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4-03-12 19:16:52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微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1

  微课是微型课程的简称,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被大量引入课堂教学,并在教学模式的改进和教学效果的提高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及信息素养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学过程与微课结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微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微课应用

  (一)精简教学

  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一般是以单元和章节为单位的,因为教学课程资源太多,视频授课的时候整堂课都在放映,使用不方便,还占用太多的资源。微课视频却不一样,微课视频只是把汉语言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做出讲解,不会有太多累赘的铺垫,对于中职学生和成人学习的微课视频也不会大于二十分钟。微课的主题突出,语言精简,能使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课中更加集中注意力,聚焦某个知识点。

  (二)方便快捷

  传统的授课地点大都是教室、机房,学生零零散散的时间不能进行充分的学习,造成学习资源的浪费。微课的方便快捷也越发显现出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和电脑的普及,使得下载微课资源更加方便。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些自己不太懂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微课视频进行学习,并且在学习的时候还可以后退、暂停,在优化自己学习的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碎片时间。在学习微课后,还可以做微课提供的习题和测试,巩固知识,非常适合学生课外学习。微课也可以说是一种非正式的泛在学习方法,是对课堂学习的一种补充和巩固。同时,微课视频具有动态化、趣味性的特点,适当地用图片、动画替换掉说教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三)微课教学注意的要点

  微课教学的特点是在短时间内围绕重点进行重点讲解,所以有些无用的渲染和铺垫是要去掉的,同时结尾要出彩,起到一个很好的总结作用。微课教学和课堂教学一样,都要求语言准确和规范,同时微课教学还需要语言简明生动。当然,语言的.简洁生动并不是说语速要快,甚至省略一些重要的东西,而是指说话时口齿清楚、干净利落。授课中重点的地方可以放缓语速,做到抑扬顿挫。在力求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同时,做到逻辑性强、简单明了。微课一定要有自己的亮点。同时,微课视频拍摄的时候要注意影音同步,画面也要清晰,为了便于理解和学习还可以添加一些字幕或者特效。

  二、如何更好地通过微课进行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一)课前预习活动

  当前,很多中职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构建生动性、趣味性的课前预习活动,增加课前预习的乐趣,使中职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预习活动中,为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在指导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内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为学生展现计算机由一个大房子形状逐渐转变为如今的便携式手提本的变化过程,动态而流畅的视频画面能够为学生直观展现计算机的主要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改善传统的课前预习活动,为课前预习活动增添更多的趣味性元素。

  (二)课中指导活动

  中职学校是培养技能型、综合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当前很多中职学生存在毕业后无法达到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个人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较差等问题。微课教学可以通过模拟真实的课程工作场景,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中,满足不同学生对于课程知识学习的需求,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学习能力按需学习,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使高职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模拟中职学生未来的真实工作场景,组织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知识的实践模拟。真实的情境能够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以学生未来的实际工作氛围为场景,结合学生未来的工作内容、岗位发展需求设计教学项目和任务。

  (三)课后延伸活动

  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同样可以借助微课进行课后教学的延伸活动。课后复习型微课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拓展,另一种是对学生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答疑解惑。教师可以借助微课中的教学总结课件或者拓展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程学习内容的总结,同时可以设有专门的问题答疑视频,对于学生时常会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通过专题讲座、典型例题分析以及综合疑难问题指导等形式,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

  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是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创新的重要表现。因此,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微课教学时间短、切入主题快、视频资源容量小、资源利用方便以及从微处着手等特点,来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提高其教学质量。

微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2

  摘要:在网络web2.0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本文结合教学实际阐述了技师学院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微课的重要意义及应用策略,希望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技师学院;电工电子;微课应用

  目前,技师学校中大多都开设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因其信息量较大,知识涉及面较广等原因很受学生欢迎。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重知识轻实践,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果不明显。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在教学中引入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模式,通过视频、图像等形式将电工电子实践场面生动、直观的加以呈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本文详细地阐述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策略。

  一、微课在技师学院电工电子课程中的积极意义

  (一)符合技师学院学生特点

  众所周知,技师学院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绝大多数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浓,甚至有抵触情绪。而且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相对而言更愿意学习实践操作。因此,技师学院的理论教学效果一直差强人意。同时,技师学院的学生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学习的主动性有了更大的支配权。而微课教学视频时间短、内容新、趣味强等等特点,既可以解决理论学习的枯燥无味,又生动直观易于接受,因此非常适合技师学院的学生。

