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风故事

时间:2024-03-11 01:03:44 好文 我要投稿

【优】我的家风故事15篇

我的家风故事1

  以前我常常听人说家风。我却不知道家风到底是什么,于是就去问妈妈。妈妈告诉我,家风就是一个家族、家庭中的风气。它等同于家规,却又不仅限于家规。是一个家的优良传统。

【优】我的家风故事15篇

  家和万事兴。家庭的'和睦离不开良好的家风和家训,我们家的家风主要体现在孝道上。爷爷奶奶年纪大,习惯了农村的生活,一直不愿来城里和我们一起过。爸妈担心他们年纪大,照顾不好自己,就每个周末带我回老家看望他们。每次回去都要买上许多吃的、用的。以前老家的地没有被全部被人承包时,一到农忙,爸爸就请假回家干活。周末回到老家,爸妈总是争着干活,让爷爷奶奶歇歇。看到爸妈如此孝敬爷爷奶奶,我也想孝敬一下爷爷奶奶。前几天,我在一家蛋糕店里,看到了一个非常好看的蛋糕,这个蛋糕大约十寸,上面有一个桃子,卡片上写了个寿字。我想奶奶一生中从来没过过一次生日,今年九月我要给她过一次生日,这个蛋糕不正好可以祝奶奶长寿吗?等到奶奶生日那天,我就会用我的零花钱买下这个蛋糕送给奶奶。我把这个计划告诉爸爸妈妈,爸妈都夸我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除了孝顺之风,我们家还有勤俭之风,善良之风。这些都是父母留给我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会继续把这些家风传扬下去。

我的家风故事2

  我的爷爷是老师,无论是给爸爸还是给我说话,总是用教育学生的口吻教育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善良的人。诚实善良就是我们的家风。

  在学校里,爸爸妈妈给我规定是允许犯一些小错误的,前提是犯了错误,回家后要诚实的讲清事情的经过,还要勇于承认错误,最后,要积极的改正错误。这样我就是犯了错误也可以有一次不受惩罚的`机会。如果我不诚实,那就惨了,轻则罚站,重则挨顿揍。记得有一次,我在学校和同学发生了矛盾,把一个女同学惹哭了,放学时怕挨训,没敢给爸爸说。回家后老师在电话里给爸爸讲了这件事,爸爸狠狠地惩罚了我,这次惩罚比以前都重,爸爸问我知道为什么吗?我当然知道是因为自己不诚实,我承认了错误后。爸爸的态度也变得和气多了,给我讲了一个人诚实是多么重要。我觉得爸爸讲得很有道理,以后我一定会做一个诚实善良的人。

  孝敬长辈也是我们家家风的一部分。今年3月份的一天,爷爷生病了,需要做手术,还需要人照顾,爸爸便放下手里的工作,不分昼夜的守在病房里,妈妈也忘记劳累般的照顾着爷爷,他怕爷爷吃外面的饭不好,就带着弟弟给爷爷做饭,做好再给爷爷送到医院去,我一有时间,就希望能去探望一下爷爷,陪爷爷聊聊天,让爷爷心情好一些,忘记病痛。在我们一家的努力下,过了半个月,爷爷的病就康复啦!

  我们的家风还有乐于助人。记得有一天,弟弟还小,我和妈妈推着婴儿车带弟弟去玩,路上遇到一位阿姨,她想把电动车停到地下室里,阿姨的电动车比较大,可是门太窄了,她进不去,看着阿姨左右为难,这时妈妈让我看好弟弟,她去帮阿姨把车子推进门里。阿姨连连道谢,妈妈微笑着说:“不用谢!”看,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却能给别人帮一个大忙。

  热情有礼貌,也是我们的家风之一。爸爸妈妈总是教育我要懂礼貌,每次我出门碰到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我都会热情主动的向他们问好。大家都夸我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这些就是我的家风故事,我爱我的家!

