话,再读,谁还有新的发现?

  生:应突出“一株”这个词,作者从远处看误以为是很多株榕树,走近看原来只是一株。

  师:读出只是“一株”的感觉

  生:“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强调了“一株”。

  分别找几个同学读。

  师:把体会带进去,都读读这句话。

  生:自由读

  师:为什么不可计数?这跟它的生长特点有关。找相关句子读一读。

  生:“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师:见过“枝上又生根”的树吗?

  生:没有。

  师:(出示老师在鸟的天堂拍的照片)介绍:大家看到这许多的像胡须一样的东西,就是榕树的气根,气根的生命力很强,当它越长越长,垂到地面时,伸入泥土,就形成了枝,枝上再生根,根再形成枝,就这样横干直枝相连,盘根错节,所以——

  生: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

  师:知道它究竟有多大吗?

  生:摇头。

  师:和会场相比,相当于20多个会场。

  生:赞叹“哇”

  师:把你的赞叹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出来。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生:独木成林

  师:人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树却覆盖整个小岛,形成了“独木成林”的奇观。难怪作者这样赞叹——

  生: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还有哪里具体写出了“大”?

  生:“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一样。”因为树很大,所以树枝垂到了水面。

  生:树枝卧在水面上,这个“卧”字让我想到了我曾见过的巨大的“卧佛”。这棵树就像一个巨大的“卧佛”一样,很大,很安详。

  师:你能读出这样的安详吗?

  生:读。“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一样。”

  师:一个“卧“字仿佛又让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交流:(年代久远,安详,安静、古老……学生:交流感受并把感受读出来。)

  师:多么生动、巧妙的一个“卧”字啊,她静卧在水的中央,独立成一个小岛,是那么的安详、优雅,自然、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啊。所以作者这样感慨——

  生: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让我们再次走近这榕树,引读——“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

  生齐读:“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一样。”

  师:继续交流,作者还怎样写出了这些特点?

  生:“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用展示生命力,来表现茂盛。

  师:它是怎么展示的?

  生:“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叶子密集到“一簇的一簇的堆起来”

  生:从“不留一点缝隙”我感受到这树的茂盛,那么大的一棵树,居然不留一点缝隙。

  师:引读这段话。从哪里还能体会到这种生机勃勃?

  生:“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指名读,轻轻自读。指名读

  师:同学们注意到这个“似乎”,现在把似乎去掉。

  生:比较读。

  师:你觉得有“似乎”跟没有“似乎”有什么不一样?

  生:似乎是好像的意思,如果去掉就变成真是的,而不是作者的想象了。

  师:这“似乎”不是没有,更不是绝对,而是带有神秘的,那种捉摸不透的,让人浮想联翩的的生命的感觉!把这种似有似无的神秘感读出来。

  生:感情朗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读这句话,大家有没有疑问?

  生:“新的生命”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师:再自由地读一读这句话,然后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还可以与伙伴交流交流。

  (生自由地读、体会)

  交流:

  生1:是躲在树叶中的鸟在动。

  师:哦,那是飞倦了小鸟们归巢了,躲在茂密的叶丛中,看不见躲在树上的小鸟,但是却感觉到了“生命的颤动”。所以作者感到——

  生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2:这是生命涌动之美,因为这树的生命力很顽强,好像每一刻都有新的叶子在生长出来。

  师:这是无法抗拒的生命力,从它的每一片绿叶上都涌动着新的生命。读

  生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3 :我觉得颤动还有一个意思,可能要刮风,一闪一闪的,让人感到颤动。

  师:把你感到这一闪一闪的感觉读出来。

  生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4:我觉得树叶太绿了,在阳光的映照下,闪耀着动人的光彩。

  师:那翠绿的颜色,绿得鲜亮,绿得发光,看久了,似乎感到绿叶上的点点光斑像是一些可爱的小精灵在舞蹈,所以——

  生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把你们各自的感受融入这句话中,好好地读读这句话。

  展示读。一个接一个读下去。

  师:那是风吹,是鸟动,是阳光的照耀,是新发的嫩芽,是那绿叶本身就蕴育着无限的生机,所以——

  生:(齐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这是树叶在颤动,是生命在颤动,分明也是作者的心在颤动,所以他情不自禁地赞叹——

  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这也是我们的心在赞叹——

  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巴金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这株大榕树的勃勃生机,用我们的朗读去再现这文字的生命!

  生:齐读第八自然段。

  师:好的语言我们要积累下来。给大家一些时间,看谁记住的最多。

  生背诵。指导交流背诵。

  三、迁移练笔,引向读“鸟”

  师: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为什么能如此的美丽,除了它自身旺盛的生命力以外,还有天马村的人们对它的爱护。几百年来,人们把这棵大榕树看作是一棵神树,把树上栖息的鸟看做神鸟,不许人们去触动它,如果谁打鸟,就会受到家法的惩治,多少年来天马河的人们就是以他们最纯朴的环保意识,保护着鸟,保护着树,所以,天马村的人们至今仍然拥有——

  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正是由于有了这美丽善良的南国的人,才有了这神奇美丽的南国的树。假如你就是那第一只飞来的仙鹤,你发现了这株美丽的南国的树,你将怎样召唤你的亲人、朋友来此安居乐业?请你写下最能打动他的话。

  生:写。

  师:提示,可以用文中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

  交流。

  生1:在南国有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它遮盖住整个小岛,独木成林,那树叶绿得发光,绿得发亮,一簇堆在另一簇上,不留一点缝隙,哪儿冬暖夏凉,是我们生活的天堂啊!

  生2:我发现了一个天堂,那儿依山傍水,丰衣足食。一株树就是一片林子,周围很静,人们善良……

  ……

  师:就在你的召唤中,一只鸟飞来了,两只鸟飞来了,千百只,千万只鸟飞来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成了真正的——

  生读:鸟的天堂。

  师:今天我们没有看到一只鸟,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课件出示,学生静听配乐鸟鸣声,音乐和文中描述相吻合,先是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接着越来越多。最后整个树上变得热闹了!百鸟齐鸣)

  师: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谈。

  师:那是一片和鸣谐调的天籁之声,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文学巨匠巴金又是怎样通过文字来展示这种百鸟出巢的生命之美的,请同学们回去后运用今天的学习方法自学文章的第二部分,再一次去感受这天下奇观(齐读)——鸟的天堂。

  同学们,认识大家很高兴,老师从南国带来了这“鸟的天堂”的旅游画册,送给同学们,在这个小册子中,有许多文人墨客歌颂“鸟的天堂”的诗句,同学们有兴趣可以赏读,更多的去了解这天下奇观——小鸟天堂。欢迎大家去广东,去鸟的天堂——那梦境般的地方。

  下课。

【鸟的天堂课堂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鸟的天堂课堂教学实录03-02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03-02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精)03-03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优选]03-03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常用8篇】03-02

【优选】《鸟的天堂》教学实录8篇03-03

鸟的天堂作文12-27

《鸟的天堂》课文03-04

鸟的天堂作文[必备]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