  (二)符合电工电子课程特点

  虽然技师学院中很多专业都要学习电工电子课程,但实际教学中电工电子课程的课时安排的却较少。同时由于知识量大、知识面广,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而微课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学生课上没听懂的知识,课后可以在微课中重新学习,进行巩固;课上没有记下来的笔记,课后可以在微课中随时暂停和急需,从而完成记录。而且电工电子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微课可以直观的为学生展示实践场景,直观的展示较小的零部件及其结构。这样,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且提前对实践环境进行了了解,便于以后更好地进行实际操作。

  (三)促进专业课教师的成长

  微课还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在制作微课前,要结合学情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进行理解与分析,然后还要思考如何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将内容呈现出来,并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一过程,能促进教师对教学内容作深入的挖掘与分析,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同时,在制作微课过程中,教师对多媒体电教手段的使用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二、微课在技师学院电工电子课程中的应用

  (一)微课用于课前预习

  技师学院的学生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不能进行课前预习。对于电工电子课程来说,学生没有进行课前的预习,会影响到课堂的教学进度和效果的。但是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带领学生主动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可以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来将新课要预习的内容进行呈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制作预习微课时要注意把握好内容的难易度。内容过于简单,不能激起学习新课的欲望;内容过于复杂,又影响学习新课的积极性。例如学习“单相半波整流电路”这一内容时,微课在预习部分就可以学生喜欢的动漫形式呈现电流路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有了探索的欲望后,马上调换二极管极性,引入到本节课所学知识点上。这样,难易结合,预习为新课服务,就很好地利用了微课。

  (二)微课用于知识理解

  利用微课更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后,可以利用微课展示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在讲解“二极管”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应用微课,采取视频的形式对实验操作和过程进行讲解和演示。学生结合教师的讲解来理解知识点,而且还可以在课后反复观看微课视频,加深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微课用于课堂教学

  电工电子课程中会涉及很多的实验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操作时,只有前排的少数同学可以清楚直观地看到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实验变化过程,而后排的同学就不能同步清楚地看到实验而影响学习效果。那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微课教学,课前对实验过程和步骤进行视频录制,课堂上利用大屏幕进行播放,使全体学生同步清楚观看实验,了解实验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二极管、三极管等晶体实验教学时,教师如果在课堂上直接进行实验,由于晶体体积比较小,学生观察的效果就不会很好,前后学生差异较大,影响实验效果。但是如果通过微课视频对实验提前录制,在课堂上就会使学生同步观察实验,更直观的呈现出实验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微课用于课后复习

  电工电子课程由于教学课时少,知识点又多,只依赖课堂教师的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很大。但是在课后复习中引入微课,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在课后可以通过微课对课上没有理解的知识点进行反复学习,可以对视频内容随时暂停和继续,哪个知识点不会就可以选择反复学习,直到学会为止。

  三、结束语

  微课是信息化时代新兴的一种教学手段。在技师学院电工电子课程中应用微课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对学科知识的个性化学习和按需选择学习,还可以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拓展了教学资源;同时使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得到了提高。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曹利云,刘明.论微课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20xx(35).

  [2]张毅.浅谈微课在技工院校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xx(13):219-219

  [3]顾玲芙.中高职校电工电子课程中微课制作教学设计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xx(8).

微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3

  目前,高校计算机课程内容多、操作性强,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地操作练习才能够扎实掌握具体操作,然而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要想重复地给学生讲解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这样也会使教师和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变得疲惫不堪,进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因此,笔者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过程引入微课,这样既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又能为学生提供反复观看学习的机会,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 微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的活动全过程。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其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以新颖活泼的形式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能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充分利用零碎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思考。它最大的特点:一是以视频为呈现方式;二是凸显课程的“微”。这里的“微”是微小、碎片化,能让学习者借助移动技术和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学习。

  如今,计算机、互联网、移动设备及移动网络的普及为微课的应用提供了先决条件,特别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方面尤为明显。针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将其制作成微课,共享在网上或让学生拷贝到手机里,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点播观看、学习。从教与学的角度来看,微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用于教师新授课,二是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移动学习。

