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查与抽样调查

时间:2024-03-12 10:25:40 好文 我要投稿

普查与抽样调查【范例9篇】

普查与抽样调查1

  【教学目标】

普查与抽样调查【范例9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并掌握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调查的过程中,要有认真的态度,积极参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统计调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调查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像前面提到的收集数据的活动中,全班同学是我们要考察的对象,我们采用问卷对全体同学作了逐一调查,像这样对全体对象进行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

  调查、试验如采用普查可以收集到较全面、准确的数据,但普查的工作量比较大,有时受客观条件(人力、财力等)的限制难以进行,有时由于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采用。在这些情况下,常常采用抽样调查(samplingsurvey),即从被考察的全体对象中抽出一部分对象进行考察的调查方式。

  在一个统计问题中,我们把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population),其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individual),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sample),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samplesize)。

  例如,在通过试验考察500只新工艺生产的灯泡的使用寿命时,从中抽取50只进行试验。这5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的全体是总体,其中每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个体,抽取的5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一个样本,50是这个样本的样本容量。

  为了使抽取的50只灯泡能很好地反映500只灯泡的情况,抽取时要使每只灯泡逐一进行编号,再把编号写在小纸片上,将小纸片揉成团,放在一个不透明的容器内,充分搅拌后,从中一个个地抽取50个号签。

  上面抽取样本的过程中,总体中的各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像这样的抽样方法是一种简单随机抽样(simplerandomsampling)。

  师:以“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为题在班级进行调查,请设计一张问卷调查表。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代表展示结果。

  教师指导、评论。

  师:除了问卷调查外,我们还有哪些方法收集到数据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代表回答。

  师:收集数据的直接方法有访问、调查、观察、测量、试验等,间接方法有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等。就以下统计的数据,你认为选择何种方法去收集比较合适?

  (1)你班中的同学是如何安排周末时间的?

  (2)我国濒临灭绝的植物数量;

  (3)某种玉米种子的发芽率;

  (4)学校门口十字路口每天7:00~7:10时的车流量。

  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

  师:采用何种方法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定。在解决问题(1)的过程中,不但要同学们动手调查,并且对全班所有学生都要调查,像这样对全体对象进行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普查)。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数据的收集需要全面调查吗?

  学生讨论,并回答。

  生:如人口普查、本班同学的出生年月、某班学生50米跑成绩等。

  师:很好!下列问题也适合采用普查方式来收集数据吗?

  (1)了解某批次炮弹的杀伤半径;

  (2)某一天全国牛肉的平均价格;

  (3)一批罐头产品的质量检查;

  (4)对某条河的河水的污染情况的调查。

  学生讨论、分析,并举手回答。

  师:普查可以收集到较全面、准确的数据,但普查的工作量比较大,有时受到客观条件(如人力、财力等)的限制难以进行,有时由于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采用。在这些情况下,常采用抽样调查,即从被考察的全体对象中抽出一部分对象进行考察的调查方式。

  二、例题讲解

  【例】(1)电视台准备在某市调查一电视节目的收视率,需要对所有看电视的人进行全面调查吗?对一所中学学生的'调查结果能否作为该节目的收视率?

  (2)对本年级同学是否喜欢某电视节目调查的结果,能代表学校全体同学的意见吗?如果不适用,应如何改进调查方法?

  解:(1)电视台不可能对每个看电视的人进行全面调查。对这?所中学学生的调查结果不能作为该节目的收视率,因为调查对象只有中学生,缺乏代表性;

  (2)对本年级同学是否喜欢某电视节目的调查结果不能代表

  《6。2普查与抽样调查》课时练习

  2。下列事件中最适合使用普查方式收集数据的是()

  A。为制作校服,了解某班同学的身高情况

  B。了解全市初三学生的视力情况

  C。了解一种节能灯的使用寿命

  D。了解我省农民的年人均收入情况

  答案:A

  解析:解答:A。人数不多,适合使用普查方式,所以A正确;

  B。人数较多,结果的实际意义不大,因而不适用普查方式,所以B错误;

