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加减法

时间:2024-03-11 20:14:39 好文 我要投稿

二年级数学加减法(通用)

二年级数学加减法1

  单元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其包含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这些内容不论在计算难度,还是在计算的方法上,有相同之处,但也不乏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课堂中要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和对比,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下一些方面:

二年级数学加减法(通用)

  一、注重课本资源的利用,让学生灵活获得本领。

  我们常说新课程的内容很活,是因为它更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学生有了更为广博的空间,更能展示学生的个性。教师如何利用这样的有效资源,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更好的发展,是每个教师所无限追求的目标。例如《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一课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把静态的情景动态化。在主题图“乘车”的问题上,以“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为活动目标,将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大胆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还初步接触到排列组合的内容。

  又如:《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一课中,注重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通过一张卫生评比栏,让学生根据图上小朋友的对话,推理出条件信息。即二(1)班16面红旗,二(2)班比二(1)少3面,并通过分析信息,解决二(2)班有几面红旗的问题。依此方法,解决其他各班有几面红旗的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例如让学生寻找不同的`条件,选择不同的条件,解答某班得的红旗面数。由于条件不同,解答算式便也不同。从中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不但会根据问题选择条件,也会根据不同条件来解答问题。

  二、注意错误资源的整顿,在揪错的道路上反正。

  课堂的教学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学生的思维也总是有别于成人。看似一个很简单的知识或许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虽然注意了知识间的相互迁移,重视了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构建新的知识内容,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希望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而且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用摆小棒的方法,力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抽象算理。但错误的情况依然存在。存在错误情况有:

  (1)横式上的得数漏写。

  (2)笔算中进位“1”没有写,做时没能在十位上加“进1”。……

  又如《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重难点,对于退位减法,在课堂中我也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自己发现退位算理。其实,在课堂中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如有学生从问“十位算起”可以吗?通过比较优化,最后选用最基本的算法(从个位算起)。其二,也把方法通过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但学生的错误还是有。如:

  (1)倒减。

  (2)无退位。

  (3)全部做成退位。……

  面对这样精心准备的课堂,面对这样的错误时,我们该怎么办?除了以后我们更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外,更重要的是目前要将这一错误资源整顿,我们可以抓典型的错例,和学生一起分析错误的所在,是粗心的错误,还是方法的错误,或还是其他的错误。让学生也在作业中反思自己的错误,以便在今后的作业做更能避免这样的错误。因为计算题的内容毕竟有别于其他内容的学习,他更要学生养成细心做题的习惯。所以,纠正错误,在揪错的道路上让学生更好地养成学习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切不可放弃这样的教学资源。

二年级数学加减法2

  《加减法的估算》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材在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教学中安排了“加减法的估算”这节内容,这是小学生估算学习的开始。

  笔算、口算、心算和估算是小学生计算的几种主要方式,从计算结果的角度来看,笔算、口算、心算可归入精确计算,而估算则可看作是一种近似计算方法。估算是对事物的数量或计算的结果做出粗略的推断或预测的过程,也是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笔算、口算能力的培养,对估算的要求较低。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又离不开估算,比如:从家到市场估计有1千米,步行上学估计要用15分钟;带了20元钱去买菜,估计只能买一斤猪肉和2斤白菜19+32经估算知结果应是50左右……所以《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我思考这个内容时,是反复考虑要不要讲“四舍五入”法;要不要讲“约等号”;估算如何用算式来表示。因为人教版二上首次出现估算专项学习内容“加减法的估算”,但近似数的概念、约等号还没出现,只要求用语言叙述估算的过程。《标准》提出了加强估算的要求,在第一学段要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一年级上、下册教材的相关内容中,已经进行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在这一册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现估算的教学内容,但还没有出现约等号。这块知识讲到什么程度,很难把握。后来我反复学习了教参,又请教了几位老师,老师们说在考试中会涉及估算并且要写过程,所以我教给学生书写格式和“约等于号”的写法,“四舍五入”法没有讲,因为只要学生会把题中的数转化成与之接近的整十数就可以啦,出现个别问题再个别解决。

  在进行练习时又碰到了一个难题。练习六第一题“先估算一下,下面哪些算式的得数比80大”这里有两个指令,先估算,再比较。我是这样处理的:我先让学生写出估算的过程,来巩固估算的方法,但是解决第二个问题,又不能只看估算的结果,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只能让学生把精确计算的过程也写出来,来帮助解决第二个问题。

二年级数学加减法3

  教学目标:

  学会验算是学习的重点。培养学生建立验算的意识,有意识的锻炼学生的验算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验算是学习的重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挂图

  学生学习过程:

  一、进行导课。

  同学们,今天蜜蜂王国的国王要进行查账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是怎样进行查账的,好吗?