  二 微课用于新授课

  根据教学过程划分,微课用于新授课包括五个环节,即课前预习、导入新课、知识理解、练习强化及总结拓展。

  1.课前预习

  计算机课程与其他课程比较,涉及具体的事物较多,实践性、操作性较强,如果学生没有认真预习准备,经常会造成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一知半解。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及新课所需的衔接知识内容制作微课,并让学生提前观看、学习,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例如,笔者在讲解计算机硬件部分时,受实训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每位学生都能够结合实物展开学习。同时,教师在展示单个零件的内部构造及拆装步骤时,也很难顾及全部学生。因此,笔者将计算机硬件构成部分制作成微课,让学生在课前自主了解硬件的'构成和形态。这样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硬件知识就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也就不会觉得课堂上教师讲授的知识过于抽象。

  2.导入新课

  由于计算机课程的应用性较强,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以及在现实中的应用制作新颖的、启发式的微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讲解做铺垫。例如,在讲解计算机性能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看设计好的微课,并抛出问题:在购买计算机时,你是选择内存容量大、硬盘存储大、CPU(中央处理器)主频高的计算机还是选择配置较低的呢?全部学生都会选择容量大、CPU主频高的计算机。接着,教师抛出下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衡量硬盘和CPU的依据是什么吗?通过这个问题,教师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引出计算机硬件的相关概念,即字长、时钟主频、存储单位。

  3.知识理解

  在展开计算机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详细地讲解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接着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当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结束后,教师再播放微课视频,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例如,在讲授“数据库系统原理”时,触发器、存储过程、函数等概念及应用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这样通过自主探究,学生不仅可以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点,而且能够避免死记硬背相关概念而不知如何应用。同时,采用微课展现知识点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在教学中,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基础稍差的学生很可能不能快速地接受并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而微课为这些“慢热型”的学生提供了反复学习和课后巩固的条件。

  4.练习强化

  计算机的一些理论课程内容较抽象,需要学生反复练习、强化才能熟记于心。有些学生的知识归纳总结能力相对较差,如果课后不加强练习巩固,他们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知识的学习忘记先前所学的知识。因此,教师可以针对实际案例设计定量的、实用性较强的习题,并制作微课供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例如,“计算机网络”课程,很多学生在络层和运输层的时候,很可能会忘掉前面所学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等知识,而这些知识又是相关的、系统的,这样就会增加学习后续知识的难度。因此,教师要将一些练习制作成微课,即可以让学生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又可以使其不受课堂教学的时间束缚,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5.总结拓展

  总结拓展环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总结知识重点及学习规律,帮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中纳入新知识。因此,教师应设计一些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微课,并在每节课结束之前播放,以此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例如,有些学生在计算机的实训课上会表现出一个很大的缺点,即技能操作水平不够灵活、熟练。在“数据库系统原理”课上,教师通常会拿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中的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的相关习题来讲解、操练。如果是平常练习时候做过的题目,学生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但是同样的知识点变换一下题目,他们就感觉无所适从。经笔者仔细观察,发现这一部分学生很大程度上是死记硬背概念及具体操作步骤,而不是真正地掌握了知识点的应用。这样,他们的操作技能就很难再进一步提高。而教师合理地运用微课,则能够有效、及时地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并将新知识转化为技能。同时,对于那些知识掌握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也可以布置更高层次的任务,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完全应用在实际操作中,进而提高所有学生的操作技能及教学效率。

  三 微课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移动学习

  高校计算机课程中,“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专业的入门课程,在该课程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不仅学生所要接受的知识点量大、分散、新旧知识交替,而且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所掌握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又参差不齐。因此,教师经常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然而,微课的出现,引发了课堂改革,即将整个教学切片,每个切片都是一个微课,且每个切片都是一个独立的知识点,之间不存在联系,形式可以是某一议题、某一重点或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碰到的疑难问题来进行设计的。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选择某一个微课自主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调节、控制视频的播放进度,且可重复播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层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例如,在讲解“计算机导论”时,“计算机工程”这个模块,知识点涵盖了CPU、存储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等。因此,教师可以将每个知识点都制作成独立的微课。有的学生可能在CPU的理解上感觉吃力,有的学生可能弄不清楚哪些设备是内存、哪些设备是外存,这些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微课展开学习。