  C。是具有破坏性的调查,因而不适用普查方式,所以C错误;

  D。人数较多,结果的实际意义不大,因而不适用普查方式,所以D错误。

  故选:A。

  分析:由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此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选用普查。

  《6。2普查与抽样调查》基础巩固

  1、(知识点1)要调查某校九年级550名学生周日的睡眠时间,下列调查对象选取最合适的是()

  A、选取该校一个班级的学生

  B、选取该校50名男生

  C、选取该校50名女生

  D、随机选取该校50名九年级学生

  2、(题型二)下列调查适合用抽样调查的是()

  A、了解义乌电视台“同年哥讲新闻”栏目的收视率

  B、了解禽流感H7N9确诊病人同机乘客的健康状况

  C、了解某班每个学生家庭电脑的数量

  D、“神七”载人飞船发射前对重要零部件的检查

  3、(题型三)为了了解某市八年级男生的身高,有关部门准备对200名八年级男生的身高做调查,以下调查方案中比较合理的是()

  A、查阅外地200名八年级男生的身高统计资料

  B、测量该市一所中学200名八年级男生的身高

  C、测量该市两所农村中学各100名八年级男生的身高

  D、在该市市区任选两所中学,农村任选两所中学,每所中学用抽签的方法分别选出50名八年级男生,然后测量他们的身高

普查与抽样调查2

  1.要相信学生并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课前小组合作社会调查、课堂展示讲解,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并且在此过程中更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以及思维的误区,以便指导今后的教学.课堂上要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获得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通过运用各种启发、激励的语言,以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

  2.在小组讨论之前,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教师应对小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问题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

  

普查与抽样调查3

  反思一:普查与抽样调查>教学反思

  1.在引课过程中,由于区域差异,不是所有地区的学生都能对人口普查有所了解,此时就可以换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来进行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概念讲解;也可以从身边的事例处入手,如可先调查学生所在班级带眼镜的人数,再统计本年级带眼镜的学生人数,进而到全校,全地区,全国,递进式的的展开问题的引入,得出我们想要的结论.

  2.相信学生并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课前小组合作社会调查、课堂展示讲解,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并且在此过程中更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以及思维的误区,以便指导今后的教学.课堂上要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获得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通过运用各种启发、激励的语言,以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

  3.在小组讨论之前,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教师应对小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问题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

  反思二:普查与抽样调查教学反思

  优点是:

  1.课堂教学与现实中的人口普查相结合,可以激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参与讨论学习交流的'积极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社会工作引入课堂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爱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可用的,体现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2.有关人口普查的数据,事先让学生进行调查、了解、搜集相关数据。能够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之中,体现了教与学的相互结合。

  不足是:

  1.课堂教学的引入我认为可以这样来进行:教师事先设计好学生家庭调查表4张,让4名组长担当班级普查员对全班学生分组进行调查,然后将调查结果汇总公布。引出普查——为一特定目的(七九班每个家庭平均数有多少人)而对所有考察对象(七九班每个学生)作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进而引出抽样调查——为一特定目的(全校学生每个家庭平均数有多少人)而对部分考察对象(七九班每个学生)作的全面调查叫做抽样普查;最后再引出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

  2.课本上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都有现成的概念,学生很容易找到,关键是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与甄别应用,所以课堂教学时应把重点放在这些方面。

  反思三:普查与抽样调查教学反思

  《普查与抽样调查》,其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亲自实践、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理性知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整堂课学生的表现看到,这节课基本上实现了以上目标。在这节课中,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感受较好:

  一、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观察到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概念。

  二、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类型的题目,发散学生的思维。这节课感到遗憾的是有些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这样他们对这节课所学的内容理解不透彻,不能更好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普查与抽样调查4