我的家风故事3

  家就是根,如落叶归根般的归宿,是我们心灵的港湾。落叶也曾历经人生百态,接受着一次又一次风雨的洗礼,但仍不变的,却是那清晰可见的叶脉。

  家风犹如叶脉,承载着一代人对一代人的孜孜教诲,传承着昂扬向上的精神和温暖人心的力量。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从小吃饭,在我耳边不时传来的话。自打我学会背诵这首诗,家里的长辈便教会我理解粮食来之不易,要节约粮食的道理。每当我吃不下饭,想剩着饭时,奶奶总会语重心长的跟我讲一些老话,印象最深的是留剩饭,要被雷公公打的留剩饭,头发要掉光的小时候,每次听到这些话,心里都会惊一下,于是决定此后的每一餐饭,不再浪费粮食。奉行着吃多少多少,践行光盘行动的理念,长辈是这样教我的,我也是这样做的。

  儿时的我还常与父母在夜晚的河边散步,每当走在大街上,灯红酒绿,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我的眼帘时,我总是想要这想要那的,任我百般折腾,父母就是不给买。只见我哭成个小泪人,妈妈才说道:想要不是不可以,你也要通过劳动换取才行。抽泣的我见势擦干眼泪,听进了妈妈的一番话。小小年纪的我,在家风的引领下,竟渐渐学会了体谅父母。我开始主动在家帮忙做家务,通过劳动,我尝试了许许多多的第一次,也得到了许多我所心心念念的东西,体会到劳动中的苦与甜,更是体会到父母挣钱的来之不易

  此后,这对我的成长路上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习上,我更加勤奋好学,因此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正一步一步向自己的远大目标靠近。

  现如今,我伴随着家风一同成长,一同进步。每当生活的麻烦找上门时,父母总是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着我,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去接受生活带来的洗礼。也常常告诉我:做人应踏实,肯干,只愿做更好的自己。爸爸曾告诫我这样一句话:永远不要瞧不起别人,也别看不起自己。言出必行,这也是爸爸从父辈那里流传下来的。

  父母的一生平凡,也用实际行动,以身作则,用点点滴滴的言语故事间不断地向我传递着属于我们家的家风精神勤俭节约,有劳而获,不慕名利,却也不甘落后

  我的家风故事,是平凡而朴实的,是充满着父母对我为人处世优良的期盼,是希望家风能够成为我收获成功的一笔宝贵财富。

我的家风故事4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良好的家风,他可以是善良、乐于助人;也可以是大方、贤惠……而我的家风没别的,就俩字——孝顺。我的爸爸就完美的诠释了这一家风该如何表达。

  那是前年的一天,爸爸正在家里修电脑,突然一个电话打来,爸爸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原来是叔叔来电话了,只听见叔叔说:“二哥呀,爸爸生病了,你快回来看看吧!”叔叔说完就挂了电话,挂断电话后爸爸如坐针毡。我和妈妈也打心底为爷爷着急,可是都远水救不了近火。正当爸爸准备动身去爷爷家时,店里来了一个大客户,妈妈劝爸爸说:“老公呀,你干脆明天再去吧,刚好仔仔明天也放假了,明天再去也不迟嘛。”可爸爸心急如焚,一刻也等不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打点行李去火车站买票了,怎么留都留不住。

  等第二天我放假后,妈妈送我来到老家,爸爸看到了我以后,充满歉意地对我说:“儿子,对不起呀,没有等你一起来,请原谅。”“没关系。”我笑了笑说。其实我知道,爸爸是在履行自己的`责任呀!他在用行动来告诉我,我们每个人首先要孝顺、懂得感恩父母。我问爸爸:“爷爷怎么样了呀?”爸爸欣慰地说:“在我和叔叔的悉心照料下,爷爷很快就会好起来了。”听了爸爸的话,我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爸爸的孝心感动着我。我也要向爸爸学习,把我家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我的家风故事5

  时常听别人说起“家风”,我总是似懂非懂,不过,在我家里,爷爷奶奶为人处世的许多事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虽然很平凡,但总让我产生一些感悟。