  经调查发现,现在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或者其他移动设备,因此,教师可将微课引进学生的视线,为学生开辟另一个学习的天地。微课的容量较小,学生可以将其存储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中,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展开学习,只要学生自身有学习的愿望即可实现。例如,计算机技能一类的课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课堂上学习结束就算完成学习任务的现象,有些学生不能透彻地理解知识原理,生搬硬套地进行操作,甚至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还没领悟透彻就下课了。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微课,并推送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需要展开移动式学习,从而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在进行全校的公共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与等级考试培训做得比较好的企业合作,开发计算机等级考试APP学习软件,把一些微课上传至软件系统,并增加练习功能,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巩固新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构建专业的微课实训教学平台,同时提供手机APP软件,并将一些实训的内容分解,让学生更加细致地了解实训过程,提高实践技能。

  四 结语

  微课作为一种在传统的教学资源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新型教学资源和应用模式,它的应用还在起步阶段。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在传统的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微课,将对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进行革新,突破传统的单一的计算机授课模式。微课的教学要求教师选取恰当的教学内容,抓住微课的核心理念,凸显微课的“微”特征,并很好地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微课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的个性化学习要求、按需学习,学生既能查缺补漏也可拓展学习空间,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微课势必会成为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微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4

  目前,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正在我国大力推进,在很多专业学科中,出现了很多新观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动态,如何将专业学科中出现的新知识以一种新颖的、容易接受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成为目前职业教育中应该考虑的重点问题。“汽车传动系统的检测与修复”课程是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其后续课程的学习,也会影响到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的技能应用,因而必须以教学模式的改革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培养现代化复合型汽车人才。目前,微课教学在我国高校教学中得到大力推广和广泛应用,本文以汽车传动系统中的“离合器的检修”章节为例,探讨微课在“汽车传动系统的检测与修复”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微课概述

  微课(Micro-lecture,微课程),是以讲授单一知识点为目标,以教师个体劳动为开发者,真正能够帮助学生个体进行自主学习,一般在10分钟以内的,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现在,很多学者对微课进行了定义和解读,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但其核心和理念却是一样的。研究者胡铁生认为,微课是以“短小精悍”的微视频为核心,同时包括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等教与学辅助教学材料,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一个半结构化、相对完整的、交互性良好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程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教学视频。

  在国外的研究中,M i n i c o u r s e、Micro lecture、Micro lesson等都是与“微课程”有关的名词,但其对“微型课程”的研究取向不完全相同。有的专家提出微型课程概念,即短期课程或课程单元;有的专家则认为微型课程是小的教学材料,它是通过运用物联网技术来达到特定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微课的提出改变了现有课堂的教学模式,它完全是教师的一种个体行为,是教师根据自己课堂知识讲授过程中的重难点制作的面向学习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微课教学可以用一种学习者更容易接受的形式展示,学习者可以自我调控学习步调,对于某一问题只要不懂就可以反复观看,直到清楚明白。这样既解放了教师,又保护了学生的敏感心理情绪,更加有利于学习行为的开展。

  二、“汽车传动系统的检测与修复”课程教学现状

  “汽车传动系统的检测与修复”课程是目前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总学时为128课时,其中包含72课时的整周实训(每周24课时,共3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五大部分:离合器的检修、手动变速器的检修、自动变速器的检修、万向传动装置的检修及驱动桥的检修。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独立完成汽车传动系统中机械和电控系统各种故障的检修工作,以使车辆保持良好的使用和行驶性能。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和交往能力,并养成安全、环保和质量意识。教师在理论课程讲述过程中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但该课程知识点多,内容深奥,新技术更新较快、零部件结构复杂,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层次不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严重影响了该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在整周实训过程中,因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对知识点的理解存在模糊点,虽然教师明确了实训的内容、步骤和要求,但教师如果缺乏详细的引导,部分学生仍然无法独立完成实训项目中的要求。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承担该课程的教师尝试采用4周的大课时段教学方法,在4周内完成本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通常采用“2+4”或“2+2”的教学方式,即2课时理论教学、4课时实践操作或2课时理论教学、2课时实践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受到大部分学生的欢迎,学生的.技能得到提高,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4周完成一门课程,授课强度大,学生后期产生疲劳心理,兴趣有所下降。且知识点讲授中系统性不强,学生不能形成完整的概念认识。后来有的教师在4周大课时段教学过程中加入了教学录像,但这种教学方式只适合听评课,不适用于个体学生的学习,学生很难长时间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来观看教学录像。因此,如何在教学中真正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为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微课的出现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每一个微课知识点的抛出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借用更多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企业中岗位需求中的技能与理论教学相融合,使枯燥的、客观的专业知识变得更容易理解。