  二、新授

  1、出示图片,看图,谁能来说说这幅图?(引导学生把图说完整注意图中的数学信息)

  (蜜蜂王国里蜂王派他的属下小蜜蜂,去检查蜂蜜生产和使用情况记录的情境。)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随机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我们一起来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吧。

  1)蜜蜂生产记录对吗?怎样检查?

  小组讨论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2)算算试试。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3)交流算法:

  a 把573和318交换位置

  b 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等于另外一个加数

  你认为那种算法更方便呢?

  三、游戏巩固

  1、大树生病了,哪位啄木鸟医生可以为大树治病呀?用你喜欢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解决,教师巡视。

  四、练习巩固

  1、“我来逛商店”

  快看,有这么多的商品,你想买什么呀?(限两件)

  生提问题,全班解决

  同位间提问题,互相合作解决

  2、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么验算的。

  学生交流,教师巡视

  指生介绍:

  3、“火车提速”

  出示课件:可按谁在相同时间内,计算的算式最多,最准

  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解决你想解决的.其他问题。

  验算练习:

  209+198 298+403 354+214

  4、在以后的计算中,我们可以用验算的方法来检验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会了那些知识?能和你的同位说一说吗?

  作业设计:

  完成自主练习中的相关题目;

  把今天所学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信息窗4——国王查帐

  573 318 891

  + 318 验算: + 573 - 318

  891 891 573

二年级数学加减法4

  本单元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其包含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重点是进位加和退位减。下面就谈谈自己上本单元后的一些课后感吧!

  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虽然注意了知识间的相互迁移,重视了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构建新的知识内容,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希望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而且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用摆小棒的方法,力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抽象算理。但错误的情况依然存在。存在错误情况有:

  (1)横式上的得数漏写。

  (2)笔算中进位“1”没有写,做时没能在十位上加“进1”。

  又如《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重难点,对于退位减法,在课堂中我也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自己发现退位算理。其实,在课堂中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如有学生从问“十位算起”可以吗?通过比较优化,最后选用最基本的算法(从个位算起)。其二,也把方法通过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但学生的错误还是有。如:

  (1)倒减。

  (2)无退位。

  (3)全部做成退位。面对这样的错误时,我想重要的是将这一错误资源整顿。

  通过学生板演,我和学生一起抓典型的错例,和学生一起分析错误的所在,是粗心的错误,还是方法的错误,或还是其他的错误。让学生也在作业中反思自己的错误,以便在今后的作业做更能避免这样的错误。因为计算题的内容毕竟有别于其他内容的学习,他更要学生养成细心做题的习惯。所以,纠正错误,在揪错的道路上让学生更好地养成学习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上本单元我们三位老师感受最大的是学生作业的正确定率不高。一次作业下来,做全对的学生不多,究其原因,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高。还有做口算的速度不快。我想这也是正常的吧,因为学生刚学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马上让学生口算,速度和正确率可想而知是没有的。结合本学期要进行口算能力的测试,还是要加强口算的练习,但是如何加强,还是值得我们探讨吧!

二年级数学加减法5

  教学内容:教材第94页复习第1~5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好家、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更加熟练地进行加、减法计算的验算和求加、减法算式里的未知数x。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学习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复习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复习关系式

  1.让学生说一说加法算式中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老师板书。

  2.做复习第1题的第(1)题。提问:为什么可以写成这两道算式?

  3.做复习第1题的`第(2)题。提问:写这两道算式的根据是什么?

  三、复习加、减法的验算和求未知数x。

  4.做复习第2题。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5.做复习第3题。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找出错误,在书上改正。提问:第(1)题错在哪里?怎样改正?为什么要改成x=40-0?第(2)题错在哪里?怎样改正?为什么要用加法?