  统计这一章内容我们教师普遍认为其内容很简单,中考中也是一大得分点,因此在学习这一章时,思想上会很放松。但我的看法是:如今这个时代是信息时代,谁获取了信息,谁就占据了获胜的先机;国家之间的战争并不是看得见的显性的战争,而是看不见的隐性的战争,隐性的战争实际上就是信息战,调查统计是获取信息的有效手段。所以在学习这一章时,我们教师在战术上要藐视之,但在战略上要重视之,即我们要利用教这一章的契机,重视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事物。这是新课标将概率与统计编入新教材的意图,也是我们作为数学教师的职责。 在整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利用“亲和性”的学习材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贯穿课堂教学始终,为学生创设了亲身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民主平等、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使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不仅习得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在享受从事数学学习活动喜悦的同时,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回想本节课有几个让我感到欣慰的地方:

  1、激情引趣 创设的问题情景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且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是很难有效的吸取知识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一开始教师就要吊起学生的胃口,激发他们的兴趣.本节课一开始就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情景,有力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了解全班同学对母亲生日的知晓情况”,“了解本班学生的视力情况”,“列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例”,极大程度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2、数学知识生活化

  新教材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让我们不断接近生活中的数学,感知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从生活中来,有服务于生活。我们只要真正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数学联系起来,我们必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也一定会提高我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整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用生活中的问题创设情景的,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使学生能 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中学习有用的数学,同时也能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在本节课的第一环节让学生调查最喜爱的水果,经历收集数据、调查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第二环节对学生知晓母亲生日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并适时进行感恩教育,进而感知统计调查有普查和抽样调查两种方式;第三环节是来到武进针纺城,进一步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真正体现学以致用,从而让学生总结得出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各自特点和区别,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培养统计的意识。

  3、课堂教学活动化

  在整堂课教学过程中,我围绕教学重点进行设计,抓问题的“关键点”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学生形成了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

  了解世界的意识;体验到了身边很多事物与数学有关;培养了学生从数学的视角去分析问题,以及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去描述身边事物的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整节课中,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他们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在整体中感悟,应用中升华,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与智慧,知识、技能、情感得到同步发展 。

  4、用活教材

  新课程指出:教师可以不必拘泥于教材形式,可以不完全按教材教学,只要以新课标为依据,达到新课标整体性的理论和目标就可以了.同时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自己的独创性,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去创造性的运用教材.因此,教材只有一个要求,不是圣经,应该活学活用.本节课从情景的创设到列举事例,再到练习题的设计等,都对教材内容作了适当的处理,使之更加生活化、开放化、社会化.这样做对学生理解更深、记忆更牢、学习效率更高。

  几点思考:

  1、让学生不断体会统计思想是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随机抽样中渗透统计思想是基本任务也是主要任务.笔者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也深切体会到了教学的困难。

  2、概念教学应更多地采用归纳式教学,这对教师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教师绝大多数是在“演绎”的教学中学习长大,我们在中学时所接受的学习方式会影响自己的教学方式.笔者也不例外,从小被演绎惯了,即使有意识地要让学生自己进行实践体会并逐步归纳,但是在教学中还是时不时地“滑向”演绎。

  3、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统计思想,又能很好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这将是本人今后的努力方向,虽然做到这一点会很难。

  4、“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在课堂中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让课堂朴实而不沉闷,活泼而不浮华。

  

普查与抽样调查5

  1.下列调查中,适合采用普查方式的是( )

  A.对綦江河水质情况的调查

  B.对端午节期间市场上粽子质量情况的调查

  C.对某班50名同学体重情况的调查

  D.对某类烟花爆竹燃放安全情况的调查

  2.在调查一年内某地区降雨的情况时,下列选取的样本较为恰当的是( )

  A.春、夏、秋、冬各观察一个月

  B.春、夏、秋、冬各观察一天

  C.春天和秋天各观察一个月

  D.冬天和夏天各观察一个月

  3.下列调查最适合用抽样调查的是( )

  A.要了解某大型水果批发市场水果的质量状况

  B.某单位要对职工进行体格检查

  C.语文老师检查某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

  D.学校要了解流感在本校的传染情况

  4.某火车站为了了解某月每天上午乘车人数,抽查了其中10天每天上午的乘车人数.则所抽取的10天中每天上午的乘车人数是这个问题的`( )

  A.总体 B.个体

  C.样本D.样本的数目

  5.妈妈做了一份菜品,为了解菜品的咸淡是否合适,妈妈取了一点品尝,这应该属于________(填“普查”或“抽样调查”).