  三、微课在“汽车传动系统的检测

  与修复”课程中的整体设计应用结合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资源环境以及学生的学习特征,与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共同探讨汽车装配和维修实际工作中对汽车传动系统的岗位要求,同时与从事汽车装配和维修相关工作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访谈,双管齐下搞清楚汽车装配工、维修工需要掌握哪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结合柳州区域经济特征,以满足柳州汽车装配和维修岗位需求为目标,以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实用化为导向,紧扣《汽车维修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总结以前课程讲授过程中的困惑,找出不足。以实际使用教材的章、节为框架,得出多个子知识点或实训技能项目点,设计制作出教学目标专一、主题突出、内容精简的微教案、微课件、微视频等教学资源,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汽车传动系统的检测与修复课程教学资源库。

  以“汽车传动系统的检测与修复”课程中的“离合器的检修”为例,该部分包括离合器概述、离合器的工作原理、离合器的维护检查、离合器的拆装、离合器的故障与诊断等5个单元的内容。其中离合器的维护检查、离合器的拆装、离合器的故障与诊断三部分内容不仅是学生整周实训中要完成的项目,也是日后的装配或维修作业中经常会遇到的。但没有离合器概述等基础知识的讲授,实践操作也不能完成。因此,首先根据离合器概述、离合器的工作原理这两个单元的内容整理出子知识点,然后就知识点的内容设计5~8分钟的教学时间、教学方法与手段,编写微教案,然后完成微课件的制作。而离合器的维护等程序性与步骤性较强的技能知识点进行微视频设计,采用自拍视频、图片、动画等方式将一些细微的动作进行放大,并且在演示过程中可以暂停、重播,使学生可以对该部分的操作有一个更直观的学习,印象深刻。离合器的故障与诊断中的故障案例可采用微课件中的故障树方式,或微视频中的实际故障排除流程等形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改善学习效果。“离合器的维护检查”单元主要的维护检查项目包括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的检查、离合器工作情况的检查、离合器储液罐液面高度的检查等。传统的课堂讲授中要么直接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逐条列给学生,多采用图片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解,但该单元知识面广,操作要求注意事项多,学生学习过程中感觉枯燥无趣,容易遗忘;要么直接在实车中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操作,但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讲解时急于动手操作,造成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引入微课视频教学后,首先在新课引入环节中,教师采用一个10 s左右的因离合器维护保养不当而引起事故的事故车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采用三分屏的形式对“离合器的维护检查”单元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所谓三分屏指的是在一个屏幕的三分之一录制主讲教师的影像,三分之一屏幕放置多媒体课件,三分之一屏幕放映与多媒体课件相配合的实操视频,这样每一个知识点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配上教师的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该知识点,而且学生可以根据个体掌握情况不同,反复观看自己理解不清的知识点,直到自己搞清楚。课后学生可以利用闲暇时间通过资源共享下载或在线观看相关内容的微课,互相探讨,增强记忆和理解。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结合教师的讲解后,学生更容易进行自主学习。

  “汽车传动系统的检测与修复”课程中的知识点应该既是一种独立存在,又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性的知识结构。该课程的微课制作完成后,应该能够独立地应用于学生的自学过程中,起到预习、复习、巩固的目的,微课教学可以与其他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使教学方式更加人性化,更加适合差异性教学,同时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效。

微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5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离信息技术最近,也是各专业最普及的基础课程的授课模式也在发生这巨大的变化。微课一般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10钟左右的教学。它是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型在线视频课程。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具备使用微视频教学的有利条件:

  首先学科优势。而作为操作性强,知识点多,而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相对其他学科来说并不太难,则更容易使用微视频教学。老师将本节课的知识点课前制作成一个或多个微视频,通过网络提前发送给学生。课堂上学生对难点进行在学习或提问,教师对易错点进行强调演示。对于大部分学生都掌握的知识点和操作技能就不必再讲,从而为学生的实际操作练习留出了大量的时间。

  其次学生特点。作为中职学生虽然自学能力差,学习的主动性不强,但是对于这门操作性强,理论知识不深的学科,学生并不像学习初中语数外一样持有畏惧和排斥的心理。反而他们对计算机的有几分的兴趣。所以微视频的发放使得学生提前预习成为可能。以第一节《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领域》为例,老师将计算机的发展史以故事的形式制成微视频,让学生以轻松的状态进入学习。在课堂上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去预测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在学生预测的同时逐步引导学生从计算机的软、硬两个方面去联想预测。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畅所欲言说出计算机在目前生活中的应用。然后再以视频的形式展示目前计算机的各行各业的前沿的应用。

  二、微课教学的优势展望

  拓展学生学习时间和空间,便于实现分层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操作性强,知识点琐碎。任务驱动教学,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一遍,大部分学生记不住详细的操作步骤,若老师做一步学生做一步,势必会影响有限时间的课堂教学。最后导致会做的学生不听,不会的学生也跟不上,最后是浪费了时间,效果不好。将任务分解做成小视频,可以让学生有困难或基础不好的不断反复观看学习,直至理解看懂学会,对于有基础的学生对已经熟悉了解的内容可以快进或者跳过去,从而实现哪里不会点哪里。较好地关注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全面关注每一个学生,是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可以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共享。《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中《因特网接入》一课的教学中,对于经常用到的家庭局域网连接,学校若没有实际的实训空间,老师便可以在自己家录制一段家庭无线网络的设置和链接的视频。不仅有效弥补实训条件的'不足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学习。根据操作步骤录像随时随地学习,不仅拓宽了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时间和空间,同时也可以在家帮助邻居或社区服务,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老师的教学微视频也能成为互联网共享的资源。

  微视频教学对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有促进作用。微视频教学会给《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学生带来很大的便利和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微课制作毕竟不是每一个老师顺手拈来的事情。因此大部分老师除了能用一小部分网上或别的老师已经制作好的视频外,还需要自己制作来动手制作符合自己学生情况的视频。在此过程中对计算机老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是一个极大的提高的促进的过程。

  三、微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是数字技术的鸿沟,不是很多的地方都可以用到电脑,不能享受技术带来的方便。学生学习微课需要在校有开放的机房,在家有网络和电脑。因此微课的实施对硬件要求比较高。对农村落后地方的学生不太实用,这就需要学生在校期间有全天候的开放网络机房。

  其次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首先要求教师要改变原来的观念,是否愿意转变,是一个问题。但即使改变了,这种形式又要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程度的信息素养,比如录制视频、编辑视频等等,如果想要做得更好,我们还可以做专题网站,开通个人博客等,这无疑要求教师具有很高的教育技术能力。

  基于翻转理念的微课教学思想很好,但是无论从实施还是从效果来看,我们都不能急功近利,还需要不断地探索,找到一条适合于我们实际情况的道路。 只要是对学生好的,有益于学生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法都值得一试!

微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6

  现代社会是信息技术发展飞快的社会,这也为我国教育事业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包括教学内容及方式。在现代高校教学中,首先教师就要转变教学方式和理念,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融入“微课程”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激发学习兴趣。

  1《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

  伴随当今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与广泛普及,公共计算机课程已然成为高校各学科领域当中的一个重要通识课程,此课程开设时间一般为大学第一学年。开设此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力,使其具有运用计算机解决现实问题的基本职业能力,推动学生信息化素养的提升。尽管公共计算机可能在各类高校中已经开设多年,但仍然存在如下问题:

  (1)学生入学时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参差不齐。尽管多数学生已经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如简单应用媒体资源、Windows系统操作及上网等,但仍然有一些学生入学之前较少接触计算机,但在自主学习欲望方面比较强。

  (2)缺乏多样性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当前,较多运用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长久获取学生兴趣及注意力。