  我的老太今年九十七岁了。五年前,她不小心跌断了大腿骨,因为年龄大,治疗也没有效果,所以这五年都是在床上度过的。平时的日日夜夜都是爷爷奶奶轮流值班为她倒便盆。吃饭的时候,也是奶奶把饭菜端到她的面前,每天夜里还要起身几次帮助老太把被子盖好,怕她受凉。夏天的夜里,他们也要多次起来,查看老太的蚊帐里究竟有没有蚊子。

  老太有严重的高血压,爷爷每天都要给她量一次血压。去年冬天,老太因感冒发了两次严重的咳嗽和哮喘,爷爷买了几种药,守候在床前,按时让他服药,终于化险为夷。

  老太也不能到浴室洗澡,都是奶奶在家里撑起塑料浴帐,把她背到洗澡桶里帮助她洗,几年来都是这样。

  还有让人我更难忘的一件事,有一个星期天,爷爷去了乡下老家,不在家。就是这一天,不知道什么原因,老太肚子有了毛病,上面呕吐,下面拉肚子。床前的地上和被子都呕脏了,垫被、内衣也拉脏了,气味很难闻,但是奶奶没有一句怨言,打扫地面,清洗被子和衣物,一刻不停忙了整整半天。我在旁边看到这一切,我被感动得热泪盈眶。从此以后,我也开始为老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的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他们每次打电话或者视频的时候,也少不了要问候老太,和老太说说话,嘘寒问暖。

  每次邻居或者亲戚到我家,谈起奶奶为人,老太总是赞不绝口。今年春节,舅老太爷来我们家,老太又谈到了奶奶,并且特别地把这件事情告诉他,舅老太爷说:“你过去对你的上人不也是这样子吗?这是你们家的家风啊,前面的鞋子---后面的样子,孝道在一个家庭也是能代代相传的`啊。”

  我的爷爷奶奶都是退休的,有养老金,但是爷爷奶奶平常过日子总是精打细算,从来不乱用一分钱。中国人传统的“勤俭持家”的观念已经在他们心里扎了根,爷爷常常对我说一些“勤俭养德”,“古往今来多少事,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样的名言。他们对我的零花钱也管理的很严格。看到同龄的孩子吃棒冰,吃各种各样的街头小吃,我常常忍不住流口水,不过现在都习惯了。你是不是认为他们很抠门、很小气?如果这样想,你又错了。在家里,对自己人,他们是有点小气,对别人,他们却有点大方。每逢老家有乡亲、邻居或者亲戚生病了,他们都要回去看望,给人家送上几百元钱。去年就有老家的两个邻居到县城县医院住院,他们去看望了几次,给了两个病人每人500元。

  在我的记忆里,我们一家人都爱读书,不爱看电视,我家的电视只有在春节或者暑假才打开,平时是不开的。每天晚饭后,我做作业,写日记,爷爷看书,奶奶看报这已经成了习惯。我们家有三个书架,几百本书,爷爷说要让我们家成为一个书香家庭。

  我的爷爷奶奶就是这样的人,我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是一样的,我不知道这些能不能算我们家的家风,我将来长大了,也要像爷爷奶奶这样做人。

我的家风故事6

  古训: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题记

  家风家训,是一个家庭的主旋律,是一个家庭的中枢,更是一个家庭的根须。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总是在听着妈妈讲故事中入睡。耳朵里听进去的有时是神话传说,有时是寓言童话,有时是儿歌诗词反正,妈妈的故事多姿多彩,千奇百怪,每个故事都会引起我的无限好奇和思考,启迪我的智慧,在我幼小的心灵开启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广阔有趣的世界。

  长大了些,我便会自己阅读感兴趣的书籍。这时,姥爷的书房就成为了最吸引我的地方。于是,藏在书架里面的刘备、曹操、孙权、宋江、晁盖等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便在我心中的世界里活蹦乱跳了。就这样,随着时间不断的流逝,妈妈自小就埋进我心田的那颗对阅读充满好奇和兴趣的种子便萌芽了,如小树苗汲取了阳光雨露般不断生长,我对阅读的向往达到了如饥似渴的程度。即便在手机已经非常普及的今天,每当有闲适时光,我们一家人仍不会像时下的很多人那样沉浸在手机的.世界中,而是会各自挑选一本喜爱的书,随处一卧,静心阅读,度过一段安静而又充实的美好时光