  6.为了解市场上某品牌婴幼儿奶粉的质量情况,质检部门对该品牌婴幼儿奶粉宜采用________的方式进行调查(填“普查”或“抽样调查”).

普查与抽样调查6

  导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感受抽样调查的科学性和必要性;

  2、让学生理解总体、样本、个体、样本的容量的含义;

  3、能利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调查收集第一手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效提炼来为生活服务。

  导学重点

  1、理解总体、样本、个体、样本的容量等相关概念;

  2、区别普查和抽样调查,会利用抽样调查方法收集信息。

  导学难点

  1、选用正确的方法收集信息;

  2、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有效整理,使之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课前准备让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实际调查并作记录。

  导学

  步骤导学内容学生活动导学用时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提问导入:

  1、我们班有多少姓“周”的同学?

  2、我们九年级有多少姓“周”的同学?你知道吗?那全校又有多少姓“周”的同学呢?

  营造氛围,导入新课学生迅速进行统计;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3分钟

  学生展示

  调查结果学生在展示时教师的提问:

  1、你们调查的是什么?

  2、你们的调查结果是什么?

  3、你们从调查结果中得出了什么有用的信息?

  看看哪组的同学说得又对又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根据调查结果回答。10分钟

  整理调查结果请你将以上同学调查的内容进行分类,说说你这样分的理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将以上内容进行分类。5分钟了解调查的相关概念教师指导学生迅速阅读教材P90——91内容;

  重点是教材P90最后一段和P91第三段。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结合以上调查实例深入体会。5分钟

  区别普查和 抽样调查请按普查和抽样调查各自的特点将你们自己调查的.内容进行分类,看看哪组的同学分析得又对又快。学生结合自己调查的内容进行分类。5分钟

  学以致用 巩固练习

  1、学生自主完成教材P92练习题;

  2、今天有很多老师来听课,请以小组为单位自列题目向他们作相应的调查;(想想要想较快获得所需信息,是采用普查还是抽样调查)

  3、想想你还有哪些实际问题需要了解,你将进行普查还是抽样调查。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主动参与调查。10分钟

  小结 导生小结本节课内容:

  1、关于总体、个体、样本、样本的容量等相关概念;

  2、在生活中要选用正确有效的调查方法收集有用的信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学生自主归纳

  小结2分钟

  作业

  1、另选生活中你所关心的一个内容作相关调查,注意选择正确有效的调查方法;

  2、想想:你所调查的结果具有普遍性吗?能从这一部分反映出整体情况吗?说说你的理由。

  板书设计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

  学生调查的内容相关概念练习题目(现场拟定)

普查与抽样调查7

  教学目标

  1.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抽样的必要。

  2.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应用,并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领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4.通过数据收集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分析、判断能力。

  重点:

  1.掌握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总体、样本及个体间关系。

  难点:

  获取数据时,会选择合理的调查方式,应用意识的培养,设计方案。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自学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

  提问:上节课小明想了解周围的人是否具有节水的意识,设计了一个统计活动,请同学们回顾他经历了哪些过程?

  教师活动:通过提问,帮助同学们回顾简单的统计过程。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顾过程,全班交流后汇总。(学生可能不是很全面的总结出来,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从事一个统计活动要经历的过程:(1)明确调查问题;(2)确定调查对象;(3)选择调查方法;(4)实施调查;(5)收集并整理数据;(6)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作出决策。

  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板书课题

  二、 引导自学 理解概念

  1、学生活动:自学课本160页的内容,了解总体,个体的概念。

  为了特定目的对全部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

  其中被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被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举例理解: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指出总体、个体.

  调查目的:考察我国人口年龄构成.

  总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口年龄.