  2“微课程”在高校计算机基礎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我国高校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使学生能够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有一定的了解,培养学生职业计算机基本的技能。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一直使用的都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和演示,学生在下面练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这种教学模式有些过于枯燥。将“微课程”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设计具有情景化的教学视频,使学生能够通过这些视频进行课程学习。通过这种学习模式,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而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策划者和设计者,学生成为了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微课程”在网络信息不断普及且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成为了目前高校中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模式,它向全体师生展现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和理念,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效率[1]。

  3“微课程”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3.1内容导读中创建“微课程”

  “微视频”是“微课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具有知识导读、引导课程及实际演练的作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内容导读能够细化学习内容,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此过程中使用“微课程”,能够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到课程内容的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微课程”网络平台还能够设置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够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习惯。比如,教师在讲述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知识的时候,可以将课程内容制作成小视频,也可以在网络上寻找相应的视频下载,然后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教学目标处理视频,从而将“微课程”的作用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出来。

  3.2学习活动中创建“微课程”

  学习活动中创建“微课程”具有协助作用。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中的重点知识和具有针对性的习题制作成小视频,并且讲解解题的每个步骤,学生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地进行学习,并且可以根据视频中的步骤自主学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设计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并且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教师还可以将全体学生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全面讨论,之后使学生之间或者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学生能够接受其他学生的评价,在之后学习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还能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及创新性。

  3.3学习任务中创建“微课程”

  教师在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够适合自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微课程”中的小视频、PPT等,在任务驱动基础上使学生具有学习动力。对于学生学习中的知识点和难点,教师可以设计问题,使学生能够对其巩固和理解。

  3.4综合评价中创建“微课程”

  利用“微课程”,教师能够在网络平台中创建多元化、多样化难易程度的课程习题,使学生能够以自身实际情况为基础,练习课程中的知识点及难点,从而将这些知识点和难点加深理解,及时意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及错误思想,并且改进。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从而进行公平公正的考核。在解决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时候,学生可以找其他同学或者教师,为自己答疑解惑,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建课外学习小组,使学生将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提出来,使全组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使学生具有团结合作的意识,促进学生能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进步[2]。

  4案例分析

  文章现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当中的excel数据筛选为例进行微课制作。依据教学内容及教学大纲要求,把高级筛选与自动筛选当作两大教学模块,以这两模块为基础着手教学设计与微课制作。录制教学过程的过程:第一幕:教师在课堂中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切入点及重难点进行讲解;第二幕:将自动(高级)筛选的步骤显示在学生面前,然后教师对各个步骤进行详细的讲解与说明;第三幕:根据讲课实例,教师可通过与第二幕的步骤相结合,对其进行演示与讲解;第四幕: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回顾,再次讲解重难点。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讲解,并且在此过程中设计提问环节,在课堂中实时互动。在录制微课过程中,教师需对表达能力予以注重。在对此种讲解演示型微课进行制作时,学生会将更多的精力浪费到鼠标的移动上,所以在进行录制时,需尽可能减少鼠标任意移动状况,避免出现干扰学习的状况,最好在进行制作时,鼠标在具体的执行菜单命令上做出适当的停顿,且伴随声音提示,这样便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鼠标的动作。

  5结语

  “微课程”是教育教学中的新事物,它适应于哪种教学还需要教育工作人员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来详细了解。但是“微课程”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创新了其传统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促进了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步伐。

  参考文献

  [1]汤颖.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xx,11(33):99-100.

  [2]秦春波,崔学文.“微课程”模式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电脑迷,20xx(7):11-12.

微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7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的限制性问题, 使得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思维模式受到了限制, 对教学质量造成了影响。而微课程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 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对此, 本文对微课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一、微课程的概念及特点

  微课程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所提出来的, 是一种以线上或线下教学为目的的课程教学形式, 可针对教学中一个或多个知识点进行设计, 并通过数字故事的方式进行呈现, 可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 理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考点, 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 微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视频精短。通常情况下, 微视频的时长在5-8分钟以内, 视频时间比较短, 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二是教学针对性强。教师在制作微视频时, 可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 并通过融入其他资源进行辅助讲解, 能有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三是自主性。教师在录制完微视频后, 可将其上传至校园网中, 供学生自由下载。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1].