  小结:求未知数x,一定要先看x是算式里的什么数,再想用什么方法求x,列出式子来计算。

  6.做复习第4题第二组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7.列含有x的等式解答文字题。

  (1)小黑板出示文字题

  25加上多少是45?

  什么数减去30是52?

  68减去一个数是8,这个数是多少?

  (2)指名学生说出哪个数用x表示,口答出求x的等式,教师板书。

  (3)提问:用x列出的这些相等的式子后,你能算出要求的数吗?按照什么来算?

  四、全课小结

  五、课堂作业

  复习第4题第一组题和第5题

二年级数学加减法6

  教学内容:

  P35例3、例4,练习五3、4、5、6、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加减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

  3、结合计算体验加减计算的检验,掌握检验的方法。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实物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①6000里面有( )个千。

  ②4000里面有( )个百。

  ③1700里面有( )个百。

  ④40个百是( )。

  ⑤150里面有( )个十。

  ⑥14个十是( )。

  ⑦4500是由( )个千和( )个百组成的。

  2、5000+4000=( ) 7000-3000=( )

  400+40+( ) 440-40=( ) 440-400=( )

  指名说出你是怎样算的。

  二、探索加减法的检验方法

  ㈠教学例3

  1、师在黑板上帖实物图,请学生看懂图意,说出图意。

  2、要求小玲家到小丁家有多少米的距离,该怎样列式?

  生:400+500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4个百加5个百得9个百。

  师板书算式:400+500=900

  3、师:怎样检验计算结果对不对?

  4、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说一说,最后全班交流。

  一种:用500加400得900。

  二种:因为900-400=500,所以400+500=900。

  三种:因为900-500=400,所以400+500=900。

  5、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生提问后再列式计算。

  师板书:500-400=100

  ㈡教学例4

  1、学生自学例4,列式计算在书上。

  2、再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看懂这幅图的?

  全班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3、指名一生板算:600-400=200(册)

  4、自己检验计算的结果对不对,并对同桌说一说。师再指名说出你 是怎样检验的。

  ㈢、回忆小结整十、整百数加减的检验方法。

  可以检查再算一遍,或交换位置再算一遍,还可以做减法想 做加法想减法。

  三、课堂作业:练习五3、4、5、6、7题。

  第5、6、7题师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然后再独立完成。

二年级数学加减法7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前面所学的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知识,加深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练习提高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速度,计算准确率。

  3.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提高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速度,计算准确率。

  学情分析:

  因为万以内的数需要大量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而二年级学生的经验有限,尤其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等,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可能会出现错误,这往往与数的`概念不清楚、数的感受不丰富有关。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口算,其中几道题请学生说说做法。

  900-300 500 - 400 20xx + 5000 300 + 50 8000-3000 4000 + 300 3500-500 600 + 7000 180 +200

  800 + 900 4500 - 700 3300-800

  2.口算计时比赛

  二、数学游戏

  1、猜价格:例:提示:彩电大约3000元

  学生根据所给的近似数,猜测准确数,猜中为止。

  出示准确数。

  2、送信:P84 第 4题

  三、巩固练习

  P83 2 题先指名说,后同桌互说。

  P84 3、5题

二年级数学加减法8

  整百整十数的笔算是在学生会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存在的问题:

  1、横式上的得数不写。

  2、有的学生在写竖式时,总是把数字或符号抄错,如把230抄成320,把加号抄成减号。

  3、有的学生竖式是写对了,但在具体计算时把减法当加法在做,或把加法当减法做。

  4、有的学生口算了以后再把答案写在竖式上。要不就干脆连竖式也没有,直接一个横式。还有的学生先在横式上口算答案,再列竖式计算,造成横式和竖式两种答案。

  5、有的学生当个位算好后,忘了进1或退1,造成百位计算错误。

  6、有的学生一个竖式中既有退位点,又有进位1。也有的学生加法中写退位点,减法中写进位1,思路混乱。

  7、有相当一部分学生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不过关,造成笔算结果错误,如12减9等于1,4加9等与15。

  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有经验也有失误:

  1、我觉得规范学生的数字算式书写是很重要的,小到竖式从哪个位置开始写起,画横线用直尺比着画,都要严格要求。这样学生的竖式写法才能规范、整洁,引导学生养成自我检查的好习惯,抄完题再看一下,心里再读一遍,这样做虽然有点慢,但是长期坚持一定会强化学生的细心程度的。

  2、在计算时很多学生受口算方法的影响,从十位算起。通过具体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竖式的练习,逐步使学生明白,笔算加减法时,从个位算起比较简便。针对学生计算时的误算、错算,我计划利用每天晨读时间里的十分针进行口算训练,好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

二年级数学加减法9

  详细介绍:

  教案示例

  课题: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的灵活性.

  3.初步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掌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

  教具、学具

  口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演示课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1)13个十是多少?

  (2)25个百是多少?

  (3)5个千呢?

  (4)80里面有()个十.

  2.简答题.

  700里面有()个百.

  130里面有()个十.

  4000里面有()个千.

  二、进行新课【继续演示课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一)学习例3.

  1.出示①400+300=

  思考:口算这道题可以怎么想?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解法:

  A.400是4个百,300是3个百,4个百加上3个百是7个百就是700.

  B.400加300等于几,因为4加3得7,所以400+300最后等于700.

  C.用笔算的方法,从个位加起,最后得700.

  教师板书:400+300=700

  想:4个百加3个百是7个百.

  2.出示(2)700-300=400.

  学生发言.可能会出现多种做法,教师均要给予肯定,特别要肯定这种想法:因400+300=700,所以700-300=400.

  3.出示(3)20xx+6000=

  小组讨论.出现几种方法后,说出计算结果.

  4.出示(4)9000-4000=

  学生推理出:9个千减去4个千等于5个千

  (二)学习例4

  1.出示例4200+30=

  230-30=

  230-200=

  学生可自由选择一道题向大家介绍快速口算的方法.

  2.学生汇报:

  200+300=2302个百加上3个十等于2个百3个十是230.

  先减整十数先减整百数

  3.小结:几百几十减几十,可以用整十数先减去整十数再加整百数.也可以几百几十先减去整百数,再加上整十数.

  4.练一练

  200+4003000+60009000-7000

  450-504500-40003400-400

  (三)教学例5

  1.出示例580+50=

  130-80=

  130-50=

  思考:这三道题怎样又正确又迅速地计算出结果.

  【80+50等于多少?是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

  计算130-80和130-50这两道题时,可以看到减到想加法递推.

  因为80+50等于130,所以130减去80就等于50.或因为80+50等于130,所以130减去50就等于80】

  2.出示:900+600=1500-600=

  师问: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3.练一练

  70+50=400+600=800+900=

  120-50=1000-600=1400-800=

  (四)总结.

  让学生观察板书后讨论,今天学的是什么样的口算?通过学习有什么收获?(板书课题:整百整千加减法的口算)

  三、巩固练习【继续演示课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口算下面各题.

  900-300540-3002900-800

  20xx+5000640-2007200-200

  4300-3005200-200360-360

  2.接力赛.看算得又对又快.

  四、布置作业【继续演示课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口算(3分钟完成)

  700+5003000-20007000-1000

  400+507000-2000400+500

  600+50090+503000+20xx

  1700-8001200-700360-70

  4600-50050+700630-30

  2.直接写出答案.

  500+30=7000-1000=550-50=

  700-200=60+30=370-80=

  4500-200=70+80=720-20=

  3.扩展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1).()+350=750400-()=80

  ()-70=210280+()=780

  (2).菜店有萝卜350千克,卖了一些,还剩80千克,卖了多少千克?

  4.思考题.

  用10、20、3080八个数,分别填在小圆圈里,使每个大圈上五个数的和等于210.

  板书设计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二年级数学加减法10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

  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所处的人类社会是由一个个担任不同工作的人所组成的,而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蜜蜂也跟人类一样,它们生活在一个蜜蜂王国里,今天我们就一起到那里了解一下蜜蜂们的生活吧。

  出示课题及课件。课件内容是介绍蜜蜂王国分工的科教片片断,里面有提供各种小蜜蜂只数的信息

  2、看完后,学生交流感想。

  鼓励学生像小蜜蜂一样互相合作,共同进步。

  二、利用旧知,学习新知。

  谈话:根据课件提供的'小蜜蜂只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将学生所提问题按解决方法的不同分成用加法解决的一组和用减法解决的一组,为后面分组解决作准备。

  1、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谈话:要求保育员和清洁工一共有多少只,应怎样列式呢?应怎样计算呢?