  个体:符合这一条件的每一个公民的年龄.

  注意:(1)总体,个体均指人口年龄,而不是指人.

  课件出示:某灯泡厂要了解生产的10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你认为该如何进行调查?引导出抽样调查

  2、学生活动:自学抽样调查

  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

  学生活动:初步体会普查的应用与局限性,从而引出抽样调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通过学生自己体会两种调查方式的区别,加强学生概念的理解,有利于下一环节的自主研究。

  3、自学检查:调查方式的选择(个人独立完成后,派代表进行总结回答.)

  下列调查中,你认为应该采用哪种调查方式,并说出自己选择这一观点的理由.

  (1)了解你们班同学周末时间是如何安排的; (普查)

  (2)了解一批圆珠笔芯的使用寿命; (抽样调查)

  (3)了解我国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 (抽样调查)

  (4)要保证嫦娥三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对重要零部件采用何种方式检查. (普查)

  (5)全国中学生的节水意识; (抽样调查)

  (6)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 (抽样调查)

  4、结合以上实例,尝试写出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优点 普查 通过调查总体来收集数据,调查的结果准确.

  抽样调查 通过调查样本来收集数据,工作量较小,便于进行.

  缺点 普查 工作量大,难度大,而且有些调查不宜使用普查. 抽样调查 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

  5、说明什么时候用普查的方式获得数据较好,什么时候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得数据较好?

  (1)当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少时;当要研究的问题要求情况真实、准确性较高时;调查工作较方便,没有破坏性等等,此时用普查方式获得数据较好.

  (2)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大;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调查;调查具有破坏性时,采用抽样调查方式较好.

  活动目的: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研究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

  6、同学们的自学能力很好,下面的学习,同学们愿意和其他同学合作学习吗?

  教师活动:提问:为了了解你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准备怎样收集数据?

  学生活动:先进行小组交流后再给出下列问题.

  课件展示:下面分别是小明、小颖、小亮三个小组的调查结果:

  小明:我们小组在公园里调查了100名老年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图所示:(课件出示课本图6-5)

  小颖:我们小组在医院调查了100名老年病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图所示:(课件出示课本图6-6)

  问题:比较一下小明与小颖所得数据的差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小亮:我们小组调查了10名老年邻居,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下表所示:(课件出示课本表格)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

  (1)你同意他们的做法吗?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分析后回答)

  (2)为了了解该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认为应当怎样收集数据?与同伴交流.

  (3)小华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调查了该地区10%的老年人,发现他们一年平均生病3次左右,你认为他的调查方式如何?

  全班交流:

  小组内讨论完后,学生可以在全班内交流。

  小明收集的数据缺乏代表性和广泛性.

  小颖收集的数据缺乏代表性和广泛性.

  小华仅仅调查了10位老年人.因为样本太小了,所以不能据此推断某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4)代表性、广泛性分别指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

  在生活中,当我们所要考察的总体中包含的个体数很多,有时总体中个数较多且总体有明显差异的几个部分组成时,我们应注意抽出的样本就必须有较强的代表性.每个部分都应抽取到,而且应注意各部分的比例.广泛性是指总体中的每个个体均有被选的可能.

  三、课堂小结:

  1、基本概念:调查、普查、抽样调查. 总体、个体、样本.

  2、何时采用普查、何时采用抽样调查,各有什么优缺点?

  3、 谈自己这节课学习方法上的收获与感想。

  四、课堂作业:习题6.2 4、5

  板书设计

  普查与抽样调查

  1.基本概念:

  (1)调查、普查、抽样调查. (2)总体、个体、样本.

  2.普查、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3.抽样时: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样本的大小.

  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中关注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理解概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在重难点的突破上,让学生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学生讨论和归纳的过程中,对问题的把握不够全面,还有部分学生的主观性较强,忽视了理性的判断,也影响到突破。在今后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合理给出客观的结论。

  现在是不是感觉数学网为大家准备的数学普查与抽样调查教学计划进度表很关键呢?欢迎大家阅读与选择!