  在我的家庭里,父母亲为我树立了读书的榜样!其实,不仅在读书方面,在珍惜时间,提高效率方面母亲更是给我率先垂范。古往今来,有多少警示我们努力读书,珍惜时光的的名言警句!如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又如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妈妈就是一个懂得安排时间、处理时间的人。作为一家之主,她总把今日事今日毕挂在嘴边上,既时刻提醒自己,又时刻提醒家里的每一位成员,未雨绸缪,在做足打算之前,不轻易下手。在妈妈的熏陶渐染下,我虽不及她那般自律,却也习惯在做事之前打算一番。所以,在深夜回想时,我也能够对自己的一天满意,即使有遗憾,也会吸取教训,让明天的自己更好。

  家规是尺,丈量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家风是圃,孕育着每一个人的思想;家训是雨,滋润着每一个人的未来。一个家就是一个浓缩的国,一个国就是一个放大的家,而良好积极的家规家风,它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提升我们的素养,乃至成为优良的文化传统,在子孙后代中绵延不息

我的家风故事7

  家风是一盏明灯,指引着家的方向;家风是一股清泉,滋润着家的心田;家风是一种信念,守护着家的灵魂。我们家虽不是大户人家,但是也有自己的家训家规。

  不贪便宜,正直善良——这是爸爸妈妈对我做人提的起码要求。爸爸经常说:女孩子不能贪小便宜,否则以后走上社会会吃大亏的!以前我不太理解,认为大人只是嘴上说说的,难道天上掉馅饼给我,我也拒绝吗!但是今年过年发生的一件事让我知道了,原来爸爸不光是嘴巴上说说的,其实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

  爸爸在一个阿姨的店里进了很多年货,回到家后仔细盘点了一下,发现那个阿姨在结账的`时候,把一箱六盒装的牛奶当成一盒牛奶的价格卖给了爸爸,最后少算了三百块钱。当即爸爸和妈妈说了这件事情,妈妈说:“那要把三百块钱送过去的,否则太不好意思了,人家做生意也不容易的。”于是爸爸又开车出门把钱送去了。

  我在想,如果我是那个阿姨,我肯定会非常感激我爸爸的,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里,这样的人已经很少了。我也明白了,原来不贪便宜不是嘴巴上说说的,而是实际行动体现出来的。如果当时我们当做毫不知情,默默的把三百元私吞了,那个阿姨在盘点的时候肯定会发现少钱了,进而肯定会想起来是我们少付了钱。

  这时候,我们的信誉就受损了,以后也失去了一个朋友。再如果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那就不是一个朋友的事了,而是成千上百的朋友了。所以千万不能贪便宜!

我的家风故事8

  一条小溪潺潺地流着,漾起了波纹。阳光洒在上面,溪面变得闪闪发亮。两旁,种着几棵参天大树,一阵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像是演奏着美妙的乐曲。

  忽然间,一个刺耳的声音打破了这份和谐:“妈妈,那个人怎么这么矮,真难看!”只见六年前的我,手指前方,大声地跟站在一旁的妈妈说着。顺着手指的方向看去,有一个身患侏儒症的女人,她脸色苍白,人又矮又瘦,战战兢兢地低着头往回跑。妈妈赶紧堵住我的嘴,把我拉到一旁,对我说:“你这孩子,真不懂事!刚才那位阿姨,是侏儒症的患者,所以才那么矮小。她已经很不幸了,再加上你那么一说,她会更加自卑的!”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六年前,妈妈就教育我要学会尊重他人,而六年后也是如此。