  (1)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指出这是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4)算法比较:说出最喜欢哪种算法及理由

  (5)练习:侍从和卫兵一共有多少只?学生独立完成并简单的说一说口算方法。

  2、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谈话:要求保育员比清洁工多多少只,应怎样列式呢?应怎样计算呢?

  (1)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指出这是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2)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4)算法比较:说出最喜欢哪种算法及理由

  小结:做这道题时很多同学都喜欢用学过的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知识,把题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一位数和一个整十数,用被减数依次减去的方法进行计算。

  (5)练习:

  卫兵比侍从多多少只?学生独立完成并简单的说一说口算方法。

  三、掌握方法,巩固应用。

  谈话:刚才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但有些还没有解决。现在我们也像蜜蜂王国里的小蜜蜂一样,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每人做一道,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准确地做完这些题目。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了蜜蜂王国,了解了许多有关蜜蜂的知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二年级数学加减法11

  教学目标:

  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

  2.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重点与难点: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40+20=6+29=83-30=56-8=

  2.口答:

  (1)13个十是(),25个百是()。

  (2)7000里面有()个千。

  (3)130里面有()个十。

  (4)4000里面有()个百。

  今天我们来学习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教学教材第95页例11。

  (1)“五一”假期里,很多商场的家电都推出特价优惠活动了,爷爷去买了一台电视和一台冰箱。

  同学们看到这条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预设:电视和冰箱一共要多少元?

  冰箱比电视贵多少元?

  (2)你能解决问题吗?

  (3)学生尝试解决第一个问题:1000+20xx=

  (4)怎样计算1000+20xx等于多少呢?

  学生独立计算,同桌交流算法,反馈。几种可能性如下:

  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3个千是3000。

  从1+2=3想出1000+20xx=3000。

  (5)方法优化。

  有的同学也用数的组成规律的方法,还有的同学也由1+2=3想出了1000+20xx=3000。这两种方法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之处?你喜欢哪种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6)另外一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列式计算。

  同桌交流算法,说说各自怎样想的。

  2.教学教材第95页例12。

  (1)组织口算活动。

  出示50、80、130这一组数,让学生分别想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将算式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2)出示:80+50=130-50=

  学生交流算法。

  80+50=

  8个十加5个十等于13个十,是130。

  先算8+5=13,再在13后面补一个0,就是130。

  130-50=

  13个十减去5个十是8个十,8个十是80。

  由13-5=8,再在8后面补一个0,就是80。

  3.讨论:对整百、整千数怎样进行加减计算?

  小结:整百、整千数的加减计算,最常用的是把它们看成几个百、几个千来加或减。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95页“做一做”。

  2.教材第97页练习十九第1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认识?

二年级数学加减法12

  听了冯老师执教的《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计算》一课后感觉这一节课知识容量大。在听了大家的评课后我十分认同王老师的建议:“数学源于生活”。情境的创设也能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要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初步体会,逐渐学会,学习思辨,掌握技能。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明确算法。同时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

  课堂上冯老师再现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在学生列出分步算式的基础上,引导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使学生体会综合算式的含义,并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尝试计算,理解运算的顺序;坚持让学生在列出算式后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注重了思维的.表述,又让学生明白要先算乘法的道理。

  感觉这节课在引出除加减混合运算时是否可以像乘加减一样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借此让学生理解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时的顺序呢,我觉得这样比老师给出运算顺序让学生反反复复说运算顺序要好点。如果不行就将这部分内容放在下一课时,目的是让学生真正理解算理,促进数学思考。

  此次教研的主题是训练学生准确表达数学与语言的能力,所以我就在想,能否在出示探究7+3×4、3×4+7以后介绍说明7+3×4也可以表达为7加3乘4的积、3×4+7也可以表达为3乘4的积加7,这样可以结合问题解决更好的理解算理。