普查与抽样调查8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实例使学生了解调查的两种方式:普查与抽样调查,理解总体、样本的容量的概念,了解它们与调查之间的关系,面对比较简单的问题,能合理选择使用哪种调查方式。

  2、通过对一些问题的分析,让学生掌握统计中相关概念,并在实际问题的思考中,认识到抽样调查的必要性,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总体、个体、样本、概念以及理解与调查之间的关系,对调查的两种方式的联系和区别。

  【课前预习】

  1、为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所作的全面调查叫做

  2、为一特定目的而对部分考察对象所作的调查叫做

  3、我们将所考察的对象的叫做总体,把组成总体的叫做

  个体,从总体中所抽取的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样本中叫做样本的容量。

  4、在下列调查中,分别采用哪种调查方法。

  1)我国每五年对全国1%的人口进行一次普查。

  2)为了了解七(5)班同学的视力情况,对全班同学进行视力检测。

  【探索新知】

  1、抽样调查要注意什么?

  2、某省有7万名学生参加初中毕业考试,要想了解这7万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了1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这个问题中

  总体是

  样本是

  个体是

  【例题教学】

  例1在下列问题中为了得到数据是采用普查还是抽样调查

  1)为了买校服,了解每个学生衣服的尺寸。

  2)某养鱼专业户为了了解鱼塘中鱼的平均质量。

  3)商检人员在某超市检查出售的饮料的合格率

  4)某班拟组织一次春游活动,为了确定春游的'地点,向全班同学进行调查。

  例2说明在下列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各是什么?

  1)为了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10只试验。

  2)为了考察某公园一年中每天进园的人数,在其中的30天里对进园人数进行统计。

  【课堂检测】

  (一)细心选一选

  1、下列调查中,采用了“抽样调查”方式的是( )

  A、为了了解某次考试试卷的质量,对全班所有学生的试卷进行分析

  B、调查某一品牌5万袋包装鲜奶是否符合卫生标准

  C、调查我国所有城市中哪些是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

  D、了解全班学生100米短跑的成绩

  2、下列调查方式中,采用了“普查”方式的是( )

  A、调查某品牌电视机的市场占有率B、调查某电视连续剧在全国的收视率

  C、调查七年级一班的男女同学的比例D、调查某型号炮弹的射程

  3、为了了解某产品促销广告中所称中奖率的真实性,某人买了100件该商品,调查其中奖率,在这个调查中,总体是( )

  A、某产品B、某人买的100件商品

  C、某产品促销广告中所称的中奖率D、10件商品的中奖率

  (二)认真填一填

  4、为了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力,选取100发进行实弹射击实验。

  1)在这个问题中:该问题中总体是

  2)样本是;样本的容量是

  3)个体是

  【课后巩固】

  1、请指出下列调查哪些适合做普查,哪些适合作抽样调查?

  (1)我国的所有动物园里还有多少只老虎?

  (2)北京市的一个中学生一年的零花钱平均是多少?

  (3)要了解一箱葡萄的味道如何?

  2、下列调查中哪些是用普查方式,哪些是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来收集数据的?

  (1)为了了解一锅汤的味道,小明盛了一小碗汤来品尝味道。

  (2)为了了解这学期光明中学的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在光明中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全部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调查。

  3、每天你是如何醒来的?某校有4000名学生,从不同班级不同层次抽取了400名学生进行调查,下表是这400名学生早晨起床方式的统计表:

  起床方式人数

  别人叫醒172

  闹钟88

  自己醒来64

  其它76

  回答下列问题:

  该问题中总体是

  样本是;样本的容量是

  个体是

  估计全校学生中自己醒来的人数为人。

  4、有一则广告称“有80%的人使用本公司的产品”你听了这则广告后有何想法?