  就在近几个星期的一天,奶奶烧菜时,一时大意放多了盐。我刚吃了一口,就吐了出来,并皱着眉头大声嚷道:“这是谁烧的菜啊?这么难吃!”妈妈立刻瞪了我一眼。我好像明白了其中的意思,立刻闭上了嘴巴。这时,爷爷过来打圆场:“不咸啊,挺好的!”爸爸妈妈也频频点头称是。看到这个场面,我领会了其中的道理:家人们每天辛苦地工作,尤其是奶奶。常常能在菜地里看到她耕种的背影,常常能在深夜里看到她工作的.样子,常常能在厨房里看到她忙碌的身躯。我应该尊重奶奶的劳动成果,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想到这里,我立刻改口道:“刚才,我吃了的那一口是咸了点,其他的都很好吃!”说着,我盛了一大碗菜,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家人看到这一幕,都哈哈大笑起来!

  学会尊重他人,家里的每一个人都遵守着这个规矩,渐渐地,也就成了我们家的家风。因为有了它,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

我的家风故事9

  花开,蝉鸣,叶落,霜降。四季轮回,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不知不觉我已经是十岁的少年了。望着窗外那轮明月,我限入思索,成长的路上,是谁一路修剪去我的旁枝末节,又是谁点亮一盏灯,照亮我前进的方向?我的思绪在记忆的长廊中寻找着答案。

  我生长在一个普通、和睦的家庭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住在一起,爷爷、奶奶年轻的时候生活艰苦,因为年纪大了,身体不是很好,爸爸妈妈对爷爷奶奶很好,总舍不得让他们太辛苦,尽管我们家离学校很近,可为了让爷爷奶奶休息好,二年级开始我就被送到了午托班,一开始,我很抵触,不能理解为什么有家不能回,还要花钱去午托班,后来我看爸爸妈妈每天下班回来抢着做饭,每到周末,大伯、姑姑都会来看爷爷奶奶,陪他们聊天,看着一家人其乐融融,我渐渐释然了。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我懂得了关心长辈,并慢慢地学会了帮忙做一些力手能及的家务。上行下效,近朱者赤,正是长辈们的一言一行,年少的.我懂得了“乌鸦反哺,羊羔跪恩”,懂得了“孝道”,学会了爱,学会了感恩。

  在我的家里,奶奶是最受欢迎的人,她在我们小区里人缘超级好,左邻右舍经常夸她。她常常跟我说做人一定要善良,并在生活中一直为我们做着榜样,她有什么好东西总愿意与街坊邻居、亲朋好友分享。我们家种的辣椒成熟了,她会摘下来送给四川来的爱吃辣的保安叔叔;我去采杨梅回来,奶奶赶忙送一些给对门的邻居哥哥;逢年过节,奶奶都要给她那些亲戚们捎去礼物……诸如此类的事,举不胜举。奶奶常说:“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人与人之间就需要有一种融洽快乐的氛围。”我想我就是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慢慢地喜欢帮助别人、乐于和别人分享,并享受着“行善”这份幸福:我把我喜欢的书捐给学校,我喜欢同学们阅读我的书的感觉;我将穿小的冬衣放到爱心回收箱,我想象山区的孩子们穿上便不再挨冻的样子;莫兰蒂台风过后,我跟着大人们一起清扫路障;这些都让我感到快乐。

  收起回忆的思绪,那些看似不清晰、却早已植入灵魂的字眼渐渐清晰起来,我似乎懂了,家风就是在日常生活点滴中影响你的那些好的习惯,我相信,“孝道、行善”这些美德终将影响我一生。

我的家风故事10

  家风,即家族世代传承的时尚,是指引我们成长的无声力量,是一个家庭的精神面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传承千年的精神尺度。家风也是我国的民俗。不仅影响家庭的传承,也影响民族的未来。这是极其必要和不可或缺的。就是这样的.家风给了我精神上的力量。

  孝之风

  俗话说,“一切美德以孝为先”。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传统美德。在我家,大家都在努力继承这种家风。我的父母对长辈是尊重的,关心的,照顾的,尊重长辈的意愿,表现出极大的孝心。受这样良好的家庭作风影响,我也学会了与长辈沟通,为他们做点什么,关心他们,尊重他们。在尊老爱幼的家庭作风影响下,整个家庭关系融洽,互相关爱。继承这样的家风,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礼仪之风