二年级数学加减法13

  反思整节课的教与学,本节课有以下一些特点及问题。

  1.基本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本节课把活动课与练习课有机地整合,使学生能够在有趣的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来提问题、解决问题,并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得到内化。如:设计奖杯这一环节,看似美术课,其实里面包含着辨认图形及图形的运用等数学知识。正是由于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所以比较好地体现了本节课是数学的复习课,而不是其他科目的复习课。

  2.体现学习方式的变革

  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线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不但有自己的观察思考,更有小组的合作探讨、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讨论中明白道理,在合作中享受成功,在交流中发展自我――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感受别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同时,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完善自我认知方式,从而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充分地发挥。如:这些运动员怎样安排在两辆车内比较合理?这个问题经过学生的讨论,他们的回答让你惊奇,“小狗和松鼠一辆车,猴子和兔子一辆车,车上空余的位置给它们放行李”。

  3.注重数学应用

  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应用,会应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解决现实的问题,了解数学的价值。如设计奖杯、安排车辆等问题,都是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当然,本节课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与值得思考的地方。

  1.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方面是如何使教材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如果能把“动物们的运动会”改为“学校学生自己的运动会”,效果也许会更好;另一方面是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一些知识整理与归纳的方法,潜移默化,掌握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

  2.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

  虽然本节课已经精心设计了小组的分工协作,如: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2人合作:一人提问题并记录,一人解答写算式,然后交换。但实施时,出现一些学生代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做练习等现象。因此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如何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探讨的。

二年级数学加减法14

  教学内容:

  练习七第3、4、5、6、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看卡片开火车口算。

  5×8 39÷4 9×6 8÷8 8÷1 78-28 25+17

  200+400 550-50 870-700 340+500 70+60 260+400 930-900

  2、竖式计算。

  426+353= 426+358= 426+383=

  生先独立做在作业本上,指名3人板算,再集体订正。

  3、师问:我们在计算三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生:要注意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向加满十 向百位进1。

  二、指导练习

  1、P50第6题,先指导看懂图意,再列式计算。最后集体订正。

  2、P50第7题,注意提示单位不统一,要先把3吨化成3000千克,然后 再进行计算。

  三、独立作业

  练习七第3、4、5题。

  四、发展练习

  P50思考题,算一算一个苹果重( )克,一个梨重( )克。

  并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年级数学加减法1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到“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算法多样化,并从中选择最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3、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掌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一猜,老师手中的数是几。

  1200 3600 650 80

  让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猜出上面各数。

  2、观察上面这些数的特点,说说数的组成。

  师:利用数的组成规律,我们可以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出示课题: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创设情境.教学例9

  师:五一期间,桦南家电商场搞促销活动。我队的王大爷,买了一台电视机花1000元,一台电冰箱花20xx元。

  2、小朋友看到这两个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预设:

  (1)、电视机和电冰箱一共要多少元?

  (2)、电视机比电冰箱便宜多少元?

  (3)、电冰箱比电视机贵多少元?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有价值的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学生尝试解决第一问题。

  1000+20xx=

  怎样计算1000+20xx等于多少呢?生独立计算,同桌交流算法,反馈(几种可能性如下:)

  生: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3个千是3000.

  生:从1+2=3想出1000+20xx=3000.

  生:从100+200=300想出1000+20xx=3000.

  3、方法优化,(同学们可真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么多方法中,你喜欢哪种方法?)

  4、另外两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1)、选择一题列式计算。

  (2)、交流算法。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教学例10.

  1、组织活动编题口算活动

  出示50、80、130这一组数,2人一组,分别想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将算式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2、出示:80+50 = 130-50=

  学生交流算法。(略 )

  出示:80+50 = 130-50=

  学生交流算法。(几种可能性):

  生1:8个十加5个十13个十是130.

  生2:由8+5=13想到80+50=130

  生3:先算8+5=13,再将后面的0补上,就是130.

  130-50=80.

  生1: 13个十减去5个十是8个十.8个十是80.

  生2:由13-5=8想到130-50=80.

  生:我是由加法想到的,80+50=130,130-50=80。(想加算减)

  他想的方法和别人不同,你们想对他说点什么呀?

  生:他很棒!