  二、探究微课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 发展课堂导入教学

  传统的课堂导入教学, 需要教师通过设计语言情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导入到实际教学中, 这种教学模式存在很多的限制性问题。一方面需要教师耗费大量的时间来设计内容、组织语言, 会分散教师的教学精力。同时, 这种方式比较枯燥, 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而利用微课程发展课堂导入教学, 可根据教学主题进行设计, 并以新颖的方式展现出来, 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以《文艺复兴》一课为例, 该课重点是讲解人文主义、意大利文艺复兴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教师在制作微视频时, 可搜集一些关于《蒙娜丽莎》的视频、图片, 为学生讲解《蒙娜丽莎》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 还可对《地心说》和《日心说》提出问题, “同学们赞成哪个观点?为什么”?在这种模式下, 有利于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 促使学生通过学习历史来找到问题答案, 以保障教学效果。

  (二) 强化重点教学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微课程教学具有针对性的特点, 有利于教师对重点、难点、考点等进行着重讲解, 不断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确保教学质量。因此, 有利于教师强化教学设计, 突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例如, 教师在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进行讲解时, 其中所涉及的知识点比较杂, 难度较大, 很多学生不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之间的关系, 不能正确理解世界经济、政治的变化情况, 使得教学效率受到了影响。对此, 教师在制作微视频时, 可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三个原因, 即历史原因、主要原因、外部原因。并通过制作PPT的形式, 将东欧与苏联的政策体制进行展现, 指出存在的错误, 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方向、政治内容进行讲解, 再对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进行解读。在PPT中融入文本、图片、视频等内容, 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 促使学生全面理解教学中的知识点, 保障学习效率[2].

  (三)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微课程教学可以摆脱传统课时教学的限制, 有利于学生在不同的时空下进行学习, 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探索能力等, 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例如, 以《甲午中日战争》为例, 教师可将战败的原因, 以及《马关条约》的内容进行讲解, 并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些问题, 有利于学生利用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比如, 一是课前预习。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 可对教学中的内容进行了解, 熟悉掌握教学中的重点, 并对不懂的内容进行探究与分析, 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二是课中学习。当学生探究结束后, 可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 包括《马关条约》与其他条约有什么变化, 对中国权益有什么影响等, 有利于学生合理安排听课重点, 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 保障课堂效率。三是课后复习。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不可逆性, 给学生的课后复习工作带来了难度, 微课程教学的实现, 学生可利用微视频作为复习资料, 便于学生进行收集和整理, 巩固已学知识, 不断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确保教学质量。

  (四) 合理开发错题资源

  在新课改的发展下, 高中历史教师应尊重给学生的主体地位, 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当学生出现错题时, 不应该盲目批评, 而应该做好错题收集工作, 并根据错题的实际情况进行归类整理。教师通过合理开发错题资源, 有利于学生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 并及时进行改正与完善, 能有效保障教学效果。但传统的错题收集方式, 师生往往采用笔记记录的方式, 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给翻阅、查询、整理等工作带来了难度。而将其与微课程进行结合, 学生可将错题情况记录在电子文档中, 能有效提高收集、整理效率, 便于学生随时查看。同时, 教师可对学生做作业、做试卷的错题情况进行分析, 并记录成册。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 教师可利用错题资源制成网络试卷, 由学生再次进行解答, 有利于降低错题的发生几率。另外, 教师应对错题资源中的混淆点、易错点等进行重点教学, 将解题方法、解题过程、解题技巧等制成微视频, 便于学生进行课后学习, 避免再次出现此类错题情况, 确保教学效果[3].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 将微课程应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有利于教师改革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方法, 确保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 教师应加大微课程开发力度, 发展差异化教学、探究式教学, 提高教学互动性, 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推动我国高中历史教学水平快速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海东。微课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吉林教育, 20xx (41) :95.

  [2]陆静。微课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考 (综合版) , 20xx (6) :65.

  [3]陈旺。试谈“微课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亚太教育, 20xx (4) :65.

【微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相关文章: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04-24

野外实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及对策初探12-18

微视频在自主学习中的应用05-06

微课程反思怎么写12-18

无痛微创技术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04-30

微博营销简单中的奢侈05-02

如何开展幼儿园整合课程中的生成活动04-28

反讽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05-04

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知识归纳03-08

特殊课程作文09-02