  孔子云:“不学礼仪,就受不了。”我家的家庭风格要求每个家庭成员都要有礼貌。我的父母总是言传身教,非常注重礼仪,待人宽厚、礼貌、谦虚、温柔。他们经常教我礼貌,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主动问候长辈,对人谦虚礼貌,举止端庄大方。礼仪代表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是现代文明的象征,是社会进步的体现。继承这样的家风,可以提升一个民族的形象,展现一个大国和礼仪之邦的风采。

  诚实之风

  “诚者,天道也;老老实实想的人,人之道也。”在诚实守信的良好家庭作风中,我永远记得祖先的谆谆教诲。我用自己的实践传递我的家庭风格。在我的生活中,我记住了诚实的传统美德,真诚待人,不轻易承诺。一旦我答应了,我一定尽力。正是这样一种优秀的诚实守信的家庭作风,告诉了我一个简单真实的道理,给了我一个终生受益的性格。继承这种家风,可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诚信和谐社会。

  家风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风气,决定着民族的未来。家风,不能丢,需要传承。

我的家风故事11

  大家的家中都会有家风,我来讲一讲我家的家风。

  我家的家风是诚实守信,妈妈常常说:你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每次听了妈妈的'话,我都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但全然没有放在心上。有一次,我跟好朋友约好下午四点在她家见。三点吃过饭后,我开始看书,从看书开始我就没有看时间,故事里跌倒起伏的情节深深地吸引着我,竟然毫无感觉时间的匆匆。等我看完有趣的章节的时候,我一看时间,已经四点十分了,我赶紧跑过去,好朋友生气地说:“你怎么这么晚才来?”我却不以为然,认为朋友有些小题大做。回家后我把这件事讲给了妈妈,谁知妈妈狠狠地批评了我,并意味深长地给我讲了爸爸前年因为做生意失败欠下外债但起早贪黑打工还债的故事,最后,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诚实守信是我们与人交往最宝贵的名片,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我默默地低下了头。

  至此以后,只要答应别人的事我一定努力做到。因为我不仅知道在世上诚实守信是最重要的,更是因为我深深地懂得:诚实守信这就是我

  家的家风,我怎么能不把它传承下去呢?

我的家风故事12

  我们的家乡是全国人口最少的乡——西藏隆子县玉麦乡,这里曾经只住着我们一家人。这里也是全国人均面积最大的乡,全乡面积达3644平方公里。我们的家训是“家是玉麦,国是中国”,守护好建设好这片家园。

  玉麦乡离县城直线距离40公里,但要翻过两座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如果遇到极端天气或滚石滑坡阻断道路,根本无法通行。

  父亲常说,“玉麦是国家的土地,我们一定要守好!”在父亲带领下,我们姐妹先后入党,放牧巡山。有一次,父亲买回红布和黄布,自己制作了国旗。父亲不仅将国旗挂在屋顶上,还带着去放牧。因为只要国旗在,家就在,我们脚下踩着故乡的土地,我们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

  如今的.玉麦乡,早已从“三人乡”发展到56户191人,生活条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玉麦有了学校、卫生院、旅游民宿,柏油路修到村里,夏季放牧点都通了电。

  央宗的儿子索朗顿珠是玉麦乡第一个大学生,从西藏大学毕业后,考上了玉麦乡的公务员。守边固边,需要每一代人的努力和创新。我们一定守护好国土,建设好玉麦,做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我的家风故事13

  我的家乡很美,大树高高的,小花美美的`,清清的小河流一切都很完美。我家里种着葡萄,每年的葡萄都是酸酸甜甜的,这是奶奶的勤劳。

  我们家个个都很勤劳,我们一家人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让家里变干净——于是每个人都特别喜欢打扫和整理房间。