  师:你们太了不起了,知道加减法是一对好朋友,一道加法算式它必然有对应的减法算式,利用这个规律,能为我们的计算提供方便。

  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本.把它们补充完整,如果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3、打开书本,P81下面小精灵聪聪还有两个题目想考考你,赶快来展示你的本领吧!

  900+600= 1500-600=

  同桌互相说说计算方法。

  4、师生共同小结: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最简便就用哪一种方法算。

  四、巩固拓展

  1、做书中的做一做第1题。

  师: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对。完成后请起立,然后集体核对。全对者请坐下,有错者说说为什么错了?自己能改正么?

  2、又有几组算式好朋友出场了,小朋友们赶快算一算。

  670-600 670-60

  4000+200 4000+20xx

  1800+20xx 1800+200

  700-500 700-50

  算好的同学思考:这几组算式好朋友要提醒我们计算时要注意什么?(要提醒我们注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3将上题左右两个算式比较大小

  为什么有些同学填得那么快?通过观察比较,不用计算即可填写。

  4、完成做一做第二题。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图片。(老师出示图片:略)

  师: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第一仓库装了700袋麦子;第二仓库装了800袋麦子;第三个仓库装的是稻谷,1000袋。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非常仔细。第三仓库装的是稻谷,不是麦子。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袋麦子?

  生:麦子比稻谷多多少袋?

  生:麦子和稻谷一共有多少袋?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解答上面的三个问题。

  生独立完成后汇报,师适时肯定。

  3、捉鼠游戏。

  师:粮仓里有这么粮食,可也引来了不少老鼠。(出示图片)怎么办?

  生提出灭鼠策略。

  师:还是请猫来捉拿吧。这是最生态的方法。看他们来了:

  生:我是花猫,专捉900的。

  生:我是黄猫,专捉1000的。

  生:我是黑猫,专捉1500的。

  师:大家为他们加油,同时可大声帮助他们,比赛开始。

  生:加油!加油!

  生:花猫!你抓错了一只!

  生:黑猫!你的有一只被黄猫抓走了!快去抢回来。

  ……五、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了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生:我知道了学习数学要做到认真观察、注意倾听、勤于思考。

  生:我知道了要夸奖同学的优点。

  师:在这节课中,大家通过努力,证明了自己是个聪明的孩子。请大家自豪地说——我最棒!

  板书设计: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电视机和电冰箱一共要多少元?

  (2)、电视机比电冰箱便宜多少元?

  (3)、电冰箱比电视机贵多少元?

  冰箱图 电视图 1000+20xx=3000

  20xx-1000=1000

  80+50=130

  130-50=80

  以上即是数学网为大家整理的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整百整十数加减法教学计划,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师:你们真厉害,锐角和钝角藏在一起的.时候,也能这么快地给它们找也来。1、找出图中的直角、锐角和钝角。同步练习第页第题。

  直角( ) 锐角( ) 钝角( )

  2、开火车游戏。出示活动角,让学生指出是是什么角?下面请同学合作,一位同学报角的名称,另一位同学来变,好吗?反之,也可以。

  3、师:朋友,老师这里有三兄弟在吵架了,都吵着要做大哥,你们说说应该怎么帮他们分出大小?小黑板出示了三个很相似的角。

  =109 height=105 alt=

  学生独立思考,动手用直角三角板去验证他们的大小。

  让学生会借助三角板的直角来判断。教师适时指导:运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验证:与三角板上的直角重合就是直角,比它小就是是锐角,比它大是钝角。

  四、活动激趣,灵活应用

  师:同学们,可见角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有用,而且它还能创造出美丽的图案。瞧,出示一张简笔画,你们想用角也来创造美丽的图案吗?

  小组合作创造,展示并介绍什么地方用了什么角。

  小结:角很美。

  五、总结并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两位新朋友,(揭示课题)它们有什么特点?当它们长得很像时你可以怎样来辨别?

  板书设计

  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

  比直角小的角---锐角 比直角大的角---钝角

【二年级数学加减法】相关文章:

二年级数学加减法03-11

8、9的加减法反思02-27

《加减法》的知识点05-03

一年级数学20以内加减法专项训练题12-18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试讲稿03-11

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03-09

[热]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8篇03-10

数学作文10-21

数学作文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