普查与抽样调查9

  一、基本概念

  普查:为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所做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

  抽样调查:为一特定目的面对部分考察对象所做的调查叫做抽样调查。(简称抽查)

  总体:所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

  样本: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样本总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

  普查与抽样调查优缺点

  普查:优点是准确;缺点是难度大

  抽样调查:优点是调查的范围小、节省时间和人力物力;缺点是近似值

  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使用情景

  当调查的对象个数较少,调查容易进行时,一般采用普查;当调查的'对象个数较多,调查不容易进行时,一般采用抽样调查。

  不论调查对象是多是少,当对调查结果有较高要求时,或调查的结果有特殊意义时,必须采用普查方式;当调查的结果对调查有破坏性时,或者会产生一定的危害时,通常采用抽样调查。

  二、课堂检测

  选择题

  1、为了解七年级1000名学生期中数学考试情况,从中抽取了3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下列判断:①这种调查方式是抽样调查法;②1000名学生是总体;③每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④300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⑤300名是样本的容量。其中正确的判断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

  2、下列调查中,适合用全面调查方式的是( )

  A、了解某班学生“50米跑”的成绩B、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

  C、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D、了解一批袋装食品是否含有防腐剂

  3、为了解某校初三年级400名学生的身高情况,从中抽取了50名学生的身高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样本是指()

  A、400名学生B、50名学生C、400名学生的身高D、50名学生的身高

  4、下列采用的调查方式中,不合适的是()

  A、为了了解全国中学生的身高状况,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B、对载人航天器“神舟六号”零部件的检查,采用普查的方式

  C、医生要了解某病人体内含有病毒的情况,需抽血进行化验,采用普查的方式

  D、为了了解人们保护水资源的意识,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5、(20xx福建晋江)要了解一个城市的气温变化情况,下列观测方法最可靠的一种方法是()

  A、一年中随机选中20天进行观测B、一年中随机选中一个月进行连续观测

  C、一年四季各随机选中一个月进行连续观测

  D、一年四季各随机选中一个星期进行连续观测

  6、(20xx安徽)下列调查工作需采用的普查方式的是()

  A、环保部门对淮河某段水域的水污染情况的调查

  B、电视台对正在播出的某电视节目收视率的调查

  C、质检部门对各厂家生产的电池使用寿命的调查

  D、企业在给职工做工作服前进行的尺寸大小的调查

  填空题

  7、为了考察一批节能灯泡(20000个)的使用寿命,宜采用的调查方式是______;如果从中抽取15个灯泡进行试验,这个问题中的总体是_____,个体是_____;,样本是____。

  8、我们扬州的旅游宣传口号是“诗画瘦西湖,人文古扬州。给你宁静,还你活力”。为了了解广大市民对这一旅游宣传口号的知晓率,应采用的合适的调查方式为________。(选填“普查”或“抽样调查”)

  解答题

  9、(1)有一鱼塘承包主想了解鱼塘内鱼苗的条数:第一次捕捞出20条,把它们全部做上标记后放到鱼塘内,过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捕捞,共捕捞到100条鱼,其中有1条鱼身上有标记,那么此鱼塘内约有鱼多少条?

  (2)若鱼苗的成活率为95%,一段时间后准备打捞出售。第一次从中网出40条,称得每条平均鱼重2.5kg;第二次从中网出25条,称得平均每条鱼重2.2kg;第三次从中网出35条,称得平均每条鱼重2.8kg。请你估计此塘中的鱼总重量约是多少公斤?

  参考答案

  1、B;2、A;3、D;4、C;5、C;6、D;

  7、抽查,20000个灯泡的使用寿命,每一个灯泡的使用寿命,15个灯泡的使用寿命.

  8、抽样调查.

  9、解:(1)设此鱼塘内约有鱼x条,则20:x=1:100,x=20xx,答:此鱼塘内约有鱼20xx条。

  (2)平均每条鱼的重量=(2.5×40+2.2×25+2.8×35)/(40+25+35)=2.53(kg)

  于是估计此塘中的鱼总重量约是2.53×20xx×95%=4807(公斤)

【普查与抽样调查】相关文章:

普查与抽样调查03-12

名字普查会作文08-06

名字普查会作文(锦集3篇)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