  爸爸妈妈从小教育我,要尊老爱幼,节约粮食,节约用水,还对我说,多做好事,少做坏事,这才是一个好孩子。

我的家风故事14

  老房子还在,现在应该是村子里为数不多土坯房了。回到老家,看着房子周围杂草丛生,在细雨中格外深远。

  看惯了城市的高楼大厦,猛地,看到老房子,一种亲切感,一种归属感油然而生。这就是我出生的地方,这就是我长大的地方,这就是我最思念的地方。

  老房子虽老,但他承载着我们家的家风。俗语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良好的家风就像是一位合格的导师,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引导着我们,这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在我们家有三风:善良之风,孝顺之风,勤俭之风。

  我家的善良之风。母亲曾经告诉过我:“善不是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我家的院子很大,母亲每年都会在院种一些菜。西红柿、黄瓜、豆角等,每当蔬菜成熟时,母亲总是第一时间分享给周围的邻居。记得小时候有一年夏天,我们小区新搬来了一户人家,我经常会遇到他们家三个孩子在小区的树下玩。可大夏天的他们竟然穿着长衣长裤,光着脚丫,也没人过问。母亲看他们这不堪的样子,提议捐些物品给他们,并让我跟我的小伙伴儿们一起,发动捐助。随后我们把衣服、鞋子还有些食品,一起给他们送了过去。他们高兴得不得了,而我们心里也美滋滋的。

  我家的.孝顺之风。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顺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传统美德。在我和妹妹小时候,父母就要求我们尊敬老人,孝敬老人。每次碰到长辈,都要恭恭敬敬地问好,有时候家中有老人生病,母亲都会悉心照顾,他们对我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更是事事关心,时时挂念。因为他们的言传身教,我会在每次回家时会尽力地照顾他们,爸爸累了,我会给他沏一壶好茶,陪他聊天;妈妈累了,我会给她捶捶背,倒点热水泡泡脚。

  我家的勤俭之风。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没有勤俭就没有积累,没有积累,就没有将来。”我们家勤俭节约的宗旨就是: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少花,不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多花。小时候我要买学习用品或课外书籍时,父母总是给我足够的钱,让我可以挑选实用的学习用品和喜欢的书籍。在我知道同学新买的玩具也想要买的时候,他们会教育我: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不要和同学比吃穿玩,要多交流学习。

  如今,我们姐妹家里都是和和睦睦,亲友们团结友善、关系融洽、与人无争,做事公道正派的作法同样受到人们的好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良好的家风,是弘扬中华民族的家庭美德,是关系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只有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才好,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家族才能兴旺发达,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这就是我的家风故事。父母给我留下了这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一定会将它传承下去。

我的家风故事15

  说起我们家的好家风故事,那就不得不提到我外婆了。

  不怕苦不怕累,做事精益求精是外婆一贯的作风;积极乐观是她的生活态度。在我外婆年轻创业时,并非一帆风顺,可她从来不会被困难打到,多次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有付出必将有回报!外婆创业成功之后,从没有忘记回报家乡,因为以前经济还不发达,农村里的路都是羊肠小路,人们出行十分不便,当时村子里都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想上龙形道,要过三个坳,有树卖不出,有煤无炭烧,买东西靠肩挑。为了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于是我的外婆就自掏腰包,自发组织,带领大家一起修路,将原来的羊肠小路拓宽拉直,铺上砂石,修路的想法很美好,可是过程却特别辛苦,有一次为了修好路,外婆过于操劳,累得昏倒了,及时被人们送进医院才抢回一条命,家人很担心外婆的'身体,可她醒来的第一句话居然是问修路的进展。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外婆和乡亲们的日夜奋斗,最终修成了一条可通行汽车的砂石路,为之后村里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村里的乡亲们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外婆成了大家眼中的大功臣。

  外婆有了成就之后依然不忘家乡和乡亲们的这份社会责任感让我自豪,更值得我学习。

【我的家风故事】相关文章:

我的家风故事02-10

我的家风小故事01-24

(优)我的家风小故事01-30

我的家风小故事[热]01-30

我的家风故事(经典15篇)03-09

(精品)我的家风故事15篇02-12

[精品]我的家风故事15篇02-12

我的家风故事15篇【荐】03-09

我的家风小故事7篇(荐)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